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VA-PVC共混纤维即阻燃性优良的维氯纶,本文介绍其制备过程的特点,包括对PVC乳液的要求、PVA与PVC的共混纺丝、共混纤维的超分子结构和形态结构等。最后,介绍维氯纶的2个主要特点-染色性和阻燃性的研究结果。这一研究结果指出,维氯纶的两组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染色性,维氯纶的LOI值可达36%。  相似文献   

2.
3.
用回转粘度计测定不同醇解度PVA的水溶液及其共混液、不同醇解度PVA与PVC的共混乳液、以及PVA与PVC乳液以不同混合比所组成的共混液的粘度,采用计算机回归出流动曲线,并求得粘流活化能,找到了一些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维氯纶丝原液的制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成纤高聚物的共混是达到纤维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通过PVA/PVC的共混,利用这两种聚合物的特性,制造了PVA/PVC共混纤维,并对PVA/PVC共混纤维的阻燃性能,染色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水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PVA/PVC共混纤维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纤维。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回转粘度计测定了不同共混比PVA/PVC共混体系在不同温度对的粘度变化。并系统地分析了各种添加剂对体系粘度的影响,计算出各共混体系的粘流活化能。文中探讨了PVA/PVC、SnO_3、H_3Bo_3共混体系的可纺性,为制订PVA/PVC共混高聚物体系的纺丝工艺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聚乙烯醇为模板剂,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纳米硒.探究了反应条件对纳米硒的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得出了制备红色纳米硒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 h、聚乙烯醇和二氧化硒的质量比为1/7、抗坏血酸和亚硒酸的物质量之比为4∶1.采用直接分散法,将纳米硒添加到聚乙烯醇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聚乙烯醇/纳米硒(PVA/Se)共混纤维.通过改变纳米硒的添加量发现,当纤维中纳米硒的质量分数不大于10%时,纳米硒在共混纤维中的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PP/PS(20/80)离分子混合系共混纺丝过程中,超细纤维(微纡)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将聚酰胺6(PA6)与易水解性聚酯(EHDPET)以体积比7/3的比例在工业规模的生产装置上进行熔体共混纺丝,再经拉伸→定型→卷曲→切断等切加工制得短纤维。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纤维经碱水解及甲酸溶解后的形态结构,确认经碱水解处理后的纤维呈多孔中空藕状,而甲酸溶解后则呈超细纤维状,因此原共混纤维是以PA6为连续相,以EHDPET为分散相的海-岛型复合纤维,并从流变学实验结果解释了该结构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IR分析,确定了酚醛纤维纺丝过程中未与载体PVA发生化学交联,两者的联接方式为物理混合。为载体PVA去除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PVA/EVOH纤维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凝胶纺丝获得PVA/EVOH纤维,当纺丝原液浓度为16%而PVA/EVOH配比低于93/7时即会形成凝胶。为了获得可纺性较好的原液和避免凝胶的产生,配制了不同比例的PVA/EVOH(100/0,98/2,97/3和95/5)的纺丝原液。通过凝胶纺丝获得PVA/EVOH初生纤维经过拉伸后,可获得不同机械性能的纤维。另外,在PVA中加入少量的EVOH可以提高拉伸倍数,适当的PVA/EVOH配比及适当的拉伸倍数可获得机械性能较好的纤维。  相似文献   

11.
为了纺制高品质的甲壳素纤维/棉混纺纱线,对甲壳素纤维/棉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配置合理的纺纱工艺参数,甲壳素含量在30%以下时,无论是生产、纱线质量等各方面都是比较可行的。在本实验条件下,锡林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应控制在1.98~2.12之间。对混纺纱条干影响最大的工艺参数是并条机后区牵伸倍数,而梳棉机锡林与刺辊线速度比以及细纱机前罗拉转速对混纺纱的成纱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梳棉机锡林与刺辊线速度为2.12∶1,并条机后区牵伸倍数1.25倍,细纱机罗拉转速185 r/min。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在PVA存在下的氯乙烯乳液聚合.测定了乳液的含固量、乳胶粒粒径、接枝率、聚合度及乳液的各种稳定性;研究了引发剂体系及其用量、反应温度、乳化剂种类及交联剂对乳液聚合反应和乳滚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适的乳液聚合配方和乳液制备条件,制得了适合于共混纺丝用的PVC 乳液.此外,通过溶解分离法分离出PVA-PVC 接枝共聚物,并进行了氯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探讨了接枝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粘胶纤维阻燃改性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粘胶纤维的阻燃方法、使用的阻燃剂、阻燃机理及国内外阻燃粘胶纤维的研究状况和主要产品,指出无毒、对环境友好的无机阻燃剂及纳米无机阻燃剂是粘胶纤维阻燃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无机阻燃粘胶纤维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法选用无机阻燃剂硅酸钠制备了无机阻燃粘胶纤维,通过FTIR、SEM、TEM及XRD对阻燃粘胶纤维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阻燃粘胶纤维在450,800,1060cm叫分别出现了SiO2四面体中Si—O—Si摇摆振动、变曲振动及对称伸缩振动峰;随着阻燃剂加入量的增加,1087和3400cm^-1峰强变强、变宽,表明醇羟基与硅羟基之间有分子间缩合形成新的Si—O—C使阻燃剂与纤维牢固地结合。极限氧指数(LOI)由19提高到了32-42,阻燃效果大大提高;阻燃剂在纤维内部均匀分布;且阻燃剂的加入降低了纤维的结晶性能,纤维的结晶度下降;纤维的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将PA6与少量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共混纺丝制成共混纤维,期望利用TPEE良好的吸湿性能来改善共混纤维的吸湿性及抗静电性能.研究了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染色性能、抗静电性能及热性能,并用SEM、X-ray对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PEE的加入改变了PA6的结晶性能,共混纤维的柔性、吸湿性、抗静电性能都有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实验法,用尿素、甲醛、磷酸和双氰胺等药品制备有机阻燃剂(UDFP),再用其处理过的纤维浆制成发泡材料,烘干之后进行氧指数测定,确定有机阻燃剂在纤维发泡材料中应用的最佳工艺配方,并进行稳定性实验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尿素/甲醛为1/1.35 mol;双氰胺用量1 mol;磷酸用量3 mol;UDFP/绝干纤维为12%。影响发泡材料的4个主要因素中尿素/甲醛影响最显著,UDFP/绝干纤维的影响次之,磷酸用量的影响再次之,而双氰胺用量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阻燃粘胶与羊毛按不同比例混纺制备机织物,对混纺织物的力学性能、水洗尺寸变化率进行了测试,并采用氧指数法对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阻燃粘胶纤维,羊毛混纺比为70/30时织物的力学性能好于2种纤维的纯纺织物;阻燃粘胶纤维比例越高,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越好,当阻燃粘胶纤维的比例达到50%时,混纺织物的阻燃性即达到阻燃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种含磷反应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三氯化磷,苯和丙烯酸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磷反应型阻燃剂(2-羧基乙基(苯基)次膦酸)。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鉴定了它的结构。用热矢重分析和氧指数法测试了其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纤维中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