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水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进行了概化,利用一维非恒定流基本方程组,河网节点连结方程及边点方程建立了珠江三角液河网区水动力学模型,将参加计算的方程分成微段,河段,汊点三级,采用逐级处理再联合运算的方法(即所谓的三级联解法),求得河网中各计算断面的水位,流量等值,利用丰,平,枯,三期的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率定后的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水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进行了概化,利用一维非恒定流基本方程组、河网节点连结方程及边点方程建立了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水动力学模型;将参加计算的方程分成微段、河段、汊点三级,采用逐级处理再联合运算的方法(即所谓的三级联解法)[1],求得河网中各计算断面的水位、流量等值;利用丰、平、枯三期的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率定后的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具有干河床、急缓流态交替的河网水动力模拟,采用MUSCL-Hancock有限体积格式离散Saint-Venant方程组,运用汊点水位预测-校正法处理河网汊点连接条件,建立了断面与河道完全数值解耦的复杂河网水动力模型。运用OpenMP和OpenACC编程模式分别实现了CPU,GPU并行计算。采用经典算例对模型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采用珠三角河网实际算例对不同并行计算方式的加速效果进行了分析。算例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可适用于陡坡河道水动力模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汊点水位预测-校正法(junction-point water stage prediction and correction, JPWSPC)和经典的分级解法,在处理缓流河网汊点处回流效应时的不同,并对比了它们的计算效率。应用这2类方法时,Saint-Venant方程组都采用Preissmann格式离散,生成的非线性离散方程用Newton-Raphson方法求解。比较表明:这2类方法都能处理普适河网,JPWSPC法无需求解整体连接矩阵,同时不会增加每一时间步的迭代次数,因而节约了系统内存,提高了计算效率;河网中河段数目越多,JPWSPC法的效率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河网非恒定流隐式方程组的汊点分组解法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汊点分组解法其特点是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方便地将河网中的汊点划分为任意多组,使汊点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压缩到与分组后每组中的汊点数相同的阶数不仅极大地压缩了系数矩阵的贮存量,而且计算量大幅度减少,计算精度也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为在洪涝仿真模型中计算河网及工程调度下的洪水演进,并综合考虑河道洪水与地面洪水的相互影响,本文建立了一维圣维南方程和河网汊点水量平衡方程组,按照preissmann四点差分格式进行离散,采用泰勒级数近似的方法计算了河网中跨河闸门在关闭、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三种状态下的过流能力,利用并修改了矩阵标识法求解方程组,研发了一维河网模拟模型;利用堰流公式建立一维河网模拟模型和二维洪涝仿真模型的连接,实现了一、二维模型的耦合。从文献中选择典型算例验证模型,模拟结果与文献相同。以长江、汉江和东荆河河网及杜家台和洪湖蓄洪区为工程实例,模拟的河网洪水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河道与两个蓄洪区的水量交换合理,证明新建立的一维河网模拟模型具备了对河网洪水演进的模拟能力,与二维模型耦合的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7.
洪泛区河网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鉴于江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交错复杂的河网体系 ,本文建立了适应性强的复杂河网区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模型中采用汊点分组方法求解水流方程组 ;选用了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的汊点分沙求解方法 ,建立了分洪口门修正模式 ,采用适合于复杂流动状态下泥沙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同时为了提高模拟精度和扩展模拟功能 ,对河网中蓄水汊点和分蓄洪区的水流运动模拟等环节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数值处理方法 ,并提出了河网水沙运动模拟中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最后把本文所建模型应用于汉江杜家台分蓄洪区的水沙运动模拟  相似文献   

8.
平原感潮河网水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平原感潮河网水质状况的待点,利用一维对流扩散方程、水质过程方程建立了河网水质模型;利用GIS对1999年全市点源和面源污染负荷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计算;进行主要水质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利用1999年6月~9月的实测水质资料进行了率定,结果表明计算值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物理模型对于复杂多变的河网河道的水力因素变化不易描述,数学模型已成为研究其河道水力、泥沙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线性化的Pressmann四点隐式差分法基础上,应用汊点分组思想求解河网流场,采用节点悬沙控制方法对珠江三角洲河网悬沙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流域河网悬沙输移特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真实、可靠,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从而再次证明珠江三角洲河网是以径流输沙为主的平原河网。建立悬沙节点控制方法进行河网悬沙的数值模拟,实现了泥沙方程组的分级解法,提高了计算效率与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一维河网非恒定流计算程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直林  崔占峰 《人民长江》2001,32(12):30-32
对以水位、Z、流量Q为未知数的河网水流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采用普列斯曼(Preissmann)4点隐格式进行离散得出差分方程,用三级解法求解,即将水位或流量未知数集中到汉点上,先解出汊点未知数,然后再将各河段按单一河段求解。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无效的运算和存储量,提高计算效率。采用专门研究编制的计算程序对一个实例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结果合理。该方法可用于实际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一维河网非恒定流及悬沙数学模型的节点控制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的一维河网非恒定流及悬沙数学模型,是根据以一维圣维南方程组,悬沙非平衡输运方程及水位、含沙量节点控制法而建立。首先,利用单一河流有限差分方程组转换形式和节点处质量、能量守恒性,写出所有节点的水位控制方程组。求解此不规则稀疏矩阵方程组得到得有节点的水位,再由单一河流非恒定流的求解方法可获得所有单一河流的断面水位和流量。基于水注的节点水位控制法,本文提出了节点悬沙控制法。假设节点处冲刷或淤积较小,所有节点的含沙量控制方程组可通过输沙量守恒方程用矩阵形式写出。求解此不规则稀疏矩阵方程组,得到所有节点处的含沙量。所有单一河流断面处的含沙量通过单一河流悬沙输运的求解方法获得。本文介绍的模型适用于各种河网类型。作为检验,该模型成功地应用于珠江三角洲流域河网水流及悬沙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2.
Complex water movement and insufficient observation stations are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i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flow calculation of river networks. A water level updating model for river networks was set up based on a three-step method at key nodes, and model correction values were collected from gauge station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water level and discharge forecasts for the entire network, the discrete coefficients of the Saint-Venant equations for river sections were regarded as the media carrying the correction values from observation locations to other cross-sections of the river network system. To examine the applicability, the updating model was applied to flow calculation of an ideal river network and the Chengtong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Comparison of the forecast results with the observed data demonstrates that this updating model can improve the forecast accuracy in both ideal and real river networks.  相似文献   

13.
根据平原感潮河网的水力特性,研究复杂河网非恒定流计算问题,利用圣维南方程组、节点连续方程及边界条件建立了水动力数学混合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宁波市鄞东南水系的河网计算,并利用2005年“麦莎”台风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做了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水动力数学模型是可行的,可以用于平原感潮河网地区的水力计算。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太湖地区水系复杂、湖泊众多、河道水流方向复杂多变且受到人为干扰的特征,基于一维河网水质模型,二维湖泊水质模型,采用有限控制体积法获得离散的水动力学和水质模型控制方程,通过河网与湖泊连接断面上河流的流量、水位、水质与湖泊的流速、水位和水质耦合求解,解决了河网湖泊水质模型的耦合,并将闸站控制对河流湖泊水动力水质影响过程进行了时间空间的线性化处理,以边界条件方式将闸站控制带入模型代数方程中进行统一求解,建立了适合于太湖流域的湖泊河网耦合水动力水质模型.采用太湖典型流域河网区2007年实测水文水质资料对耦合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该模型适用于复杂湖泊-河网区的水动力和水质变化的模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圣维南控制方程组,针对三峡库区朱沱—坝址河段,采用θ半隐方法离散动量方程的水位梯度项,运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动量方程的对流项,利用有限体积法离散连续性方程,结合预测校正法将枝状河网稀疏线性系统分解为若干三对角子系统,建立了一种可实现河网系统速度-压力耦合问题简单、快速及高精度求解的一维枝状河网水流数学模型。选用2005年、2006年实测水位资料对该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水位计算误差一般<10 cm,流量计算误差一般<5%,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较好,表明模型精度较高。在单核串行效率测试中,模型模拟1 a水流过程耗时约23.7 s,实现了三峡库区枝状河网水动力过程的实时模拟。  相似文献   

16.
余姚市河网平枯水期水质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KE11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水流水质的计算软件,利用该软件对余姚市河网的平枯水期水质进行了模拟。对余姚市的河网概况、河网水动力基本方程和水质方程、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的建模、模型率定及验证作了介绍。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良好,相关指标的验证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李大勇  董增川  刘凌  陈方 《水利学报》2007,38(3):330-336
本文从一维圣维南方程离散线性化后的差分方程组出发,结合河道水流计算的边界条件,分别以水位、流量及糙率为状态向量建立3种卡尔曼滤波状态空间方程,研发出河道水流计算与变量交替实时校正的耦合模型。与天然河道实测资料类型及系列长短各异的特点相匹配,模型中变量校正模式选择灵活,对每一种校正模式,依据边界条件的给定方式自动切换到相应的处理模块,程序为每一校正时刻、每一校正模块动态地创建相应维数的卡尔曼滤波器。基于环状河网的求解机制,实时交替校正模式被嵌入扩展到环状河网水动力学模型中,初步实现了环状河网水流计算与实时校正的联解。实例检验效果证明了分离变量校正思想的可行性及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upling both river dynamic and river diffusive modeling techniques that can be used with distributed water balance model. In an upstream watershed, both overland and river diffusive flows are routed by diffusive wave approximation of the free surface flow equations. In river downstream reaches, the river dynamic flow is routed by one-dimensional dynamic wave equations (full dynamic St. Venant equations with lateral flow). The developed model is applied in a part of Arakawa River basin, Kanto area, Japan. The geographic data of river cross sections could be accurately represented by an 11-point cross-section approximation. The effects of both the grid size and lateral flow on the simulated results of the river dynamic flow model were studied. The grid size should be greater than the average width of the river cross-sections. The lateral flow from small drainage systems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imulated results using the river dynamic flow model.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good and acceptable agreements with the observed flow discharges and water depths. Both the river discharge and water depth at any location of river network of compound channels with one/two complex floodplains could be correctly estim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