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静力触探的资料,结合图形显示技术计算沉桩阻力,并通过调节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两个修正系数α、β来使计算曲线和实测曲线吻合。计算中可以变化选取桩尖以上、桩尖以下不同深度范围内土的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p,以考察对沉桩阻力的影响;并可将压桩力分离为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分别加以研究和调整。文中称这种计算压桩力的新方法为综合调节系数法。计算实例表明,在压桩过程中,入土浅时主要是克服桩端阻力;随着桩入土深度的增加,桩侧摩阻力累计值也逐渐增大,占沉桩阻力的比例提高。当桩端进入较硬在持力层后,桩端阻力有明显的提高。用静力触探侧摩阻力fs计算桩的侧摩阻力时,土层性质不同调整折减的幅度不一样,在粘性土中调整幅度较大,而在砂性土中调整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静力触探试验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静力触探试验的可重复性及可靠性,它在现场试验中被广泛应用。对静力触探试验进行颗粒流模拟,有助于从细观上了解静力触探试验机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实际。颗粒流方法在模拟土体大变形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利用颗粒流理论及其程序,首先在双轴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土样细观参数,然后建立静力触探的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贯入过程及锥尖土体的细观力学特征,重点分析了静力触探过程中砂土的位移运动规律,砂土的水平和垂直应力场及主应力的偏转。通过施加不同的应力边界条件,分析了模型不同的应力条件及超固结比(OCR)对锥尖贯入阻力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锥尖尺寸效应对锥尖贯入阻力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的试验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颗粒流方法模拟静力触探试验的可行性,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3.
月球基地建设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与关键是充分掌握月壤的力学与工程特性。目前由于缺少对小重力环境的真实模拟而难以系统、准确地揭示土的力学、工程等特性与重力场间的耦合环境效应。通过利用磁拟小重力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小重力环境(1/6g、1/3g、2/3g、1g)下磁敏性无黏性土静力触探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探头在贯入过程中锥尖阻力随深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3个应力增长阶段,在同一贯入深度处,锥尖阻力随重力场的增大而增大;归一化锥尖阻力随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而随重力场的增大却逐渐减小;同时,归一化锥尖阻力的最大值和最终稳定值与重力场相似常数的倒数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预制桩静力贯入层状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前  言 静力压入法是一种技术先进的沉桩方式。静力压桩的优点之一是可以直观显示桩在穿越不同土层时的沉桩阻力 ,即压桩力。但该压桩力是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之和 ,分析起来不方便。本文的部分试验利用设置在桩端的自制传感器测出贯入过程中的桩端阻力 ,从而把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分离开来 ,便于研究桩的受力机理。静力压入桩与静力触探的贯入速度基本相同 ,两者在受力机理方面有相似性 ,但也存在着截面尺寸、摩擦段长度不同等差异。研究静力压桩以及两者的差别有助于更好地利用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桩基础的承载力。2 试验装置及现场地质资料试验桩的压入采用全液压箍压式压桩机。为了研究不同土类的贯入特征 ,试验在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潮汕平原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静力触探测试指标与室内试验压缩模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初步探讨该地区淤泥静力触探锥尖阻力与压缩模量的回归关系,对当地软土工程研究及实际勘察、设计、施工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毛玉坤 《山西建筑》2014,(11):92-94
基于变形控制的孔穴扩张理论,推导了静力触探贯入过程中锥尖阻力的一般解的表达式,并利用一般解的表达式,通过算例计算了不同干密度、不同压缩模量对触探锥尖阻力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和双桥静力触探试验,对某工程场地饱和吹填砂进行液化判别,结果表明双桥静力触探试验液化判别计算所得液化指数与锥尖阻力基准值取值有关,且总体高于标准贯入试验计算所得液化指数,双桥静力触探试验液化判别结果更偏于安全;结合吹填砂的特点,建议饱和吹填砂液化判别采用标准贯入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通过单桥静力触探指标比贯入阻力来模拟计算静压桩沉桩阻力,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由比贯入阻力计算的单桩承载力与现场压桩试验所得到的压桩力进行比较,提出了考虑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综合修正系数α、β来估算静压桩沉桩阻力的计算方法,给出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计算公式;针对不同土层,给出了不同综合修正系数建议值;基于自行编制的Visual Basic可视化程序,以曲线的形式将计算结果直观地显示出来。实际工程的模拟计算和压桩力的实测结果进一步表明采用综合修正系数计算沉桩阻力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贺炎九 《建材世界》2023,(6):106-110
以合肥地区肥西县FX202271号地块项目为研究背景,运用静力触探试验方法对场区黏性土进行比贯入阻力测试,对比贯入阻力与内摩擦角、黏聚力、干重度和含水量参数进行关系拟合。结果表明,连续的比贯入阻力曲线可反应地层的变化;比贯入阻力与含水量呈单调非线性降低的趋势,与干重度呈单调非线性增加趋势;贯入阻力与黏聚力、内摩擦角均呈线性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周涛 《山西建筑》2010,36(1):112-114
分析了由上海松江地区得到的静力触探Ps值和室内土工力学性指标(粘聚力c、内摩擦角)资料确定的部分地基承载力数据,建立了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土工试验指标和第②层地基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对现行规范中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区域性的修正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增敏微型光纤光栅传感器(以下简称FBG传感器)、土压力传感器成功应用于静压桩室内模型试验中,对贯入黏性土地基中双壁开口试桩TP1压桩力、桩端阻力、桩身内外管轴力、内外管侧摩阻力、单位侧摩阻力等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试验结果表明:FBG传感器、土压力传感器能较好地监测沉桩过程中的桩身受力状态。开口试桩TP1的压桩力、桩端阻力、桩内外管侧摩阻力均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不同贯入深度下的内外管桩身轴力逐渐递减且斜率逐渐减小。静力沉桩过程中土塞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沉桩结束时土塞高度超过3L/100。在沉桩过程中,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同一沉桩深度处桩侧水平应力逐渐释放,桩侧摩阻力出现"退化效应"。沉桩结束时,外管侧摩阻力值是内管侧摩阻力值的3倍。  相似文献   

12.
凌造 《广东建材》2008,(12):75-76
本文在分析潮汕平原地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静力触探测试、十字板剪切试验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初步探讨该地区软土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与十字板剪切强度Cu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静力触探探头和静压桩贯入软土时的特点,采用柱孔扩张理论来模拟圆锥锥身和桩身贯入过程中应力场的变化,采用球孔扩张理论分析锥尖和桩端的挤土受力情况,推导出该条件下柱孔扩张和球孔扩张的极限扩孔压力理论解,在此基础上,对静力触探探头和静压桩进行受力对比分析,推导出利用波速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成果估算静压桩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表达式。理论计算值与现场试验桩的静载荷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说明该理论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土工基础》2017,(5):606-609
海洋饱和软土的力学性质对海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海洋软土土样易扰动,试验数据可靠性低,而原位测试由于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实施较为困难。通过珠海横琴某工程的原状饱和软土的UU测试值,与相同位置、相同深度处的原位十字板测试值和双桥静力触探试验测得的锥尖阻力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饱和软土UU测试值与十字板测试值、双桥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折减后的十字板测试值与UU测试值较为接近,可作为海洋工程中相关参数选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兴鹊 《土工基础》2006,20(2):89-90
1静力触探试验(CPT)今天我们所使用的静力触探试验,二十年代起源于荷兰,当时形象地称为圆锥贯入试验(CPT)。其原理是基于将探头匀速压入土中并根据油压表读数而推求得其阻力,有双重探杆的系统可以推求得锥尖阻力和局部摩擦力。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子式传感器被应用到探头上来,例如常见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可以直接测量锥尖阻力等等参数并用配套仪器记录之。自从电脑被广泛应用以来,CPT亦进入另一层次之发展阶段,已可以通过标准程序进行控制,从而得到迅速而精确的结果,静力触探试验近几年的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静力触探试验(CPT)得出圆锥…  相似文献   

16.
孔压静力触探(CPTU)技术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但其贯入机理的研究尚未成熟,实测结果分析往往通过经验公式进行推算,准确性不够。通过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探头在黏土中的贯入进行有限元模拟,分别取半径为0.9,1.8,3.6,4.8 cm的探头对尺寸效应展开研究,同时分别以0.1,1,2,3,4 cm/s的贯入速率进行贯入,进而就贯入速率对贯入阻力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随着探头尺寸的增加,锥尖与探杆区域附近的塑性区面积都增加,锥尖阻力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贯入应力影响的最大归一化水平距离也相应减小。不考虑超孔压影响的情况下,随着贯入速率的增加,稳定状态下的锥尖阻力基本不变,但贯入越容易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桩径静力压入单桩的贯入力学特性,设计了不同桩径的模型桩,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传感技术,开展了黏性土中静压贯入两种不同直径单桩的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桩的压桩力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桩径越大,压桩力越大;桩径不同会影响单桩的荷载传递性能,由于桩径越大挤土效应越明显,沿深度方向的桩身轴力传递性能优于小桩径桩;桩身单位侧摩阻力随深度增大而增大,桩径越大,对土体的侧向挤压力越大,桩身单位侧摩阻力越大;同一深度,两种不同直径单桩桩身单位侧摩阻力都出现"侧阻退化"现象,"侧阻退化"现象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越明显,且桩径越大,桩身单位侧摩阻力退化越显著;均质黏性土地层静压沉桩阻力主要为桩端阻力,沉桩结束时,试桩桩端阻力占沉桩阻力的比例分别为59.5%和66.2%,不同的桩身直径既影响桩端阻力,又影响桩侧阻力。确定静压贯入沉桩阻力时,考虑基于黏性土的侧阻退化后实际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依托新建广佛江珠城际轨道交通线岩土工程勘察项目,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方法对场区土进行试验,研究利用锥尖阻力与摩阻比在土层划分中的应用,并总结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锥尖阻力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摩阻比在识别和划分土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利用图表法能够达到理想的土层划分效果;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与锥尖阻力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深厚软土地基中由于固结沉降产生的桩侧负摩阻力是桩基设计施工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依托某工程项目,通过现场试验与ABAQUS有限元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深厚软土地基中单桩桩侧负摩阻力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曲线吻合较好;深厚软土地基中桩基侧摩阻力随着施工的进行而逐渐发挥,在桩身上部产生了负摩阻力且直至施工结束仍然存在。桩侧负摩阻力的发挥与施工时间、土层性质及桩顶沉降密切相关,不同土层中的桩侧负摩阻力随着施工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同时随着桩顶沉降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桩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工基础》2019,(4):504-509
为获得成都地区软质岩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能与特征,基于该地区两根软质岩灌注桩的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采用分布式光纤设备开展桩身应力监测,并结合两根试桩的数值模拟分析,综合确定出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得到桩身侧摩阻力沿深度呈增大变化特征,且在地层分界处,侧摩阻力曲线发生明显突变;随着桩顶荷载增大,桩端阻力逐渐增强,桩端附近的侧摩阻力也逐渐增大,且这种侧摩阻力强化效应主要集中在桩端以上1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