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药黄芪有效成分对益生菌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芪对肠道内益生菌的促生作用,采用黄芪提取液对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三种混合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嗜热乳酸链球菌)进行体外实验,测定菌体在不同黄芪浓度的MRS液体培养基中的吸光度值(OD值).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三种混合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嗜热乳酸链球菌)的OD值随着添加黄芪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到达8 μg/mL以后, OD值基本不发生变化.一定浓度的黄芪提取液对乳酸菌的生长能起到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糊化赤豆和去腥大豆浆为原料,添加1%的葡萄糖和2%的乳糖等成分,用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酸链球菌作混合发酵剂,接种量为3%,发酵后可制得含有活菌的豆类发酵饮料。赤豆和大豆的产地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糊化赤豆和去腥大豆浆为原料,添加1%的葡萄糖和2%的乳糖等成分,用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酸链球菌作混合发酵剂,接种量为3%,发酵后可制得含有活菌的豆类发酵饮料,赤豆和大豆的产地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发酵条件对乳酸菌发酵蔬菜汁产品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番茄汁、胡萝卜汁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为发酵菌种,对不同发酵条件下的产酸速度、总菌数以及发酵前后有机酸和部分风味成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乳品中活性益生菌选择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活性益生菌乳品中嗜热乳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选择性计数方法。结果表明:ST—琼脂培养基适合嗜热乳链球菌的计数;LC—琼脂培养基适合干酪乳杆菌的计数;MRS—NNLP琼脂培养基适合双歧杆菌的计数;MRS—pH5.2琼脂培养基适合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计数;MRS—柳醇琼脂或MRS—山梨醇琼脂可用于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计数;若产品中只含有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时,可先测其总数,再用LC—琼脂培养基选择计数干酪乳杆菌数,两者之差即为嗜酸乳杆菌数。  相似文献   

6.
双组分系统分析预测共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双组分系统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共生中起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二者的5个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对其中双组分系统进行预测,并进行结构分析及功能预测,旨在从信号调控的角度揭示二者的共生关系.结果表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均含有5~9个双组分系统.其中部分双组分系统涉及调控细菌素合成、蛋白水解能力及建立感受态,推测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通过以上双组分系统相互协作,进行共生。  相似文献   

7.
花生乳酸发酵菌种的组合配比与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株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菌种组合:嗜酸乳杆菌(La)、嗜热链球菌(St)和两歧双歧杆菌(Bb)以及最佳种间接种量比为V(La):V(St):V(Bb)=1:1:1,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花生乳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蔗糖量为8%,乳酸菌接种量为3.5%,发酵营养浆液配比(花生:大豆)为1:1,38℃发酵50 h.  相似文献   

8.
复合酸奶中乳酸菌总菌数与嗜酸乳杆菌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养基中加入番茄汁和脱脂牛奶,可以缩短乳酸菌总菌数的测定时间,培养基中添加0.1-0.2%的胆酸盐,嗜酸直菌能够生长,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不能生长,用这种办法可以专一地测出嗜酸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9.
乳酸杆菌对菊粉的利用情况受菊粉分子质量影响。在MRS培养基中添加3种不同分子质量的菊粉,通过测定发酵液中的菌体数量和发酵液pH的变化,研究了菊粉对2株乳酸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菊粉的添加均能促进两菌株生长,MRS培养基中菊粉的添加量为10g/L时促生长效果最好。以菊粉为唯一碳源时,嗜酸乳杆菌利用菊粉Ino和Ins的益生值PI比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高0.2;对于菊粉Inh,嗜酸乳杆菌比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益生值PI低0.05。分子质量最小的菊粉Ino对两菌株都有最强的促生长作用,其益生值PI达到1.1以上。3种菊粉均具有一定的益生作用,且分子质量越小,益生效果越强。  相似文献   

10.
脱脂乳对L.bulgaricus和S.thermophilus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LB)和嗜热乳链球菌(S.thermophilus,ST)分别接种于不同浓度的脱脂乳中培养,检测两菌株在生长过程中酸度、pH值、活菌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0%脱脂乳培养基对两菌株的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者在20%和14%脱脂乳中生长时,最终的活菌数分别为LB(2.0×10~9cfu./mL,6.0×10~8cfu./mL)和ST(2.2×10~9cfu./mL,7.2×10~8cfu./mL)。  相似文献   

11.
以MRS作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完整细胞共同合成共轭亚油酸的营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得到混菌完整细胞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的最佳营养条件:MRS培养基,葡萄糖20g/L,蛋白胨15g/L,牛肉膏5g/L,酵母膏5g/L,无水乙酸钠7.5g/L,吐温-80 1.5g/L,柠檬酸二铵3g/L,K2HPO43.93g/L,MgSO40.58g/L,MnSO40.3g/L。在此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的合成量为81.38μg/mL,比使用基础培养基时的合成量增加了11.34μg/mL。  相似文献   

12.
一株高产乳酸细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食物垃圾中分离到1株乳酸高产菌株TD175,该菌株在含100 g/L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经72 h发酵,可产生78.56 g/L的乳酸.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TD175初步鉴定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sp.)的细菌,其16S rDNA序列与乳杆菌MR2菌株、植物乳杆菌(L.plan tarum)和戊糖乳杆菌(L.pen tosus)的相似性最高,均达到99%.菌株TD175经过耐酸选育得到的新菌株TD175-1的乳酸产量提高了10.7%.菌株TD175-1能促进食物垃圾的乳酸发酵,厌氧发酵48 h,产生29.65 g/L的乳酸,比不接种的自然发酵高34.3%.  相似文献   

13.
酸乳制品中乳酸菌分离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七种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酸化MRS和M17培养基分别是该两菌的较好的分离培养基。菌种的筛选应进行产酸风味和组织状态的综合比较,两菌不同组合菌株的选择应结合不同发酵条件进行。通过该方法分离筛选到不同风味类型的两组混菌。  相似文献   

14.
对分离到的鼠李糖乳杆菌L7-13进行增菌培养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对其吸光度和活菌数的测定来优化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葡萄糖65 g/L、酵母粉15 g/L、牛肉粉28 g/L、大豆蛋白胨30 g/L、KH2PO43 g/L、无水乙酸钠3 g/L、柠檬酸铵2 g/L、Tween80 1.5 mL/L、MgSO4.7H2O 1.0 g/L、MnSO4.4H2O 0.5 g/L,培养28 h,所得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最大菌体密度约1010cfu/mL.此增殖优化培养基适于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5.
利用响应面法对一株啤酒污染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XLL 0095)的富集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MRS液体培养基培养,探索其24h内富集增菌的最优条件。生长因子、摇床转速和初始pH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这3个因素对乳酸菌的富集起显著作用。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污染菌富集的最佳条件:摇床转速为153r/min,初始pH为7.57,生长因子添加量为11.8%(体积比)。在此条件下,污染菌24hOD600数值最大,为2.215,比优化前(0.786)增加182%。  相似文献   

16.
嗜热链球菌促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嗜热链球菌在脱脂乳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因子后的增菌效果,同时对各种添加因子的最佳添加量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6%黄豆芽汁,6.7%胡萝卜汁,2%香菇汁,2.5%醪糟,20%信阳毛尖茶汁,5%啤酒,5%麦芽汁均可作为嗜热链球菌的单因子最佳添加量促生长剂。  相似文献   

17.
对从西藏Kefir粒中分离出来的乳酸菌MA2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酸和胆盐耐受性实验显示,植物乳杆菌MA2在pH2.0、胆盐浓度为0.3%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动物实验证明,植物乳杆菌MA2显著促进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生长,调节了肠道菌群的平衡,是一株潜在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法优化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和诱导条件,根据优化结果指导发酵罐发酵.得到改良BSM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甘油30g/L、酵母粉14g/L、K2SO4 13g/L、MgSO4·7H2O11g/L、CaSO4 0.3g/L、PTM14.4mL、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5);得到摇瓶培养最佳诱导条件为种龄24h,诱导时间30h,甲醇浓度2%,pH6.3~6.9.瑞士Bioengineering公司L1523型发酵罐发酵结果显示,细胞光密度(OD600)达到294,rHGH表达量最高达到0.54g/L.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特定电磁波(TDP)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用TDP和取下辐射板的TDP(可看作是远红外线)照射正在生长中的酿酒酵母菌菌液和大肠杆菌菌液,并检测菌液的OD值.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TDP照射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