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川东北地区石油地质背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元坝与河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的成因。元坝地区侏罗系储层天然气重烃气体含量较高;多数样品甲烷δ13C和δD值分别在-42.2‰ ~-34.4‰ 和-208‰ ~-168‰ ,乙烷δ13C值在-31.4‰ ~-21.4‰ ,甲烷δ13C和δD值之间相关性好;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侏罗系自流井组或千佛崖组陆相烃源岩。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天然气重烃气体含量低;甲烷δ13C和δD值分别为-31.7‰ ~-29.2‰ 和-170‰ ~-148‰ ,乙烷δ13C值在-27.7‰ ~-26.5‰ ;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高—过成熟的腐殖型烃源岩。元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成因的主控因素是陆相烃源岩发育及其成熟度。河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重烃气体含量变化大;甲烷δ13C值大多重于-32‰ ,甲烷δD值分布范围较大,在-186‰ ~-122‰ ,乙烷δ13C值在-33.2‰ ~-29.6‰ ;甲烷δD与δ13C值之间相关性很差,部分样品甲烷与乙烷的δ13C值倒转,表明河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成因复杂,有来源于陆相须家河组的天然气,也有来源于海相烃源岩的天然气,以及海相与陆相来源天然气的混合气。河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成因的主控因素是海相与陆相多套烃源岩与不同级别断裂。陆相储层天然气中CO2的δ13C值多轻于-12‰ ,属于有机质热分解成因。稀有气体3He/4He比值在0.003 3Ra~0.018 1Ra,分布于地壳来源或放射性成因的范围内,表明天然气中没有幔源稀有气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志鹏 《特种油气藏》2015,22(2):13-17,151
通过室内实验和理论推导,提出一种基于有机质类型和镜质体反射率的有机质丰度恢复新方法。 对中上扬子五峰组高、过成熟烃源岩进行了有机质丰度恢复,五峰组页岩平均有机碳含量为 7. 45%,平均生烃强度为 0. 96 t/m 。 利用有机质类型、原始有机碳含量和生烃强度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五峰组页岩为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厚度薄、生烃强度低的中等烃源岩。 为同类海相页岩气资源量估算和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下原位转化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巨大,是中国油气的战略接替资源。依据生烃理论和化学动力学原理,提出了原位转化页岩油的资源潜力评价模型,推导了页岩原位转化后有机质孔隙度的估算模型。经过关键参数研究,结合实验分析,获得鄂尔多斯盆地评价区延长组7油层组(长7油层组)页岩原位转化后的剩余生烃潜力为79.92~197.78 mg/g,平均为134.67 mg/g;转化产出物的油气比为7∶3。结果揭示:①长7油层组页岩的原位转化页岩油核心区面积为16 932 km2,转化页岩油的总资源当量为494.0×108t,其中,液态烃为345.8×108t,气态烃为148.2×108t(油当量),可采总量按65 % 的经验可采系数换算后为321.1×108t;②核心区平均新增有机质孔隙度为5.9 % ,最大可达17.9 % ;③甜点区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正宁地区以东、环县地区以东和庆城地区附近。研究方法可为原位转化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与长7油层组页岩油的现场先导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下扬子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对皖南地区港地1井、昌桥剖面、稻山冲剖面的泥页岩样品系统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矿物组成分析、氩离子抛光—扫面电镜观察等工作。结果表明:皖南地区龙潭组泥页岩TOC含量介于0.96%~9.54%之间(平均为5.11%),RO值介于1.23%~1.63%之间(平均为1.41%),处于有利的生气阶段,整体为一套非常好—极好的烃源岩。饱和烃气相色谱图单峰、双峰、多峰均有分布,主峰碳数较为分散,介于nC15—nC24之间,且单个样品低、高碳数饱和烃单体δ13C差值超过了3.5‰,明显高于单一来源饱和烃单体的δ13C变化(<1.6‰),反映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中的有机质母质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的混源特征,其中龙潭组下部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龙潭组中部和上部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TOC与TS相关性、Pr/Ph值、Pr/nC17—Ph/nC18图解及黄铁矿形态及粒径,共同指示研究区龙潭组泥页岩形...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冀北坳陷中元古界洪水庄组页岩油勘探前景,对钻井岩心和露头剖面典型样品开展热解、基质孔隙度与渗透率、压汞+氮吸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X衍射全岩矿物等分析,综合前人分析与研究成果,剖析了洪水庄组页岩油形成条件,估算了页岩油资源潜力并探讨勘探前景。冀北坳陷洪水庄组中部潟湖相黑色泥页岩厚度主要介于35~55 m,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为一套富有机质的好—极好烃源岩,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处于0.80%~1.25%;基质孔隙度主要介于1.0%~8.0%,基质渗透率介于(2~100)×10-6μm2,孔隙以孔径大于50 nm的无机孔缝为主;恢复后热解游离烃S1主要介于1.60~6.50 mg/g,残余气态烃介于0.13~0.24 m3/t,具有较好的含油气性;脆性矿物含量平均介于61.9%~72.3%,具备良好的可压裂改造性。冀北坳陷洪水庄组富有机质页岩型页岩油地质资源量约为12×108 t,可采资源量为0.72×108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北美地区海相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及致密油、页岩油的勘探突破,带动了全球在烃源岩层内寻找油气的热潮。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显示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基于岩心描述、薄片观察、地球化学(TOC、RO、Rock-Eval等测定)、XRD、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数据及资料,研究表明:①芦草沟组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主要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为一套优质烃源岩;②页岩油储集空间类型为微裂缝和基质孔隙两大类,前者以纹层理(缝)为主,后者以粒间溶孔为主,大小一般为100~1 000nm。其中纳米级孔喉占孔喉总体约98%,是页岩油储集空间的主体。依据芦草沟组页岩油含量(S1)与TOC、RO关系及页岩油(即滞留烃量)富集因素分析,综合研究认为芦草沟组中RO值为0.7%~1.0%、TOC≥2.0%的烃源岩段是寻找页岩油的最有利层段,页岩油整体上具有“有机质大量吸附,纳米级孔喉大量聚集,微裂缝(纹层缝)有效汇聚” 滞留聚集特征。基于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核磁共振等实验结果,采用小面元体积法,初步估算凹陷内芦草沟组页岩油地质资源总量约为25.5×108t,(理论)可采资源量约为4.16×108t,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0.40×108t,其富集中心位于吉30井、吉174井、吉251井、吉32井等附近。这些认识对该地区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低,对页岩油资源的潜力评价和资源禀赋差异缺少系统研究,制约了勘探部署和有利区优选。基于渤海海域勘探开发实际情况,综合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及全岩矿物分析等,明确了渤海海域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并指明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海域5个富烃凹陷普遍发育优质烃源岩,成熟度适中,有利于形成页岩油。页岩油划分为分散资源、低效资源和富集资源等3类资源,各凹陷富集资源评价显示具有共同特征,总有机碳含量(TOC)>1.8%,热解游离烃量(S1)>2.0 mg/g。(2)渤海海域5个富烃凹陷页岩油富集段均有分布,其中黄河口凹陷和渤中凹陷发育2个不同深度范围的页岩油富集段,且黄河口凹陷页岩油富集段埋深较浅,分布在2 800 m左右,辽中凹陷、歧口凹陷和秦南凹陷页岩油富集段埋深分布在2 800~3 200 m。(3)渤海海域沙(沙河街组)三段、沙一段和东(东营组)三段页岩油有利区面积均超10 000 km2,5个富烃凹陷页岩油资源潜力总计超150×108 t,中-高成熟页...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湖相烃源岩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友川  兰蕾  王柯  杨永才 《石油学报》1980,40(12):1451-1459
北部湾盆地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富油盆地,油气发现主要集中于涠西南凹陷、乌石凹陷和福山凹陷,探明原油地质储量约为4.05×108t,但各个主要凹陷的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北部湾盆地各凹陷的油气富集程度与其湖相烃源岩的差异密切相关,从涠西南凹陷到乌石凹陷,再到迈陈凹陷和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烃源岩的品质总体下降,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降低,有机质类型从以腐泥型为主变成以混合型占优势,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下降。分析表明,尽管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烃源岩在形成期各凹陷普遍具有较高的古湖泊有机质生产力,但各凹陷的有机质来源仍然存在差异,有机质保存条件也存在差异,从涠西南凹陷到乌石凹陷,再到迈陈凹陷、福山凹陷和海中凹陷,湖相藻类来源的有机质减少,陆生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增加,有机质保存条件具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李友川  兰蕾  王柯  杨永才 《石油学报》2019,40(12):1451-1459
北部湾盆地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富油盆地,油气发现主要集中于涠西南凹陷、乌石凹陷和福山凹陷,探明原油地质储量约为4.05×108t,但各个主要凹陷的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北部湾盆地各凹陷的油气富集程度与其湖相烃源岩的差异密切相关,从涠西南凹陷到乌石凹陷,再到迈陈凹陷和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烃源岩的品质总体下降,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降低,有机质类型从以腐泥型为主变成以混合型占优势,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下降。分析表明,尽管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烃源岩在形成期各凹陷普遍具有较高的古湖泊有机质生产力,但各凹陷的有机质来源仍然存在差异,有机质保存条件也存在差异,从涠西南凹陷到乌石凹陷,再到迈陈凹陷、福山凹陷和海中凹陷,湖相藻类来源的有机质减少,陆生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增加,有机质保存条件具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低油价形势下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盆地内不同地区天然气来源尚不明确,影响下一步勘探部署决策,为此开展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沙溪庙组天然气属于干酪根降解气,甲烷含量>84%,含少量乙烷、丙烷等烃类气体及少量的氮气、二氧化碳等非烃气体,不含硫化氢,不同区域的天然气成熟度存在差别;②天然气δ13C1值为-39.2‰~-31.2‰、δ13C2值为-32.8‰~-22.3‰、δ13C3值为 -28.7‰~-19.5‰,天然气碳同位素未发生倒转,川西地区为煤成气,川中地区为油型气,川东地区为煤成气和油型气混合气,以油型气为主;③不同区域天然气δ13C1值、δ13C2值的差异,与其来源于不同类型烃源岩贡献比例大小有关。川西、川西南地区主力烃源岩为须五段煤系烃源岩,川中地区为下侏罗统湖相烃源岩,川东地区天然气来源于须五段和下侏罗统烃源岩。研究结果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沙湾凹陷周缘天然气混源现象普遍,前期缺少对地区的整体研究,制约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研究。为此,系统开展了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烃源岩热模拟技术,明确研究区中、浅层天然气的成因。研究显示,沙湾凹陷周缘中、浅层天然气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分布在0.73~1.00,δ13C1值分布在-56.0 ‰~-31.5 ‰,反映研究区成熟与高-过成熟天然气共存;δ13C2值分布在-30.4 ‰~-22.8 ‰,反映研究区煤型气、油型气和混合型气均有分布。结合烃源岩热解气碳同位素特征,认为研究区天然气具有4种成因类型:Ⅰ类天然气来源于佳木河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红车断裂带中段白垩系,具有极重的δ13C2值,大于-25.5 ‰,C7轻烃中甲基环己烷含量大于50 %;Ⅱ类天然气分布少,主要为原油降解次生生物气,具有异常偏负δ13C1值和极高的干燥系数;Ⅲ类天然气来源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小拐地区及红车断裂带南段侏罗系,δ13C2值分布在-27.9 ‰~-26.4 ‰,具有混合型烃源岩特征;Ⅳ类天然气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与风城组烃源岩混源,主要分布在红车断裂带南段、北段及金龙地区,以下乌尔禾组来源为主的天然气δ13C2值大于-29 ‰,以风城组来源为主的天然气δ13C2值小于-29 ‰。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北大巴山地区下寒武统暗色页岩的生烃潜力,以该区鲁家坪组野外露头区样品的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鲁家坪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页岩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样品TOC质量分数为0.182%~9.063%,平均值为3.21%;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盐度浅水中的菌藻类微生物;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1.36%~ 2.56%,平均值为1.86%,岩石热解峰温(Tmax)为418~530℃,平均值为460℃,烃源岩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表明处于生湿气或干气阶段,原始生烃潜力较好;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暗色页岩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烃源岩中的裂隙、溶孔可成为页岩气的吸附储集空间,构造改造较弱区及侧向封堵良好的断层下盘有望形成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巴音戈壁组精细油源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的油气勘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该凹陷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极大,且随着勘探的深入,前期的油气来源研究成果已不能满足精细勘探研究的需求。基于原油/油砂和烃源岩样品的测试分析资料,将巴音戈壁组细分为3个层段(自下而上分别为巴一段、巴二段和巴三段)后开展精细油源分析,并对主力供烃源岩进行分布预测和生烃特征评价,以期明确油气来源和主力供烃源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碳同位素对研究区油源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哈日凹陷主力产油层段巴一段和巴二段的原油分别主要来自于巴一段和巴二段烃源岩,无环链烷烃、甾烷、萜烷、芳烃等生物标志化合物也指示出同样的油源结论,特别是芳烃化合物在本次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巴一段有效烃源岩最大厚度为151 m,巴二段有效烃源岩最大厚度为222 m,2套主力供烃源岩在研究区均有较大厚度的有效烃源岩分布。巴一段烃源岩TOC平均为0.89%,干酪根δ13C为-29.1‰~-24.5‰,Ro为0.60%~2.01%,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中等-好、Ⅱ1型-Ⅱ2型、成熟-高成熟的烃源岩。巴二段烃源岩TOC平均为1.18%,干酪根δ13C为-30.3‰~-23.8‰,Ro为0.60%~2.17%,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好-极好、Ⅱ1型-Ⅱ2型、成熟-高成熟的烃源岩,2套主力供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且基本处于生油气高峰期热演化阶段,有很好的生烃潜力,能为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烃类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气源层精细识别与地化参数分析,确定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膏盐岩沉积组合中。含藻类或含泥质碳酸盐岩、泥岩可形成有效烃源岩,平均TOC>2.50%,烃源岩累计厚度大于70 m。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天然气组分分析表明,甲烷平均含量为91.61%,含少量重烃、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氢气及氦气,干燥系数大于95%,为干气气藏。δ13C1为-35.6‰~-29.4‰,δ13C2为-37.8‰~-29.2‰,δ13C3为-33.3‰~-26.2‰,具有油型气特征,表明气源主要来自海相烃源岩。部分天然气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系列倒转,推断天然气可能为不同层段海相烃源岩生成气或同一层段海相烃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生成气的混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同沉积环境的氮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不同沉积环境部分原油和干酪根的氮同位素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氮同位素与沉积环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淡水环境原油的δ15N大致在0.%~0.6%之间;咸水和半咸水环境中形成的沉积有机质氮同位素比值最重,δ15N普遍在1%以上;而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质及由此生成的原油的δ15N接近0或小于0.  相似文献   

16.
油气勘探成熟区预测资源量与勘探发现不符,问题可能在于有效烃源岩(特别是深层烃源岩)及其油气生成潜力没有得到正确地评价。在辽东湾地区,首先利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手段对各凹陷中5套烃源岩进行了分层评价和油气生成模拟实验,计算得到油气生成强度;然后利用烃源岩埋藏过程中油气的生成模型、孔隙度变化模型及其油气饱和度,计算得到油气排出率,并根据烃源岩与砂岩的不同组合形式对油气排出效率进行校正,得到油气排出强度;最后将油气生成强度和排出强度与油气田储量规模进行了相关分析,根据相关性确定有效烃源岩的性质、分布以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规律。结果表明,在辽东湾地区,生油强度大于25×104t/km2(排油强度大于15×104t/km2)的烃源岩可以形成储量规模大于500×104t的油田,为有效烃源岩。其中,生油强度大于200×104t/km2(排油强度大于125×104t/km2)的烃源岩可形成储量规模大于5 000×104t的油田,为优质烃源岩;而当生油强度低于25×104t/km2(排油强度小于15×104t/km2)时,没有规模储量的油气田,此类烃源岩为非有效烃源岩。与以往以有机碳含量的下限值分析为核心的有效烃源岩评价不同,这种利用油气生成强度和排出强度开展有效烃源岩评价的方法有利于推动中国东部成熟探区的油气精细勘探。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烃源岩主要有页岩、碳酸盐质页岩和粉砂质泥岩,它们均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当前处于低成熟至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的特征,在对其特征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选取中-低成熟度、有机质丰度较高的烃源岩进行开放体系条件下的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拟实验,进而研究烃源岩样品的生排烃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烃源岩活化能主要为210 kJ/mol;上述3 种烃源岩中,页岩具有最高的生烃量和排烃效率,碳酸盐质页岩次之,而粉砂质泥岩的生烃量和排烃率均最低,但前两者却具有较高的滞留烃含量。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最终认为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烃增压作用是烃源岩排烃和致密油气聚集的主要动力,页岩和碳酸盐质页岩段是致密油勘探的目标层段。  相似文献   

18.
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潍北凹陷孔店组二段既有好、较好、较差烃源岩,也发育有机质富集层烃源岩(又称为优质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层烃源岩沉积环境为亚热带型湿热古气候条件下的滨浅湖相淡-微咸水沉积,古生物以被子、裸子植物孢粉组合为主,含有介形类及少量藻类化石,干酪根类型为 , 21型,岩性为碳质泥岩及深灰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大于4.5%,氯仿沥青“A”含量大于0.17%。依据原油的物理性质将潍北凹陷原油分为稠油、中密度油和低密度油,根据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又可将本区原油分为低熟油和成熟油。大部分低熟油样品具有高Pr/Ph比值,低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及高C29甾烷含量的特征。稠油及大部分中密度油属于低熟油,油源对比表明主要来源于孔店组二段有机质富集层烃源岩。部分中密度油及低密度油属于成熟油,其油源与低熟油相同。  相似文献   

19.
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发育,但由于勘探程度较低,对该区煤系地层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方法并结合模拟实验,探讨了该区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盆地模拟结果显示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油资源量为(30.47~152.33)×106t,气资源量为(266.7~1333.7)×108m3,展示阜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具有较好的生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20.
历年来,四川盆地川东地区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钻井中有大量油气显示并获得低产油气流,显示了凉高山组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目前川东地区凉高山组油气勘探仍处于初步阶段,对其烃源岩资源潜力尚无系统的研究。通过充分利用研究区内完钻井岩心、岩屑和野外资料,开展岩石学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对烃源岩进行资源潜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凉高山组烃源岩主要发育灰色和灰黑色泥页岩,具有分布连续性稍差、层数多、单层厚度小的特点,发育层数5~27层,最大单层厚度6~33 m,总厚度在15~112 m之间;②从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量来看,TOC介于0.5%~3.21%,平均1.23%;S1+S2值介于0.06~8.68 mg/g,平均2.49 mg/g,为较好—好烃源岩,在垫江—梁平—忠县—石柱一带最好,平均TOC在1.5%以上;③从干酪根镜检和岩石热解数判断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Ⅱ1型和Ⅲ型为辅;④烃源岩干酪根的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0.57%~1.53%,平均1.14%,处于成熟—高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