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也就是“一日二餐制”。对此,古籍《墨子·杂守》里,作了这样反映性的记载:将士每天食两餐.且食量分为五等。据《睡虎地秦墓竹简·仓》中记载:当时修墙筑垒的民工早饭半斗粮(秦一斗约合二升),晚饭三分之一斗:士兵早、晚饭为三分之一斗,均为两餐。 古代的“一日两餐”是相当讲究的,据《论语·乡党》里记载。防子曾说:“不时,不食”:“食不言,寝不言”:“席不正,不坐”等。在秦汉以前,人们对一日两餐是这样理解的,只要吃过两顿饭,这一天的时光就算打发过去了。一日两餐的时…  相似文献   

2.
在人的生命长河里,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自古以来,床就是人们居家生活必不可少的家具之一。 然而,在汉代以前,人们还没有用于起居的床,也没有桌、椅,坐卧都在席上。至今,日本、朝鲜式的卧室,仍以席(榻榻米)为床。于是古人有“席不暇暖”之说,用以形容某人太忙了,连席子还未坐热就又走了。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     
一、秦汉以前一 日二餐 现在人们都习惯于一日三餐,那么是不是古人很早就习惯于一日三餐呢?回答是否定的。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墨子·杂宋》记载士卒每天吃两顿饭,饭量按大小分成五等,第一顿称为朝食或,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  相似文献   

4.
木之巨匠     
如果毕加索是一个木匠的话,情况会是怎样。但Sam Maloof山姆·马卢辐的确用5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简约、禅意、舒适和喜悦风格的家具设计,使他众所诚服地成为北美家具设计界的丰碑式人物。 “我觉得你可能认为那些坐起来不舒服的椅子、吃饭时感觉怪怪的桌子,还有不能装东西的抽屉等等是艺术,那么,我可从来不认为我是个艺术家,我只是个木匠,我现在觉得‘木匠’这个词非常恰当,它非常地诚实,而且非常地适合我。”  相似文献   

5.
传统承具类家具中的几、案、桌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使用功能和形制特点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人们对于几、案、桌往往容易混淆,本文从传统几、案、桌家具的起源与功能演变和形制特点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几、案、桌的联系与区别,作为中式风格创新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福建轻纺》2002,(12):20-20
卧室是最能体现生活素质的地方,而床是卧室的视觉焦点,寝具(被套、床单、枕套)则被认为是另外一种服饰,它体现着主人的身份、修养和志趣等。但面对市场上有各式各样不同风格和档次的床上用品,到底哪种才会是潮流之选,既能满足实用需求,亦能体现使用者的个性、品味呢?床上用品流行风精彩,追逐潮流的人不可不领略个中时尚之道。······个性风继续吹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的现代人,希望家中的摆设不断有新意思。笨重的大家具不好搬动,但床单、被套以及枕套这些寝具完全可以跟着季节和心情走。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床上用品专卖店,…  相似文献   

7.
《家具》2017,(4)
床是人类用来实现睡眠的一种器具。人类从出生到死亡,最重要的生命活动都与床密切相关。与人类创造的其他器具一样,床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与生俱来地拥有各地文明的文化基因。自古至今,中国人的起居方式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而坐两大时期。席地而坐,包括跪坐,都以席和床为起居中心。到了宋代,人们的起居已不再以床为中心。至明代,中国的床已有榻、罗汉床、架子床这三种成熟的门类。中国家具(包括床)的文化内核隐藏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之中,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陈颖 《印染》2001,27(7):52-52
纺织品涂层工厂最关键的工艺除了涂层精度要高外 ,就是烘燥和胶凝工艺 ,它们对获得高质量的产品至关重要。涂层基质要烘干、焙固和发泡 ,需要热处理设备 ,热处理的设备有几种。下面几点应予以重视 :·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以稀释胶凝工艺释放的溶剂 (附加保护条例 ) ;·为防止蒸发的增塑剂滴落 ,应控制再凝聚 ,否则涂层会遭损坏 (形成桔皮状起皱和小洞 ) ;·焙固时气流要严格控制 ,不能有任何变化 ,否则织物物理机械性能和泡沫厚度会有不同 ;·循环空气的供热装置要灵敏且可无级调控 ,温度最高可达 2 2 5℃ ,这一点对于胶凝和起泡工艺很重要。与…  相似文献   

9.
在家具设计过程中对于环境的认识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设计质量。同样,家具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关联着环境素质的优劣。在这一环节上美国人是很重视的。 人工营造环境 就当今的办公室而言,经理为提高人们工作效率所作的研究,跟人类学家为使人更有人性所作的研究有共同之处。斯蒂尔凯斯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行为和环境研究人员保尔·康奈尔和马克·巴洛加在一篇没有发表的文章中写道:  相似文献   

10.
世界纪录,这是多么富有吸引力的词藻,使人振奋,使人向往;家具也应不例外。 最大的床 1984年,为拍摄斯蒂芬·金的电影《猫眼》特制了一张床,该床长40英尺9英寸(约合12.4米),宽20英尺9英寸(约合6.3米),床头板高21英尺1.5英寸(约合  相似文献   

11.
弹性按摩椅 1983年设计:波恩·肯勒(Brian Kane)1948年出生国家:美国现状:由里特波尼恩家具联合公司生产规格:559(宽)×559(深)×762(高)扶手高 660弹性按摩椅曾获1983年IBD银奖和1984年IDEA家具一等奖.弹性按摩椅是波恩·肯勒最优秀的设计之一,框架由管钢构成,靠背柔合而富有弹性,靠背支撑条上套有强度高、弹性好、耐老化的橡皮管.这样既便于清洁,又耐脏、防火.榆木座面为木本色或质地密实光滑的几种色泽,如果垫上包衬软垫感觉亦很好.  相似文献   

12.
4.2.2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年) 埃罗·沙里宁,又称小沙里宁(以便与同样著名的父亲老沙里宁区别开来),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同时又是最有影响的家具设计大师。在他以前,第一代大师如密斯、布劳耶等人主要将注意力放在革新材料和结构技术上,而小沙里宁则决心给20世纪的椅子形象一种新的定义:即有机的雕塑式的设计语言。这种设计语言随即成为60年代新生代家设计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1 聚酰胺纤维体系的染色法 Polyamide S法是一种准确设计聚酰胺纤维体系的最佳染色方法。 为调整染浴和控制染色工艺,最重要的因素考虑如下: ·染料选择 ·助剂种类和数量 ·pH值 ·升温速度 ·最高温度下的染色时间 这种方法的原理在于对以下几方面作准确的调整。 ·最佳相容性(通过选择合适染料、添加  相似文献   

14.
技术是影响木家具风格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用材、工具、结构、工艺等方面探索了明式家具的技术源流,分析了明以前各个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些技术变革,说明它们与明式家具之间的影响关系,以期为人们提供另一种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坐姿     
孟晖 《缤纷家居》2010,(6):152-153
至今,在日本的和式居室当中,还会配有一种类似板凳的小巧家具,供人在榻榻米上斜倚,这其实是一种古老的中国起居风俗的遗痕。晚到周代,就已经有"几"这种家具专供人坐、卧时倚靠之用了。两组支足架起一个窄长的平面,就是"几",因此"几"是个象形字,值得  相似文献   

16.
桌子:桌子高度应为人体直立、两手掌平放在桌面上不必弯或坐时屈肘关节为佳,现在市场上的桌子高度约780mm。 椅子:椅子面距地面高度应低于人体膝关节2cm左右,现在市场上座椅高度约440mm。 床:床铺高度以略高于使用者的膝盖为宜,使上下床感到方便,现在市场上的床高约470mm。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人类是怎样生活发展的呢?一、狩猎生活 上古的人为了生存,是以狩猎禽兽鱼虫为食,生吃。有首《弹歌》说:“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抓住禽兽茹毛饮血,还需果木草实充饥。《淮南子·修务训》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个时候,人们生食禽兽肉,人口增多,禽兽不够吃,只有以谷、麦、黍、稷、菽为食,开始了农业生产。陆贾《新语·道基》说:“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人类发展到神农时代,仍无烹饪可言,如《礼记·礼运》说的“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只是生活向多样化发展。“饥则求食,饱则弃余。”(《白虎通义·号篇》)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探询了禅椅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佛教、胡床和绳床影响,从唐代僧人打坐的绳床到宋代高坐家具的大量推广和完善,明代禅椅逐渐成为成熟的明式家具体系的组成部分,而现代社会,禅椅又成为爱好中式风格人士的室内陈设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家具给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家具工艺和艺术的辉煌成就。中国传统家具源远流长,随着人们生活起居习惯的变化,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商、周和三国时期“席地而坐”的矮形家具,演变到隋、唐、五代到北宋而定型“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  相似文献   

20.
朱宝力 《家具》2012,(4):63-66
朱漆和广漆是明清家具制作工艺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涂料,往往被人们混淆,其实它俩的身价、档次和制作工艺差距甚大。下面,本文扼要地谈一谈朱漆和广漆的成分以及朱漆家具与广漆家具的辨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