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铎 《南方建筑》1997,(2):39-42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出“山水城市”概念己广为国内学者赞赏。城市学家鲍世行先生著文,认为“山水城市”是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模式。“山水城市”的文化要义是:城市生态上要使城市与自然结合;城市文态上要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山水园林文化;城市物态上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中西合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城市要有特色”,这是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号召,学界呼吁,众心所望的趋势,也是济源人民的众望所归。那么,济源的城市特色是什么?未来的城市形象又如何?根据“山水城市”理论,结合现状实际,…  相似文献   

2.
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一座城市撬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深度互动,融通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并进,用一种全新的行为模式诠释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内涵,打造中原城市群中“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活力城市,用实际行动印证了“美丽中国”。这一角色,非济源莫属。  相似文献   

3.
天坛山地处河南西北部济源市区400里,海拔1715.7米,古称“擎天一柱”。作为华夏民族的九大名山之一,其山中道观的建筑格局和设计理念,以及其衍生出来的建筑文化,一直被后人所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海洋 《中州建设》2011,(17):60-66
济源坡头镇 坡头镇位于济源市南部山区,是济源的“南大门”,是黄河岸边的耀眼明珠。作为济源的“南大门”,坡头镇有着众多令人羡慕的区位优势,地处世纪工程小浪底和西霞院大坝的核心区域,境内有闻名全国的留庄英雄民兵营和杜八联革命纪念地,小浪底专用线横贯东西,焦枝铁路穿境而过。  相似文献   

5.
试论建筑文化"内核"与"外缘"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兴田 《新建筑》2003,(4):44-46
随着历史的发展.推动建筑文化更新、前进的途径,一是由其“内核”文化的“裂变”或“聚变”为动力;二是由其“外缘”文化起作用。这两条途径往往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推动着建筑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之豫北焦作、济源一带.古称“覃怀”.《尚书·禹贡》即有“覃怀底绩.至于衡漳”的记载;春秋以降.豫北乃郑晋故地.汉魏之河内郡、唐宋之,怀州、元明清之怀庆府.凭借“倚山阻河”的地理形胜.太行险隘(如“太行八陉”第一陉“轵关”、第二陉“太行道”)与河洛津渡南北呼应.自古向为逐鹿中原、贯通河朔之要津。极目四野,风物变幻.或麦菽万顷.点缀以田舍二三,或山水萦绕.集清幽险峻于方圆十里之区:  相似文献   

7.
建筑要真正“生命力”必须恰如其份地体现建筑文化;其功能,造型,空间组合,从“里”到“外”,从“虚”到“实”,从“细”到“粗”....以卓越的“组合”能力对建筑的文化内涵充分表现,必然具有永恒价值,建筑师的真正水平,表现在处于同样外部制约条件下,对人类文化和建筑历史文化的感悟,把握和表征上,因此,建筑文化对于建筑师来说,自始至终都是起着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8.
黎湛 《南方建筑》1998,(2):26-27
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已经用得十分频繁了。衣食住行均是文化,故此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之说。“文化”一词虽常用,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多数情况下却是狭义的。有人将文化和技术看作是建筑的两极。这种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显然局限在社会的人文领域,而把技术排斥在外,对建筑文化的狭义理解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据此无从把握建筑文化的整体结构特点。因为文化并非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那样神秘,而是能为我们把握,认知的复杂系统。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有利于建筑理论的建设和创作的繁荣。文化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  相似文献   

9.
李涛 《城市燃气》2007,(5):47-47
2007年3月20日、21日,从济源中裕燃气公司接连传来捷报:该公司荣获了济源市“2006年度外来投资先进企业”和“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两项(地)市级荣誉称号。 2006年.济源中裕燃气公司继续坚持“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确保了对全市各类用户的安全稳定供气。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一词的汉语原意是指“人文化成”和“以文教化”,与西语“文化”的培养、教育、改变、发展的意思大致相同。广告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从表面上看,广告是推销产品的一种手段,谁也不会否认广告的商业目的。但广告在为商品进行宣传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输出某种...  相似文献   

11.
文化,这个词在建材行业也逐渐流行起来了。壁纸文化、地板文化、陶瓷文化……越来越多的商家都给产品穿上了文化的外衣。“我们不单单卖的是一种产品,更是在传递一种文化。”这样类似的话我们经常能听到。产品的文化内涵,如今已经成为商家销售的又一个“法宝”,但究竟多少建材产品是真的有“文化”呢?  相似文献   

12.
朱光燕 《建造师》2010,(6):110-111
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实现“育人”与“服务”功能的文化保障,特别是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培养具有“仁心妙术”的医学人才离不开医学与人文的和谐发展。树立和谐有序的文化建设理念、锤炼高水平的管理文化、发挥教师的文化引领作用、加强课堂文化建设、搭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群是地方医学院校建设大学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苏涵 《云南建筑》2005,(2):8-11
建筑的“地域性”古而有之,但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风格”的流行,造成文化趋同和地域性的消失。今天,“文化危机”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对地域性加以重视。乡土建筑在反映地域性方面的特征正好是今天的建筑师借鉴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陈坤林 《建筑》1998,(5):23-25
应朝先生发表在《建筑》杂志1997年第8、9期上的《建筑文化现象漫议》(以下简称应文)一文,已经拜读。阅读后的感觉诚如编者按中所说“有新意,有观点”。但纵观全文,应先生的观点与看法也是联瑜互见。在此不揣冒昧说上几句,权充一家之许言,与应先生商榷。一、也从“文化”侃起应文开场白所谈及的“文化”,无疑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概念,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见《辞海》)。尽管到目前为止,对文化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法,见仁见智,甚至有人干脆说“文化天然是个模糊的概会’,但笔者认为倾海…  相似文献   

15.
廖英 《云南建筑》2013,(5):62-65
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演绎是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对于云南这片承载多元文化融合的厚土,经过5年的专业培养和实际工作的实践,建立了个人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演绎的一些认知——“坚守底线、注重活力更新”、“醉在其中、挖掘核心文化价值”、“与时俱进,打造新文化”。  相似文献   

16.
刘斌 《城镇供水》2008,(2):78-7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使人民基本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一个大发展,一个大繁荣,还有一个新高潮,是十七大对整个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7.
沈驰 《华中建筑》2023,(1):35-42
该文首先通过对当代建筑与文化的现状分析,认为传统的公共文化建筑正在部分消解,而其他类型的建筑可以通过空间设计实现“泛文化属性”,从而提出“泛文化日常建筑”的理念。该文从拓展社会意义、催生文化活动、塑造文化记忆三个层面阐述其实现路径。结合墨泰团队的11个建筑设计作品,包含教育建筑、商业建筑、小型公共建筑、大型公共文化建筑、精神空间5个类型,全面叙述墨泰团队对“泛文化日常建筑”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吴艳霞 《建材与装饰》2009,(11):I0003-I0003
这是个盛行“文化”的时代,穿着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影视文化、各种文化节……文化无处不在,几乎无所不谓文化。文化的滋生就像周星驰说过的一句台词:“有如黄河之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9.
古代园居文化思想综评──兼论园居规划设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及文化思想方面出发,对通常称为私家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发展演变及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园居一词,即园林式居住建筑。园居规划设计的本质是居住建筑的室外环境整体布置。本文列举了唐代、宋代5个著名文人园居实例,对照文献给出了想像平面图。认为唐宋是古代园居文化思想的奠基时代,其中尤其王维、白居易作出了杰出贡献。明清时代园居在技术上得到长足发展,使其相得益彰,成为古代城市规划、建筑.园林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五千年轮回的终极命题 作为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文明古国,“城”和“乡”的概念自古在中国都有着多元的含义,农业作为文化繁衍的原始资本,在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有目共睹,至近现代,许多划时代的名词——“农村包围城市”、“上山下乡”、“工农兵学员”、“农业税”等,无不体现中国的“农乡情怀”。在“十二五”时期和国家促转型的大背景下,城乡问题再次成为政府宏观决策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