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热轧带钢尾部红褐色柳叶状氧化铁皮缺陷,分析了缺陷形貌特征及分布规律,经过现场试验跟踪,确定了缺陷产生来源,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该缺陷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IF带钢退火后表面出现的条状白斑缺陷、位置分布、缺陷部位,对缺陷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合各工序跟踪及工艺条件状况,认为IF带钢表面白斑缺陷产生源头为热轧工序的氧化铁皮压入,确定了该缺陷的产生原因;提出增开机架间冷却水的改进措施,杜绝了IF钢白斑缺陷在生产过程中的出现,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2205双相不锈钢冷轧NO.1板表面起皮缺陷进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并结合其冶炼-热轧-退火酸洗整个生产工艺,得出:缺陷的实质是热轧过程中咬入氧化铁皮经过退火酸洗后的表现形式。通过对2205双相不锈钢板坯加热后金相组织、热塑性、热轧板金相组织以及热轧板氧化铁皮结构的分析,得出:板坯边部柱状晶的存在以及热轧加热炉加热温度过高会影响材料的热塑性,导致轧制过程边部出现微裂纹,热轧完成后演变为咬入式氧化铁皮缺陷。提高2205双相不锈钢等轴晶率、控制加热温度在1260℃以下可以有效避免起皮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前言表面质量缺陷的影响因素繁杂且凌乱,涉及到生产链条的各个工序,设备、工艺、操作每一个细节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钢铁制造是典型的流程工业,靠孤岛式、单工序的“单打独奏”是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就有必要从全流程的角度去梳理、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制定可落实的改进及控制措施。本文就连退工序发现的橘皮状氧化铁皮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对缺陷产生工序进行了确认,最终确定了橘皮状氧化铁皮缺陷产生的原因并制定了避免缺陷产生相对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荫罩框架钢冷轧薄板边部线状缺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边部线状缺陷是影响荫罩框架钢冷轧成品质量的表面缺陷之一。对荫罩框架钢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全面调研,对缺陷宏、微观特征和缺陷中氧化圆点点形成机理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荫罩框架钢冷轧板边部线状缺陷是高温钢坯在热轧粗轧工序划伤后,将氧化铁皮压入沟槽内,在后续的轧制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成。采取有效措施后,使缺陷卷比例由85%下降到7%以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热轧钢材免酸洗还原退火热镀锌的主要技术进展,从钢材氧化铁皮的精细化控制技术入手,结合氧化铁皮退火还原和热浸镀锌过程中各个控制环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氧化铁皮的精细化控制、氧化铁皮高效还原以及基于免酸洗还原退火的热镀锌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并进行试制生产。试制结果表明,采用免酸洗工艺生产的热浸镀锌板表面质量良好,锌层延展性优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大幅降低吨钢成本,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唐钢1 700线板卷氧化铁皮缺陷,分析查找了造成各种形貌的氧化铁皮缺陷的原因,通过改造除鳞设备、提升除鳞用水水质、改善轧辊使用材质、合理控制热轧工艺以及加强设备精度的管理等措施,使热轧氧化铁皮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重点分析镀锡产品边部线状缺陷的生长机制和缺陷遗传规律。在大量现场试样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轧制过程工艺对细线缺陷产生的影响。采用SEM,EDS等方式分析缺陷的形貌,成分及组织。结果表明,边部线状缺陷主要由炼钢的夹杂物、热轧带钢边部翘皮、氧化铁皮以及冷轧热轧工序边部擦划伤缺陷遗传所致。通过热轧辊形优化可以有效控制边部翘皮缺陷;通过系列工艺控制,可以有效避免夹杂物、擦划伤及氧化铁皮缺陷。镀锡产品边部线状缺陷率降低70%以上,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
针对冷轧退火带钢表面的白斑缺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仪,从热轧、冷轧、连续退火工艺等方面对白斑缺陷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证明,降低白斑缺陷的有效措施为:制定连退产线清洗段挤干辊更换周期为3个月,保证胶辊表面质量;酸轧机组生产过程中严禁60℃以上高温卷上线生产;提高酸洗工序的酸液浓度、温度,提高带钢酸洗后表面质量,减少氧化铁皮残留;将DC05热轧温度从1 243℃调整到1 210℃,防止晶界过烧。  相似文献   

10.
对热轧低碳钢直接还原热镀锌的工艺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分析了氢气还原退火时间及氢气浓度对氧化铁皮形貌、镀层形貌及镀层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退火时间及氢气浓度对氧化铁皮形貌和镀层有很大影响,而对镀层附着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热轧结构钢氧化铁皮厚度、结构及其对酸洗质量的影响,设计了"高温、低冷速"和"低温、高冷速"两种热轧工艺,并进行了热轧结构钢的生产制备.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带钢宽度方向上氧化铁皮的厚度分布、结构特点和带钢酸洗后的表面形貌;基于不同热轧工艺下氧化铁皮厚度、结构差异,对带钢的酸洗效果以及酸洗色差缺陷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热轧结构钢510L氧化铁皮缺陷的发生率,对其热轧过程氧化铁皮厚度的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精轧入口温度、精轧终轧速度、机架间冷却、层流冷却模式和成品厚度规格对氧化铁皮厚度演变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保证力学性能的热轧工艺条件下,采取较低精轧入口温度、提高终轧速度、投入机架间冷却水、使用前段冷却可有效地降低氧化铁皮的厚度。  相似文献   

13.
对唐钢不锈钢公司1580生产线热轧带钢表面麻点状缺陷进行了分析。结合产线特点,从改善轧辊氧化膜剥落和产生三次氧化铁皮的条件入手,制定了详细的改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热轧带钢表面麻点缺陷,满足了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热轧钢材免酸洗还原退火热镀锌的主要技术进展,从钢材氧化铁皮的精细化控制技术入手,结合氧化铁皮退火还原和热浸镀锌过程中各个控制环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氧化铁皮的精细化控制、氧化铁皮高效还原以及基于免酸洗还原退火的热镀锌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并进行试制生产。试制结果表明,采用免酸洗工艺生产的热浸镀锌板表面质量良好,锌层延展性优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大幅降低吨钢成本,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结合梅钢热轧1780氧化铁皮缺陷,分析热轧生产过程对中部表面一种氧化铁皮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轧制实验与统计,对缺陷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轧辊氧化膜的形成剥落和带钢温度情况、轧辊冷却水分布、精轧除鳞系统影响以及对防剥落水的要求,研究中部铁皮产生原因,提出可行的控制方法,最终解决梅钢1780上表中部氧化铁皮缺陷。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武钢炼钢总厂的热轧缺陷表面检测系统,分析了连铸板坯表面缺陷在热轧过程中的演变规律.通过对热轧工序表面检测系统中各类缺陷与连续铸钢工序工艺操作的关联分析,建立了基于表面检测系统的连铸板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并充分利用这一模式对连铸过程的工艺操作进行改进和优化,使板坯轧后质量类降级改判率降低到0.15%以下,确保了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对热轧工序炉生氧化铁皮、二次氧化铁皮、三次氧化铁皮及非常规条件产生的氧化铁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制定了有效控制措施。对于炉生氧化铁皮,通过合理制定加热工艺,加热温度主体控制在1 150~1 250℃范围内,调整空燃比炉压微正压,防止炉头炉尾吸冷风或冒火等,烧损率降低至0.6%;对于二次氧化铁皮缺陷,通过降低开轧温度至1 060~1 100℃,中间坯厚度≤28 mm,并保证除鳞压力不低于20 MPa及粗轧辊辊面质量,可以明显改善缺陷;对于三次氧化铁皮,采取低温快轧可以减薄钢带表面氧化铁皮厚度,利于冷轧酸洗;降低卷取温度至590℃,可以改善边部红锈缺陷。提高生产设备管控水平,尤其是改善精轧前与轧件接触的设备状况,可以显著降低非常规氧化铁皮压入缺陷,减少协议品量。  相似文献   

18.
热轧氧化铁皮的成因及去除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魏天斌 《钢铁研究》2003,32(4):54-58
阐述了板坯热轧时形成氧化铁皮的原因、影响因素、铁皮的种类和组成。介绍了国内外板坯热轧时去除氧化铁皮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除鳞设备和除鳞条件,并针对武钢生产高强度热轧板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热轧折叠缺陷对酸连轧工序造成的原料空卷问题,从热轧工序相关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薄规格热轧钢带生产过程中折叠缺陷形成原因,主要为钢带头尾存在不同程度镰刀弯或局部浪形等问题,经卷取侧导板和夹送辊共同挤压作用后形成的。通过在设备精度、工艺改进、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和改进,薄规格热轧钢带折叠缺陷发生量得以有效控制,月均发生量从攻关前的55卷左右逐渐下降至攻关以来的20卷左右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热轧钢带一检合格率和折叠缺陷的预警识别率,有效降低了热轧钢带折叠类缺陷对下游工序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促进了上下游生产节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高强IF钢边部色差缺陷问题,采用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对高强IF钢边部色差缺陷的形貌以及热轧卷不同位置氧化铁皮的生长特性和组织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强IF钢边部色差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冷轧卷存在表面开裂,造成边部缺陷位置与表面正常位置光线漫反射差异,从而形成宏观色差缺陷;而边部表面开裂主要是由于边部与中部的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存在差异,造成边部过酸洗,以及由于边部热轧温度过低,造成边部存在细小、拉长的铁素体形貌特征,使得其抗冷轧变形能力减弱。通过调整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和热轧速度,同时提高酸洗速度和降低冷轧压缩比,可有效抑制高强IF钢边部色差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