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人不分年龄大小,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关系,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当受到尊重。教师要认识到,不论学生多么幼小,多么不成熟,不论他们身上当前还存在多少缺点、多少不足,教师都应尊重和赏识他们,保护学生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艺术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用爱去感染他们。  相似文献   

2.
学生工作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它所涉及三个客体: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是一个由“人一人一人”构成的管理体系。因此,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故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在信任、尊重、激励中发展人,在感染中教育人。  相似文献   

3.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在音乐教学中一切活动都不应去强求一致,要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给学生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予以充分肯定。我在实习中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空间;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个性音乐创造;灵活运用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著名数学教育权威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地方法是“再创造”。强调: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数学实现”,不同的思维水平,充分享有“再创造”广阔的自由天地,走着自己想走的道路,体现着学的自由性和创造的自由性。但学生的这种自由性被“再创造”的“再”所限制,它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对教师来说是已知的。所以,学生的“再”创造必须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再创造”才能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活动,进而使每个人尽可能追求并达到不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谢玲 《中国科技博览》2014,(48):213-213
小班化教育中的集体教学虽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出现,但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对学生的了解作为教师备课的依据,既要备课,更要备人。小班化教育改进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机会,以学生主动实践探索为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是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新的教育课程改革已深入教学工作,指引着教育的发展,转变着以往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学会"放"手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主驾驭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是引发自主的前提,鼓励合作是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手段,改变评价是继续发扬自主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目的,关心和理解学生、尊重和爱护学生、发展和完善学生,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要改进课堂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主体性作用;建立以校园为平台的互动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走班制”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打破了过去从一而终的班组授课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设立教学层次不同的班级,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基础层次的班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于自身个性发展的良好教育。一、走班制教学以学生为棱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较之传统的班级教学,有诸多优势:1、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人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孔子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传统的班级教学抹杀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把层次不同的学生混编在一起,而教师面向中等以上的学生授课,这就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再加上教师往往青睐优等生,漠视差等生的存在,使差等生落入阳光照不到的角落而倍受学习的煎熬,这无疑造成了教育上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0.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讲,更多的需要关注他们的差异性,尊重差异、分析差异、利用差异进行教学,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求得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春梅 《硅谷》2009,(10):112-112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而长期以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常常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所以,教师们往往  相似文献   

12.
石慧丽 《高等工程教育》1999,13(1):69-71,4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已势在必行。社会需要的是技能型、应用型、开拓型人才,展示在每个就业者面前的将是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职业教育和社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应把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贯彻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李建山 《硅谷》2010,(4):158-158
<正>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阅读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初中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素质。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教育思想体现着人本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自我完成”,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选择,同时认为自由选择要负责任。这些对目前我国学校提倡自由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社会,知识是成功的基础,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人才能在面临不同的挑战时立于不败之地。获取知识就要通过不断学习,学生学习的快慢好坏,教师的教育引导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昵?重点在于方法。学习方法对,事半功倍:学习方法错误,则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获。学习知识的方法有很多,每个学生的经历和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所用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个性较强,兴趣爱好较广泛,而学习的内容专业性实用性也较强,对教师在引导学生求知成长上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工作几年的实践经验总结看,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全新的挑战,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和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讲方法,重实效:尊重个性发展,弘扬团队精神,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服饰是个人仪表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服饰,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穿衣服,而服饰礼仪则是人们在穿着服饰上为了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直观地塑造了个人的良好形象,《弟子规》有言:"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穿衣服主要是整洁大方,而不需要过分华丽;穿着的衣服要符合自  相似文献   

18.
肖花 《中国科技博览》2010,(22):185-185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能动的、有创造性学习的快乐主体,是每个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9.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尊重学生个性,引导主动学习,联系实际问题,结合职业性本质,能从培养方式上真正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20.
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撕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用情。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善待学生的艺术。但在现实生活中,爱优秀学生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而爱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母亲说:“您很了不起,因为你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这位母亲笑着说:“您是说我有一位当总统的儿子?我呀,还有一位同样了不起的儿子。”记者问:“他是做什么的?”这位母亲说:“他呀,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让每位学生都时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学生一定会推己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