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协奏还是变奏:对当前城乡统筹规划实践的检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类型、各个层面的城乡统筹规划实践正在我国展开,然而在中国宏观发展背景的作用下,一方面,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表现出了许多认识的误区,产生了功利主义和利益博弈的取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配套的制度与法规支撑,城乡统筹规划面临着巨大的实施难题。文章通过对当前国内城乡统筹规划实践的检讨,揭示了"变奏"的相关现象和原因,指出域乡统筹规划及其实践的效果既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也依赖于外部发展环境和整体制度、法规建设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规划作为指导城乡发展建设的总纲,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来支持以及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通过对城乡统筹规划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分析,初步构建了城乡统筹规划的政策与制度设计基本框架,并结合各地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经验,重点对城乡统筹规划的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匹配性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乡村建设发展实践进程,指出了现阶段城镇化水平下南京开展城乡统筹规划的重点。以近期开展的试点镇街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为例,重点介绍了南京在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方面的创新之举。从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主管部门、试点镇街、专家学者、规划编制单位和社会公众等规划参与主体对本轮城乡统筹规划的评价着手,总结了南京开展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有关经验。  相似文献   

4.
按照城乡统筹工作的重点与特点,重庆市城乡统筹规划实践历经了三个阶段,分别是2003~2007年的启动阶段、2007~2013年的第一波发展阶段,以及2013年以来的第二波发展阶段。研究通过回顾重庆市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践历程,得出其城乡统筹工作必将从持续的技术创新走向制度改革,而城乡规划也将从仅有的内部整合走向外围的全面整合:一是通过"三规合一""多规协调",构建起部门整合的空间规划体系;二是通过刚性生态保护区域的落实与建设用地"城乡二元"属性的消除,进一步实现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李惟科 《城市规划》2021,45(3):115-120
围绕"什么是城乡统筹规划"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线是转型发展、提振民生和社会治理,城乡统筹规划在这一历史时期承担了调结构、赋权能、建社区的重要职能。城乡统筹规划自身的逻辑自洽体系应严密,并应与现实发展建立紧密的联系;同时应注意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统筹规划的主体和客体会发生变化。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文章界定了城乡统筹规划的概念范围,明确指出城乡统筹规划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系统性的城乡发展策略和社会治理构架。结合国内城镇化的发展背景,文章还分析了城乡统筹规划的发展趋势和导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城乡统筹规划中存在的误区和实施的制度困境,首先对建国以来我国城乡差异的变化进行回顾,结合集体土地产权变迁的两种模式:以诱致性土地制度变迁为特色的顺德模式和以强制性土地制度变迁为特色的成都模式,研究了土地产权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最后,基于集体土地产权创新的角度,对城乡统筹规划的新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立项背景 自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统筹成为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热点。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业界逐渐形成了共识,我国各地区差异巨大,不存在“普适性”的城乡统筹规划方法.只有基于地方发展独特性的城乡统筹规划,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罗彦  杜枫  邱凯付 《规划师》2013,(12):12-16
城乡统筹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突出主题,但目前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存在不确定性,地方经验也不完全一致。研究立足于地方实践案例总结,运用协同理论,尝试构建城乡统筹的协同规划模型,提出全域城乡用地、空间管制、居民点体系、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指引,推进城乡统筹规划的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中国进入城乡统筹规划的新时代.快速城市化地区面临着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城乡建设二元化的矛盾,本文通过对以往城乡统筹规划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指出新时期下快速城市化地区开展城乡统筹规划的迫切需求和现实意义.并以浙江省新昌县为例,探讨了新时期下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杨彦  周潮 《山西建筑》2011,37(23):1-2
在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宜川城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宜川县城乡统筹规划的目标、重点内容及编制的方法等,指出城乡统筹规划是协调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解决其"城乡对立"和"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城乡空间统筹下的厦门农村发展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唯山 《规划师》2007,23(2):8-11
城乡统筹及城乡空间整体规划是城市和农村"双赢"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面解决好农村建设发展问题,应当关注农村的主动城市化和被动城市化两种模式.厦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根据"以城带乡统筹规划"的基本思路,对城乡空间发展进行统筹布置,强调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农村发展实行整体规划,采取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的农村空间发展模式,实施农村"金包银"等建设工程,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蝉鸣 《室内设计》2012,93(2):42-48
乡村是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社会主体,促进乡村发展是城乡统筹规划的核心。本文引入"乡村经营"理念,以四川省开江县城乡统筹规划为例,明确经营乡村的资源条件和重点解决问题;并从经营的空间统筹出发,强调乡村发展的空间全覆盖与区域联系。本文分县域、城市规划区和跨域统筹思考经营乡村的策略与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强化了乡村规 划的引导作用,为乡村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 向。然而,尽管当前对于乡村规划实践的关注 较多,但针对乡村规划理论的探索较少,导致 乡村规划未能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乡村规划 更多地沦为一种市场资本单向往乡村渗透的 扩张工具。本文将核心—边缘理论引入乡村 规划理念的探索,提出强化核心、开放边界的 乡村核心—边界理念,使乡村在保留特质的基 础上适应时代发展。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 以厦门市欧厝村为例,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 合,在分析作业方式、文化认同、聚落形态三 方面凸显的问题的基础上,以乡村核心—边 界理念为指导,从产业、文化与空间三方面提 出较为系统的振兴策略,为类似的村落规划 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樊海强 《华中建筑》2014,(4):162-165
城乡规划学调整为国家一级学科,使城乡规划教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也引起学术界关于城乡规划教育讨论的热潮。该文分析了中国城乡规划教育多元化的现状,研究了基于建筑、园林、地理学科平台的城乡规划教育的特点。通过借鉴欧美城乡规划教育发展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社会实践,提出了城乡规划教育改革的趋向,认为城乡规划教育发展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专长"的人才为目标,并针对培养目标,提出了"宽基础+重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文针对我国城镇化逐步从平原地 区向山地发展的客观情况,拟从国家城镇化 战略和山地城乡规划研究的科学意义提出学 术思考。分析了山地城乡规划思想的学术基 础。提出了山地城乡规划工作当前面对的问 题,当前我国山区面对资源环境保护和人地关 系的矛盾,以及山地城乡规划发展中人才队伍 的缺陷和问题。论文提出对山地城乡规划科 学思想的几点认识:关于山地城乡规划的生 态学思想;关于山地城乡规划统筹和集约发 展的科学思想;关于山地城乡规划防灾减灾 的科学思想等。最后,阐述了对我国山地城乡 规划的队伍与平台建设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presents a wide range of images, contexts and issues related to contemporary forms of urban–rural interface. The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s come in contact in various ways, generating patterns with hybrid identities which can be read both on a regional scale (in those cases where cities merge to form megapolitan conurbations), on an urban scale (suburbs of the cities), on a settlement scale (city quarters, farmyards and farmsteads), and even with regards to single buildings. This creates manifold diversified configurations of interface spaces, showing seemingly opposite trends.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se bidirectional trends, which are discussed by means of a selection of different concepts, images, projects and experiences,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On the one h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rojects insert what i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idea of countryside into the cities: urban agriculture, mainly located in periurban open spaces, but in some cases even within the built system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integration with the building envelope, in line with a growing sensitivity about the need to conceive ways of virtu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food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town planning in many cases “ejects” the spaces for business and leisure, locating shopping malls, entertainment and (agri)tourism centres within the countryside. Moreover, typical rural spaces and activities (farms, farm holidays, wine farms, etc.) often refer to urban styles, due to poor design attention, or rather to marketing strategies aimed at enhancing the farm image. Thus, settlements located in rural areas show markedly increasing urban characteristics, with regards to their built environment, open spaces, and outdoor furniture. Whilst many scholars and designers have focused on reinterpreting the agricultural functions when these are inserted in urban architecture and built areas, further interdisciplinary work is needed to analyse how urban functions can be brought into the countrysid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settlements.  相似文献   

17.
温全平 《风景园林》2013,(6):144-148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重心由以建成区为主向建成区内外并重转变已成为当下及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坚持广义绿地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乡绿地的特性及其对绿地系统规划的影响,包括主导性、多样性、多功能性、动态性、实施主体的多元性。文章对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城乡统筹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赋予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相对独立的地位,形成与城乡规划平行和互动的规划体系,在规划对象、组织系统、技术系统、规划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过渡与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从二元到三元:城乡统筹视角下的都市区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都市区化的进程中,固化的城乡二元制度与城市化的双向路径,塑造出我国大都市区城乡空间的三元格局。本文认为,独立于城乡二元异质空间的都市边缘区,是仍将长期存在的城乡过渡地域,必然扮演着统筹大都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角色。然而,始终延续的城乡二元思维、二元制度乃至二元规划,导致了都市边缘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结构性失衡。基于此,本文在厘清都市边缘区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试图探索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治理策略,使其成为积极健康且独具价值的城乡协调地域。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冷水江市城乡一体化规划指出县域以下地域适宜进行城乡体化规划,阐述了冷水江市城乡体化的规划理念和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学科特点和当前规划教育多种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以应用型数字化课程体系的完善为主导,从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发展趋势分析着眼,进而从城乡规划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入手,探索城乡规划学课程体系中的数字化课程的新定位和新方法。从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课程平台整合、国际联合教学以及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整合平台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