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反射振幅     
《石油物探》1972,11(5)
现代地震记录仅器,可以精确地测量反射讯号的振幅。直观地说,可以预料关于振幅的信息能够增进我们对于反射地层物理特点的了解。与反射讯号振幅有关的因素为:球面扩散,吸收,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其上部全部界面的透过损失,以及多次反射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有三个-—球面扩散,反射系数和透过损失是相当清楚的概念(虽然由声波测井曲线估计透过损失值,在合成地震记录盛行的时期仍有某些困难)。吸收仍然是旨前应当注意的细致问题,然而近几年来对其了解显著地增加了。了解最少的因素,肯定要算是多次反射的影响了。比一次反射多反射偶数次的反射,对通过地层序列的脉冲有延迟、整形和放大的作用。可以用薄层简单地论证这个现象,而这些薄层可以组成各种实际的地层序列。这种论证使人们能够探究透过脉冲的频谱与反射系数序列的频谱间的相关系数。如果可以区分出层间吸收造成的振幅和波形变化,就有可能将这种吸收的量度用作岩石特性的相互关系或特征的指标。如果能够区分出由多次反射引起的振幅和波形变化,就可能用作周期型沉积的指标和沉积周期的主要时代的指标。然而区分这两种影响是十分庞大而艰巨的工作。区分上的困难,意味着需要及时回顾由野外实验得到吸收的定量估值。  相似文献   

2.
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对地层信息反射地震数据的利用需要对数据的相位和振幅作仔细考虑。地层勘探有一种方法就是计算地质模型的地震响应。经常使用一个零相位子波并对最终得出的道的振幅和相位均作了周密检查。对地震数据与模型道相符的程度作了认真的研究。本文对采集方法以及用于得出零相位,相对振幅剖面的处理流程作了描述。振幅问题为本文要具体讨论的话题。反射相对振幅的保持是通过计算和应用一套表层一致的道标定来完成的。处理陆上数据,特别是将要叙述的可控震源数据在取得相对振幅剖面中所出现的困难颇多,包括耦合效应及震源产生的噪声。震源耦合以及接收器耦合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反射数据的振幅。来自诸如地滚波及空气波等产生的干扰限制了“标定”时窗的能力,致使不能正确计及震源耦合和接收器耦合。应用地表一致标定和球面发散校正可产生一个相对振幅叠加。然而,该叠加并不必然是最佳的信噪比叠加。大的振幅,震源产生的噪声以及随机环境噪声会通过共中心点(CMP)叠加处理造成叠加剖面质量下降。 CMP相异叠加(DIVERSITY STACK)可衰减那些在CMP道集内的振幅大和时间,空间可变的干扰。在通过耦合校正标定来取得恒定的反射信号振幅后,相异叠加可被证明为接近最佳信噪比叠加的真振幅处理。  相似文献   

3.
论反射振幅     
现代地震记录仅器,可以精确地测量反射讯号的振幅。直观地说,可以预料关于振幅的信息能够增进我们对于反射地层物理特点的了解。与反射讯号振幅有关的因素为:球面扩散,吸收,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其上部全部界面的透过损失,以及多次反射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有三个--球面扩散,反射系数和透过损失是相当清楚的概念(虽然由声波测井曲线估计透过损失值,在合成地震记录盛行的时期仍有某些困难)。吸收仍然是目前应当注意的细致问题,然而近几年来对其了解显著地增加了。了解最少的因素,肯定要算是多次反射的影响了。  相似文献   

4.
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对地层信息反射地震数据的利用需要对数据的相位和振幅作仔细考虑。地层勘探有一种方法就是计算地质模型的地震响应。经常使用一个零相位子波并对最终得出的道的振幅和相位均作了周密检查。对地震数据与模型道相符的程度作了认真的研究。本文对采集方法以及用于得出零相位,相对振幅剖面的处理流程作了描述。振幅问题为本文要具体讨论的话题。反射相对振幅的保持是通过计算和应用一套表层一臻的道标定来完成的。处理陆上数据,特别是将要叙述的可控震源数据在取得相对振幅剖面中所出现的困难颇多,包括耦合效应及震源产生的噪声。震源耦合以及接收器耦合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反射数据的振幅。来自诸如地滚波及空气波等产生的干扰限制了“标定”时窗的能力,致使不能正确计及震源耦合和接收器耦合。应用地表一致标定和球面发散校正可产生一个相对振幅叠加。然而,该叠加并不必然是最佳的信噪比叠加。大的振幅,震源产生的噪声以及随机环境噪声会通过共中心点(CMP)叠加处理造成叠加剖面质量下降。CMP相异叠加(DIVERSITY STACK)可衰减那些在CMP道集中的振幅大和时间,空间可变的干扰。在通过耦合校正标定来取得恒定的反射信号振幅后,相异叠加可被证明为接近最佳信噪比叠加的真振幅处理。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后期,地震技术和数字处理取得了明显进展,提高了地震图象的清晰度和分辨力。应用地震振幅确定地层特征,对寻找各种地层圈闭型油气藏取得了很大进展。地震反射波图象对研究沉积史和沉积环境也起着重要作用。地震勘探方法的有效性随地层特征的不同而异。如各种类型的礁,可在地震记录剖面上成功的确定位置。对有产油气潜能的地质特征,如碳酸盐岩体、生物礁、角度不整合碎屑剥蚀层、砂坝及河道砂岩体、岩相过渡带、上倾尖灭砂岩和原生与次生白云岩等,在地震反射剖面上直接观察就较困难。如将地震反射剖面,地质调查成果和与地震测线有联系的钻探测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对比,即可发现并确定地层圈闭型油气藏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利用广义S变换技术预测砂岩储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波变换和S变换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小波的推广,构建含有四类待定参数(振幅、能量衰减率、能量延迟时间及视频率)的基本小波,实现广义S变换。广义S变换的优点是在处理过程中无需测井数据的参与,直接将叠加剖面转换为地层反射剖面,可以直观地在剖面上进行地震相解释,结合钻井地质资料,还可进行沉积相研究。模型算例及应用实例表明,广义S变换可精确地确定地层反射界面的位置、识别薄储层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一种计算系统,它能鉴别以数字形式记录在磁带上的地震反射。如果需要的话,进行转换并将资料画成剖面。鉴别或拾取的原理是在一组记录道中选出所有的波峰或波谷的时间位置,这些记录道构成有意义的地震剖面。跨道进行横向连续性研究“对比”波峰或波谷,确定出反射段。将至少三个连续记录道上的全部反射段,均以数字形式贮存在磁带上。用反射段的长度和其平均振幅的乘积表示反射段的等级。运用随时间变化的分级门槛值来限制反射段的数目,等级超过门槛值的反射段可输到自动绘图仪或作进一步处理,如用计算机转换为深度剖面。本文介绍了几个自动拾取的例子,并且与原来的变面积记录剖面进行了比较。这一系统容易推广到多条测线或面积测量资料。这就有可能自动地得到和显示三维解释结果,如等时线图或等厚图。  相似文献   

8.
《石油物探》1972,11(5)
本文叙述一种计算系统,它能鉴别以数字形式记录在磁带上的地震反射。如果需要的话,进行转换并将资料画成剖面。鉴别或拾取的原理是在一组记录道中选出所有的波峰或波谷的时间位置,这些记录道构成有意义的地震剖面。跨道进行横向连续性研究“对比”波峰或波谷,确定出反射段。将至少三个连续记录道上的全部反射段,均以数字形式贮存在磁带上。用反射段的长度和其平均振幅的乘积表示反射段的等级。运用随时间变化的分级门槛值来限制反射段的数目,等级超过门槛值的反射段可输到自动绘图仪或作进一步处理,如用计算机转换为深度剖面。本文介绍了几个自动拾取的例子,并且与原来的变面积记录剖面进行了比较。这一系统容易推广到多条测线或面积测量资料。这就有可能自动地得到和显示三维解释结果,如等时线图或等厚图。  相似文献   

9.
过去四、五年内,已在大量的井中和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地区进行了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这种测量有助于地震资料的处理和改进地质解释。垂直地震剖面法的特点是:它可以在所记录的波形中将上行波和下行波分离,从而为详细研究地层的声波响应提供了一种手段。特别是通过对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的反褶积,便可清楚地了解并附近的多次反射的机理以及可能掩盖一次反射波的方式。同时,垂直地震剖面资料能提供比常规地震资料更高的分辨率来观察地层的一次反射响应,更精确地与地层岩性对比,以及精确地估计所要确定的反射系数序列。如果将地震道转换成声阻抗测井曲线,则能更好地划分沉积层序,这对在钻头到达之前预测岩性变化具有特殊的意义。此外,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资料还可以评价常规地震资料,确定本区所需的反褶积和信号带宽等方面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改变沉积地层的声学特征,使得多道地震勘探成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手段。地震识别首先通过地震剖面上独特的地震反射特征初步判断,然后经过地震反演获得地层的速度场分布,从而确定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及分布。南海北部陆坡是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并稳定存在的有利区域,其多道地震反射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标志,包括强振幅的似海底反射(BSR)、振幅空白带、BSR与地层斜交等典型地震反射特征。文章以南海北部陆坡区的多道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识别的地震成像和波阻抗反演这二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不但突出了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并得到与天然气水合物最相关的地层岩性参数--声波速度;地震反射特征与速度场异常分别为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地球物理证据;根据声波速度场的分布,可以推断存在于研究区地层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在靠近BSR的上覆沉积地层中。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相对振幅保持地震剖面正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普遍使用。如何对相对振幅保持地震剖面进行可靠的地质解释从而达到直接找油找气的目的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我们知道反射振幅与反射系数成正比例变化。反射系数是储集层与盖层速度和密度的函数。储集层的速度和密度的变化除了同岩性有关外,还同含烃类与含水不同而变化。这也是“亮点”技术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维模型的薄互层振幅属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考证振幅属性与砂体累计厚度之间的关系及振幅切片在时间上的变化与砂体沉积演化的关系,文中设计了三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模型形成三维数据体,据此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对于子波干涉之后形成一个复合波的薄互层地层而言,振幅切片能够定性地反映砂体累计厚度的变化情况,且反射振幅与累计厚度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深度振幅切片之间的变化可以定性地反映沉积砂体的演化过程;②对于薄层干涉之后形成多个复合波的薄互层地层而言,振幅切片能够定性地反映砂体在横向上的分布范围,但反射振幅与砂体厚度不一定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深度振幅切片之间的变化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沉积砂体的演化过程,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第一种情况明显变弱;③反射振幅和沉积砂体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具备时间上的等时性。  相似文献   

13.
江75井区宽频带特高分辨率地震大幅度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并使反射同相轴数目增加,同时相同地层的反射界面与常规地震剖面相比存在明显时差,反射振幅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分析其原因,根据薄层地震响应原理,用不同频率合成地震记录和正演模型研究了薄层地震反射时间和振幅随频率变化规律。薄层反射时间随着频率提高垂向逐渐归位,层间干扰变小,薄层厚度更准确;薄层反射振幅随着频率提高逐渐增强,薄层反射横向分辨率不断提高。江75井区宽频带特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波垂向归位好,反射时间精度高,薄层砂岩反射振幅得到增强。应用同一反射层高低频地震之间的反射时差与薄层储层反射同相轴振幅属性分析2种方法,使江75井区河道砂体剖面、平面特征明显,提高了薄互层储层的识别能力,为寻找和落实储层分布与含油气圈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叠前地震资料提取地层相对吸收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兵红  吴国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4):610-618,681,682,515
本文在衰减介质地震波正演模拟的基础上,依据Gu等推导的峰值频率两侧对称频率处的振幅值与地层吸收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S变换计算表征地层吸收属性的相对吸收系数;根据吸收系数与品质因子Q值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对吸收系数与炮检距之间的关系式;采用多道拟合的方法消除炮检距影响,得到了更为可靠的零炮检距地层相对吸收系数表达式;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利用衰减介质单程波动方程非零炮检距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叠前CMP道集,并由此提取地层相对吸收系数。文中利用小、中、大角度角道集地震资料提取的地层相对吸收系数进行拟合,得到叠前地震资料相对吸收系数剖面,消除了叠后地震资料相对吸收系数剖面中上覆盖层和含水层处出现的相对吸收系数高值,与单角度域地层相对吸收系数剖面相比,进一步压制了上覆盖层的强反射引起的虚假强衰减,得到了更可靠的油气指示信息,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均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欲从地震资料中解释地层圈闭的变化,通常是从研究波的振幅或两振幅间的时间间隔的变化入手。有时,还可能发现波形的质变。从单个变数的变化来判断地层圈闭的存在,譬如时间间隔或振幅,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预期的噪音范围内,可观察到的变数间差异可能很微小。然而在某些时候,大量变数的线性组合却能突出地反映一个特殊的地层圈闭条件。加之,线性系数能够计算,这就使得对地层圈闭条件间的判断变得乐观。地层圈闭条件,例如从砂岩到页岩的变化可以由地震测量加以描述,象在每一时间的振幅值即是。  相似文献   

16.
地震地层学的任务是利用反射地震资料研究地质历史、沉积环境、岩性岩相分布,从而指导找油(特别是寻找地层油藏)工作.其内容包括:1)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物理基础;2)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3)地质地震模拟.地震地层学是数字地震技术与现代沉积学概念相结合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利用沉积学的概念解释数字地震剖面中蕴藏着的大量地质信息.构成反射的物理基础和解释地震剖面时的条件限制影响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并形成反射的因素很多,从地质上讲有岩性、流体成分及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盆地秋林地区的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发现一类特殊的沙溪庙组砂岩储层:在纵波剖面上反射特征不明显,很难发现;在转换波剖面上反射特征明显,能够清晰地识别。多分量地震资料采用炸药震源激发、DSU3数字三分量检波器接收;资料处理以PP、PS波保幅处理为目标,针对PS波信噪比低的难点,使用分区、分域、分步保真与保幅噪声衰减技术,有效地提高了PS波资料信噪比;在井震标定的基础上,分别解释了PP、PS波目的层,并以PP波层位为基准,将PS波层位校正至PP波时间域,从而使PP与PS波在时间域匹配。根据多分量地震解释结果获得以下认识:(1)由于沙溪庙组砂岩纵波速度对孔隙度较敏感,致使PP波反射振幅受砂岩孔隙度影响较大;在一定孔隙度范围内,纵波速度、密度等弹性参数组合导致隐蔽河道砂岩在PP波剖面上没有明显反射,隐藏在泥岩中难以识别,以往的勘探过程常常漏掉这类储层。(2)PS波反射振幅受孔隙度变化影响小,在预测岩性方面比PP波更具优势,利用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属性分析,能够清晰地刻画河道的空间展布特征。钻井结果验证了上述认识,并利用多分量地震资料在沙溪庙组发现了大面积纵波勘探遗漏的河道砂岩,为该区下...  相似文献   

18.
时间剖面方程与反射界面曲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射波振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记录系统影响、波阵面几何扩散影响、非理想弹性介质影响及反射界面曲率影响等.在当前的地震数字处理技术中,对前三者已能有成效地进行定量校正,对反射界面曲率影响则尚缺乏完整的定量讨论分析.具有正曲率的凸界面使反射能量发散,具有负曲率的凹界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使反射能量聚焦,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诸如时间剖面上的背斜顶部的所谓“秃顶”现象,以及“亮点”技术中出现的虚假振幅异常——隆起顶部存在“暗点”、凹陷底部却出现“亮点”等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Y1井区主要发育岩性、地层油气藏,但由于目的层埋深大(5000~6000m),储层薄(8~10m),储集体与围岩波阻抗差异小,反射能量弱,加上煤层干扰,使得储层识别、预测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能同时进行振幅校正和相位畸变校正的反Q滤波方法对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提高分辨率处理。首先选择过井地震剖面进行相位校正,通过与测井资料合成记录进行对比获得最佳相位校正算子;然后进行振幅补偿,通过频谱分析调整振幅补偿算子,确保反Q滤波在振幅补偿的同时不破坏各种有效频率成分的相对变化关系;反复进行上述处理获得最佳Q值模型,该模型具有时变和空变的特点。用最佳Q值模型对全区地震资料进行补偿处理,明显提高了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提高了地层岩性圈闭的识别能力与储层预测精度,落实了地层上倾尖灭线及砂体展布范围。  相似文献   

20.
郭建  王咸彬  胡中平  王仰华 《石油物探》2007,46(5):509-513,530
准噶尔盆地Y1井区主要发育岩性、地层油气藏,但由于目的层埋深大(5000~6000m),储层薄(8~10m),储集体与围岩波阻抗差异小,反射能量弱,加上煤层干扰,使得储层识别、预测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能同时进行振幅校正和相位畸变校正的反Q滤波方法对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提高分辨率处理。首先选择过井地震剖面进行相位校正,通过与测井资料合成记录进行对比获得最佳相位校正算子;然后进行振幅补偿,通过频谱分析调整振幅补偿算子,确保反Q滤波在振幅补偿的同时不破坏各种有效频率成分的相对变化关系;反复进行上述处理获得最佳Q值模型,该模型具有时变和空变的特点。用最佳Q值模型对全区地震资料进行补偿处理,明显提高了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提高了地层岩性圈闭的识别能力与储层预测精度,落实了地层上倾尖灭线及砂体展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