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0年到本世纪末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各国相继成立了减灾委员会,我国也于1989年成立了“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人类向自然灾害作斗争在思想上的一次总动员,是人类第一次联合起来为保护自己向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新纪元。为响应“国际减灾十年”的号召,本刊特发表此文,以期引起对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和加强水害防治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分析了自然灾害的几个重要特点:发生的不可避免性、周期性、随机性、协联效应和社会效应。从宏观上提出减轻自然灾害的主要对策:首先要加强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其次是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第三要从减灾的角度合理调整国民经济布局;第四要重视减灾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第五建立健全灾害的预警报系统;第六大力宣传科学的减灾意识。作者在宣讲了联大“国际减轻灾害十年活动”的宗旨之后,强调了树立科学减灾意识,在平时进行全民防灾教育,增强应变能力,在突发自然灾害中减少损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决定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减灾活动。这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人类同自然灾害斗争中,抗御水旱灾害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由于我国地理和气候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水旱灾害及减灾措施综述——献给国际减灾十年第八个减灾日黄翠芳(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712100)〈编者按〉1997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减轻洪水和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的不良影响是可能的,关键是把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最早提出把本世纪最后10年作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是美国科学院院长法兰克·普勒斯博士。 1987年底,美日等几十个国家联合向第42届联合国大会提出议案,被大会通过并形成169号决议案,确定从1990年至200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其目的是通过各国一致的行动,减轻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的停顿。 1988年,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导委员会由国际经济合作总干事詹姆·里佩特任主席,并成立了由24个国家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由法兰克·普勒斯博士任组长。该专家组中有我国一名专家。国际专家组于1989年7月完成“国际减轻  相似文献   

6.
《治淮》2003,(3):1
三月的淮河,迎来了春的脚步,也迎来了水法规宣传教育的新的高潮。今年3月22日是第十一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未来之水”;3月22日至28日是第十六届“中国水周”,我国确定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自1993年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设定“世界水日”、1988年《水法》颁布后水利部设定“中国水周”以来,淮河流域各级水利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举办了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纪念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水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普遍增强了淮河流域范围内全体公民的水忧患意识和水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国际减灾十年运动的第一年,现就防止和减轻河流洪水灾害损失等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和建议。一、洪水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灾害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灾害对各观世界的影响程度,一般称之为受灾程度,通常用一组实物指标表示;  相似文献   

8.
谢兴发 《陕西水利》2010,(2):132-132,131
陕南秦巴山区每年汛期暴雨频繁,如何有效防御和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秦巴山区防洪减灾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佛坪“8·30”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针对秦巴山区山地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治淮》1998,(5)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实施第一年。3月22日,是第六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十一届“中国水周”。围绕宣传主题,淮河流域各级水利部门积极开展了水法规宣传活动,大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我国淮河流域发生了1949年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洪水之大,历史罕见。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汛抗洪工作,我们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取得了“大水小灾”的重大胜利。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很值得认真加以总结。我们在这场防汛抗洪斗争中取得的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政府有效的社会管理。洪涝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防洪减灾实际上包含着如何正确处理人与洪水关系的深刻哲理。一方面人类可以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来控制洪水,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对社会经济实施有效管理以尽可能地减少灾害的损失。在…  相似文献   

11.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探索适合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防洪减灾应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推进人与洪水和谐相处,采取给洪水以出路、面上防洪措施、洪水资源化等方法来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的西南部,干旱灾害是该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加,干旱灾害的发生越加频繁,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加严重。但是,当前抗旱减灾工作仍存在着基础薄弱,城乡供水体系抵御旱灾能力较弱,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抗旱工作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面对严峻的干旱情势,提高地区综合抗旱减灾能力,减轻干旱灾害的损失,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张家口连续干旱的成因,提出了抗旱减灾对策,并对旱灾进行了反思,指出必须研究新情况,谋划新举措,应对“干旱危机,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确定200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灾害”。2004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15.
徐慧 《治淮》1992,(8):16-18
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是洪涝和干旱,而洪涝和干旱灾害隶属气象科学范畴。故气象在洪、涝、旱灾的减灾工作中不容忽视,其作用在于: 一、探讨气候规律气候规律和长期气候趋势预测是制定减灾长远规划和农业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统计资料分析,淮河流域从1949~1991年的43年中,洪涝成灾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的有22年,5000万亩以上的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防治工作存在基础工作薄弱,监测预警困难,人员防御意识和能力不足,人类不合理活动加剧灾害损失等问题.中国政府目前已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并在一些地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果.介绍了中国山洪灾害的基本情况和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世界气象组织将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号召各成员国主管气象部门在这一天以多种方式开展活动。其执委会并为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选定一个宣传主题,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轻自然灾害服务”。我国对气象事业十分重视。1989年12月,李鹏总理为纪念新中国气象事业40周年题词:“发扬  相似文献   

18.
洪水灾害是人类社会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抗拒的。但在可抗拒的范围内,如果处理不当或缺乏合理有效的应急措施,有时也会演变成人为灾害。喀什属于洪水灾害频发地区。因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洪规划和预案,建立健全洪水预警预报和应急抢险救助指挥系统,通过防洪工程建设和防洪移民搬迁,达到减轻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将自然灾害演变成人为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加快构建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治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以此表达对地震死难同胞的沉痛哀思,警醒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是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省份之一。通过阐述辽宁省洪涝灾害的特征,分析洪水灾害的成因,提出辽宁省防洪减灾现状与问题,给出相应的减灾措施与对策,以期为防御洪水灾害、减轻洪灾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