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了用应变模态对结构损伤进行分析的原理及损伤识别与定位的方法。以悬臂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因结构损伤引起的自振频率、位移模态和应变模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应变模态对结构局部损伤的反应敏感,是对结构进行损伤诊断的较理想的损伤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新型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ANSYS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的模态频率、模态振型、单频激励响应及白噪声激励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发现:虽然损伤对结构模态频率并不敏感,但振型对损伤却有着相当高的敏感程度;同时对结构的谐响应分析和三维白噪声激励分析发现:损伤不仅仅会对已参与结构振动的模态振型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导致产生新生的模态参与到结构的振动中及消亡部分已参与到结构振动中的模态,损伤还会造成结构模态的跃迁等现象.诸多的损伤对空间结构在动力特性方面造成的影响都为其损伤识别提供了全新的参考信息和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实验模态分析是综合运用线性振动理论、动态测试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和参数识别等手段,进行系统识别的过程。模态分析是有效的结构检测和安全评估的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测量模态参数(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模态刚度、模态质量)相对于正常值产生的变化,并通过相关分析与识别来判断结构安全程度的一种先进方法。本文通过对网架模型结构进行试验模态分析,研究了试验模态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试验方法,识别系统的模态参数并与有限元分析进行比较,有限元结果与实测频率有一定的不同,但前四阶模态频率的差值百分比均在9%以内,说明实测的结果与有限元分析是比较吻合的。  相似文献   

4.
顾名思义,基本模态应该是结构所有模态中最重要的一阶模态,在动力响应分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习惯将第一阶模态作为基本模态,这对于风振响应分析是不恰当的.本文通过对模态应变能公式进行定性分析,归纳出脉动风作用下模态应变能最大的那阶模态的振型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并将这阶模态定义为结构在脉动风作用下的基本模态.按照这个定义,脉动风作用下高层、高耸结构的基本模态位于第一阶,这与传统定义相同;而对于平均风荷载全为吸力的小矢跨比穹顶结构,脉动风作用下基本模态位于高阶.脉动风空间相关性的强弱对这两种类型结构的影响正好相反.算例分析表明,模态贡献系数可以准确地识别出基本模态在模态序列中的阶次.  相似文献   

5.
徐丽 《山西建筑》2006,32(7):75-76
介绍了规则链武结构的局部模态特性,分析了框架结构的高阶模态及局部模态试验,表明框架结构高阶局部模态具有模态密集特性,子结构和整体结构之间存在着动力耦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模态试验技术与结构工程振动中反问题研究的相互关系,对难以用分析方法完善地建立力学模型和掌握系统关于振动的固定特性的工程结构进行模态试验,研究系统模态参数,解决已知激励、响应求系统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曲率模态的预应力混凝土损伤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曲率模态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损伤定位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出结构的位移模态,根据得到的位移模态利用差分计算得到曲率模态曲线,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曲率模态曲线的变化对结构的损伤存在,定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建立脚手架架体结构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在使用工况下的架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考虑脚手架的材料与结构,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为脚手架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跨径拱肋吊装过程中扣塔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山西建筑》2010,36(35):316-317
介绍了在结构稳定性分析中有限元法的分析原理,以某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对吊装过程中的扣塔稳定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吊装施工过程中扣塔的屈曲临界荷载系数和失稳模态,为同类桥型的施工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曲率模态法是针对梁式结构提出的一种损伤识别方法,其用于网壳结构损伤定位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研究和证实。以一个单层球面网壳为例,对曲率模态法用于该结构的损伤定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网壳结构模态局部化对损伤定位效果的影响。损伤定位的判断标准为绝对曲率差最大值所对应的节点为损伤位置,指示该节点上的杆件发生了损伤。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单杆件损伤,使用损伤前后密集模态的绝对曲率差进行损伤定位,效果很差,而使用损伤前后稀疏模态的绝对曲率差进行损伤定位,效果很好。可见,模态局部化对曲率模态法应用于网壳结构损伤定位的影响很大,因此,只有选择稀疏模态才能较好地避开模态局部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曲率模态法用于网壳结构损伤定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温下SM41钢的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钢材的材料力学性能指标的选定对钢结构抗火性能分析与抗火设计的影响很大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给出了各自的钢材材料力学性能指标。通过对常用于制作冷弯型钢的日本标准SM41钢进行高温下的材料性能试验 ,得到的数据有 :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延伸率和热膨胀系数。根据试验结果得到了可用于理论分析的高温钢材模型 ,并将之与其他国家推荐的高温钢材模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典型岩土体边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锚力变化或锚失效在群锚中引起的荷载转移现象,探讨群锚失效后边坡稳定性的劣化过程、失稳形态以及坡面设置格子梁对锚索张力及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等问题。群锚抑制坡体的变形效应,可使岩体均匀性、整体性加强,增加韧性和承受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群锚中某一锚索锚力变化会导致其承担的荷载在群锚内部发生较明显的转移现象,结构面压缩带同时被削弱,结构面的整体安全度降低;某一锚索的失效也会引起相邻锚索接连失效的多米洛效应,导致边坡稳定性急剧降低。坡面施加格子梁结构可调动坡面更大范围岩土体发挥自承能力,分担锚索承担的部分荷载,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岩坡加固设计中应注意格子梁结构强度与锚索锚固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13.
姚谦峄  夏禾 《工业建筑》2001,31(12):20-23
以钢筋混凝土双肢柱拉肢为研究对象 ,根据 4种剪跨比、5种配筋、3种配箍及不同轴拉比及变动轴拉、压力作用下共 36个试件进行的试验结果 ,就其破坏机理及不同因素对拉肢斜截面承载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统计分析及合理简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双肢柱拉肢斜截面承载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大跨空间结构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结构类型.大跨度建筑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是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就空间网格结构和张力结构两大类介绍了国内外(但主要是国内)空间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对这一领域几个重要理论问题,包括空间结构的形态分析理论、大跨柔性屋盖的动力风效应、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某电信枢纽工程主体建筑为双筒剪力墙高层建筑,根据结构特点,采用有限元法对该结构进行有限元离散,框架中的梁,柱采用空间梁单元模拟,筒体,剪力墙,楼板和屋盖采用薄板单元进行离散,探讨了整体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和按对称和反对称边界条件取一半结构进行动态特性计算的差异,并与结构设计软件TBSA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供该类型结构抗震设计与动力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6.
墙体高度对高层框-剪结构地震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少泉  周军 《工业建筑》2002,32(11):25-27
采用地震反应谱振型组合法 ,通过对不同墙体高度的高层框 -剪结构的计算分析 ,确定了剪力墙的适宜高度及影响剪力墙高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轻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弓晓芸 《工业建筑》2000,30(5):53-57
介绍了国内轻钢结构建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并对轻钢结构的科研、设计及施工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边坡开挖迁移式影响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开挖边坡未及时支护,不仅可能造成自身的破坏,还可能影响到临近未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已成边坡有局部毁坏,若不及时修复也可能引起更大范围的破坏。这两种情况都促使我们考虑边坡开挖产生的迁移式影响作用。土质边坡开挖迁移式影响离心模型试验表明: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受迁移式影响形成坡顶贯穿拉裂整体破坏;稳定性较高的边坡受迁移式影响形成坡顶弧形拉裂破坏;松散型边坡主要发生开挖面的浅层坍落破坏并发展。迁移弧形拉裂破坏试验分析表明,随边坡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弧形拉裂缝曲率半径越大,拉裂缝与原边坡最大拉应力分布逐渐接近一致。应力测试与数值模拟证明弧形拉裂和整体贯穿拉裂同最大拉应力分布相对应,并且受迁移影响边坡坡顶最大拉应力值增大。结果表明,对于低强度的土质边坡开挖应重视迁式影响,而对于高强度的土质边坡及完好岩石边坡迁移式影响较小甚至可以不考虑,但对那些关系重大并对变形有严格要求的边坡开挖也应分析迁移式的影响。最后进一步的断裂力学理论解释了弧形拉裂与整体贯穿拉裂的形成。研究结果对于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宏  顾强 《工业建筑》2001,31(9):66-68
在建立的结构钢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关系基础上 ,采用U .L .格式的壳体大挠度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对工形截面悬臂钢梁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 ,提出钢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土体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长期以来,地下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一直停留在以洞周某点位移或塑性区大小的经验值作为判断稳定性的依据。隧洞洞周位移或收敛位移受围岩弹性模量、洞室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洞周不同部位的位移值也不相同,很难找到统一的位移判据标准。以塑性区大小作为围岩稳定性的判据要优于位移标准,但围岩塑性区受泊松比、洞室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不同软件计算出的塑性区大小也有差异,这种方法同样也不可靠。由此可见,传统的经验分析法不够合理。为此,提出将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出的安全系数作为稳定性分析判据,该判据有严格的力学依据,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以黄土洞室为例,提出洞室的剪切与拉裂安全系数的概念,通过不断折减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c,j 值或c,j 与抗拉强度,使黄土隧洞围岩塑性区不断扩展,直至塑性应变或位移发生突变时,即表明隧洞发生剪切破坏,此时的折减系数即为剪切安全系数。通过不断折减土体的抗拉强度参数,使黄土隧洞内临空面处(不包括底部临空面)围岩出现第一个单元拉裂破坏时,即表明隧洞发生拉裂破坏,此时的折减系数即为拉裂安全系数。该研究仅是对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尝试性探索,供同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