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风险概念的引入,对燃气管道进行风险评估是实现燃气管道从安全管理向风险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必要技术手段。综述了近年来国外燃气管道风险评估领域在评估体系、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以及我国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的现状、主要应用成果和技术贡献。研究指出:我国主要在获取可靠原始数据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直接阻碍了我国燃气管道风险评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弥补这些差距不能仅依靠照搬国外的先进技术;主要还应在建立全国性的管道数据库等几方面采取对策,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燃气管道风险评估体系。最终的结论是我国在燃气管道风险评估领域完全能够实现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
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和主要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燃气管道进行风险评估是在保证其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是实现燃气管道从安全管理向风险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进行过渡的重要技术。文章综述了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国内外在燃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估领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以及燃气管道风险评估近年来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为继续发展燃气管道的风险评估指出了应着重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RBI技术,并分别采用新旧2种规范的RBI方法对某海底管道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了新版规范的优越性。通过对RBI方法进行适当的修改以使其适用于海洋工程领域,最终建立了海底管道RBI风险评估流程,为海底设备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油气管道风险评估质量评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本质特征是基于风险程度的事故预先管控模式。因此,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为此,在分析风险评估对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决策影响和事故热点辨识工程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油气管道风险评估质量的技术思路。首先从人因因素、物因因素、工程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油气管道风险评估质量的客观外因,然后重点研究了油气管道风险评估质量的评价原理及其可以采用的相关评价方法,选取了评价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的指标体系法来进行质量评价,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出了油气管道风险评估质量评价的基本流程(质量评价实施前准备阶段、实施工作阶段、实施完成阶段)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油气管道风险评估质量评价技术的操作实用性。该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提高油气管道风险评估结果准确性的技术途径,对推进我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管道完整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道完整性管理(IM)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油、气输送管道的管理模式与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是管道完整性管理计划(IMP)制订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两个技术环节或实施办法。在管道完整性管理(IM)的内涵中,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是两个重要的技术概念与工作理念,也是实施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与体现。所采用的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技术,可以对管道各组成单元进行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从而可以找到为减少风险需要投入资金和改进运行管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输气管道系统中天然气管道和城市燃气管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天然气管道和城市燃气管道的工作环境以及所在区域会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两者的运行风险也有很大的不同,结合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比天然气管道和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了解两者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评价,对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燃气管道的风险评价奠定基础,为确保我国长输天然气与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RBI技术对某煤化工公司热电车间主蒸汽母管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了管道潜在的损伤机理,对比分析了管道在检验当前时间点和计划停车检修时间点的风险水平、失效可能性。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标准制定了管道的检验策略,给出了后续定期检验时的检验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海底油气管道安全运营,实现海底油气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海底油气管道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国外标准规范和工程经验,阐述了评估海底油气管道稳定性风险的技术思路,就危险辨识、后果评估、频率分析和风险矩阵等4个因素探讨了管道风险的评估方法,重点研究了影响海底油气管道稳定性的风险情况和相应的评估准则。最后结合海底管道的特点总结了影响海底油气管道稳定性的危险因素,使用半定量评估法和定性评估法对海底油气管道稳定性风险进行了评估,给出了稳定性风险评估的主要项目和相应的推荐权重值。研究结果对推进我国海底油气管道风险评估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燃气需求量不断增加,城镇燃气系统已经深入每家每户,城镇燃气管道是国家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安全工程,燃气本身具有很高的危险性,燃气管道安全隐患将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其安全性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燃气公司的高度关注。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障用户人身安全是燃气工作的重点。目前,城市的燃气管道安全评估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完善,本文从事故统计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讨论了城镇燃气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对城镇燃气管道的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控制方法适用性,找出城镇燃气风险的因素,进行安全检查表分析,根据严重性,对城镇燃气管道事故综合分析,评估风险的严重性,提出控制措施,以降低城市燃气管道的运行风险,提高燃气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估中失效后果的计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城市燃气管道进行风险评估进而实现风险管理是保证燃气管道安全运行、提高管道公司经济效益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燃气管道的失效后果进行准确的评价和计算,为此在对燃气泄漏、扩散、破坏和损伤模式的各种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使用Matlab软件对燃气扩散模式进行了模拟,确定了影响燃气扩散浓度的主要因素;确定了燃气燃烧和爆炸的损失破坏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实例计算,简要介绍了燃气管道失效后果的主要计算方法;并通过Matlab软件对燃气扩散模式的模拟,对影响燃气扩散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中,由于频繁起下管柱,使试油周期延长,对测试层造成二次污染,降低了测试资料准确性,影响了试油效果.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了射孔、测试、压裂与水力泵快速返排求产一体化联作工艺,并在霍20井进行了成功实施.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施工周期短,是一套完整高效有利于保护油气层、准确获取地层真实产能的新工艺、新技术,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回顾了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服务分公司在科研项目进展、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介绍了该公司在建立并完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文章认为,公司制度和政策向创新者及科研工作者的倾斜,是公司科研水平提升与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油气藏的滚动勘探开发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任东 《断块油气田》1996,3(5):33-36,43
中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在多次地质运动作用下,地质构造下分复杂,形成了多元复合成烃,多期运聚平衡,多套油层系,多种成藏类型的复杂断块和复式油气区。  相似文献   

14.
Spices and herbs can contain toxin-producing bacteria and moulds, which can cause health problems for consumers and contribute to food spoilage and shelf-life reduction. The aims of the present work were (i) to determine the occurence and levels of B. cereus and moulds; (ii) to charactize the incidence and diversity of B. cereus emetic toxin (ces, CER), and diarrhoeal toxin-encoding genes (entFM, nheA, hblC, cytK) and toxigenic potential of Hbl toxin-producing B. cereus strains. Black ground pepper samples showed the most contamination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B. cereus 2.49 log10 CFU/g. Moreover, cumin contained the most prominent mould concentration level of 3.6 log10 CFU/g. The most common moulds were Aspergillus and Penicillium spp. Compared to packaging type, all products acquired from the local market, except curry for B. cereus, exchibit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B. cereus and moulds. Four genes were identified – 96% of B. cereus strains contained entFM, 94% nheA, 56% hblC, 42% cytK. None of the samples contained emetic toxin-encoding genes (ces, CER). Toxigenic potential of Hbl toxin was found in 72% of B. cereus strains. Different temperature, moisture levels and hygiene practices were observed at places of sale in local markets thus facilitating conta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ulds. Moreover, the presence of B. cereus and its ability to produce toxins in spices and herbs, may suggest the need to establish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for mould and spore-forming bacteria in spices and herbs.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dentific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from crude and distilled oils by GC-MS is well known. The distilled crude and oils contain specific group of hydrocarbons are known as biomarkers bear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ir geographical source or origin and the geological past. These are diamondoids (adamantanes, diadamantanes, terpanes, steranes, sesquiterpanes, hopanes, norhopanes, etc.). The present article describ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hydrocarbons using their IR spectra in the molecular fingerprinting region where every molecule shows its unique and characteristic individual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GC-FTIR spectrum of each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present in distilled oils was identified by proper standard library matching with the spectrum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 The GC-MS profiles of the biomarkers of different light and middle distilled fine products of samples from three leading oil companies, namely Indian Oil Corporation (IOC), Indo-Burma Petroleum (IBP), and Bharat Petroleum Corporation (BPC),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dicat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sources of the crudes used by the companies. But nothing specific can be said about the origin of crudes from this limited data.  相似文献   

16.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梳理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沉积储集层研究的需求,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近年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跨重大构造期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新模式,扩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沉积砂体分布规律的新认识促使深水—超深水区与湖盆中心持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深层—超深层储集层发育机理的新认识拓展油气勘探开发深度;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与非常规储集层研究新进展,促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多尺度开发地质建模有效预测剩余油分布。沉积储集层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沉积学理论发展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未来沉积学研究中,应发展传统沉积学、创新细粒沉积学和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为沉积原型盆地恢复、富有机质页岩富集区评价、有利储集层预测和有利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推动沉积学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性决定需要制定专门的分类标准对其分类。通过对SPE、WPC、AAPG、SPEE共同研发的《石油资源管理体系》PRMS和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的介绍,就中外油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进行比较,结合油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油气资源储量的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生储盖组合的油气分布特征及规律,以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2个组合样式为例,在剖析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及输导通道的基础上,通过油气分布与油源断裂油气通道特征关系对比,对2种组合样式的油源断裂运移油气特征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油气输导差异性特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油气输导平面分布范围的差异性.下生上储式油...  相似文献   

19.
扭动构造在中国东西部盆地中普遍发育,确定机动构造需剖面和平面标志相结合。文中重点论述了扭动构造的组合形式、基本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扭动构造控制着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聚集、运移、保存等条件,其中的雁列褶皱(背斜、鼻状构造)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20.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区带、不同层系、不同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相带、不同储层类型三维空间复式连片分布”的新勘探理念。在勘探思路上实现“由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高部位向构造带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坡折带、超覆带、侵蚀带;由环洼到洼槽;由单一油气藏类型向多种油气藏类型”的五个转变。其勘探技术方法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圈闭落实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油藏预探评价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