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在参考现有认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可信接入认证模型.利用此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待接入设备是否是安全可信,然后进行正确处理.在确定接入的设备是安全可信后,考虑到下一步此设备需要使用认证授权协议OIAP向服务资源发出申请,但是OIAP协议本身存在基于口令机制的缺陷,为此本文还提出增强OIAP协议安全性的方法.在"八六三"项目"可信计算系统平台"中的实际应用证明上述的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并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一个基于TPM芯片的可信网络接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信计算技术中,可信网络接入技术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构建可信计算环境的根本保障。本文介绍了可信网络接入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技术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TPM安全芯片的可信网络接入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3.
网络计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可信计算相关研究的兴起,为网络计算应用技术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提出了基于网络计算的可信环境的架构思想及其实现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移动终端可信网络接入认证与评估协议的可用性,降低网络通信负载及终端计算负载,提出一种轻量级的身份认证与平台鉴别评估协议。协议基于接入双方在首次接入时共享的认证密钥以及对方的可信平台配置信息,在不需要可信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快速的身份认证与鉴别评估。协议减少了网络数据交换次数以及接入双方的计算工作量,在保证接入认证与评估所需的安全属性的同时,还增强了平台配置信息的机密性以及抵抗重放攻击的能力。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所提协议适合无线网络通信环境下的移动终端可信网络接入。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可信引导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可信计算联盟的规范,设计了基于TPM的可信引导过程,并指出了该可信引导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可信引导过程可以使计算机获得更高的安全保障,为进一步建立可信计算环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信计算的移动终端用户认证方案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郑宇  何大可  何明星 《计算机学报》2006,29(8):1255-1264
摘要针对移动终端(ME)的特性,提出了结合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和TPM(可信平台模块)的可信移动平台(TMP),并以智能手机主流处理器为基础,讨论了TMP的设计案例以及TPM在ME中的三种构建方法.在提出的TMP框架内,利用RSA-KEM(密钥封装)机制和Hash函数,设计了口令、指纹和USIM相结合的用户域认证方案,实现了用户和ME、用户和USIM间的相互认证,强化了用户域的安全,并可满足TMP标准草案中安全等级3对用户认证的要求.该方案在不要求使用者与ME预先协商信任关系的前提下,既可区分攻击者和合法用户,又可辨别ME的主人和普通使用者,并能在认证过程中及早发现攻击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计算花销.定量及定性分析表明,该方案的离线和在线两种工作模式在三种不同的TPM架构下的安全性、通用性和执行效率均优于TMP标准中引用的方案,且获得了比Lee等众方法更高的安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7.
张鑫  杨晓元  朱率率 《计算机应用》2016,36(8):2231-2235
针对终端接入移动网络缺乏可信性验证问题,提出一种移动网络可信匿名认证协议,移动终端在接入网络时进行身份验证和平台完整性认证。在可信网络连接架构下,给出了可信漫游认证和可信切换认证的具体步骤,在认证时利用移动终端中预存的假名和对应公私钥对实现了用户匿名隐私的保护。安全性分析表明,协议满足双向认证、强用户匿名性、不可追踪性和有条件隐私保护。协议中首次漫游认证需要2轮交互,切换认证需1轮即可完成,消息交换轮数和终端计算代价优于同类可信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8.
私有代理程序在开放网络中因为业务需要而进行迁移是一个常见的活动,如何保证接收方主机平台不受恶意程序攻击,同时又要确认接收方平台的可信度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利用可信计算技术,设计了一个可信下载协议,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利用AVISPA工具包对协议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协议实现了双向平台完整性鉴别、双向实体鉴别以及私有代理程序在迁移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保证登录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是保证可信计算平台(TCP)"值得信任"的前提.将身份认证技术应用于可信计算平台,形式化描述了可信计算平台用户身份认证模型.在Linux PAM框架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现了一个基于UsbKey的可信计算平台身份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针对NFC设备进行移动支付时产生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NFC设备认证模型,采用直接匿名认证方案实现了移动平台和服务提供商的双向认证。分析表明,颁布者对服务提供商的资格认证以及移动平台对服务提供商证书的认证能够防止恶意服务提供商的攻击,并且该方案可在不泄漏移动平台配置信息和平台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实现移动平台的可信认证。更重要的是,本协议可在用户身份匿名的情形下借助颁布者实现对用户个人账户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对信任的定义和模型没有尚未建立通用表达的研究现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现有计算机网络的可信计算平台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计算机及其网络平台的通用性,提出一个可信计算平台模型。通过把现有的计算平台分层逻辑化为不同的信任层,降低了可信计算平台模型实施的难度,提高了其灵活性、扩展性和效率。,同时该模型从在客户端系统的引导阶段出发构建完整的可信链,以保证了可信计算平台的安全性。原型系统的实现的结果表明:由于,系统中所有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构成统一的可信计算平台,使信任的传递从用户到用户,进而实现真正的对于用户体验间的可信计算。  相似文献   

12.
针对P2P信誉模型中的信任值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P2P信誉管理模型,通过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将所有信任值分布存储到整个网络中,并在信任值存储和传输协议中引入了DAA证明协议,从而使模型在实现高效的信任值管理的同时,具有身份认证性、状态可信性、数据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可信计算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文章通过分析可信计算的发展过程和相关基本概念以及可信计算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可信计算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过制定我国标准、提高企业、用户意识和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建议来发展我国的可信计算。  相似文献   

14.
可信网络连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可信网络连接的发展历程、体系结构、消息流程、相关规范,对TCG的可信网络连接架构的优点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将可信计算机制拓展到网络,使得网络成为可信的计算环境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可信网络连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可信计算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综述了可信计算的现状,介绍了主流的可信计算技术,并着重分析了现有技术的积极因素和潜在问题。基于这些论述与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可信计算的本质内涵,推论出可信计算的实施策略,归纳了可信计算平台的功能要素。结合所进行的分析,提出了可信计算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汤建  宋顺林  赵磊 《计算机工程》2011,37(11):117-119,122
针对网络中可信模型的建立问题,在现有可信计算理论、可信网络接入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可信平台模块安全芯片的可信网络模型。该模型从终端建立可信链并将其传递到网络中,给出模型的架构及信息流分析,对信任度的度量进行形式化计算。性能分析结果显示,该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健壮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