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传统空间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炯炯 《山西建筑》2009,35(3):35-36
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以及现代建筑空间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现代建筑大师对于传统建筑空间再应用的方面进行论述,对于传统建筑空间的特色和现代建筑经典作品特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建筑开放空间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建筑开放空间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在目前的建筑开放空间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建筑开放空间设计的观念更新和设计手法探索,并对建筑开放空间的社会经济性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倡导树立"城市、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以期为建筑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建筑设计中过渡空间应用广泛。建筑过渡空间作为特殊的空间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建筑空间的缺陷。建筑过渡空间连接着建筑的内外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建筑过渡空间界定了建筑空间的比例,使建筑空间层级更加丰富,烘托建筑空间氛围和整体意境。过渡空间的模糊性决定了很难去界定其开始点和结束点,所以本文主要解决界面关系与限定方式对过渡空间的指导意义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港口博物馆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建筑与景观的空间构成性质和特点,从建筑界面、空间限定要素、空间氛围与植物配合三个层面上论述了建筑与景观的内外连续性、建筑空间限定要素在构成上的拆解、建筑与景观空间氛围的整合与植物造景对建筑空间的柔化,进而阐述了建筑与景观的空间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青  刘磊  张方 《山西建筑》2007,33(33):43-44
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进行了概述,详细地介绍了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研究了建筑外部空间构成要素与外部空间环境的关系,以创造出良好的人性化的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真正满足广大使用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空间是宗白华理解建筑的核心概念,他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批评也主要围绕空间展开。他从空间和生命情绪的联系入手,对中国建筑空间的象征进行了考察,从中发现了中国建筑的空间具有虚实结合的美学特征,并进一步总结了中国建筑空间的形而上学的特征及空间的方向性。而他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批评也因此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唐建  宋奕辰 《山西建筑》2010,36(26):1-2
从构成复杂性科学基础的计算机与信息论中的冗余理论及其作用方面对建筑空间领域进行了论述,探索了冗余性对当代建筑空间的影响,并提供一种理解传统空间认识的新方法,最后提出建筑空间的冗余性研究提高了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增强了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升了空间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8.
建筑入口是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连接、过渡部分。文章从空间角度入手,将人们对入口在建筑形态和城市环境中的体验进行分析,总结了入口空间形态的基本属性,探讨了建筑入口对环境的空间融入、中介过渡以及文脉的延续,从而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建筑入口空间。  相似文献   

9.
研究提出了"空间句法"应用于工业建筑遗产空间再生评价的基本思路,以沈阳市"铁西1905文化创意园"为例,梳理总结了该建筑的发展演变概况,并对建筑空间布局和流线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应用"空间句法"中的"凸空间"分析法,对改造后的建筑各层空间分别进行凸空间划分,按照空间布局及连接关系对凸空间进行连接,生成空间关系图解,据此对建筑空间进行"可达性"与"可理解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卢泳 《建筑技艺》2020,(5):106-107
运河万科中心·创新体验中心是一个大项目中的小建筑,建筑师探讨了建筑空间与其承载的功能、建筑个体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性,并通过再现现代主义建筑经典时空理念"建筑漫步",在建筑中穿行的过程融合了对建筑本身和对城市空间的双重体验。  相似文献   

11.
冯磊 《山西建筑》2009,35(9):21-23
对灰空间概念进行了阐述,结合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经济等特点,从生态性的角度探讨了灰空间在该地区的存在和发展,并将注重生态性的建筑灰空间进行分类,通过实例分析了灰空间的生态性创作手法,从而创造出宜人的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空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所引起的职业教育建筑热潮,以某职业教育院校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为例,针对其特殊的教育性质,介绍了职业教育建筑的时代性、技术性及经济性,并对职业教育建筑空间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甘强  张楠 《山西建筑》2007,33(6):25-26
根据黑川纪章先生提出的“中间领域”和“城市与建筑的共生”理论,对位于长沙市芙蓉北路东侧的新世纪大厦的外部空间进行设计,以达到街道与建筑空间的良好过渡,形成舒适的城市多义区域。  相似文献   

14.
侯云飞 《中外建筑》2011,(7):106-107
从设计所面临的制约条件出发,探讨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布局、空间和轴线、建筑形体、立面造型、景观设计等方面做出的尝试和感悟。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中式罩落的分类,以具有代表性的落地罩为例,从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这三方面对中式罩落在建筑空间中的功能特性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式罩落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应用方法,从而对当代建筑空间设计提供参考原型,以期达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当前建筑界关心的话题——建筑设计及其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区作了简要的分析,并论述了建筑设计中的“意”与“术”以及在建筑设计中两者之间双向互动的作用关系,并谈了就手法、以“术”观“意”、达“意”之“术”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刘向东  李腊梅 《山西建筑》2008,34(13):58-59
针对建筑造型设计的重要性,结合实践经验,就建筑造型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整体空间及平面构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个性建筑及建筑物的细部处理,以促进建筑物建筑造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论述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建筑与城市空间文化特色的影响,并从城市的肌理、空间的融合与共享、风格的协调与对比等方面论述建筑与城市空间文化特色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具体工程项目的建筑设计,对建筑空间的均质性与建筑空间的空隙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图在繁华市中心庞大的城市复合体中营造更加具有社会学内涵、环境意义和场所精神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20.
建筑的地域性不仅具有空间的意义,与地形、光线等与场地联系的特殊地理因素关系紧密;也有时间的意义,与地方文化的历史一脉相承。地域性可以看作是建筑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纬度上的一种含糊、不明确的中间地带,看作不同建筑状态的层与层之间的联系——“灰轴”。本文对灰轴的三种表现形式——并置、重叠、转化——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建筑地域性的解答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