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某建筑物框架梁裂缝的原因分析,采用刚性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利用锚杆静压桩加固,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控制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量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地基的处理方法显得很重要,在沉降变形不易控制的软土地区,好的方法更加重要。本文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着重阐述了多桩型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端承桩无法满足桩、土变形协调的特点,通过专门研制的变形调节装置,协调桩、土变形差,提出在桩顶设置变形调节装置的端承型复合桩基,实现地基土承担上部结构大部分荷载,仅通过少量端承型桩来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并进行工程实践。该工程地基土承载性能良好,天然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建筑物沉降过大,通过采用该方法使地基土承担上部结构55%的荷载,且沉降控制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一系列现场测试数据的分析,验证本工程基于沉降控制的端承型复合桩基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工程端承型复合桩基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多桩型复合地基首次应用在寒区工程中,采用短桩来加固浅部土层,提高地基承载力;采用长桩来控制建筑物沉降的设计理念。通过在工程中的试验及测试,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并减少了工后沉降,节省了工程造价。为多桩型复合地基在寒区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基基础设计应有足够的安全度,防止地基土体破坏和丧失稳定性,控制地基的特征变形量不超过规范允许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限值。桩筏基础中,长桩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在对建筑物沉降异常处理中应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桩筏结构载体桩复合地基在高速铁路深厚软弱地基加固中的沉降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单点沉降计与液位沉降计的联合监测法,在京沪高速铁路廊坊试验段进行了载体桩与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段工后沉降均满足设计要求;受桩长影响,载体桩复合地基沉降约为CFG桩复合地基的2倍,同时其沉降稳定所需时间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7.
解毅  张生喜 《山西建筑》2002,28(9):41-42
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变形计算方法,结合CFG桩在一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的成功应用。阐述了不同施工工艺对CFG桩施工质量的影响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及建筑物沉降观测对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进行了综述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长距离建筑物移位时,地基加固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工程造价。如何获得既满足沉降控制标准又能达到经济效益最优的地基加固方案,成为该类工程的主要技术问题。依托龙溪塔移位工程,分析了软土地基上移位工程的控制标准,并采用E.Winkler弹性地基梁法对复合地基加固后的轨道梁的沉降变形进行验算。从控制地基及轨道梁沉降变形的技术经济角度考虑,通过调整桩间距和桩长两个参数对原复合地基加固方案进行了优化。龙溪塔的成功移位表明,在按承载力设计的基础上,采用沉降控制的优化设计可行,优化后的加固方案较原方案节约了42%的经济成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同类工程地基加固设计及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钻孔夯扩挤密桩和CFG桩在复合地基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建筑技术》2004,35(3):184-185
目前北京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的复合地基多采用CFG桩方案。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加和地基基础设计的发展,以沉降量作为复合地基的设计依据势在必行。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增加地基处理的深度(即加大桩长)来减小最终沉降量,然而加大桩长使承载力提高太大,从而提高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0.
龙举  向国泽  赵亮 《建筑结构》2023,(3):146-151
针对岩溶强发育场地高层建筑桩基础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找不到完整持力层的问题,通过对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建筑物结构荷载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采用CFG桩对岩溶场地进行地基处理的思路。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工程概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及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复合地基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达到450kPa,满足了设计要求;建筑物沉降观测最后120d的最大沉降速率为0.013mm/d,满足规范规定的稳定状态标准。CFG桩复合地基在岩溶强发育场地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类似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量高层建筑物的不断涌现,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在沉降变形不易控制的软土地区,好的地基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阐述了多桩型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优点,利用设计参数对承载力和变形值进行了计算,并通过载荷试验、变形观测等,验证了方案的适用性、确定了地区经验值。以期这些经验对今后该地区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吹填软土地基固结产生的沉降变形进行研究,使其满足建筑物上部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加筋复合地基固结沉降计算模型,对不同工法下的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维固结分析计算,研究了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化规律、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以及固结度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加筋复合土工格栅垫层处理吹填软土复合地基,可有效调整桩土应力比,减少复合地基沉降量;随时间增加超静孔隙水压力收敛加快,有效应力增大,变形减小.另外,通过数值分析可知,加筋复合土工格栅垫层的使用可减少砂石使用量,节约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万颖 《安徽建筑》2001,8(1):50-51
在较深厚的软弱地基上的基础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下述情况:如果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方案,地基强度要求能基本满足或相差不大,但地基变形结果,往往沉降过大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这时就可以考虑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方案。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是指桩与承台共同承担外荷载,按沉降要求确定桩数的低承台摩擦桩,它是一种介于天然地基上浅基础和常规桩基之间的一种基础类型。和常规桩基不问,沉降控制复合桩基一般是根据外荷载由承台和桩共同承担,按建筑物容许沉降量要求确定桩数的原则进行设计的,其中承台除承担部分外荷载外,还需对桩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与实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土应力比与沉降是复合地基设计的2个重要参数,针对复合地基设计中难以考虑位移协调的情况,通过对地基基础共同作用方程进行简化,建立考虑桩土位移协调的设计分析方法,并结合广东地区3个不同类型刚性桩复合地基上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的沉降与桩土应力监测实例,得到桩土荷载分担以及沉降的变化规律。实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工程实际状况,比规范方法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研究成果可供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 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介于刚性桩和柔性桩之间的具有一定压缩性的半刚性桩,它与桩间土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亦具有一定的压缩性。因此,在复合地基设计时,除应考虑建筑物上部荷载要求外,还应考虑如何控制相对沉降量,即复合地基的变形,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协调,避免引起建筑物的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 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方法较多,且其变形与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分布、桩体的设计参数等都有密切关系。现就太原市河西区所进行的较典型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施工后建筑物沉降实测值与几种理论计算值之间相比较,以选择接近地区实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长短桩复合地基在软弱土层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由CFG桩与二灰桩组合而成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某30层高层建筑软弱液化地基的工程实例,探讨了这一类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沉降变形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与建筑物实测的承载力、沉降值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可看出:这种处理方法使原地基土消除了液化,满足了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变形的要求,同时也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张永征 《山西建筑》2012,38(26):76-77
主要论述了在天然地基不满足建筑物承载力要求和变形要求的情况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初步设计了地基处理参数的四种方案,分别计算了四种方案下的地基承载力,最终选取了正方形布桩,并对这一方案的沉降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实际计算证明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形式的有效性,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康景文 《四川建筑》2001,21(1):39-42,45
介绍了复合地基方案选择,CFG桩复合地基的一些工程特性,布桩型式、承载力与沉降验算,以及实际工程中的实践经验。论述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并推荐几种可能的地基处理方法,同时提出和分析了几种新型的桩土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展望复合地基在今后地基基础加固中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单桩承载力、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以及地基沉降等因素着手,探讨了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型的选择,确定了符合项目自身特点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CFG桩复合地基工程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也可以减少地基基础沉降,达到减沉、协调变形的目的,而且CFC桩在施工中使用粉煤灰做粘结材料,桩身不配钢筋等措施可以减少工程成本,符合我们倡导的科学发展,建筑节能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