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用溶胶-凝胶碳热氮化法在1550~1650℃,50min下制得平均粒径为0.2μm左右的SiC-AIN复合超细粉末,粉末烧结性能良好;在较低合成温度下(1550~1600℃),粉末中出现晶须。本研究还探讨了粉末氨化合成条件对粉末颗粒及物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莫来石先驱粉末的晶化及烧结行为为进行了研究,先驱粉末在1000℃煅烧1h形成少量尖晶石,在更高的高度由这种尖晶石相及无定形SiO2相形成莫来石,煅烧后的粉末具有很高的活性,在1550℃烧成0.5h,烧结体相对密度达到98.7%,陶瓷显微结构由细小等轴莫来石晶粒构成,随着烧成时间的延长或烧成温度的升高,烧结体中柱状莫来石晶粒变得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TiN纳米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立宏  傅磊 《硅酸盐学报》1997,25(1):106-109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冷凝法制备出了粒径可控的高纯所化钛纳米粉末。探讨了等离子体条件下氮经反应过程和影响TiN粉末粒度的关键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高温氮等离子体条件下存在着大量的高活性基团,它们参与也氮化反应,提高了氮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比较不同铝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粉末的影响入手,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一种铝碳良好结合、均匀、无(或弱)团聚的混合凝胶细粉(文中简称“均质混料”);进而合成了纯度达98%的超细AIN粉末。文中着重分析了均质混料对降低合成条件、提高粉末性能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影响合成过程的诸因素;认为:使用均质混料是改进碳热还原氮化工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周松青  肖汉宁 《中国陶瓷》1994,(6):16-20,31
本文通过对热力学过程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探讨了SiC-AlN复合细粉末的合成机理,由于Al4SiC4产物的出现,反映了合成的非单一化。通过XRD分析,研究了SiC-AlN粉末合成反应历程,并指出AlN的生成比SiC生成滞后50-100℃,从自由能和反应常数作了理论上的分析。通过对合成过程中转化率的测定和颗粒形貌的观察,探讨反应动力学过程,说明了系统中晶核和晶体大长机制。最后,本文分析了粉末中晶须产生  相似文献   

6.
用共沉淀-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合成CaO-ZrO2(15mol%CaO)复合氧化物超分并对粉末的烧结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法合成的粉末具有很高烧结活性,能在较低的温度及较甜美的时间内完成致密化过程,400℃,2h煅烧的粉体加压成型后于1100℃下保温0.5h,其体积密度可达理论值的98.2%,开口气仅为0.0008cm^3/g。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合成PLZT微细粉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金属异丙醇盐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PLZT(La/Zr/Ti为9/65/35)微细粉末。研究了pH值、溶剂、干燥过程等工艺条件对胶凝时间和凝胶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及差热分析,研究了由凝胶至PLZT粉末的转变过程以及凝胶结构和焙烧温度对PLZT粉末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约在520℃凝胶转变为PLZT固溶体;在550℃下焙烧制备的PLZT粉末粒径小于0.2μm。  相似文献   

8.
以粘土合成β‘—Sialon粉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岭土,叶腊石等为原料,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β'-Sialon粉料。研究了配方,合成温度,保温时间和氮气流量等对合成的影响。对合成粉料进行了XRD,SEM含氮量等检测。提供出实验室批量制备β'-Sialon粉料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微晶PSZ陶瓷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ZrO2-MgO-Y2O3系和ZrO2-MgO-Y2O3系均匀超细活性粉末,经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设计,获得了固溶湿度小于等于1550℃且致密烧结的微晶PSZ复相陶瓷,其常温抗弯强度为766MPa,断裂韧性K1c为12.5MPa·m^1/2。研究了MgO和Al2O3以及1100℃热处理时间对材料显微结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AIN粉末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AIN陶恣粉末的三种典型制备方法-铝粉氮化法,还原氮化法和化学气相淀积法,总结了AIN粉末的生成机理以及影响AIN末质量的主要因素,理论分析了AIN粉末制备过程中的有关实验现象,评述了AIN粉末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给出大量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L—G法合成微细氮化硅粉和晶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全玉  安健 《硅酸盐通报》1994,13(4):8-12,36
用L-G法合成微细氮化硅粉和晶须,在1000-1300℃热分解,并在N2气氛中保温8小时,产品均为无定形Si3N4粉。当热处理温度提高到1400-1450℃,保温1-2小时,得到α-Si3N4粉末。当热处理温度在1500℃,保温3小时,得到α-Si3N4晶须。无定形粉的粒径为0.07-0.3μm,颗粒呈不规则的空心球,蜂窝状。α-Si2N4粉颗粒呈等轴形,粒径为0.1μm左右。α-Si2N4晶须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煅烧法制备了CeO2-Y2O3-ZrO2(CYZ)三元复合氧化物陶瓷粉末.所制备的CYZ粉末为稳定的四方相结构,在高于1400℃的温度下煅烧,其流动性大为改善,可用于等离子喷涂.  相似文献   

13.
Al2O3添加量对Y—TZP陶瓷烧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了Al2O3添加量对Y-TZP陶瓷烧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Al2O3可固溶于ZrO2中而提高材料致密度,使Y-TZP的强度、耐磨性等力学性能也同时得到提高,过量Al2O3处ZrO2晶界上阻碍致密化,20wt%Al2O3,1550℃,4h未能烧结,使各项力学性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添加MgO对碳热还原法合成尖晶石型氮氧化铝粉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碳热还原氧化铝合成尖晶石型氮氧化铝(γ-AlON)粉末,结果表明:氮氧化铝相是碳热还原法合成了AlN粉末的过渡相,受其稳定性的影响,很难在低于1650℃下制备出纯氮氧化铝相的粉末,但引入一定的氧化镁可以在低于此温度下合成纯氮氧化铝相粉末,用XRD,SEM及EMPA分析了其相成分,形貌以及氮氧化铝相的晶格常数与外加剂引入量的关系,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分析了合成的氮氧化铝粉末,其具有粒度小  相似文献   

15.
TiC—Al2O3复合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和致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O2,Al和C三种粉末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和加压的方法制备了TiC-Al2O3复合材料。在1GPa压力下,可使样品达到理论密度的95%。对未反应样品燃烧前在真空状态下预热脱气,则密度可达98%。为避免样品开裂,必须控制冷却速度。对合成产品进行X射线分析,表明从TiO2,Al,和C三种粉末原料制备密实的TiC-Al2O3复合材料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二次氮化法制备γ‘—Fe4N超细粉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FeCl2.nH2O和NH3为原料,采用一步气相合成法制备了Fe/N超细粉末,并研究了二次氮化法制备化铁超细粉末的工艺技术,通过比较实验,证实二次氮化法能够制备单相的γ-Fe4N粉末。利用XRD、TEM、XPS和VSM实验手段对Fe/N和γ’-Fe4N粉末的晶态、物相、形貌、成分、粒度和磁性进行了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17.
工艺参数对TiO2碳热还原合成Ti(C,N)粉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TiO2碳热还原法合成Ti(C,N)粉末过程中合成温度,保温时间,N2气流量,C/Ti比值等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粉末性状的影响,实验表明,N比C更易于Ti结合,改变工艺对数可调整Ti(C1-xNx)的x值。在1400~1700℃间可获得x值的0.6~0.85的Ti(C1-xNx)粉末。  相似文献   

18.
反应结合Al2O3—ZrO2—SiC复合陶瓷的制备工艺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反应结合技术研究了Al2O3-ZrO2-SiC复合陶瓷的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比较孙同的原料来源对致密化行为及材料性能的影响,含细Al2O3和粗SiC的配方获得了最快的致密化速率及最高的烧结密度,该材料经1550℃烧结30min后再热等静压获得了近100%的致密度和760MPa的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19.
硼酐碳热法合成碳化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及反应物中B2O3摩尔量对碳热合成B4C粉末中残留含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反应机理,实验表明,碳化硼粉末中的残留碳含量不仅取决于反应而且与B2O3的摩尔量有关。在碳管炉内合成B4C的反应以液固反应为主,在反应时间一定条件下B2O3摩尔量为5-6mol的反应物料,在1650℃Ar气氛中反应,其残留碳含量最低,其相对量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国内外氮化铝陶瓷粉末的主要制备方法:铝粉直接氮化法、Al2O3碳热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和等离子化学合成法,分析了这几种制备方法的特点和研究进展,为氮化铝粉末的制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