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本文将下水墩木,滑板,滑道及地基等理想化为一个串联弹性系统,应用弹性基础梁理论推导和建立了船底与下水墩木之间压力纵向分布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下水滑道地基不均匀下沉的影响因素,并以一艘实船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给出的计算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中小跨径曲线梁桥半径变化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以工程实例为依托,用ANSY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模型,针对中小跨径曲线梁桥半径变化对结构变形、支反力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变化规律.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某轻轨连续梁桥为实证背景,提出了固定支座模型和墩柱支承变刚度模型,固定支座模型采用强迫位移法直接求解,墩柱支撑变刚度模型采用优化反分析法迭代求解,目的是分析轻轨连续梁桥墩台差异沉降特性。分析表明:(1)固定支座模型的沉降仅发生在主动沉降墩,墩柱支承变刚度模型在主动沉降墩沉降时,也引起影响区其余墩柱沉降;(2)墩柱沉降会导致墩柱支反力显著变化,且计算模型对其有一定影响,总体规律是主动沉降墩对应支反力减少,相邻墩柱支反力增加,间隔墩柱支反力变化幅度受主动沉降墩沉降量影响较小;(3)采用固定支座模型时,墩柱沉降与梁截面弯矩变化呈线性关系,采用墩柱支承变刚度模型时,二者呈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4.
单柱式连续弯箱梁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东便门立交11号、12号桥的模型实验、现实实测和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成果,并针对端部支座反力分布、截面剪应力分布、跨中、中墩截面应力分布、全桥挠度等进行了分析。对单柱式连续弯箱梁桥内力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此种桥型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锚块预留槽预应力闸墩是一种新型水工结构,由于其可以提高预应力锚索的预压效果,而被广泛运用于国内外的水电工程中。为便于分析预留槽对闸墩应力状态的影响,探讨了采用二维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的可行性,并利用单元生死功能计算和分析了不同预留槽位置对闸墩的应力分布状况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利用二维模型进行预应力闸墩结构的有限元计算能有效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将预留槽设置在锚块中部及靠近颈部的区域更有利于提高预应力锚索的预压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地铁主体结构较普遍地按弹性地基上的框架模型进行设计,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结合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地基土质变化及主体结构刚度的变化对主体结构内力及基础底板反力分布产生的影响,利用考虑土体非线性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按照合力相等、分布形状近似的原则简化底板反力,从而使主体结构计算内力更接近于实际内力分布.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某泄洪闸预应力闸墩9种工况进行计算,了解闸室段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模拟预应力闸墩的预应力效果.对闸墩锚索的布置形式进行分析,评价各部位混凝土应力状态是否满足设计控制要求,并验证闸室段结构形式的合理性.证明了泄洪闸正常运用时,闸墩施加预应力可有效消除弧门推力在闸墩及锚块上产生的拉应力.但当泄洪闸、厂房永久结构缝设置一道止水时,闸墩支铰区及锚块局部仍存在大于C40混凝土抗拉标准强度的拉应力,左墩锚块部位的最大拉应力为3 172.9 kPa,闸墩支铰区最大拉应力为3 262.2 kPa;设置两道止水时,闸墩尤其是左墩内侧闸墩与底板交接线上部区域存在较大的拉应力,不能满足闸墩混凝土抗裂设计要求,为闸室分缝、结构配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粘弹塑性力学模型和八节点等参元方法,对圆形基础反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可靠性,进行了重塑粘土地基上的圆形刚性压板试验,并和北京、上海等地高层建筑箱形基础基底反力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提出的力学模型与计算方法得出的基底反力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结合解析计算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圆筒式机墩进行应力分析比较,采用了Super SAP结构有限元程序对机墩受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水平承载桩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线性插值函数来逼近土对桩的各种约束反力沿桩入土深度的分布,采用有限元方法和p-y 曲线对水平承载桩进行了桩-土共同作用的非线性分析研究,得出一个新的桩-土相互作用的单元计算模型.推导了桩-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单元刚度矩阵,并编写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Freezing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has beenapplied more and more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currently.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technology ofreinforcing soil mass in big diameter (Φ >10 m)shield launching has become one of crucialtechnologies of tunneling. Comparing with routinestir stake, grouting and revolving spray etc, it hasmore advantages. The frozen wall is much moreuniformity, higher strength and better water closed .Itis efficient consolidate technology to the large …  相似文献   

12.
半潜式船台船舶下水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船舶建造工程中半潜式船台上布置的不同船舶,能否在已知潮位下顺利下水,以及下水过程中船舶运动的最大速度和滑程;提出了船舶下水的动力学分析方法;采用三维数值积分准确计算动浮力(矩),分3个阶段全面考虑各受力的成分,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来求解运动方程,预报结果与多次实船下水测量结果比较,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对相间采用陶瓷柱和铝柱硬联接的叠装式空心电抗器的抗震强度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编制了电算程序,并将此程序用于CKGL35-425.32.936型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的抗震计算,得到了电抗器在地震情况下的内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模态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自由振动的特性,并与短时间突然冲击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多层模板支撑体系是一个模板支架与主体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工作的支撑体系.考虑到在实际的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有框架与框剪两种不同的结构体系,而力的分配在不同的结构体系中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引起力在支撑以及楼板中分配的变化.介于此分析,根据实际工程中的实测结果,在确定合理数值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着重研究了框架结构与框剪结构两种不同的结构体系下的多层模板支撑体系中支撑轴力与楼板内力的特点,并得出了一些结论,供工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结构-桩-土的相互作用,利用有限元程序对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相互作用体系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并与常规设计作了比较,对两种情况下上部结构的内力变化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筏板发生"盆型"变形,上部结构的梁、柱内力都发生了重分布:即四个角柱轴力增大,边柱和内部柱都出现卸荷现象;柱端弯矩最大值和梁端弯矩最大值都出现在最底层.计算中土体、桩、筏、结构等材料都取弹性范围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某六层框架结构作为分析对象,设置不同刚度的摇摆墙,研究加入摇摆墙前后以及摇摆墙刚度大小对结构内力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框架结构层间刚度不均匀时,对摇摆墙的内力分布和结构受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摇摆墙的剪力、弯矩均随地震强度和刚度比的增加而增加,摇摆墙的加入减小了框架部分的地震作用,达到防止出现薄弱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衬砌内力的计算是公路隧道设计的关键问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文中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用有限元法计算衬砌的内力和变形.衬砌结构采用梁单元,围岩抗力采用面弹簧单元模拟,墙脚支座用点弹簧单元模拟,计算荷载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围岩压力.通过分析得到衬砌最大位移的大小和位置,衬砌结构的内力分布及数值大小.另外,根据分析结果得到抗力最大值为侧墙距墙脚1/3处,图形呈镰刀形分布,与经验确定的抗力分布图形式一致,分析结果和手算结果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9.
内力重分布能力是大跨度空间结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分析的新角度.对新型大跨度张弦网壳杂交结构进行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分析了完好结构和存在局部失效构件的张弦网壳结构极限承载力、荷载传递路径、内力重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冗余构件"与"要构件"的转化问题.确定了结构的塑性发展过程和极限状态,总结了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内力重分布规律.构件失效后结构的内力重分布能力反应了构件的重要性和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景德镇白鹭大桥钢梁顶推施工过程,重点阐述了顶推施工平台布置、顶推水平力计算、顶推过程中钢梁竖曲线线形控制,并就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