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大麦β-葡聚糖凝胶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凝胶形成机理,并对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粘弹谱仪(DMA)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青稞β-葡聚糖(BG)凝胶的热特性、动态粘弹性及微观结构变化,旨在为BG凝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DSC结果表明,当样品的储存温度相同时,BG凝胶随着浓度的升高起始温度(T0)、峰值温度(Tp)、最终温度(Tc)及热焓值(ΔH)增加;而当样品浓度相同时,凝胶热稳定性随温度增加而降低;DMA实验表明,BG凝胶的浓度越大、形成温度越低,弹性响应的系数(G’)值越大,表明BG分子间的交联增加,凝胶的弹性增强;AFM结果显示青稞BG分子会发生自然聚集,且随着浓度增加和存放时间的延长,聚集程度就越高,当其浓度为100μg/m L时样品中就会出现网络状聚集结构。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β-葡聚糖的凝胶机理、凝胶特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燕麦水溶性β-葡聚糖的凝胶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裸燕麦水溶性β-葡聚糖的凝胶特性。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的凝胶形成主要受分子量、粘度、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低分子量、低粘度、高浓度和低温利于凝胶的形成。用DSC结果表明,5%燕麦β-葡聚糖凝胶的溶解温度为69℃;燕麦β-葡聚糖的凝胶强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Ca2 会影响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裸燕麦水溶性β-葡聚糖的凝胶特性。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的凝胶形成主要受分子量、粘度、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低分子量、低粘度、高浓度和低温利于凝胶的形成。用DSC结果表明,5%燕麦β-葡聚糖凝胶的溶解温度为69℃;燕麦β-葡聚糖的凝胶强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Ca2+会影响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6.
大麦作为全球产量第四大谷物,并富含降低血浆胆固醇、控制血糖、免疫调节以及抗氧化等生理功能的大麦β-葡聚糖,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食品体系中大麦β-葡聚糖可作为亲水胶体发挥作用,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添加大麦β-葡聚糖食品的加工工艺优化,和其作为功能性食品配料的应用,而大麦β-葡聚糖还可影响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间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而影响食品质构、营养和功能。因此文章介绍了大麦β-葡聚糖的分布、提取纯化和结构,以及β-葡聚糖精细微观结构与葡聚糖凝胶特性间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发现β-葡聚糖的分子质量以及纤维三糖单元和纤维四糖单元的比例是影响β-葡聚糖的凝胶过程和凝胶微观结构的重要因素。还着重讨论了大麦β-葡聚糖在食品基质中形成凝胶影响食品物性的机制,为避免β-葡聚糖在食品中产生负面影响,扩展大麦β-葡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青稞β-葡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该文对青稞β-葡聚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β-葡聚糖的结构、分布、理化性质、生理功能、提取和检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β-葡聚糖的凝胶性是其重要的加工特性之一,而凝胶的网络结构对食品的质构起到决定性作用,不同分子量对β-葡聚糖的凝胶及其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该文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燕麦β-葡聚糖为原料,采用流变学、质构、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等比例β-葡聚糖对复合凝胶的表观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0℃处理混合β-葡聚糖,葡聚糖LOG与葡聚糖OG的质量比为1∶1,形成凝胶的最低浓度为7%,随着混合β-葡聚糖浓度的增加,形成复合凝胶的储能模量G'值、硬度、弹性、咀嚼性等随之增加,其持水性和持油性也相应增加,并且其凝胶的网络结构越致密均匀。  相似文献   

9.
西藏青稞β-葡聚糖提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西藏青稞为原料,经过粉碎、淀粉水解、碱液提取、乙醇沉淀等工艺提取β-葡聚糖;结果 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60目青稞粉,料水比1:5,加酶量400 U/mL,酶解时间1 h,提取液pH值 8.5,温度80℃,乙醇沉淀时乙醇加量为浓缩液2倍,在此工艺条件下,β-葡聚糖提取率为1.09%, 同时得到18%葡萄糖。  相似文献   

10.
青稞β-葡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赵丹  齐颖 《粮食与油脂》2004,(10):26-28
该文报道以青稞为原料进行提取β-葡聚糖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5℃、料水比为1:15、提取时间为2h、pH值为8条件下,对青稞中β-葡聚糖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樊蕊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8):35-40
为了揭示燕麦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本文对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β-葡聚糖(OG和LOG)及其比例对复合凝胶的流变特性、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筛选制备燕麦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参数,并进一步研究β-葡聚糖复合凝胶形成的分子作用力及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当β-葡聚糖总浓度12%,两种葡聚糖质量比(LOG:OG)为1:1时,形成的典型凝胶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较大,其硬度为0.838 N,显著高于其他比例制备的凝胶(P<0.0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在此条件下制备的β-葡聚糖复合凝胶,表面致密,无明显孔洞,并且通过分子作用力实验表明β-葡聚糖复合凝胶形成过程中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起主要作用,且红外光谱分析形成的复合凝胶不改变β-葡聚糖初级结构。因此,燕麦β-葡聚糖复合凝胶其流变特性和质构特性以及表面结构方面的性能均优于其单一组分的β-葡聚糖凝胶。此结论为优化推广燕麦β-葡聚糖复合凝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燕麦β-葡聚糖的凝胶质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山西产燕麦为原料,提取并分离纯化燕麦β-葡聚糖,以X-T21型质构仪为主要研究设备,重点研究了β-葡聚糖凝胶性能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的浓度和分子质量大小会直接影响其凝胶的形成。同时,其凝胶性能受β-葡聚糖浓度、分子质量、pH、溶剂种类和盐等因素的影响。提高β-葡聚糖浓度、分子质量、降低体系pH和添加适量的盐、尿素及硼砂等均有助于其凝胶质构性能的改善;而提高体系pH、增加溶剂种类的极性则会降低其凝胶质构性能。  相似文献   

13.
裸燕麦麸β-葡聚糖的流变学特性及凝胶形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两个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燕麦β 葡聚糖为实验原料,配制成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对其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 0 2%~3%的燕麦β 葡聚糖溶液随着剪切速率增大而呈现剪切变稀,表现非牛顿流体行为,相对分子质量对流变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质量分数 3%的β 葡聚糖溶液可以形成触变环.动态测量结果表明,燕麦β 葡聚糖具有粘弹性和弱的凝胶特性,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 DSC测定结果显示,质量分数5%的燕麦β 葡聚糖凝胶的溶解温度为75 ℃.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单介绍了青稞中非淀粉多糖β-葡聚糖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分布与含量、分子特性、流变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制备纯化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燕麦β-葡聚糖/大豆分离蛋白混合体系凝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燕麦β-葡聚糖(OG)和大豆分离蛋白(SPI)混合体系凝胶的形成条件和质构特性.研究表明:OG/SPI混合体系在4℃和25℃下均能形成凝胶,在冷藏时凝胶形成时间更短;与单独的OG凝胶相比,OG/SPI混合体系缩短了凝胶形成时间,在较低质量分数时也能形成凝胶;在较高的质量分数和OG/SPI配比为8∶2时具有较好的质构特性;提高pH值和添加适量的Ca2+能够改善凝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β-葡聚糖酶的特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β-葡聚糖、β-葡聚糖酶的特性和作用.重点论述了β-葡聚糖酶在食品、发酵和饲料等工业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青稞β-葡聚糖营养作用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针对青稞β-葡聚糖的性质、营养作用和最佳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谈及粘度法、沉淀法、酶法、荧光法、苯酚-硫酸法等方法测定β-葡聚糖的含量,以及青稞β-葡聚糖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β-葡聚糖的凝胶性质,拓宽其在食品生产领域的应用范围,将魔芋葡甘露聚糖与燕麦β-葡聚糖复配制备复合凝胶,采用流变、质构、红外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对复合凝胶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约1%(质量分数)魔芋葡甘露聚糖能显著增强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流动性、持水性、黏度、弹性、内聚性及贮藏稳定性,明显降低β-葡聚糖凝胶的硬度;结构分析显示魔芋葡甘露聚糖与β-葡聚糖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氢键吸附和包埋β-葡聚糖分子,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凝胶结构由交联网络状向规律片层状结构转变,从而改善了β-葡聚糖凝胶硬度大、持水性和贮藏稳定性差等缺陷。因此,添加适量魔芋葡甘露聚糖可增加β-葡聚糖在涂抹性食品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以青稞β-葡聚糖(BG)灌胃小鼠,通过对小鼠进行缺氧和疲劳试验,研究BG的耐缺氧功效。结果表明:在缺氧试验中,BG低剂量组(0.6 g/kg)的缺氧存活时间和喘息时间均最长,分别为(21.97±4.34) min、(20.17±2.78)s,均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疲劳试验中,空白缺氧对照组、BG组力竭距离分别为(129.54±54.532)、(257.43±132.17)m,均与空白常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BG组的肝组织MDA含量为(10.33±1.94)nmol/mg,与空白常氧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缺氧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BG组的SOD含量和GSH-PX含量分别为(224.95±33.12)U/mg、(184.45±28.52)U/g,与空白缺氧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BG具有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较好功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Box-Behnken实验设计分析得到青稞酥饼的最佳配方为:青稞粉与豌豆粉(6∶4)100%,芝麻粉20%,花生粒10%,起酥油30%,白砂糖糖粉40%,水10%;最优焙烤工艺参数为:烘烤阶段,底火115℃,30 min;上色阶段,底火120℃,面火150℃,5 min。分析润麦、炒制、磨粉和焙烤4个主要加工工序对青稞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润麦、炒制及焙烤工序对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基本不产生影响。经粉碎机磨粉和水磨磨粉后,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6.0%和29.5%。经最佳实验配方和工艺加工而得的青稞制品,口感酥松,风味纯正,且提高了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