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层序地层格架,并在格架约束下开展了沉积体系展布和刻画,明确了圈闭发育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八道湾组沉积前发育了多级构造坡折带,控制了八道湾组地层展布及沉积样式,坡折带之下发育低位体系域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发育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富泥沉积体系;古地貌坡折控制下八道湾组共发育2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古隆起与湖平面耦合控制下,低位砂体配置上覆湖侵泥岩可形成地层-岩性圈闭。坡折带控制下发育的浊积砂岩可形成透镜体圈闭,四十里城斜坡区发育厚层优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坡折带控制的2类圈闭群具有源储紧邻、高效充注、保存条件优越的特征,是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研究成果为焉耆盆地及周边盆地八道湾组的勘探部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塞纳加尔盆地深水区白垩系广泛发育陆架三角洲及斜坡扇体系,是近期全球油气勘探发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地震相和井资料分析,对塞内加尔盆地陆架边缘斜坡带的层序格架、沉积-地貌演化,及其对构造、海平面和沉积物供应变化的响应关系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研究表明盆地的白垩纪沉积充填可划分出以阿普特末期和塞诺曼末期区域性不整合面为界的2个复合层序CS1和CS2,进而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具有“源-汇”关系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斜坡扇体系,并根据地震相划分出3种沉积亚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以及4种斜坡扇沉积单元:滑塌泥石流朵体、侵蚀-充填水道、前缘扇朵体和远端扇朵体;依据不同时期斜坡扇的演化特点(坡脚型—侵蚀型—宽缓型),划分出3个演化阶段。塞内加尔盆地白垩纪的沉积格局与物源供给、古地貌和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斜坡扇的发育位置及三角洲的后期充填受古地貌的影响。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控制着陆架三角洲和斜坡扇的推进和发育形态。西非毛里塔尼德的持续性构造隆升,中大西洋海底扩张增速,及早白垩陆缘翘倾等区域性构造事件,使塞内加尔盆地物源供给和古地貌发生变化。发育于陆架边缘的白垩纪三角洲-斜坡扇碎屑沉积体系构成了塞内加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沙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东濮凹陷沙三3-4亚段可划分为两个Ⅲ级层序,每个Ⅲ级层序都可划分为低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湖侵.湖退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低位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扇沉积体系、千盐湖沉积体系.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高位三角洲沉积体系、高位湖底扇浊积砂沉积体系、辫状河沉积体系-浊积砂沉积体系.湖侵-湖退体系域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沉积体系、湖退-湖进三角洲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体系.低位三角洲砂体、低位扇砂体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砂体,其次是高位三角洲砂体、高位湖底扇砂体、辫状河砂体、扇三角洲砂体.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相和钻井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研究区上新统和下更新统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上新统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下更新统为1个三级层序。研究区深海平原地区每个层序的不整合面之上依次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深海平原和陆坡地带低位体系域发育深水扇沉积,主要类型包括海底扇和斜坡扇沉积,经典的海底扇和斜坡扇属于水道化沉积体系,此外,该区还发育非水道化的滑塌体沉积。通过深水扇沉积特征的分析,弄清深水扇的类型与分布规律,对该区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孙岗地区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其中在层序Ⅱ、层序Ⅲ低位域中识别出下切谷--低位扇沉积体系。下切谷充填物在地震反射结构、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征,文中总结出该区缓坡扇三角洲平原--下切谷--低位扇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断隐陆相湖盆边缘地带发育的下切谷在成因上有自身的特点,其形成受到构造沉降和湖平面下降的共同影响。研究下切谷、低位扇对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还指出与该层序模式相关的4种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低位域沉积及非构造圈闭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低位域是一个层序地层学概念,即发育在I型层序界面之上、初次水泛面之下的,常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状体组成的体系域。由于控制低位域发育的坡折带类型不同,低位域的沉积体构成也就有所不同。北部陡坡断裂坡折带发育以冲积扇、小型低位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为特征的低位域;东部东营三角洲沉积坡折带,发育以斜坡扇、低位三角洲和水下扇为特征的低位域;南部缓坡带,低位域以低位三角洲和低位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在这些低位域中,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北部和南部坡折带为超覆型地层圈闭,东部沉积坡折带发育岩性圈闭。经过对这些圈闭的精细描述和初步评价,认为含油气前景比较乐观,有望为东营凹陷非构造圈闭勘探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利津洼陷及周边地区沙四上亚段发现了多种类型油气藏尤其是滩坝油气藏,由于缺乏对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分布系统研究,影响了下一步油气勘探.为了查明该地区的沉积相类型,搞清滩坝的沉积特征、平面分布及与其他沉积相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观察、测井、录井和地震等分析方法,在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识别出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滩坝和半深湖-深湖泥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根据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将沙四上亚段细分为1个层序3个体系域(LST、TST、HST)7个准层序组,对各准层序组内的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研究,以低位域滩坝最为发育,湖侵域、高位域滩坝发育差,但高位域发育碳酸盐滩坝,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在各种层序组内均有发育,并指出下一步应尽可能向洼陷内或深洼区寻找有利的滩坝砂体.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东部克拉美丽山山前凹陷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相当于博格达山山前凹陷的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芦草沟组与平地泉组均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尚未建立芦草沟组与平地泉组的等时地层格架,制约了烃源岩在横向和纵向上分布范围的落实。通过系统分析井-震、露头及地化等资料,划分了芦草沟组层序地层单元,明确了与平地泉组的地层对应关系,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东部芦草沟组沉积充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及红雁池组各为一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平地泉组下部的三级层序1与上部的三级层序2。芦草沟组(层序1)发育低位域、湖侵域与高位域,低位域以扇三角洲、三角洲与滨浅湖沉积为主,半深湖-深湖亚相仅分布在博格达地区;湖侵域半深湖-深湖亚相在各凹陷分布范围达到最大;高位域扇三角洲、三角洲及浊积扇砂体规模增大,半深湖-深湖亚相分布范围减小。芦草沟组湖侵域与高位域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亚相发育了优质烃源岩,与高位域各类型砂体构成良好的生储组合。芦草沟组高位域为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较有利的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岩心观察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区岩性圈闭发育模式及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涠西南凹陷A洼在流一段低位域和湖侵域发育湖底扇沉积体,其中,低位域湖底扇发育于一号断层附近,地震上表现为连续强反射特征;湖侵域湖底扇分布于洼中,地震上具有明显的丘状反射特征。(2)受物源供给和古地貌两大因素的控制,A洼流一段发育2期湖底扇沉积。低位域短轴方向物源供给少,一号断层下降盘为洼陷的堆积中心,发育小规模直接入湖的近岸水下扇体,并形成向物源区方向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湖侵域物源供给逐渐增大,一号断层活动性减弱,A洼堆积中心逐渐迁移至洼中,扇三角洲前缘松散沉积物发生二次搬运,在洼中形成湖底扇,并形成向南斜坡翘倾尖灭的岩性圈闭和被二号断层遮挡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3)垂向运移条件是研究区岩性油藏成藏的关键要素,A洼烃源层上部发育受早期断层和晚期构造差异沉降两方面因素控制的微裂缝,为油气突破泥岩盖层垂向运移至“源上”岩性圈闭内并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该区具有“超压驱动、微裂缝运移、低势区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阳信洼陷含油层系的储层分布规律,促进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利用现有的地震、钻测井等资料,以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阳信洼陷沙四上亚段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的砂体类型主要有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滑塌浊积扇等,砂体分布与演化受构造格局演变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南部缓坡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北部陡坡带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高位域时期,在洼陷西部阳37井附近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湖盆沉积中心,其北部陡岸的沉积砂岩类型由扇三角洲演变为近岸水下扇。湖侵域发育了大套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推进至湖盆深处的前缘砂体及滑塌浊积扇成为"近源存储"最有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和研究方法,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反射等标志,将善南洼槽阿尔善组阿三、阿四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并细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建立以体系域为单元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积相的构成、分布和演化规律,认为该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4大沉积体系,南北两侧陡坡带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东西两侧缓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相发育在洼槽中央。综合分析各层序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了善南洼槽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2.
以岩心、钻井、录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岩石学特征、原生沉积构造、测井相及地震相等相标志分析,确定迈陈凹陷东部涠三段存在南、北两大沉积体系,北部斜坡带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南部断裂带为近岸水下扇和小型的扇三角洲沉积。该段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等8种亚相,发育辫状分支河道、漫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等13种微相。内斜坡西部的三角洲前缘 ̄滨浅湖带,内斜坡东部的扇三角洲平原侧缘 ̄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是有利储盖组合发育区,为涠三段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3.
潜江凹陷盐湖沉积储集层分布预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典型的盐湖沉积,盐岩主要发育在湖盆基准面的上升早期和下降中晚期,储集层发育受湖平面升降旋回、古地貌和物源供给的控制,储集层类型有低位体系域砂体、盐湖密度流砂体、湖滨浅滩砂体以及盐问非砂岩等。建立潜江组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将高精度测井层序对比与地震剖面横向追踪相结合,预测潜江凹陷潜北断裂带的高位及低位体系域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砂体较发育,蚌湖洼陷东斜坡和西斜坡发育扇三角洲砂体,凹陷坡折带盐湖密度流砂体等分布较为广泛,具有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图5参8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腹部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在大型车莫古隆起埋藏期继承性地貌背景下发育的一套沉积层系,是盆地继侏罗系和三叠系后又一油气勘探热点层位,但前期有关清水河组沉积体系及油气藏类型研究均未充分考虑古隆起埋藏期地貌演化,制约了油气的有效勘探开发。研究利用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野外露头和分析化验资料等,在对清水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厘定基础上恢复沉积期古地貌,明确储层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展布,同时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建立大型古隆起埋藏期地貌—沉积体系演化模式,并分析其对油气藏类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清水河组为一套完整的三级层序,清一段(清水河组一段)可划分为低位及湖侵体系域,而清二段(清水河组二段)则为高位体系域。受控于研究区特有的沟谷—残丘地貌特征,低位域主体为局限于沟谷内部的砾质辫状河相沉积,而环残丘边部(沟谷边缘)可发育滑塌泥石流沉积;湖侵早期研究区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而湖侵晚期全区被滨浅湖相—半深湖相所覆盖。区域上,持续性差异风化剥蚀及河流侵蚀使得古隆起在晚侏罗世可作为盆地内物源而存在并逐渐演化为不同规模的沟谷—残丘,但自白垩纪开始古隆起内物源作用消失且古隆起区逐渐被覆盖,地貌也逐渐准平原化并最终演变为盆地沉积沉降中心。而受控于埋藏期沟谷—残丘地貌,古隆起区油气藏类型可划分为侏罗系古残丘型油气藏、清水河组地层超覆油气藏及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王丹  陈永成  潘克  于兰 《特种油气藏》2007,14(2):36-39,48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水进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平面上分布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浊积扇则分布在湖盆中心。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逆冲构造区海底扇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深水油气勘探揭示了陆坡逆冲构造区复杂的海底扇分布特征。目前,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了逆冲相关地貌对海底扇宏观分布的影响,但对于不同逆冲活动阶段的海底扇分布及空间演化规律仍缺乏系统的认识。文章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研究区为例,综合地震和测井资料,开展陆坡逆冲构造区的海底扇分布规律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上中新统—第四系)可依据地层超覆及海平面变化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在其内部共识别出了块体搬运沉积、水道沉积及朵叶沉积3类海底扇沉积单元。垂向上,海底扇主要分布在三级层序的海退域;而在平面上,受控于不同逆冲活动阶段的差异古地貌特征,海底扇可表现出复杂的分布演化规律。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海底扇的沉积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①均衡陆坡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未开始活动,陆坡地貌相对平缓,其对海底扇的限制性较弱,此时海底扇体系主要由高弯度条带状水道组成,发育于研究区中部;②逆冲断层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向深水区强烈挤压,在其上盘处形成微盆地,阻止了重力流的搬运,形成大型连片状的复合朵叶;③泥底辟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活动减弱,并在核部伴随有向上的泥底辟作用,此时在研究区中部发育泥底辟背斜,而在其东西两侧发育顺陆坡倾向的微盆地,大量的重力流沉积物沿这些纵向微盆地沉积过路,形成东西分异的海底扇水道-朵叶复合体;④沉积填平补齐阶段,该阶段逆冲活动基本停止,陆坡地貌逐渐趋于均衡,此时研究区内均匀发育低弯度条带状的水道沉积。  相似文献   

17.
陆相湖盆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沉积模式及地震识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砂砾岩扇体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本文利用地震资料建立了各种扇体的沉积模式和地震识别模模式,根据外形特征和内部反射结构可以直接识别扇体。砂砾岩体从发育位置上可以分为湖崖型,阶地型和断崖型三类;从成因上也可分为近崖下水扇,扇三角洲和水下浊积扇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生油凹陷发育的陡坡扇,由于缺乏亮点型地震反射特征,目标评价过程中的圈闭识别和储层刻画难度较大。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陡坡扇陆丰1-X目标为例,运用古地貌分析、三维可视化、叠前弹性反演储层预测等多种地球物理解释技术,形成了生油凹陷古近系陡坡扇构造-岩性圈闭识别与储层刻画技术,有效识别和刻画了该沉积类型的圈闭和储层展布。研究成果表明,陆丰1-X文昌组文五段发育扇三角洲储层,文五段储层西侧朵叶扇体富集程度高于东侧朵叶扇体,且扇三角洲前缘是优质储层的有利发育部位。研究成果对生油凹陷陡坡扇型构造-岩性目标的综合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和南屯组的油气分布,应用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通过盆地构造建模恢复古地貌特征,明确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及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铜钵庙组沉积期,塔南凹陷具有"泛洼槽多物源"的特征,物源主要来自NW-SE向扇三角洲和WS向凹陷古隆起。南屯组沉积期全区发育4个规模较大的沉降中心,从西次凹逐渐向凹陷中心发生迁移。②铜钵庙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凹陷内部古隆起控制了冲积扇的形成与分布。南屯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湖相沉积,古隆起、古坳陷分别控制了近岸水下扇的形成与烃源岩的展布范围。③塔南凹陷古地貌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古隆-坡控储、古坳陷控源、古断-坡控藏"。西部为"源-储对接"、"古断-坡"组合控运聚的构造油藏,东部为陡坡控制下以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为储集体的岩性油藏,古地貌演化特征和"古断-坡"组合对源、储空间配置及油气运聚起决定性作用。该成果对认识塔南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层序发育、沉积充填演化特点,对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及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其中砂岩透镜体圈闭可分为低位浊积扇圈闭、高位滑塌扇圈闭和近岸水下扇圈闭。沉积坡折和断裂坡折是各体系域中岩性、地层圈闭砂体发育的主要条件,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以低位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发育透镜体圈闭、湖侵体系域发育地层超覆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