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讨论了PLC电磁辐射的近场测量问题,从近场耦合和相位不均2方面仿真分析了CISPR规定的鞭天线、环天线的适用性,为实际测量中天线的选用提供了依据。通过分析证明,近场时可以忽略两天线之间的近场耦合。  相似文献   

2.
3.
DBF天线的近场测量与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波束形成(DBF,Digital Beam Forming)是现代阵列天线系统的关键技术,然而传统的近场天线测量系统与DBF天线的数字接口并不兼容。本文在论述数字波束形成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DBF天线近场测量系统。通过对一维DBF天线的近场测量模拟,由近场平面波综合技术得到远场方向图。所得结果与DBF阵列天线远场方向图相比较,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得到的远场方向图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方法避免了大量探头的使用,克服了探头间的耦合问题。  相似文献   

4.
天线平面近场测量的扫描面位置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基于天线平面近场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天线平面近场测量中有限扫描面位置误差,及其对天线远场特性和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与理论结果的比较,给出了扫描面位置误差源所产生误差和误差的数量级,即天线方向性图的不确定度.该研究为天线近场测量技术的误差补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平面近场天线测量误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平面近场天线测量的基本理论,以半波偶极子阵列天线为模型,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平面近场天线测量中的有限扫描面截断误差、位置误差和暗室环境误差对天线方向图副瓣特性的影响;并用自比较法实测了探头和AUT之间多次耦合的影响;给出了有探头补偿时由近场数据确定天线远场方向图的计算公式和OEWG探头的E面和H面方向图。通过与理论结果比较,得出了上述5项误差源产生的误差及其范围,即测量天线方向图副瓣的不确定度大小。该研究为近场天线测量技术的误差分析和补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场测量闭环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场测量是一种先进的天线测试和诊断技术,它要求采集天线近区某平面均匀间隔网点上的幅相数据,而精确的探头定位、转台旋转和高性能的幅相接收机则是其硬件保障。文章针对所研制的近场测量系统,结合硬件接口电路,详细讨论了探头精确定位闭环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并用实践证明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天线平面近场测量的扫描面截断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天线平面近场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利用解析法和数值分析法研究分析了天线平面近场测量中有限扫描面截断误差对天线远场特性结果的影响,给出了有限扫描面截断误差所带来的天线辐射方向性图的误差的数量级,即天线方向性图的不确定度,为天线近场测量技术的误差补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对实际测量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天线方向图的一种测量方法。当一根细金属导线在天线口径面上移动时,馈源处的反射系数会产生变化。如果天线口径场分布是保分的,那么它的反射系数的变化就与导线位置处积分口径场的平方成比例。以金属导线散射信号引起的反射系数变化的平方根作为导线位置处的函数,可得到积分口径场,由此可推导出天线远场辐射方向图。这种测量系统现已建成,其测量结果与传统的远场测量结果相比较一致性很好。这种测量方法能使我们快速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覆盖范围在2.5~11GHz的小型化超宽带Vivaldi天线,该天线用于微波暗室天线近场测试系统。采用在天线两侧开栅栏和尾部加抗流栅栏的方法,将电磁辐射能量集中到缝隙开口的方向,改善了天线的辐射特性,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并且天线的尺寸为62.5mm×46mm×1.5mm,实现了小型化。通过仿真软件HFSS对所设计天线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了天线的回波损耗、驻波比、方向图等电性能参数,仿真结果满足天线近场测试系统标准接收天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于普通的仿真暗室,由于很难避免仿真测试和天线方向图近场测试的相互影响,所以一般无法在该类暗室内完成天线近场测试.对于尺寸大、结构独特的仿真暗室,提出了它的综合利用问题,天线近场测试就是其中之一.介绍了天线近场测试技术,结合仿真暗室特点,提出了在仿真暗室中组建一套天线近场测试系统,并给出了详细的位置布置方案.通过分析仿真试验与天线近场测试的相互影响,认为可以在该仿真暗室完成非车载天线以及部分车载天线的近场测试.  相似文献   

11.
毫米波段天线相位方向图的高质量测量一直是个难题,本文在单通道天线方向图测试系统接收机前加接一个简单的毫米波时分鉴相器和二只接收喇叭,利用差相法成功地测量了典型角锥喇叭的相位方向图,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很好。这种方法可应用于任何波段,尤其是一般测量方法难以实现的高频波段的天线相位方向图测量。  相似文献   

12.
文中提出利用自适应天线阵列实现OFDM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利用抽样矩阵求逆(SMI)算法对天线阵列进行最优权值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OFDM系统相比,采用自适应天线阵列的OFDM系统,误码率性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色度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昼光测量的原理及带光导纤维束的色觉传感器设计方法,着重阐述了其计算机控制与处理系统硬件电路和测量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WAMS在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中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PMU/APMU的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出现,主要源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对于量测量在时间上同步以及监控范围在空间上广域的需求。为提高电网安全稳定监控水平,利用综合法、分析法归纳和分析了暂态稳定预测及控制、静态电压稳定控制和基于轨迹的暂态稳定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采用相对功角或角速度判别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并实施控制策略,能很好反应系统电力系统本质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线自动化测量系统成为天线测量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中介绍基于ISA卡的天线自动测量系统,实现对天线方向图的自动测量,并可计算出天线的基本特性参数,如3dB波束宽度等。  相似文献   

16.
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测量数据和管理数据均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传输,数据传输过程中在各个阶段引入的时延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对广域电力系统阻尼控制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对WAMS分段时延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WAMS数据传输过程中各环节的时延,为保证WAMS数据的实时性和正确性提供了分析依据。在浙江省现场安装并搭建了该方法的应用平台,测量了实际现场中WAMS的分段时延并针对分段时延的特性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WAMS分段时延测量方法能有效测量WAMS分段时延,通过对现场分段时延的测量和分析,为WAMS总体时延的改善提供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CIM的广域测量系统的信息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当前广域测量系统WAMS尚没有统一的信息模型,不能与其它应用系统有效信息共享的现状,对IEC 61970标准的公共信息模型CIM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结合WAMS的特点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基于CIM的WAMS信息模型,定义了WAMS的CIM类及其相应的属性信息。在该模型扩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消息中间件的电力信息集成系统,以说明该信息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在广泛应用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和广域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的情况下,电力系统的受扰轨迹规律,研究了基于WAMS的暂态稳定判别技术,分析了状态量门槛值判别方法、基于相平面轨迹凹凸性判别方法、基于单机能量函数判别方法及基于实测轨迹的扩展等面积准则(extended equal area criteria,EEAC)判别方法等的原理及特点。以2012年南方电网丰大计算数据为基础,以实际系统为研究平台,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从准确性、快速性及对测量的要求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暂态失稳判据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为工程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探针阵列的RF天线阻抗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等离子体放电期间大功率RF天线阻抗变化和满足阻抗匹配器的动态调节的需要,提出了基于探针阵列的RF天线阻抗的测量方法,利用传输线理论,分析了采用探针阵列对大功率RF天线的阻抗进行实时测量的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构建了天线阻抗的测量系统.该系统集数据采样、数据处理、参数计算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大功率RF天线阻抗的自动测量,给出了系统的实时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结构简单、可靠、测量精度高、速度快,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在线监测预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消除电力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对保障机组安全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都非常重要.结合相量测量单元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电力系统中次同步频率成分对同步相量测量结果的影响,指出次同步振荡的存在相当于是对同步相量的幅值和相位进行调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相量测量单元上传的同步相量测量结果和励磁电流测量结果实现次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