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差分SPV法测定a—Si:H PIN结构I层少子扩散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本征吸收、扩展态输运观点,对表面光电压法(SPV)测量a-Si:H PIN结构Ⅰ层少子扩散长度作了理论推导。与传统的SPV法相比,考虑了空间电荷区宽度、样品厚度及背面势垒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绘出了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用我们研制的测试系统进行了多项测量,对不同样品测得的扩散长度值在0.10—0.64μm之间。测试系统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对于n-PERT电池,硼扩散是形成p-n结的关键工艺并且直接影响电池性能。为优化正面硼扩散掺杂层的性能,研究液态源(BBr3)扩散过程中推进温度和推进时间对硼表面掺杂浓度和结深的影响,并且结合PC1D的模拟结果,分析不同的正面硼发射极对n-PERT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推进温度在950~970℃范围变化时,随着推进温度的升高,结深由0.4μm增加到0.63μm,硼表面掺杂浓度由4.3×1019cm-3增加到5.9×1019cm-3;推进时间由25 min增加到40 min过程中,结深由0.47μm增加到0.64μm,硼表面掺杂浓度有较小的下降;当发射极表面浓度较低,结深较深时,有利于提升电池性能;该实验在模拟计算和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制备出效率为20.03%的nPERT电池。  相似文献   

3.
马逊  刘祖明  李景天 《太阳能学报》2014,35(8):1394-1399
针对已有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基区少数载流子的扩散长度测量模型和测试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利用光谱响应研究硅太阳电池基区少数载流子的扩散长度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n+p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背面高低结势垒的影响,对基区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的测量模型进行修正。根据硅太阳电池在900~950 nm的长波光谱响应测试结果,并利用该修正模型得到少数载流子在基区的扩散长度。所得结果与PC1 D模拟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4.
在辐射加热技术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波长在2~15μm区间的红外线.根据基尔霍夫定律,物体的热发射能力越高,则其热吸收能力也越高.不同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吸收和发射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对于中温热处理加热炉来说,主要是加热钢铁,而钢铁及其表面的铁锈,在2~15μm波长范围内的发射率变化不大(约在0.8上下),没有选择性峰.能谱分布则主要取决于温度,例如铁在820℃的发射能谱波峰在3μm左右,这就要求加热器在3μm左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压气机叶片涂层在更多级叶片上的应用情况,研究了富铝无机盐涂层和铝基硬质涂层的高温适应性,利用光学显微镜、粗糙度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拉伸试验机分别测试了涂层厚度、表面粗糙度、微观组织、元素分布和拉伸结合强度。结果表明:富铝无机盐涂层的厚度为40~60μm,喷涂态和热处理后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570~0.685μm和0.734~0.842μm,微观组织在460℃、2 000 h内保持稳定,热失效过程涂层中的铝元素向基体快速扩散,金属基体氧化,拉伸结合强度降低;铝基硬质涂层厚度为8~12μm,喷涂态和热处理后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324~0.486μm和1.054~1.275μm,微观组织在460℃、1 001 h内保持稳定,热失效过程观察到(Fe, Cr)Al金属间化合物生成,拉伸结合强度约为40 MPa;热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铝基涂层越不稳定,当温度不高于460℃时才可满足服役要求。  相似文献   

6.
结合PC1D模拟软件,对减薄至200μm的多晶硅电池片进行双面扩散与背靠背扩散的对比研究。试验表明:双面扩散工艺和背靠背扩散工艺均具有良好的吸杂效果,少子寿命有很大提高,少子扩散长度已大于电池片厚度。双面扩散比背靠背扩散具有更好的吸杂和钝化效果,少子寿命更长。但PC1D软件仿真及试验结果显示,扩散后电池片的转换效率、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等电学性能没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根据发射区电流密度的连续性方程,推导出了发射区杂质服从高斯函数和余误差函数分布情况下短波内光谱响应与前表面复合速度的模型,该模型短波波长的选择与扩散结深有关.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扩散条件下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前表面复合速度进行计算,结果与PC1D模拟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输电线路悬挂绝缘子表面的积污规律,本文以XWP2-160型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大气中的污染物颗粒在绝缘子周边的运动和沉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风速、质量浓度、颗粒粒径对绝缘子表面积污速率和区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绝缘子表面的积污规律;绝缘子表面积污密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增速逐渐增大,上表面与下表面积污密度的比值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绝缘子表面积污密度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增加关系;不同粒径的颗粒在绝缘子表面的沉积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规律;绝缘子上表面,0~20μm颗粒的沉积数目几乎不受粒径影响,大于20μm颗粒的沉积数目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增速逐渐增大;绝缘子下表面,0~20μm颗粒的沉积数目随粒径增加迅速下降,20~50μm颗粒沉积数目回升,50~100μm颗粒沉积数目下降,一直100μm时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聚乙烯(PE)材质为基膜、陶瓷为涂层的五种不同厚度及双面涂层的复合隔膜的表面形态、拉伸强度、穿刺强度等性能。并选择其中三款隔膜制成大容量铝壳电池进行热失控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涂覆厚度的陶瓷涂层隔膜表面涂层致密,颗粒粒径分布范围较宽,形貌、大小相近;拉伸强度及穿刺强度方面,基膜为12μm的陶瓷隔膜不同涂覆厚度没有明显差异,并且同等厚度基膜单面涂覆和双面涂覆无明显差异;相同测试条件下,隔膜的热收缩率是(12+2+2)μm、(12+1.5+1.5)μm<(12+4)μm<(12+3)μm<(12+2)μm。采用(12+2)μm、(12+4)μm隔膜生产的电池测试发生热失控时的SOC分别为116.94%、117.64%,电池最高温度分别为530.9℃、430.7℃。实验表明陶瓷涂层厚度越大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时间越迟,最高温度越低。此外,双面涂层隔膜(12+2+2)μm制成的电池发生热失控是在过充结束后的加热工步,最高温度仅为369.5℃。针对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对电池的设计优化方向做了一些思考,指出了隔膜宽度方向超出负极极片、负极极片长度和宽度方向超出正...  相似文献   

10.
贝壳与石灰石的微孔结构及其脱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汞仪对 4种贝壳和 2种石灰石的微观结构及孔径分布进行了测量,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各种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了测试.比较发现,贝壳煅烧后生成的氧化钙主要孔径范围在 0. 1~5μm之间 ,比孔容较大.而石灰石煅烧后的主要孔径范围为 0. 005 ~0. 1μm,比表面积很大,但比孔容较小.由于贝壳中气孔直径大于 0. 1μm,允许气体扩散至颗粒内部,气孔表面同时参加脱硫反应,且反应过程中不易被反应产物堵塞,脱硫反应进行较彻底,钙转化率比石灰石高.另外,在满足气体扩散的前提下,减小孔径尺寸,增加反应比表面积,将使该转化率提高.试验发现,内孔直径较大的贝壳,钙转化率较高,且贝壳中比表面积最大、当量直径最小的扇贝壳钙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1 红外辐射测温原理 1.1测温原理 波长为0.75mm~1000μm的热辐射称为红外辐射。通过测量红外辐射能量来测定物体温度的方法称之为红外辐射测温。 红外辐射测温,实际上是测量一定波长范围内物体表面的辐射能量。已知工作波段  相似文献   

12.
燃煤PM10在高梯度磁场中的捕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高梯度磁分离原理,在考虑磁场、流场、布朗扩散和惯性作用的情况下,建立了高梯度磁场捕集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模型,计算了颗粒捕集效率,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0.023~9.3μm的粒径范围内,颗粒捕集效率计算值与试验值呈现的趋势基本一致,1~9.3μm的颗粒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在5%以内。较高的颗粒磁化强度、磁场强度以及较长的停留时间均有利于颗粒在磁场中的捕集,布朗扩散对于dp<1μm的颗粒捕集效率有较大促进作用,而惯性作用对颗粒捕集效率影响微弱。研究表明,采用高梯度磁场捕集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名科  裴刚  郑仁春 《太阳能学报》2016,37(5):1248-1254
提出一种可以兼顾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的光谱选择性复合表面,其在太阳辐射波段(0.2~3.0μm)和辐射制冷"大气窗口"波段(8.0~13.0μm)具有高吸收(发射)率,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余波段(3.0~8.0μm、13.0~25.0μm)具有低吸收(发射)率。笔者初步实现该复合表面的制备,对样品进行光谱测试表明其在太阳辐射波段和"大气窗口"波段的平均吸收(发射)率分别为0.92和0.80,其余波段平均吸收(发射)率为0.55,具有一定的光谱选择性。通过实例计算,对该复合表面与单独太阳能集热表面、单独辐射制冷表面和理想复合表面之间在太阳能集热效率、辐射制冷平衡温度和辐射制冷功率等关键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JB—6C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全面执行国标GB/T 6020-2002按JJF 1105—2003国家计量校正规范中最高指标出厂▲评定长度采样达9600点采样间距(0.5μm)采用无导头宽范围(800μm)高线性(2%)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用双层辉光等离子冶金技术在钛合金Ti6Al4V表面进行Mo-Cr共渗,Mo-Cr合金层在5.0%H2SO4,5.0%HCl和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以及用SEM/EDS和XRD分析Mo-Cr共渗表面合金层的微观组织和相组成的结果.指出,Mo-Cr合金层均匀、连续且致密,与基体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状态;合金层中Mo,Cr元素含量呈梯度变化,由表及里逐渐减少,厚度约为22 μm,其中,0 μm~10 μm处基本上为沉积层,在10 μm~22μm处为扩散层.电化学腐蚀试验证明Mo-Cr共渗后试样的耐蚀性优于基体,合金层的腐蚀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p-Ga_(1-x)Al xAs/p-GaAs/n-GaAs太阳电池收集效率的光谱响应和短路电流进行了计算,表明窗口层和窗口层漂移电场能有效地减小表面复合的影响,提高短波区的光谱响应。本文还讨论了窗口层厚度、Al组分、p-n结结深、表面复合速度和扩散长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指出要得到大的短路电流,窗口层的电子扩散长度应大于窗口层厚度,p-GaAs区的电子扩散长度应大于三倍结深。在p-GaAs电子扩散长度一定的条件下,有一最佳结深,短路电流有极大值。  相似文献   

17.
周剑春  刘海峰 《节能技术》1999,17(3):31-31,41
热处理是金属制品行业中的一道重要生产工序.生产金属制品的耗能主要是在这一工序上,占据40%-50%,我国现有的钢丝热处理炉能耗高,热效率低,热损失大,如何提高热处理炉的热效率,减少散热损失,降低热处理炉燃耗,是金属制品行业实现节能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远红外加热技术应用于热处理炉上的节能机理及节能效果作简单的分析.2 远红外加热技术的特点及节能机理2.1 红外线简介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它在电磁波谱中占据很宽的波段,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波长范围为0.76μm-1000μm.红外线接波长分为三个部分(德国标准(DIN5031):近红外线(波长0.76μm-1.4μm);中红外线(波长1.4μm-3μm);远红外线(波长3μm-1000μm).绝大多数的高分子物质材料都对3-25μm区域的远红外线有很强的吸收性,通常说的远红外线加热技术就是指这个区域的红外线.2.2 远红外加热技术的特点作为辐射涂料的物质都是多分子的集合物.尽  相似文献   

18.
电子束诱导电流(EBICElectron Beam Induced Current)是研究晶体缺陷(如晶界、位错、沉淀等)复合特性的一种有力工具.该文对以颗粒硅带为衬底的晶体硅薄膜电池表面及电池截面的晶体缺陷、特别是对晶界的复合行为进行了研究.电池表面EBIC照片表明复合中心位于晶界处,在小颗粒集中区域复合越强.截面的EBIC结果表明在颗粒晶界处分别有着强弱复合,与晶界处强的复合行为相比,颗粒内部没有或仅有比较弱的复合行为发生.靠近电池表面处的颗粒晶界和颗粒内部复合行为由于H钝化得到减弱,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光谱决定的光束诱导电流(SR-LBIC)表明扩散长度在整个电池表面是不均匀的,最大扩散长度与外延层厚度相当.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半导体工艺及器件仿真工具TCAD软件的工艺仿真模块模拟单晶硅电池制造过程中的扩散和热氧化过程,得到与测试结果相一致的掺杂分布曲线。在工艺仿真基础上,利用TCAD软件的器件仿真模块计算电池的转换效率和内量子效率,发现通过降低扩散温度以及在扩散之后加入热氧化工艺可减小发射极表面附近的掺杂,从而减小发射极复合以及表面复合,且热氧化还可减少发射极方阻,如果电池接触电阻增加较小的话,上述工艺可提高转换效率。通过测试实际电池的量子效率曲线对仿真进行验证,说明了器件仿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太阳光谱     
《太阳能》1991,(1)
太阳辐射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分布称太阳光谱。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包括从10~(-3)cm以下的宇宙射线直至10~6—10~(10)μm的无线电波谱的绝大部分。当太阳辐射尚未进入地球大气时,能量集中在0.15—4μm波段,它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90%;在可见光波长(0.38—0.70μm)范围内,其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6.43%。当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太阳光谱中的X射线及其它波长更短的辐射,因在电离层被氮、氧及其它大气分子强烈地吸收而不能到达地表;大部分紫外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