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荣获全国先进灌区称号的洛惠渠管理局,今年以来一手抓灌区“三修两清一绿化”,一手抓支斗渠改制,灌区面貌巨变,经济效益翻番。该灌区在冬修中共投劳665个工日,投资120多万元,整修各级渠道1524公里,维修各类过水建筑物2058座。灌区新绿化渠道 93 .6公里,已使干支渠绿化率达到100%,斗分渠绿化率达到 71.6%。同时还发展庭院经济林木700余亩,兴建优质苗圃280亩。目前全局职工人均果林面积4.7亩。1999年渠道经济林木净收益达300多万元。在支斗渠改制方面,全局参与职工22人,已完成斗渠改制86条,占 34. 5%。改制后民建民营工程已投入资金21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
泾惠灌区是我国近代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于 1932年主持修建的。泾惠渠投运 68年来,灌区的运行和管理一直延用福利型、公益型以及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系统体制不顺,机构重叠,中间环节多,责任落得不实,管理者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浇地费用不断增加,农民用水积极性不高,造成群众没少支付,国家没多收入,水量浪费大,灌溉面积日益萎缩等问题。   1998年春季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泾惠渠以斗渠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灌区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改制斗渠 428条,占灌区斗渠总条数的 79.6%。其中单…  相似文献   

3.
我省各级水利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按照“明晰所有权,拍卖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有力地推动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灌区体制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全省已改制的小型水利工程8万多处,累计以资产换回资金1.9亿元,吸引经营者投产近3亿元,新增供水能力2600万立方米,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7万亩,发展灌溉面积30万亩。全省九大灌区共改制斗以下渠道1182条,回收资金308万元,经营者个人改造投入370万元,职工参与改制人数达268人。 一年多来的改革为搞活农村小水工程,搞好灌区斗渠以下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下发后,桃曲坡水库灌区按照“明晰所有权、拍卖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在灌区内大力推行了以“干渠专管,支渠多制,斗渠民营”为主线的支斗渠体制改革工作。截止目前,灌区已累计改制支斗渠60条,其中承包50条,股份制改造1条,拍卖使用权1条,农民用水者协会8条(2个段级实体型协会体改涉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国有灌区体制改革无疑已成为水利改革的热点之一.从去年国务院发布[1997]35号文件到今年省委、省政府的两个《决定》出台,我省在大中型灌区九个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灌区改制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截止今年6月,九大灌区已改制渠道992条,其中拍卖“三权”392条,推行股份合作制54条,承包467条,租赁79条,灌区参与改制个人达268人.追踪这一现象,报道这一热点,本期我刊在“灌区改革路”栏目编发了这一组关于灌区改制的文章.唐索仁《国有灌区:体制改革起大潮》对全省总体进展情况做了全面总结,其它几篇分别介绍了礼泉县、汉阴县、泾惠局等地的典型;为让读者注意改制中的一些问题,另附一篇《浅议灌区斗渠改制》的文章,希望能有指导意义.关于灌区改制的文章,本刊还将连续编发,热诚欢迎读者来稿.  相似文献   

6.
石堡川水库兴建于1969年,1975年建成,惠及澄城、白水两县15个乡镇2万hm2良田。水库总库容6220m2,设干渠一条,长39km;支渠8条,分支渠12条,总长215km;斗渠397条,总长430km。水库投运27年来,渠道累计引水6亿m3,灌溉面积22万hm2次,灌区粮经比例由9∶1转变到4∶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300元增长到1500元。因水利因素,累计增产粮食2.6亿kg,苹果14亿kg,创效22亿多元,被誉为渭北旱塬的一颗水利明珠。管理局现有职工395人,设12个职能科室、13个基层单位。其中通过兴办实体、职工兼任段斗长、承包斗渠和自有水土资源等形式安置职工190人。1998年新一届班…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以来,我省大中型灌区水管体制改革、支斗渠改制、水价改革三管齐下,互补互促,共同推进,全面创新,成效显著,受到水利部的肯定和表扬。采用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农民用水协会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后,全省10个30万亩以上灌区已改制支斗渠3207条,占应改制渠道的70%以上,吸纳社会投资1000多万元,恢复、改善、扩大灌溉面积43万亩;目前已有492名管理职工,承包经营支斗渠856条,为即将全面展开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近年来,厅党组先后多次召开灌区体制改革专…  相似文献   

8.
灌区管理体制良性建立与运行是发挥其工程效益的关键。本文客观分析羊毛湾灌区管理体制演变与存在问题,分别从灌区主系统、干支渠承包体制改革和斗渠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体改革模式探索其实施内容,简要分析灌区管理体制改制后取得效果,为灌区管理体制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辛建军 《陕西水利》2009,(6):147-148
本文通过对段家峡水库灌区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斗渠改制中农民用水协会与斗渠拍卖、管理两种方式的比较,论证了选择农民用水协会的理由.并以灌区两个用水协会的创建与运行为试点,提出了组建协会意义和运作效果.实践证明,在灌区推广用水户参与方式管理,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是符合灌区发展要求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泾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一个大型引泾自流灌区,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秦郑国渠即是泾惠渠的前身.引泾灌溉,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今泾惠渠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1998年,灌区管理局经过调研,认为灌区发展面临困境的根源在体制不顺、不活,应通过拍卖等有价竞争的形式,将斗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经营管理权承包给个人,并将回收的资金用于改善斗以下渠道的工程状况.……  相似文献   

11.
“划小单元、按斗分组”是石津灌区用水户参与农田灌溉的一种灌溉方式,通过缩小用水单元,杜绝了以往渠水灌溉的跑冒渗漏现象,实现了节水灌溉,降低了水费价格,减轻了农民的水费负担,加强了灌区支、斗渠工程的日常维护,推进了灌区“渠民共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东风水库灌区改制前斗渠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灌区对斗渠管理体制改革的做法、成效和启示,对于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水力发电》2012,(2):123-123
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于2012年2月28日批准,向四川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项目提供贷款1亿美元。该项目将通过开展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灌溉服务,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使灌区内135万农民受益。世界银行1亿美元的贷款将用于四川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一流量段、金龙分干渠、10条支渠、1条斗渠和3条农渠建设,还将在其资助下修建的1条斗渠和3条农渠引入社区驱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德金  陆丽莉 《治淮》2009,(4):48-48
一、灌区基本情况 洪金灌区位于洪泽湖东畔的淮河下游,总面积491.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2.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5.7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4万亩。洪金灌区经过40多年配套建设与整治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体系,现有总干渠一条,干渠两条,分干渠两条,支渠12条,斗渠145条(其中直斗111条),配套干渠建筑物18座,支、斗渠以上建筑物1087座,农渠建筑物1622座,骨干排水河道3条,大沟23条,中沟102条,小沟835条,小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1779座。  相似文献   

15.
宝鸡峡礼泉总站赵镇管理站五年来利用斗渠栽植用材和经济林木,实行领导、人员、责任、报酬四落实的管理方法,使斗渠2.6万株树木无一丢失。 1986年后,全站已有34条斗渠全部绿化,共栽植用材林1.2万株,经济林木1.4万株,一条条“苹果斗”、“酥梨斗”、  相似文献   

16.
洛惠渠地处渭北旱塬地带,现有干支渠13条,斗渠237条,有效灌溉面积77.6万亩。多年来,我局在灌区积极推进“三改两全”园田化,狠抓灌溉技术措施方案的实施等。目前,灌区的小畦节水技术已日臻完善,并初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效益化。全灌区已建成方田示范区5万亩,推广U型渠道衬砌200公里;小畦灌面积已占有效面积的50%以上;实行小畦灌后,全灌区年节水1500万立方米以上,年增灌农田30万亩次。近两年,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灌区粮食亩产还达720公斤,棉花亩产达75公斤,并创造了5万亩的“吨粮田”。仅节水一项,全灌区年增农业产值5000万元  相似文献   

17.
“划小单元、按斗分组”是石津灌区用水户参与农田灌溉的一种灌溉方式,通过缩小用水单元,杜绝了以往渠水灌溉的跑冒渗漏现象,实现了节水灌溉,降低了水费价格,减轻了农民的水费负担,加强了灌区支、斗渠工程的日常维护,推进了灌区“渠民共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1.磁右灌区基本情况及支、斗渠存在的问题 磁右灌区为中型灌区.位于灵寿县境内。灌区处于丘陵地带.管理任务繁重。在各级渠道管理中,于渠相对于支、斗渠而言,渠面宽阔.沿渠线设有较宽的管理道路。管理相对容易;支、斗渠渠线多而且长.管理工作量占很大比重,是渠道管理的难点和重点。磁右灌区支、斗渠渠面均为敞口,在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支、斗渠线路多、渠线长,大多穿越丘陵地带,土体极易滑人渠内.形成大量淤积,影响渠道放水畅通。二是支、斗渠中部分渠段两侧坡度较陡,而且荆棘繁茂,遮蔽渠道断面.人在渠道内通行尚且困难.清淤难度更大。三是一些穿越村庄的支渠段.沿渠一些村民就近向渠道内倾倒垃圾.不仅污染渠道内水质.还加大了清淤工作量。四是灌区人员编制少,渠线长.每次放水前.为保障放水灌溉顺利进行,灌区都要抽调部分人员到各村宣传.预收水费.解决水事纠纷。目前,磁右灌区为了改变这种管理工作难、工作量大的状况。决定对部分支、斗渠段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管理条件.降低清淤难度,缓解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 江苏省建国以来农田灌溉事业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已建成667hm~2以上的大中型灌区183处,设计灌溉面积127,8万hm~2,占全省灌溉面积395.34万hm~2的1/3,有效灌溉面积101万k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1/4。已配套干支渠道4503条,斗渠以上灌区建筑物76301座。据1994年清产核资,固定资产总值达402320万元。 经过多年的续建、配套,全省大中型灌区灌溉、排水工程系统已基本形成。渠系布置一般采用干、支、斗、农、毛5级渠道,与灌溉渠道相对应,按干河、大沟、中沟、小沟、毛沟布设  相似文献   

20.
潇河灌区对斗农渠及其建筑配套建设和田间工程改造,累计投资782万元,配套斗渠5条,建筑物1534件,防渗渠道6.7km,改善灌溉面积10.51万亩。本文对工程的投资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该项工程是有效的节水改造工程,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