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金元素Cr是使铁素体不锈钢具有铁素体组织并具有良好耐蚀性的主要元素。通过研究铁素体不锈钢中Cr含量的变化情况,本文分析了其对铁素体不锈钢韧性、抗拉强度、耐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420不锈钢焊缝进行激光热处理,研究微观结构对焊缝硬度的影响规律.方法 通过光纤激光对420不锈钢进行焊接,然后采用激光对焊缝进行热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对焊缝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并采用显微硬度仪测试焊缝的硬度,采用拉力机对焊缝接头进行抗拉强度测试.结果 随着激光加热功率的提高,焊缝抗拉强度没有明显变化;随着激光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温拉伸、不同温度冲击、硬度及金相检验等分析方法对用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的1.4003铁素体不锈钢与Q235-C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与母材相当,焊缝的冲击性能略低于母材,1.4003铁素体不锈钢的热影响区(HAZ)冲击性能较差,焊缝为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Q235-C钢的熔合区出现明显界限,1.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为晶粒粗大的单一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宁日 《材料导报》1990,(4):29-31
含有奥氏体和铁素体的双相不锈钢用于化学加工工业和要求高强度和耐蚀性的其他用途,其屈服强度大约比奥氏体不锈钢高1倍,抗点蚀和抗应力腐蚀裂纹的能力优于316型不锈钢。由于成分和双相结构的关系,其制造和使用不同于奥氏体不锈钢。除了铬和钼的含量高以外还含有铁素体、这会促进σ相的形成。双相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都容易产生“475℃脆化”,这是奥氏体钢不曾有过的现象。许多不锈钢种都可能形成碳化物和金属间相但不形成σ相。双相不锈钢的等温处理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微量成分。大多数退火状态的锻压双相不锈钢,其  相似文献   

5.
以一种铌、钛双稳定化超纯Cr17铁素体不锈钢的热轧板和热轧退火板为初始材料,分别经相同的冷轧及退火处理,从显微组织演变、微织构演变的角度研究了热轧后退火对成品板表面皱折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热轧后不退火相比,热轧后退火可使冷轧退火板的最大皱折高度和平均皱折高度分别降低37.0%、35.6%.热轧后退火有利于热轧板...  相似文献   

6.
对4mm厚T4003铁素体不锈钢进行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实验,研究焊接参数对接头组织特征、硬度分布及常温和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头搅拌区和热力影响区由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构成;接头搅拌区组织沿试样厚度方向存在非均质性,且随转速的降低及焊接速率的增加越发显著;转速从150r/min增加至250r/min,前进侧热力影响区组织呈现小梯度过渡趋势,无明显变形拉长特征。焊缝硬度分布相对均匀,其最高硬度为290HV,约为母材的1.87倍。焊接参数和温度对接头的冲击吸收功有较大影响:常温(20℃)下,热影响区为母材的90%~92%,搅拌区为母材的85%~103%;低温(-20℃)下,热影响区为母材的87%~97%,搅拌区为母材的82%~95%,表明焊缝区仍具有较好强韧匹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00Cr26Ni6Mo4Cu1Ti铁素体时效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该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规范。为大规格锻棒的热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赛楠  潘利文  罗涛  黄丹琳  董强  胡治流 《材料导报》2018,32(14):2452-2457
本工作研究了稀土元素La和Ce的添加量及超声处理对铸态ZL201铝合金显微组织形貌、晶粒大小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稀土元素可有效抑制晶粒长大,进而细化枝晶和晶粒尺寸。添加稀土元素的ZL201-0.2%(质量分数,下同)La合金抗拉强度为207MPa,ZL201-0.6%Ce合金抗拉强度达到223MPa,分别比未添加稀土元素的ZL201合金提高了10.7%和19.3%。经超声处理后,ZL201-0.1%La合金抗拉强度达到247 MPa,比未经超声处理的ZL201-0.1%La合金提高了50.6%;ZL201-0.3%Ce合金抗拉强度达到226 MPa,比未经超声处理的提高了10.2%。  相似文献   

9.
铁素体不锈钢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不锈钢的开发者们已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开发铁素体不锈钢。本文论述了铁素体不锈钢的合金化、优点(耐蚀性和经济性)、局限性(脆性倾向),以及该类型合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0.
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素体不锈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还缺乏国家标准.介绍了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机理,讨论了针对铁素体不锈钢的ASTM A763-93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并对ASTM A763-93未涵盖的低铬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试验方法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选用430铁素体不锈钢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添加SiO2、TiO2、Cr2O3和未添加活性剂对A-TIG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3种活性剂涂覆在430铁素体不锈钢上进行A-TIG试验,分析活性剂对接头熔深、组织、性能、元素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 同一焊接工艺参数下,活性剂的加入均能提高焊缝的熔深和深宽比,减少熔宽;其中,SiO2为活性剂时获得了最佳的焊缝几何形貌。同时,对比常规TIG焊接(未添加活性剂)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可知,活性剂的加入并未改变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且无新相的生成;活性剂的添加能够细化接头组织,从而使得接头硬度有所提高。结论 活性剂的加入能够显著增加铁素体不锈钢TIG焊缝熔深,改善接头组织,提高接头硬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0Cr18Ni12Mo2Ti不锈钢与20CrMnMo渗碳钢的惯性摩擦焊焊接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方法 通过金相、能谱分析、显微硬度、拉伸试验对焊接接头进行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结果 焊接试样上0Cr18Ni12Mo2Ti不锈钢一侧飞边尺寸比20CrMnMo渗碳钢一侧飞边小;焊接接头熔合区仅为50 μm,熔合线附近元素扩散层很窄,其中0Cr18Ni12Mo2Ti不锈钢仍为奥氏体组织,20CrMnMo钢组织由铁素体与珠光体转变为马氏体与索氏体,20CrMnMo一侧热力影响区组织为细小的片状珠光体与铁素体;焊缝区的显微硬度为358HV,高于2种母材;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大于590 MPa,断后伸长率大于32%,断裂位置均在0Cr18Ni12Mo2Ti不锈钢母材一侧。结论 采用惯性摩擦焊工艺可实现不锈钢与渗碳钢的高强连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热轧工艺对Cr12钢表面起皱相关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重点关注其对变形组织不均匀和晶粒簇形成的改变。结果表明:随着热轧终轧温度由960降低到850℃,在变形组织中带状晶粒减薄,剪切变形比重增大,含有剪切带的晶粒增多,由表层向中心层逼近,中心层附近光滑带状晶粒减少;在退火组织中由含有剪切带晶粒形成的高r值晶粒簇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提高304不锈钢的抗拉强度。方法 在304不锈钢粉末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Ni60AA粉末,采用激光束对粉末进行快速成形,得到不同的试样。通过金相显微镜对不锈钢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利用拉力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抗拉强度测试。结果 随着添加Ni60AA粉末含量的增加,板材试样的抗拉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Ni60AA粉末的质量分数为10%时,试样抗拉强度最大,为754~771MPa。结论 添加Ni60AA粉末后,激光快速成形的304不锈钢板材试样微观组织中有部分镍化合物析出,形成强化相,304不锈钢试样的抗拉强度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含铜抗菌不锈钢拉伸性能,为工业生产中的成形工艺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在拉伸应变分别为5%、15%、30%、45%、60%、75%以及最后拉伸断裂时应变为81%条件下,采用岛津AGS-100KN万能拉伸试验机对含铜抗菌不锈钢进行拉伸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分析含铜抗菌不锈钢拉伸断裂后的断口形貌以及拉伸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结果 含铜抗菌不锈钢抗拉强度最大值为587.523 MPa,应变最大值为81%。拉伸断口与拉伸方向呈45°开裂,呈杯锥状,断裂模式是韧性断裂。结论 随着应变的增大,低角度晶界逐渐增多,高角度晶界与孪晶逐渐减少,GOS值逐渐增大,Goss织构、S织构和R织构含量逐渐减少,Brass织构含量逐渐增加,拉伸断裂后的体积分数为23.3%。在拉伸后期,Copper织构和Brass织构含量较多,在拉伸过程中起到整体稳定协调微观组织作用的S织构不断减少,随应变的增大,组织内部协调变形加快,变形程度快速增大,从而导致S织构向Copper织构和Brass织构转变,出现板条状马氏体,存在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位错滑移、形变孪晶和形变诱导马氏体等多种变形机制的共同作用使含铜抗菌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动态应变时效(DSA)对18—8型奥氏体不锈钢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 DSA 发生的温区,强度与温度关系曲线上出现流变应力平台(2),室温屈服强度随DSA 预处理温度升高和预应变量增加而提高,DSA 预处理具有比冷变形处理更佳的强化效果,且经873K 预处理后的室温强度达最大值,而塑性不下降.电镜观察结果报好地解释了这种 DSA强化的机理。同时表明,DSA 有可能作为一种强韧化工艺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等离子弧作热源在35SiMn钢表面进行高硬度马氏体不锈钢粉末的堆焊,分析堆焊件组织梯度及性能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多木DML-V03BD等离子焊机及YASKAWA六轴机器人在35SiMn钢表面堆焊高硬度马氏体不锈钢。借助Nikon ECLIPSE MA200倒置显微镜观察堆焊件凝固组织形态,借助SU3500钨灯丝扫描电镜对元素分布进行表征,借助XRD-7000SSHIMADZU分析堆焊层的物相组成。采用INSTRON1195电子拉伸试验机检测堆焊件的结合强度,采用HXD-1000TMC维氏硬度计检测堆焊件沉积方向的硬度分布。结果在所选堆焊工艺下,沉积层主要由α-(Fe,Cr)相组成,晶粒内部为马氏体相。堆焊层的显微硬度在HV0.5500~HV0.5600之间波动,热影响区的硬度随着界面距离的变化而先增大后降低又增大,最低硬度降至HV0.5241。结论堆焊接头拉伸试样断裂位置在热影响区,抗拉强度为960MPa。当电流为130A、焊枪移动速度为20 cm/min、送粉速率为20 r/min时,堆焊件的抗拉强度可达基材的87%。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红外热像法研究了443铁素体不锈钢在疲劳试验过程中表面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采用△T-Nf曲线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结果表明:温升极限值△T=3.18℃,即当△T>3.18℃时,试样发生疲劳断裂,与实测温升值3.49℃相比,误差为8.89%.利用△T-Nf曲线预测443铁素体不锈钢在5×106循环次数下的疲劳强度为277.97MPa,与传统方法测得结果284.45MPa相对误差为2.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