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介绍绿色建筑和“双碳”目标的概念及其背景,分析了绿色建筑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如何通过引入绿色建筑标准、技术和方法,来实现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具体包括选材、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的绿色建筑策略和实践,以及如何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和大数据技术来优化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3.
全球变暖理论和低碳发展理论盛行以来,国际社会围绕气候问题展开了多轮谈判,各国纷纷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也于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作为碳排放大户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绿色建筑也越来越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就如何实现湖南省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概念的出现,我国建筑业的绿色转型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推进绿色发展,搞好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建筑行业作为CO2排放的重要来源,必须大力推进建筑技术改造。本文对目前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特征和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对“双碳”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变得严峻,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甚至全世界在发展中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建筑行业作为直接或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对建筑建造过程中的优化升级直接决定了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在城市与建筑发展领域所取得的进展,随后通过国内、国际的相关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尝试以一种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在“双碳”背景导向下建筑设计如何与城市相结合,并尝试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利用的目标和导向下,实现“双碳”目标可持续性发展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构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成为中国重要战略目标,同时,低碳城市建设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在城市项目的建设规划中怎样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是研究重点,而低碳理念观测和技术应用将是今后城市建设领域技术发展的重要遵循。植物园作为较为特殊的公园绿地类型,具有科研、科普和游憩的综合功能,在其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低碳技术的实施。以上海植物园北区扩建项目为例,通过梳理分析项目在设计和建设全过程以及排水、建筑、道路、植物、土壤等核心要素所实施的低碳技术及其效应。其中,海绵城市措施使得北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由60.5%上升至83.8%,有效降低了区域市政管网运行能耗,地源热泵和框架结构应用使得北区附属建筑运行能耗大大降低,而绿道型游路和功能型植物的设计应用则有效降低绿地后期维护过程的能耗。研究总结了植物园类型绿地在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绿道游路、功能植物等方面具备实施性的具体低碳措施,可为其他类型的低碳城市绿化建设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7.
余成江 《建设科技(建设部)》2023,(4):98-100
当前,建筑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建筑材料又是土木工程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全球的学者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新型建筑材料,以促进绿色建筑。没有建筑材料作为基础,很难达到双碳控制目标。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经常采购一些价格较便宜的材料,这些材料对环境有严重的危害。因此,建筑企业应转变观念,重视绿色建材,使其在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保证民用建筑的绿色性。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落地实施,校园建筑的降碳也成为建筑领域关注的重点。本文以中德生态园三个零碳校园项目为例,从高性能围护结构、高效暖通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监控平台等方面分析研究符合校园建筑的零碳建设模式,并归纳出我国零碳校园值得参考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其他区校园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双碳”背景下,借助竹建筑构件的研发与推广,将空气中的碳封存在建筑构件中,以实现竹建筑的负碳。首先查找近10年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我国竹资源种植及产业分布情况,指明我国竹资源可作为竹建筑构件生产原材料的发展潜力;其次,从不同的竹建筑构件类型和已应用竹构件的建筑两方面简述我国竹建筑构件的应用现状,最后,基于全生命期各阶段的划分,从工厂化制作、运输、安装施工、拆除回收五个阶段分析竹建筑构件全生命期各阶段的碳存储与碳排放,并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产业园区作为承载产业实体运营、促进产业增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具有能源消耗大、产业集聚等特点。因此,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是在解决双碳目标的“毛细血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简要回顾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总结绿色建筑理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将绿色建筑放在生态城市的背景中,对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展望,提出绿色建筑评价应向建筑可持续性评价发展,以及由技术策略集成向全新建筑观的转变会推动绿色建筑的设计成为设计主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对智慧城市的倡导力度不断加大,建筑行业也开始逐渐普及绿色创新和高新节能技术。本文对我国绿色智慧建筑和智慧城市的低碳节能技术进行简要概述,对绿色创新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最后对智慧城市下绿色智慧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16.
在我国“3060”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筑业对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建筑新型能源形态将加速业态升级。同时,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在碳经济政策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生态金融资源。通过对建筑能耗精细化管理和碳可用技术规划,形成与资本市场互动的碳金融资产,打通建筑在运营阶段绿色循环经济资金成本的瓶颈。通过企业碳生态公益责任 ESG 模式,在新建筑和旧建筑改造及运营中打造超低能耗建筑及零碳建筑,在协助企业碳建设达到收支平衡的同时,助力我国尽早完成建筑领域碳中和目标,赋能全局双碳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德敏 《建设科技(建设部)》2022,(19):27-31
氢能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氢燃料电池可应用于多场景,为交通及工业提供了清洁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国家中长期阶段重要能源战略。当前,氢能在建筑领域的使用还处在实践阶段,氢能的制备、储存、运输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成本决定了能否成为生活应用能源。近年来氢能建筑概念萌发,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氢能将逐渐发展成为建筑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储能方式之一,并逐渐成为建筑用能的有效补充。氢能的建筑应用将为建筑节能降碳另辟蹊径,推动实现零碳建筑、零碳社区,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8.
19.
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CBCEM模型对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进行中长期预测,研究了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目标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领域按照现有发展模式,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在2038-2040年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31.5亿tCO2,到2060年碳排放量仍将有27.2亿tC02,无法实现建筑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通过现有技术措施的组合实施,可将建筑领域碳达峰时间提前至2030年左右,峰值强度约为26.5亿tCO2;通过测算不同情景下建筑碳排放量,综合考虑技术难度、成本和可推广性,建议技术措施的优先级是:提升新建建筑能效>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本研究为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存在着“重建轻管”现象,在碳中和背景下,加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是建筑领域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剖析我国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全过程参与”、“多主体协同”的创新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运营管理的创新策略,希望为提升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业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