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下游河床演变对防洪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下游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但河床自然演为,河岸崩塌,汊道变化,河床淤积,人工围滩开发,给长江下游防洪及两岸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对长江下游河床演变规律,河床自然演变对防洪的不利影响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探讨长江下游防洪问题,提出应通过因势利导整治河流,控制汊道变化,稳定岸线,疏竣河道,规划保护对行洪有利的滩地,使河流最大限度地安全行洪,实现长江下游长治久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河流演变是河流形态、功能等要素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发展变化的过程,对区域社会经济有直接影响。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剖析河流演变内涵;针对现阶段河流演变研究多集中于单要素、单因子的问题,提出了河流综合演变度概念,耦合河道形态、水文、水生态3方面特征建立河流演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及模型,并以辽宁省浑河干流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指标、方法及模型可对河流演变程度进行科学定量评价,其结果对河道治理等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已于1997年11月胜利完成,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特别是2003年蓄水以后,三峡水库拦沙泄水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将逐渐明显。为了比较完善地提出三峡水库下游的冲刷特点与机理,研究和总结已建水库坝下游的河床演变特点和演变过程中的利弊问题,通过对“九五”期间两次已建水下游河道查勘所收集的资料,以及丹江口、陆水水库的大量原型观测资料等的分析与研究,认为我国水库下游冲刷特点与水库所处河流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深化入海河流感潮河道的健康评价研究,根据感潮河道水文、水环境及水生态特点,建立包括河流形态、水文、水质、咸潮入侵、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等6方面12个具体评价指标的感潮河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河道分段与全河道综合的解决长河道自然特征与社会功能空间差异问题的评价方法,并以闽江下游河道为例进行健康评价。闽江下游河道可以分为水口坝下-分流口段、分流口-洪山桥(北港)段、洪山桥-汇流口(北港)段、分流口-汇流口(南港)和汇流口-闽江口段等5个河段,除了分流口-汇流口(南港)河段健康状态为亚病态,其他河段为一般,闽江下游河道总体健康状态为一般。基于分段-综合河流健康评价模型,获取河流健康等级标准及各河段健康状况,采用博弈论优化指标的组合权重,可降低因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河床阻力是河流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与河流的泄流能力及挟沙能力息息相关。利用2014—2016年长江下游九江至河口段河床的多波束、ADCP及底质沉积物的同步采集数据,通过计算沙粒阻力和沙波阻力,分析不同河段河床阻力的分布特征,探讨河床阻力与宽深比、粒度及流速3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比三峡蓄水前后主要河段河床阻力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峡蓄水前后,总体上,长江九江至吴淞口河段最大河床沙粒阻力和平均沙粒阻力分别减小57%和63%。长江下游河道河床阻力在蓄水前后均以沙粒阻力为主,沙波阻力在河床阻力中占比不足1%且随着三峡工程的运用有减小的趋势。三峡蓄水前,长江下游河道河床阻力与3个影响因素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粒度、流速和宽深比,相应的平均决定系数依次为0.48,0.30,0.25;而三峡蓄水后,长江下游河道河床阻力与3个影响因素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流速、宽深比和粒度,相应的平均决定系数依次为0.71,0.41,0.30,但各河段河床阻力在不同时期主要影响因素又有所区别。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下游航道整治、航运安全和防洪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江安徽段位于长江下游,河道全长416km。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以来,长江安徽段水沙变化明显,局部河段河势变化较为剧烈。本文以大通水文站实测统计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前后安徽长江来水来沙特征及近期河势变化,提出河势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2020年夏长江流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结合2020年洪水期的水情、沙情,利用实测河床地形及大断面资料,分析长江下游干流湖口至江阴多年河道冲淤特性,探讨2020年洪水作用下长江下游河床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特性。研究表明: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年均径流量变化较小,输沙量锐减,水沙关系发生明显改变;湖口至江阴河段1998—2006年有淤有冲,2006年后呈单向冲刷状态,且滩槽普冲,在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作用后,长江下游河道延续这一冲刷特征,冲刷强度明显增强,各水位河槽冲刷强度为2016—2020年平均值的2.0~2.8倍;大通以上河段冲刷强度小于下游河段;长江下游分流格局总体稳定,但铜陵河段成德洲汊道有主支汊易位趋势,多次测得右汊分流比超过左汊;扬中河段支汊发展,分流比呈持续微增趋势;河势总体稳定,尚有多个江心洲边滩冲刷明显,铜陵沙首度出现撇岸切滩现象,扬中等局部江段江心洲高滩陡坎有条崩发生;河床纵向仍有冲刷,河道束窄段横断面形态进一步窄深化。对大洪水条件下河道冲淤演变特...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了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以及健康河流的特征,提出以水质状况、生物状况、水文特征、地貌特征和社会经济5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现有关于生态护岸、河流生态系统评价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筛选出18项关键指标;提出了指标赋分、生态护岸综合影响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等级标准,可用于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护岸建设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河流功能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变化性,将河流功能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3类,运用模糊理论,构建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河流功能综合评价模型。以珠江流域的北江水系为例,选取石角水文站作为控制站点,采用2010年数据,选择年径流变化率、河床稳定性、生态用水保障程度、河岸带植被覆盖率、物种多样性、水质达标率、水景观状态指数等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其河流功能运行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北江河流功能运行状况总体为"优",表明在对北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兼顾治理与保护,各功能之间相互协调,即在有效发挥河流自然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其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河流功能的内涵和河流本身的自然特征,考虑到河流的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借鉴国内外对于河流功能评价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包含18个指标的河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河流功能的评价标准。以柏条河为例对建立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应用,评价结论符合柏条河流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是河流管理、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定量分析福建省河流生态安全状况,该文针对福建省河流特点,提出了统一的一级指标与典型河道的二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两个综合反映河流(道)生态安全空间变化的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法,即集成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综合的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法和集成河道二维非恒定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河道分段与综合的感潮河道生态安全评价法,以及以河流景观变化为重点的中小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法。晋江流域、闽江下游河道、永春县石鼓镇桃溪典型河段与平和县长乐乡芦溪典型河段等三种代表性河流生态安全性态的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河流生态安全总体状况较好。从而建立了一种具有东南区域特色的省级行政区河流生态安全评价模式,为福建全省河流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2.
将河流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建生态功能、社会经济价值、物理化学指标和人类健康指标的准则层,并挑选17个河道健康指标构建指标层。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河道健康进行评估,并且基于VS平台,采用C++语言研发河道健康评价软件,以快速便捷地评估河道健康程度,为河道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需水量越来越大,长江水量丰富,但年内来水不均,枯季水量小。由于水体的污染和三峡工程汛末蓄水的影响,使长江中下游原已存在的供水问题更加严重。三峡工程汛末蓄水将减少下游河道的流量,但蓄水完成后又可向下游河道提供较原来天然情况下更大的流量。对长江中下游城镇供水,工业、农业和航运的用水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洪水资源化问题。三峡工程的科学调度可利用部分洪水,增加发电效益,向中下游提供更多的枯季水源。  相似文献   

14.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河流形态、水文和水生态等方面正逐渐发生变化。对河流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探索河流的演变理论及成因,把握河流演变状态,有利于管理者对河流的保护与治理。文章以辽宁省大凌河为例,首先采用河流形态、水文和水生态作为河流演变的驱动指标;然后以代表水文站的驱动指标为基础,统计分析驱动指标的多年变化过程;最后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河流改变度评价模型,依次对河流形态、水文、水生态以及综合演变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凌河流域的河流演变主要受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研究成果为河流生态保护、水利工程规划与运行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镇扬河段和畅洲汊道由于历史上主支汊易位多次,是长江下游分汊河道中演变最为剧烈的汊道之一.三峡水库蓄水、河道整治工程及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影响了和畅洲汊道形态的调整.分析了该河段来水来沙特点,介绍了河道(航道)整治的基本情况,并对河段的分流比及整治工程进行阶段性分析,研究了和畅洲汊道的河床演变,并统计了左、右汊断面特征值中...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道型水库常作为城市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城市景观等紧密相连。健康的城市河道型水库是城市人口、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维持正常水生态系统的运转,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流健康的内涵,构建出含水文水资源、库岸结构、水质、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等5个方面14个指标的城市河道型水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赣州市八境湖水库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河道型水库健康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八境湖水库评价结果为(0. 451,0. 491,0. 034,0. 022,0. 002),处于健康状况,其中社会服务功能是该区域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河流健康的内涵包括三方面: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流域社会经济价值,具体为河流自身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具有满足自身维持与更新的能力,能发挥其正常的生态环境效益;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在河流健康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河流的功能和属性,提出了构建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5项原则,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建立了包括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流域社会经济价值三方面共24个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相应指标的量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局部河段河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影响了长江航运。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河段的历史演变、近期演变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的河道冲刷和崩岸等概况。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预估了荆江河段的河道变化趋势,提出了荆江河段河势控制的初步方案,对沙市河弯、公安河段、石首河弯及监利河弯提出了阶段性的初步治理设想,可为荆江河势演变研究和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飞  刘健 《吉林水利》2023,(3):70-74
晋中市大部分河流属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季节性河流,对比南方水量充沛的有水河流,尤其在“水”与“生物”两项准则层评价项上存在难点。研究选取昌源河(晋中市段)作为典型河流先行开展评价,从河流系统物理、化学、生物、服务功能完整性方面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客观评价该区域河流健康状态。结果表明:通过对河流各河段4个准则层、 12个指标层的健康评价,得出该段河流生态结构和功能性较好,边坡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植物种类多元化,河道治理后,整体生态活力增强,综合评价为二类河道。评价结果能够为全市乃至全省该类型河流健康评价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健康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的健康状况,针对河流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治理和维护建议,以促进河流健康发展。基于河流健康内涵和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自然形态状况、水质状况、底泥状况、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服务状况5个准则层和23个指标层组成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河流健康体系中的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的综合健康状况为中等。其中,自然形态健康状况为中等,水质健康状况为优,底泥健康状况为优,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健康状况为良好,社会服务健康状况为中等。河流存在水质指标污染物超标排放、底泥中Cd潜在生态风险很高、植被覆盖率低、湿地保留率低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表明还需要实施具体措施以提高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