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和发展现状,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转化3个方面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31个省市的地方高校为评价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为试验发展能力、应用研究能力、科技服务能力、成果转化能力4个主成分,并对各区域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排名,得出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3个区域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最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从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所选的八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各省科技创新能力及地区间的差异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活动发展迅速,高校的科研及产学研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 科研正在逐步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有力的推进器。但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活动在投入、产出及 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思考和探索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对促进高校自 身发展及推动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行业特征出发,构建了包含科技创新基础和科技创新成果两个方面3 级31 个指标的高校科技创新能 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利用相对偏差距离最小法对原纺织部所属9 大纺织服装类本科院校科技创 新能力进行了具体测评,从测评结果看,苏州大学、东华大学是纺织服装类高校中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最后针 对测评结果提出提升中国纺织服装类高校整体创新能力的一些思路和建议。该指标体系对评价其他行业高校科技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技术创新与飞跃的动力来源。在此基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相关理论,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指标对吉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进而分析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6.
将模糊理论运用到高校科技投入-产出决策中,建立高校投入-产出决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我国31个地区2010年高校科技投入-产出决策进行实证分析.在模型中,将高校科技产出指标作为高校科技投入决策的评价指标,计算科技投入-产出决策的隶属度并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高校RD经费和人员投入水平高的地区,其隶属度越大,该地区的高校科技投入决策相对较优,而高校科技隶属度水平低的地区,经费投入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主成分分析法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在国家(区域)创新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给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定义,提出了评价高校科技创新的指标体系;并以1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级数突变理论,从城市创新支撑、投入、产出和反馈能力4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六省省会的综合创新能力进行定量测评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综合创新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和太原;合肥的创新投入能力要高于长沙;郑州的创新产出能力强于武汉;创新反馈能力方面,长沙市高于郑州,太原较以往有所提升,超过南昌.最后结合地区差异,从创新意识培养、增加创新支撑投入、合理处理"支撑-投入-产出-效益"关系、发挥核心城市集聚与区域联动发展和培育多种增长极等方面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河南省高校2009-2013年科技创新相关指标为样本,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3年河南省高校创新效率稳步提升,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以安徽省各地级市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各地市的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较弱,区域差异比较大,区域发展不协调.为了整体崛起和协调发展,各地市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撑;加大对科技人力资源的经费投入;完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机制,提高科技人力资源的待遇;促进科技产出与成果转化,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内涵的界定,从创新投入能力、协同支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择2011—2013年合芜蚌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数据作为分析对象,运用多维面板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该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从构建重大创新载体、建立行政协同框架、促进科技金融合作、营造创新共生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基于2014年、2017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截面数据,运用GWR模型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创新产出水平明显增加,地理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特点和差异,聚集效应较为显著;金融生态环境、科技研发、外商投资均对河南省创新产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上三者对豫西地区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均高于豫东地区,时间上科技研发的影响程度提高显著,金融生态环境、外商投资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近十年河南省与中部五省的专利产出指标,分析探讨了河南省在专利申请质量、专利转移转化、专利技术分布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通过SWOT分析法对专利助推河南省科技发展的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建立专利维护和保护机制,改进科研评估机制、成果转化机制,优化人才引进与激励政策等举措,以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河南省的技术资源优势,推进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任务。 现代的科研创新往往离不开科研群体。高校培育自组织科研群体是推进科研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15.
文中明确了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论述了高校科技创新构成要素,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主体、客体及环境三个要素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特点,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一是提升科研主体创新能力;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客体支撑力度;三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北京高校在参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创新知识的产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优势明显,但还存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作用发挥不明显、创新动力不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今后,北京高校应努力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人才集聚、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开放创新格局构筑等方面探索有效路径,深度参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释放高校科技创新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桂林理工大学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目标定位、载体建构、激励机制等多个角度,对课外科技活动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对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各个高校都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由于财力、物力及学生人数等限制,许多学校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平台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作用,以系实验平台为基础,构建出环境工程类专业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运行模式,从实验室建设到实验平台的管理模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设想和构建思路,为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中药类大学生,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中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分析,给中药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方法与途径,为完善中药类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