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烧结过程余热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是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主要方向与途径之一。针对于传统冷却机在余热回收利用方面存在着系统漏风、回收余热品位和效率偏低等难以克服的弊端,借鉴干熄焦中干熄炉的结构和工艺,提出了烧结矿余热竖罐式回收利用的结构与工艺,明确了其中的3个关键问题。研究表明,竖罐式回收利用是烧结余热资源高效回收与利用的一条新的途径;其不但实现了对烧结矿余热的高效回收,而且,热风即载热介质品质较高,从而有利于后续的余热利用;罐体内料层阻力特性、料层内气固传热以及冷却方式对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是罐式回收是否可行的3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宝钢一直重视余热(能)回收利用工作,近几年宝钢在低温余热回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分析了宝钢股份总部低温余热资源及低温余热利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宝钢在加热炉、退火炉以及低压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等几种典型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根据目前余热回收利用工作的推进进度,分析了宝钢低温余热回收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余热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前言近几年来,加热炉的燃耗不断有所下降,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加热炉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却重视不够,从而限制了加热炉热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笔者曾提出了必须同时利用炉内烟气余热和出炉烟气余热的观点。关于炉内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问题,已在“论加热炉预热段长度的最佳值”一文中进行了论述,故不再涉及。本文着重讨论出炉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问题。其中主要分析研究采用换热器预热空气或同时预热煤气的效果;进入换热器热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钢铁企业的发展,烧结余热回收利用尤其在余热发电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烧结厂大多都建设环冷机余热回收系统,该设计是基于烧结矿冷却,而非余热回收,因此余热回收效率较低,基于此,国内提出了烧结矿余热竖罐式回收工艺流程。对于竖罐余热回收装置,冷却段内气体流动特性对装置余热回收效率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大量文献所描述的实验和模拟,主要针对装置内气体流动问题以及装置结构和操作参数,进行文献综述。目前,竖罐式余热回收装置结构方面还有一些参数尚未确定最佳数据,例如进料口选择多口还是单口,回收装置选择圆形还是方形。本文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余热回收发展现状,并依托文献与工业实际提出观点及建议,为后续研究提出方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烧结过程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技术进步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结过程余热回收与利用是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主要手段之一。概述了国内外烧结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发展状况,指出了中国烧结余热回收利用中存在的不足。从工艺流程、技术特点的角度重点阐述了烧结矿余热竖罐式回收发电工艺和烧结过程余热资源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技术;给出了烧结烟气余热回收与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的基本思路。提出应积极推广烧结过程余热资源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技术,加快开发烧结矿余热竖罐式回收发电工艺,深入倡导烧结烟气余热回收与脱硫脱硝一体化的理念,为中国烧结工序的节能减排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甘肃冶金》2021,43(5)
从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出发,针对目前电解槽烟气温度较高,不能回收利用,从烟气余热情况介绍、余热回收方案设计的等方面分析了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可行性及经济效益,提出了一些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的经济性和利用潜力的措施,供同行业商榷。  相似文献   

7.
《工业炉》2017,(5)
本文利用红外热像仪分析了铸造厂砂型和铸件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并基于冷却工艺设计了利用对流换热方式回收砂型余热、利用辐射传热方式回收铸件余热的余热回收方案,提出了将砂型余热用于干燥铸型、铸件余热用于办公楼采暖制冷的技术方案。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砂型和铸件余热回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余热回收效果,余热回收利用可为铸造厂节省大量能源。  相似文献   

8.
国内烧结余热发电大多为纯余热发电技术,仅仅回收环冷机前两段的废气显热.为了深化余热利用程度,增加余热回收总量,提高系统效率,通过补燃厂区内可调节的高炉煤气,可回收环冷机前三段余热进行发电.  相似文献   

9.
以某公司冷轧厂新上的一套年产量为60万t的连续退火机组为例,计算了连续退火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该连续退火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利用潜力非常可观,值得通过新增余热回收装置对其进行回收利用。经过对2种余热回收方式即蒸汽余热回收方式和过热水余热回收方式进行比较后,决定采用过热水回收方式来回收连续退火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同时介绍了过热水回收技术的实施要点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0.
冷轧热处理线工艺的退火炉产生大量中低温烟气,为了将烟气回收利用,在原有工艺中增建余热回收系统。在实际生产中余热锅炉的生产变化直接影响退火炉的炉压。通过增设旁通热循环系统,采用旁通循环控制技术,不仅稳定了退火炉炉内压力,同时提高了余热回收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刘耀先 《冶金能源》1989,8(1):49-51
论述了西宁钢厂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搞好余热回收利用的情况,内容包括:以系统节能观点提高职工对余热回收利用的认识;开展系统分析,制定最佳运行方式;注重余热回收利用的系统节能效益;着眼全系统,扩大余热回收利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我国钢铁工业余热资源及利用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我国钢铁工业余热资源的数量、分布、回收装置及其回收利用情况,余热回收利用的原则、注意事项;简述了对我国钢铁工业今后开展余热回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烧结余热回收是钢铁工业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烧结矿显热的高效回收利用,是烧结余热回收的核心与重点,针对传统冷却机的漏风问题严重影响其余热回收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采用新型立式冷却装置来改善密封性能,有效提高余热回收效率。研究表明,通过立式装置回收,烧结余热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回收与利用;不但实现了对烧结矿余热的高效回收,而且热风即载热介质,品质较高,从而有利于后续的余热利用。若能合理利用这些废热可有效降低钢铁企业能耗。本文阐述了当前烧结工序余热回收的方式及现状,对烧结矿显热高效回收做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就其关键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烧结余热回收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为群  栾颖 《河南冶金》2007,15(3):23-24,37
介绍了国内外烧结余热利用情况.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探讨了余热发电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的途径,并提出了提高烧结回收余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烧结厂一台烧结机的热工测试,分析了该烧结机在已有余热回收系统的条件下进一步增大余热回收的潜力,提出了对烧结机尾部高温段和冷却机中、低温段未利用余热的合理利用方案,并提出了多技术综合回收利用烧结余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热平衡分析方法和(卓)平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由此引出能级分析方法,介绍能级分析方法在分析能量合理利用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能量的“品质”方面讨论钢铁企业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供能与用能双方的合理匹配问题,同时讨论了不同级别余热资源的利用方式的合理性.最后结合转炉烟气余热回收实例,探讨转炉余热蒸汽回收的合理利用方式,为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回收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魏建新 《武钢技术》1998,36(7):62-64
分析了武钢各工序的余热资源状况,介绍了1996年武钢主要工序的余热资源回收情况,指出了武钢余热利用的潜力,武钢余热资源量大,回收利用潜力大,应采取措施加强余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有色冶金烟气余热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敏  于海 《冶金能源》2011,30(2):59-61,64
叙述了目前有色冶金行业的烟气余热现状和对其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烟气余热按质回收,温度对口的梯级利用原则.同时简要介绍了对于中低温烟气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的有机郎肯循环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19.
胡建红 《冶金动力》2015,(1):25-26,30
烧结机大烟道余热回收技术已进入实际应用快速发展期。深入探讨了某钢厂烧结机大烟道余热回收利用项目,阐述了大烟道余热回收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以期为烧结机大烟道余热回收的设计、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支英辉 《工业炉》2014,(2):40-43
从中厚板热处理线保护气氛辊底式热处理炉的能源利用入手,分析了其烟气余热的回收方式,探讨了余热回收后的工程应用;提出将其烟气余热用空气回收,热空气用于回火热处理炉,作为助燃剂或热源,从而实现余热的回收和合理利用,同时改善了回火热处理炉的中、低温回火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