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矿井采掘生产过程中,冒顶事故是经常发生的。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煤矿冒顶事故典型事例进行危险源辨识,通过对事故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冒顶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可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顾学明 《资源与产业》2010,12(Z1):139-142
在矿井采掘生产过程中,冒顶事故是经常发生的。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煤矿冒顶事故典型事例进行危险源辨识,通过对事故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冒顶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可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事故树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危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根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机理,建立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树,并分析得出瓦斯爆炸事故链,进而采用模糊事故树对事故链上各种危险源的不确定性和在事故产生过程中的重要度不一性进行分析,在分析模糊重要度计算方法上,采用中值法来获取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检验了模糊事故树分析对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风险预控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而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及时准确预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因素之间关系非常复杂,每个因素影响煤矿防治水的作用强度也各不相同,致因权重的确定是为了分析各因素对煤矿透水事故的影响程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煤矿透水事故致因因素模型,为预防和减少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1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1.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相似文献   

6.
对煤矿主要危险源的辨识意义重大,分析了煤矿危险源辨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根据煤矿常见事故灾害的影响,提出了逐层分析事故影响因素的思路。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在三类危险源的框架下,对危险源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分析认为,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本质就是通过对矿区客观调查和事故分析,归并并提出激活事故发生的基元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事故因素的时间、地点以及强度,进而才能对事故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满足当前高速高效的煤矿生产管理方式对水害防治工作所提出的严格要求,以淮南潘三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该矿可能发生的水害事故进行了系统分析,求解了事故树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确定了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各个基本事件的重要度,并根据事故树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指导性意见,为该矿水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煤矿水灾害危险源的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猛 《中州煤炭》2008,(2):96-98
煤矿水灾害危险源直接威胁着整个煤矿的安全,随着矿井向纵深方向开采,对煤矿水灾害加以控制,对其所造成的突发事件妥善处置,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治标必先治本,通过对其危险源的特征分析,探讨危险源的辨识,以便为制定防控对策和抢险救援预案、处置重大危险源突发事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工程评标指标权重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引入了模糊层次分析法,用模糊一致矩阵表示评标指标因素两重要性的比较值,通过矩阵计算,科学确定评标指标权重,既避免了人为确定的主观性,又为招标人科学制定评标办法及进行招标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及事故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尾矿库勘察、设计、施工、运行和闭库各个阶段可能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分级,并对导致危险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尾矿库安全管理中的重点管理的对象,提出了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较好地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尤其是重大危险源进行及时预警和消除,降低煤矿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研究了基于危险源的煤矿事故预警与管理方法。通过分析现有危险源研究理论,在对煤矿生产过程中人员、机器(物)、环境各种危险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实时危险源数据和非实时危险源数据分别进行风险预警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危险源的煤矿事故预警方法,并建立了煤矿危险源的预警流程,实现对日常煤矿安全生产的风险预控管理。  相似文献   

12.
捕捉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彻底了解和提升煤矿安全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典型事故案例,从而利用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危险源间的关系,基于该基础设计实现了煤矿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Pajek模型,采用6个参数(即网络直径、网络密度、平均路径长度、度、介数和聚类系数)来构建CMRN(Coal Mine Risk Network)的网络拓扑,如结果所示,CMRN具有无标度的网络性质,因为它的累积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表示CMRN对随机危险是强大的,并且容易受到有意的攻击。CMRN由于平均路径长度较小,聚类系数较高,也是小世界网络,意味着CMRN中的事故传播比常规网络快。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支撑点瓦解、瓦斯和瓦斯浓度超标是风险管理系统中3个最有价值的评估指标,该系统有助于为煤矿安全管理提前制定可抑制原有风险和减少事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危险源辨识与分析是煤矿建立事故应急体系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危险源理论及其结构,分析了危险源与事故间的关系,给出煤矿生产系统危险源的结构,并分析了煤矿事故的三类危险源;论述了危险源辨识与分析是煤矿建立事故应急体系的基础和关键,提出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的事故预防控制体系,最后对煤矿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俊 《煤矿安全》2012,43(6):180-183
基于安太堡露天煤矿的采剥工艺特点,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全矿范围内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在总体分析露天煤矿爆破飞石事故成因的基础上,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方法,建立爆破飞石事故树,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事故树的结构重要度,确定影响爆破飞石事故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理论,编制风险手册,提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郭隆鑫  李希建  刘柱 《煤炭工程》2020,52(3):172-176
针对我国煤矿顶板事故影响因素多、发生过程复杂多样等问题,提出了将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突变理论相结合的煤矿顶板事故风险分析模型。根据所分析煤矿实际情况,运用此方法得到案例煤矿顶板事故风险影响指标主观因素重要度大于客观因素重要度,系统突变隶属度为0.79,安全等级一般。该煤矿在主观因素上安全投入到位,客观因素安全投入不足,导致顶板事故风险性突变,符合该煤矿实际情况,表明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突变理论的方法能指导煤矿顶板事故的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煤矿水害事故实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编制了矿井水害事故树图。求解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从中找出矿井水灾事故发生的18种主要途径和2种控制措施,并对其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临界重要度进行计算,分析了导致水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煤矿水害评价和水灾事故防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陕西南梁矿业有限公司危险源数据庞杂以及管理困难等问题,在三类危险源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基于B/S结构模式的煤矿危险源辨识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和系统结构设计,在Matlab强大的数学计算功能基础上,采用C#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了基于熵权一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安全评价模块。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促进矿井现代化管理进程,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煤矿一通三防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本文将煤矿一通三防系统安全评价分成A、B、C三层指标,建立起煤矿一通三防系统安全评价体系,并规定煤矿一通三防系统安全评价等级的划分.针对山西某矿工程概况,利用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体系各层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按照隶属关系计算出最低层指标相对于一通三防安全系统安全指标的相对权重,结合专家打...  相似文献   

19.
根据西南岩溶地区煤层顶板水害的特点,从水源特征、开采扰动、隔水层性能及地质构造4个方面出发,分析选取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同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探讨了一种西南岩溶地区煤层顶板水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某典型煤矿顶板水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可为今后煤层顶板水害预测评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煤矿应急管理发展现状及评价的一维性问题,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围绕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构建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并采用Logistic曲线将煤矿应急能力发展演化过程划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稳定期四个时期,全面分析和评估了某煤矿企业的应急能力并确定其应急能力等级为好。结果表明该方法为煤矿应急管理提供了量化依据,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