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度及压力对柴油机燃烧室内混合气形成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FD分析软件对柴油机燃烧室内不同环境条件下柴油喷雾的混合气形成及撞壁混合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PLIF法取得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基本吻合.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均表明,油束撞壁后主要沿燃烧室壁面向下移动,在燃烧室近壁区形成一层薄而浓、面积较大的混合气层,且随燃烧室内气体密度的增大,对应时刻及位置的速度、喷雾贯穿距、燃烧室壁面的燃油堆积量、近壁区浓混合气层的面积及混合气浓度减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气体模拟技术研究直喷式柴油机的燃油喷雾特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利用气体模拟技术研究了直喷式柴油机的燃油喷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瞬态燃油喷雾的前端存在一个强烈的紊流混合前锋区,其后是浓度分布处于平衡状态的雾锥。雾锥轴线上的浓度随贯穿距离的增加而线性衰减;雾锥的径向浓度分布与剖面至喷孔的距离有关,对于充分发展的雾锥,径向浓度不同于稳定自由射流的浓度分布,而服从指数型分布规律。当喷雾与壁面撞击时,可观察到紊流混合过程出现一个从强化到减弱的有利于混合的过渡过程,但过量壁喷会在壁面上出现浓混合气层的堆积,恶化混合。  相似文献   

3.
空气运动对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着火前喷雾混合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在单缸试验柴油机上,采用同步摄影技术,研究了空气运动对不型直喷式柴油机着火前喷雾混合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气涡流对油束的吹偏作用较小;提高涡流强度使油束保持不被“撕裂”的初始段减小,碰壁前油束端部平均速度降低,油束喷雾锥角增大。提高涡流强度还使油束背风面的“撕裂”程度加剧,顺涡流方向壁面油束扩展加快。着火前燃油喷雾沿燃烧室径向分布与涡流强度和在周向气流作用下油束碰壁后的“撕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壁面热条件对撞壁油束发展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常压环境下壁面温度及加热功率对撞壁柴油油束发展过程的影响。壁面温度影响附壁油膜的厚度及其沸腾,间接影响了后续撞壁燃油的反弹飞溅。常压下,当壁面温度在340℃~380℃时柴油撞壁油束雾化效果较好。壁面加热功率主要影响撞壁油束对壁面的冷却程度,改变壁面温度,影响后续撞壁油束的雾化。当加热功率达到1.56 W/cm2时油束雾化效果较好,当加热功率为10.12 W/cm2时,撞壁油束能更好地雾化蒸发。  相似文献   

5.
在一台高温、高压定容燃烧弹上研究了不同撞壁距离、喷射压力和环境温度与压力条件下,柴油油束撞壁后近壁面区域的喷雾特性.利用高速摄像测量了自由喷雾和撞壁喷雾的油束发展历程,并结合仿真对燃油气相浓度和流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500~900,K、环境压力为1~4,MPa时,喷射压力对喷雾锥角影响较小;环境温度达到700,K及以上时,喷射压力对喷雾贯穿距的影响较小,特别当撞壁距离减小到30,mm和20,mm时,出现喷雾贯穿距随喷射压力增大而略微减小的趋势;相对于撞壁喷雾,环境温度对自由喷雾贯穿距的影响更大;随着撞壁距离减小,喷雾贯穿距逐渐减小,喷雾锥角逐渐增大,而喷雾高度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上述4种边界参数中,撞壁距离对撞壁油束发展特征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进气涡流比对直喷式柴油机油束碰壁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空气运动对油束碰壁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型直喷式柴油机中,燃油壁面喷射的反溅作用是燃油雾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油束在碰壁过程中,其锥角及贯穿速度均发生变化。不同的进气涡流强度,壁面油束的形状及其发展速度均不同,顺涡流方向壁面油束的扩展速度较快,随着涡流强度的增加,壁面油束只出现在顺涡流方向。空气涡流对燃油与空气混合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油束与燃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以一压力观察室研究壁面碰撞对柴油油束特性的影响,采用纹影摄影法及光导纤维技术确定油束的扩展过程、着火延迟及着火位置,并在柴油机工作条件下分析了壁面温度、壁面与油束相对位置及空气温度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在较高壁面温度时油束可以在壁表面首先着火;减小油束碰撞角度,增大壁面与油嘴的距离或提高空气温度可降低壁面对油束着火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激光诱导荧光法和数字图象技术,研究了几种典型的曲面形状,OSKA,丰田反射燃烧系统中的喷雾撞壁混合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撞壁区的壁面形状能明显地改变壁面喷雾的发展方向和扩散程度。  相似文献   

9.
小缸径柴油机燃烧系统直喷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仍面临实现柔和运行及降低有害排放产物的难题,燃烧室周边混合式燃烧系统具有工作柔和,变速适应性好等优点。但由于形成较多的壁面面膜,而使燃烧速率低,HC和微粒排放品质差,为此,本研究了旋转流场中轴针喷嘴油束扩展与混合的特性,提出了利用油束撞壁效应加速混合,改善燃烧过程的概念。在S195涡流室柴油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单孔直喷式燃烧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激光诱导荧光法和数字图象技术,研究了几种典型的曲面形状、OSKA、丰田反射燃烧系统中的喷雾撞壁混合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撞壁区的壁面形状能明显地改变壁面喷雾的发展方向和扩散程度  相似文献   

11.
内燃机轴瓦新型镀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智强 《柴油机》2005,27(3):24-28,37
为了满足现代内燃机高性能高指标和绿色环保对内燃机轴瓦越来越苛刻的要求,Daido公司最新开发了一种双层电镀层。经过试验台和样机的装机试验证实,轴瓦的各项性能指标大大提高。在流体动力工况下工作的轴瓦,采用合成(树脂质)镀层是Miba公司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已正式推介到发动机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从本体改进、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方面,分析并提出了大型电除尘器节能的技术措施及对策,探讨了燃煤电厂电除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activities of the U.S. Photovoltaic (PV) Program to advance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PV technologies. The U.S. PV Program assists industry to develop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that will both provide competitiv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national and global energy mix. Under the Program's leadership, great strides have been made in PV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in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products.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remain, however, and the PV Program is addressing these through a multifacet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rised of strateg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内燃机瞬时转速的测量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首先指出了在测量内燃机瞬时转速时所存在的问题:一是缺少一个合理的测量误差计算公式;二是没有合理选择信号齿盘齿数的依据。详细叙述了利用磁电或光电传感器测量瞬时转速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测量瞬时转速的新的误差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诸因素。研究表明瞬时转速的误差来源主要有3个:角度误差、量化误差和触发误差。试验证明,利用发动机的飞轮齿圈测量瞬时转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执行国家能源及环保政策,以及由于近年来不锈钢需求量大增,铬铁炉势必需要向大型化发展,但是在已有的交流供电铬铁炉中,由于载流导体存在着电感、集肤效应、干扰效应等诸多因素,要想向大型化发展,受到了限制。如若采用直流电源,则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介绍直流铬铁炉的运行优势及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分析了对内燃机振动所采取的一些主动减振措施及实施情况 ,并探讨了内燃机振动的主动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直喷式柴油机排放的机内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毅泉  许锋 《柴油机》1999,(2):24-28
不同的油气混合和缸内燃烧过程的组织.对直喷式柴油机污染物的排放有较明显的影响,从而找到了降低直喷式柴油机排放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