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宪国 《山西建筑》2012,38(9):70-71
采用冲击压实法对软土地基进行了处理,实测了经处治后地基的工期沉降,同时采用泊松曲线法预测了工后沉降,并与分层总和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冲击压实处理后,地基的剩余沉降约为地基总沉降量的7.9%~11.6%,地基的沉降量约减少了36%,软土地基处治效果良好,能够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唐津高速(二期)软土地基,采用了塑料排水板和深搅桩等处理方法,加速了软土的固结、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大大的缩短施工工期。依据软土地基预压阶段、运营阶段的沉降观测数据,利用双曲线法、指数曲线配合法两次推算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对预压阶段实测数据推算结果进行修正,预测路基工后残余沉降量,计算路基沉降系数。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场勘察成果,柳林江大桥南段公路旧路拓宽工程的软土工程力学性质差,且分布广泛,厚度较大。道路回填时,随着时间及上部荷载的增长,不均匀沉降会加剧。为了保证工程安全和施工进度,需对路基处治做出优化及并预测工后沉降。本文对柳林江大桥南段公路软土旧路拓宽所采用的反压护道处治方案做出数值模拟和优化,应用Flac二次开发得到的广义Bingham体流变本构模型预测路基的工后沉降。结果表明,广义Bingham体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柳林江软土的早期流变过程,能准确反映其软土路基的早期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4.
详细阐述了软土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目的、监测仪器的埋设方法和监测方法。对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标准和动态信息管理进行了说明。介绍了软土路基工后沉降计算模型,计算了路基最终总沉降量。结合路基的目前沉降速率和工后沉降计算结果,判定路基沉降是否已处于稳定阶段,确定能否进入下道工序。  相似文献   

5.
张永雨  高德  王利超  冯振华 《矿产勘查》2020,11(8):1759-1765
通过对桥台高填方路段地质勘察及变形监测,针对不均匀深厚杂填土,分析路基和桥台变形原因,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方法,概化计算模型,对比路基沉降估算值与实测值,并针对性地提出处治措施,最终采用路基注浆及加固桥台的处治方案。实践证明深厚杂填土沉降量可采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预估,同时处治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路基变形的问题,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东南沿海地区的公路大部分都建在软土地基上,公路建设要求严格的工后沉降。而这些软土都具有含水率高、压缩系数大、渗透系数小、灵敏度高、强度低和厚度不均等特点。且对于不同路段,路基处理方式又不尽相同。文章对使用不同处理方法的路段进行差异沉降计算,并对差异沉降提出沉降控制方案:计划采用预抛高方法满足缺陷责任期要求。即取沉平控制时间为2 a时,预抛高量约为220 mm;使用堆载预压的方法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进行控制,设置超载量2.5 m(50 kPa),根据工期设置预压时间8个月。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此方案下竣工至通车7 a内发生的沉降约298 mm。  相似文献   

7.
郝小强 《四川建材》2021,(2):156-157
软土地基是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不利工况之一,如果处治不当,将严重影响公路建成通车后的服役质量;置换法在浅层软土路基处治施工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软土路基置换处治技术为研究对象,就置换法的施工原理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某软土处治施工标段的工后变形进行持续观测,观测结果论证了置换法在软土路基处治施工中的可行...  相似文献   

8.
以广珠货运铁路江门站为例,计算了软土地基加固前后沉降变化规律,并与现场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采用真空预压+插塑板法处理软土路基,加固效果明显,沉降速率收敛快,有效地减少了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在软土地基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差异性沉降问题,提高工程质量,梳理并总结了相关理论研究方法、有限元计算方法以及模型试验方法,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差异沉降处治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思路和处治办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曲线法和星野法对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典型断面进行工后沉降推算,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推算误差分析,得出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双曲线法的起始时间点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碎石桩复合软土路基进行现场沉降监测试验,得到其竖向沉降规律。基于D-P模型,应用FLAC3D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对加固后的碎石桩复合软土路基竖向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数值模拟沉降值和现场监测沉降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较为吻合,此数值模拟方法可应用到碎石桩复合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预测中。  相似文献   

12.
南京江北滨江大道工程路基为高填方吹填砂路基,属于"堤路"结合工程。本文主要研究新填路基对老堤的影响以及新老堤的差异沉降控制指标。论文首先根据工程的特点,选取典型工程路段作为试验路段,并选取两个断面,对路基填筑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进行了监测;其次,根据地质情况对路基的沉降变形分别采用压缩系数法、三点法和有限元法进行了计算校核,通过对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并完善了高填方吹砂路基的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指导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限值及其对无砟轨道受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沉降的限值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路基沉降下的轨道板弯矩进行了计算,并与简化算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对于我国设计速度300km/h的客运专线,路基不均匀沉降按15mm/20m控制,均匀沉降按30mm控制较为合适;特殊情况下,对于超过扣件调高量的路基沉降应借鉴国外的方式补充相关规定;在计算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轨道板弯矩时,建议沉降曲面借鉴日本的假设,按15mm/20m半波长正弦曲面考虑;简化算法得到的轨道板弯矩值有可能比有限元直接建模得到的结果小,在工程设计中是否直接采用此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路基的工作区深度直接影响到软土地基的处理深度及费用,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及经济,需要明确不同荷载条件下的路基工作区深度。本文通过有限元法,系统分析了轴载、面层厚度、基层厚度等因素对路基工作区深度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路基工作区的深度随着轴载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路面面层厚度和基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实际工程中,应该根据车辆荷载状况、路面结构层厚度等因素综合计算确定路基工作区深度,以及软土地基的合理处理深度。  相似文献   

15.
考虑公路扩建工程中新、老路修建历史的差异,建立了软土地区公路新建和扩建全过程力学响应分析的平面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新、老路软基未加固和搅拌桩加固的4种地基加固方式下新、老路面对差异沉降的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拓宽前老路基顶面沉降呈“盆形”分布。新路基荷载下老路中心处发生回弹。老路软基搅拌桩加固时老路基顶面沉降由“盆形”分布逐渐发展为“倒钟形”分布。新、老路软基均未加固时面层顶部的最大水平拉应力最大,新、老路软基均搅拌桩加固时面层顶部的最大水平拉应力最小。老路软基搅拌桩加固时新路面层顶部受拉,其余3种地基加固方式下新路面层顶部受压。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京珠高速公路新乡—郑州段的观测资料,窄路基沿宽度方向的沉降分布呈抛物线型,而宽路基沿宽度方向的沉降分布则呈马鞍型。为探讨超宽路基沉降分布规律,对不同宽度的路基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在半幅路基宽度大于一定值后,沉降最大值点距轴心的距离与半幅路基宽度基本成正比。当半幅路基宽度从20 m增加到66 m时,沉降最大值点距轴心的距离与半幅路面宽度的比值从0.0增加到0.6。  相似文献   

17.
UH模型在双层地基受力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姚仰平等提出的 UH 模型,将土层的初始超固结比 OCR 引入到 UH 模型的有限元程序中,通过设置不同土层的 OCR 来控制土层的软硬程度,采用 UH 模型的有限元程序对上硬下软双层地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首先将 UH 模型与简化双层地基应力系数法、 Boussinesq 弹性理论计算的附加应力进行了比较,从而证明 UH 模型在分析上硬下软双层地基应力特性方面的优越性,它能够反映上硬下软地基的应力扩散现象;然后用 UH 模型有限元程序计算了土层为不同 OCR 的上硬下软双层地基的附加应力,研究了土层 OCR 对双层地基应力状态的影响;最后对上硬下软双层地基的固结沉降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地基沉降、土体应力应变特性和孔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S32(原南汇段)工程软土路基处理设计中,在路堤沉降、稳定以及路堤桩桩土差异沉降计算的基础上,比选推荐了路堤桩和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两种处理方案。进行了路堤桩处理计算,并辅以沉降监测、承载力检测和搅拌桩桩身检测方案等配套措施,使软基处理效果"质量可控"。这种设计方法可从源头上杜绝早期桥头跳车等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颖 《山西建筑》2007,33(32):101-102
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根据Hird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某电厂开发建设项目大面积堆载排水固结沉降,并预测后期固结沉降,分析论证大面积堆载排水固结法对于加速软土的固结,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