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兼用果品之一,它与桃、李、梅、杏在古代被称为“中国五果”。大枣的故乡在中国,《诗经》上说:“八月剥枣”,可见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种植枣树了。目前,枣的品种已有400多种。常见的有红枣、灰枣、南警、圆枣、无核枣、金丝枣、扁枣、梨枣、酸枣等。加工后制成的有黑枣、焦枣、蜜枣等十多个品种。枣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省。  相似文献   

2.
低糖果脯的起源、现状及加工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果脯的起源及发展现状1 .1 果脯的起源果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食品。早在反映西周至先秦这段历史时期的《诗经》中已见记载。西汉时成书的《礼记·曲礼》中,记有“妇人之挈、、榛、脯、、枣、栗”,就是说,妇人携带的礼物,常有枳(拐枣)、榛子、果脯、肉干、枣、栗子等。晋代《广志》具体记述了果脯的制作和用途;“柰有白,青,赤三种。……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以为脯,数十百斛,以为蓄积,谓之苹婆粮”[1] 。湖南长沙马王堆1 972年出土的竹筒上,有“枣一笥,枣脯一笥”的字样。笥者,竹编的方篓也。这里的“枣脯”,显然是不同于“枣”的…  相似文献   

3.
岭南粽子     
“端午食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经历代群众的创新,粽子的品种十分多样.如陈元靓的《岁时广记》载:“粽,或加以枣,或以糖;近年又加松粟、胡桃、姜、桂、麝香之类,”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茭粽、筒粽、秤锤、锥  相似文献   

4.
天然维生泰丸--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ZiziphussativaGaertn)为鼠李科枣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我国,已有3000多年栽培历史。我国枣产地除东北严寒地区和西藏外,广泛分布全国各省区,栽培面积约有400万亩,其中主要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5省为集中产区。全国约有700多个品种,其中,生食品种有梨枣、不落酥、马铃枣、冬枣、蛤蟆枣、白枣、酥枣;生食制干兼用品种有板枣、骏枣、金丝小枣、赞皇人枣、壶瓶枣、晋枣、团枣、油枣;制干品种有相枣、无核枣、屯屯枣、木枣、朗枣、婆枣、扁酸核、园铃枣等。枣树对环境适应性强、耐旱、耐盐碱、耐湿、耐瘠薄,结果早,寿命…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地处河南西部伏牛山区的灵宝县,拥有三宝:棉花、苹果、枣。其中灵宝枣,又称“灵枣”,素以皮薄、肉厚、果大、核小、汁多、味甜、香浓著称于世。因其鲜果每枚约有50克重,形若鸡蛋,故有“枣王”之称。 大枣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等功用。它含有蛋  相似文献   

6.
红枣又叫大枣,原产我国,栽培悠久,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元代柳贯的《打枣谱》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枣的专著,记有73个品种。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介绍达87种。时至今日,全国已超过400个品种。  相似文献   

7.
栗子,又名板栗、毛栗,广东 人又叫风栗。原产我国,有很悠久的栽种历史。《论语》中说:“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口:‘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就是说,早在周朝时代就用栗树木来做神牌了。我国南北很多地方都有出产栗子,比较有名的品种,如河北的“良乡栗子”,宋代诗人范成大路过良乡时就有诗吟道:“紫烂山梨红皱枣,总  相似文献   

8.
据《五行书》记载:“十月一日,取大枣去皮核,于文武火上翻覆焙香,合米煮粥,食之去疾。”大枣甘温,益气生津,补脾和胃,治胃虚食少,脾虚便溏,还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大枣味甘,安中养脾,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久服轻身延年。”《圣济总录》记载:“补益大枣粥,治中风惊恐虚悸,四肢沉重,大枣七枚,青梁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枣取一升半,去津,投米煮粥食之。”清代的陆以恬在《冷庐杂识》卷五中说:“医家谓枣百益一损”。又按《脏气法时论》指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可见用梗米与大枣煮粥还有补肝的功用。十月正是秋风落叶、阳气渐衰、肝气内变之时,又气候干燥,人们常会出现口干鼻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病症,老年人更容易出  相似文献   

9.
一、烧饼面枣曾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过《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馍》一文。文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用小鹅卵石炕熟“石子馍”的制法及“石子馍”产生、发展的过程,读起来很有意思。然而,元、明之际的苏南地区也有一种用白沙或白土炕熟的面点,叫做“烧饼面枣”。韩奕在《易牙遗意》中  相似文献   

10.
正枣是人们日常十分喜爱的一种水果。枣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花香清新,果实可口,木质坚硬,多被文人墨客歌咏。历代咏枣的诗词歌赋比比皆是。枣在隋唐之前就已成为很多文人歌咏赞美的对象了。关于枣的诗歌,最早可追溯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豳风·七月》中便有吟咏:"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较早作咏枣  相似文献   

11.
板栗,又称栗子、栗果、大栗等,与枣、柿并称“铁杆庄稼”、“木本粮食”,冠有“干果之王”、“山中药”、“树上饭”之美名,原产于我国,已有2000余年栽培史。《诗经》中就有“树之榛栗”的诗句,《吕氏春秋》也说,“果之美者,有冀山之栗”。宋代晁公翔赞道:“风韵栗房开紫玉。”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记载了山药和栗子合煮的“金玉羹”。  相似文献   

12.
枣茶饮料的加工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枣在我国许多地区种植广泛,是我国的土特产,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鲜枣含有丰富的钙、铁、磷,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极高,是我国人民素来喜爱的营养食品。人们传统上是将鲜枣制成脆枣、醉枣、蜜枣等,如果将枣用来制成饮料,也是一种极有前途的营养产品。 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枣儿在我国民间,常常是作孝敬老人和春节送给亲朋好友的珍品,以及男婚女嫁的吉祥之礼,作为喜庆的象征。那红艳艳、圆饱饱的枣儿,实在讨人喜爱。 我国是枣树的故乡,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和枣结下了不解之缘。历代政府甚至颁布法令,规定每人栽活枣树若干株。成书在三千年以前的《尔雅》、《诗经》中,就有枣和棘之分,“八月剥(打)枣,十月获稻”的记载。公元前2~1世纪,司马迁著的《史记》上有“安邑千树  相似文献   

14.
红枣     
红枣,又叫大枣,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尤以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产量最多.《战国策》中记载:苏秦对燕文侯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枣栗之食,足食于民.”可见,早在三千多年前,红枣就是我国北方人民的重要食品了.红枣的营养很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胡罗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它所含的维生素C是任何蔬菜、水果都比不上的.每100克枣中含维生素C可达540毫克,比同等重量的梨多几十倍,而维生素P(芦丁)的含量也居百果之首.  相似文献   

15.
甜蜜的枣恋     
正有关枣最古老的著述大概出现于《诗经》,在《诗·豳风·七月》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战国策·燕策一》有"枣栗之实,足实于民"的记载,足见当时枣已是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红枣酿酒。《神农本草经》等历代药籍均有关于枣的记载,认为它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有"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之说。  相似文献   

16.
栗别名板栗、大栗、魁栗、毛栗等,通称栗子。栗原产我国。从西安半坡村发掘的史前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栗和榛等果实,这说明远在6000年前,栗就已经成为我国古人的烹饪原料了。在古代,栗、枣、桃、李、杏并称为五果,被古人食用程度不亚于禾谷类的五谷。 《史记·苏秦传》中说,苏秦拜相后,亲赴燕国说燕文侯曰:“北有栗枣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栗枣矣,此所谓天府也……”是说北方有栗和枣,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国对红枣功能成分和提取物的研究多,但对红枣深加工产品及保健品研究较少。本文围绕红枣复合果浆的加工工艺及特性展开技术论述。红枣系鼠李科枣属植物的果实,又称中华大枣、枣子、干枣等,有河北枣、新疆枣、陕北枣等多个品种,其风味独特,味甘香甜。红枣作为我国特色的优势果蔬品种,种植面积大,分布地区广泛,产量也很大。中医认为红枣是补气养血、滋阴补阳的佳品,历代医家以枣治病的方子数不胜数。食品科学领域对红枣的营养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红枣中除含有维生素、氨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主栽品种哈密大枣、骏枣、灰枣为研究对象,探讨在45℃热泵烘干、自然晒干、阴干3种干制条件下枣果中氨基酸干制前后含量变化对枣果品质的影响,并通过SPSS和DPS软件重点分析不同品种、不同干制条件对枣中10种苦味氨基酸组成差异性及枣中苦味氨基酸与枣苦味相关性,结果表明:干制后,3种枣苦味大小依次为:哈密大枣骏枣灰枣;3种枣在干制后苦味氨基酸总含量较鲜样中均有显著增加,在45℃烘干条件下,10种苦味氨基酸含量干制后较干制前无显著差异(P0.05);苦味评分与红枣中苦味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R=0.785);品种对枣中10种苦味氨基酸含量影响表现为:哈密大枣和骏枣无显著性差异(p0.05),哈密大枣与灰枣、骏枣与灰枣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枣中10种苦味氨基酸之间都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白鹿宣     
“白鹿宣”,又名百鹿宣,是我国明清时期泾县宣纸工匠们创制的一个独特名贵品种。据嘉庆十一年版《泾县志》记载:泾县“有佳纸白鹿,罗纹,澄心”等。又据清代钱大昕撰著的《恒言录》云:“世传白鹿纸,乃龙虎山写篆之纸。有碧黄白三品。白者莹洁可爱。赵魏公用  相似文献   

20.
袁丹 《饮食科学》2010,(8):17-17
食物来源 我国食枣和栽种枣树的历史在3000年以上.《战国策·燕策》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粟之实,足食于民矣。”枣树对生长环境适应性强.在平原、丘陵、旱涝之地都可生长。现在除东北寒玲地区和青藏高原外,枣树已遍及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