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南京金陵石化物料管道盾构隧道穿江项目的地质条件以及盾构隧道穿江工程的技术难点、穿越风险和风险控制措施,分析了测量定位、注浆封堵、隧道稳定和洞门密封的实施方法,详细阐述了成功穿越长江的施工过程,指出了施工中的难点及风险,为相关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锦栋 《建设监理》2024,(1):68-72+76
盾构法施工技术在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结构、小半径和大坡度接收方面仍存在较多施工难点。以南京地铁5号线大校场站—大校场车辆出入段线区间盾构施工为例,分析了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结构下的小半径、大坡度掘进接收施工风险,从浅覆土近距离上穿隧道结构,近距离穿越隧道结构,小半径、大坡度盾构接收,以及管片破损和盾尾漏浆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了施工风险,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江厦桥东站一东门口站区间隧道需穿越奉化江,2号线桃渡路站一鼓楼站区间隧道需穿越余姚汀,越江盾构隧道工程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风险大。结合工程实际工况分析宁波轨道交通越江隧道施丁风险和难点,并说明实际过程中采取的相应施工技术措施,为宁波类似工程中盾构机顺利完成越江施工提供参考依批。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14号线土压平衡盾构隧道穿湖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铁14号线朝阳公园站—枣营站—东风北桥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要穿越朝阳公园湖,区间隧道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机在湖底长距离掘进存在较大的施工风险,处置不当会造成重大工程事故。结合该工程穿湖段的地质特点和以往的工程经验,对盾构穿越朝阳公园湖的风险点进行辨识与分析;基于风险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保证了盾构的顺利掘进。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市复兴路隧道南线工程盾构施工为例,针对软土地层中盾构施工的难点和特点,如坡度大,地层复杂,桩基下穿越,采用薄壁超宽管片且错缝拼装,穿越江中段,对盾尾密封的要求更加严格等,研究了泥水盾构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开挖面稳定机理与掘削管理.针对工程难点,采取相应施工技术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使盾构施工对建筑物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地铁工程大坦沙站~如意坊站盾构区间穿越珠江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介绍了盾构隧道下穿珠江的施工技术,并对盾构穿越珠江施工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施工风险控制实践表明,盾构穿越珠江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为今后类似盾构隧道穿越江河工程的安全风险控制与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难点分析及关键技术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长江隧道采用直径为14.93 m的泥水盾构施工,在长达3 020 m的盾构段施工中,成功穿越水压高达0.65 MPa的江底砾砂等高渗透性地层,完成在江底带压开舱、穿越江中超浅覆土段等高难度的工作,是我国迄今为止在长江上修建的风险最大的大型越江隧道。从分析南京长江隧道施工中面临的重要的工程难点出发,并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系统地总结南京长江隧道施工中的泥浆成膜、带压开舱等关键技术,对我国大直径泥水盾构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深圳某盾构隧道上穿既有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实例为依托,分析了盾构掘进施工参数,总结了盾构穿越施工控制既有隧道结构变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盾构法过江施工的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包含过江施工的盾构法隧道工程中,盾构机在头顶悬河的施工状态下掘进使得施工风险尤为突出,同时因为岩层裂隙水在与江水连通的情况下增加了掘进的困难,使盾构过江成为工程成败的关键.本文对盾构过江施工时要考虑的施工风险和难点进行探讨,对与之有关的地质环境情况、盾构设备的可靠性、盾构刀具的使用更换原则、克服地下水的影响和江底河床变形监测等问题进行讨论.可为类似工程中盾构机安全、顺利地在江底通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南昌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2标段隧道工程特点,针对盾构施工过程近距离侧穿公路桥、下穿地表多种管线、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及富水砂层等工程难点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从刀盘刀具配置、姿态控制技术、掘进参数优化设计、同步注浆系统、自动导向系统、渣土改良系统等方面进行适应性分析和针对性设计,有效确保了所选盾构能够较好地适应现有工程特点。  相似文献   

11.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始发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Φ14.93 m泥水平衡式盾构已成功始发。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已建成通车的南京长江隧道之间,是长江上第四条过江公路隧道,其直径大,承受水压高,所处位置地质情况复杂,隧道部分段要穿越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施工风险大;过江段采用X型交叉过江方案,隧道内部为单管双层结构形式。过江段隧道采用泥水气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一次性掘进距离长。盾构机始发作为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包含了许多周到细致的工作。针对盾构机始发前各种工作的准备,总结出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盾构机始发关键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盾构始发是重要风险工程,决定着隧道后续施工能否顺利完成。本文依托目前国内穿越海域最长的青岛地铁8号线过海区间隧道,综合考虑场地类型、周边环境、水文地质等因素,系统性的阐述了盾构始发技术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在近海、大埋深、高水压这一特殊极端条件下的盾构始发设计思路和具体设计方案,通过工程的顺利实施对盾构始发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泥水盾构穿越珠江水下浅覆土区域的施工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王文铮 《广州建筑》2006,34(4):21-24
本文针对泥水盾构过江隧道在浅覆土区域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对该区域的施工难点进行了探讨,在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工程实践中针对上述施工难点制定了防止盾尾漏浆(防漏)、防止江底地层沉降、防止隧道上浮和防止形成泥饼等措施,保证了盾构施工顺利过江。  相似文献   

14.
柏林  顾洋旗  康杰 《绿色建筑》2020,(1):40-43,47
以上海地铁15号线工程土建14标盾构区间施工经验为例,对盾构近工作井段小间距下穿已运营地铁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总结盾构下穿期间确保既有隧道安全运营的有效施工经验,以控制盾构施工对运营隧道结构的影响。该工程穿越后既有隧道结构沉降控制在±3 mm以内并且已经收敛稳定,可为今后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各种难点建构筑物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华明 《建筑施工》2012,34(5):473-475
盾构全断面在黏土层中掘进,尤其是在穿越江河段时的难度和安全风险较大。重点介绍了某区间盾构在掘进过程中,如何解决穿越防汛墙、江中段和盾构全断面在较硬、较韧地层中掘进等一系列施工的难点,实现风险预控,保证了区间盾构顺利、安全过江。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建设领域中,隧道工程因其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更具风险。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施工风险等级亦不相同,其中过江隧道无疑是施工风险等级最高的,如施工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施工风险及相应对策,很容易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从而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结合福州地铁1号线盾构穿越闽江施工实例,对其施工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最终2台盾构机安全穿越闽江。  相似文献   

17.
在西江引水工程盾构法穿越广茂铁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盾构接收井与铁路距离近、沉降控制标准高、盾构隧道处于软弱地层及施工期间铁路运行要求高等施工难点。为了确保盾构安全、顺利地穿越广茂铁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接收井基坑施工、穿越铁路、盾构到达及施工监测方面提出了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8.
依托成都地铁13号线娇子立交盾构隧道穿越立交桥桩基群施工项目,首先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典型高风险事件进行了识别分析,随后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对该盾构隧道全过程穿越施工开展了风险分析,明确了施工过程中各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该研究可作为盾构隧道穿越桩基群施工的预防措施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建海堤下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措施及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格式盾构法施工隧道工程由于其快速、经济常用于电厂建设中的进排水隧道工程中。但网格式盾构施工对土体扰动较大,对海堤的变形和稳定均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软土地区的海堤在自身荷载作用下沉降尚未完成,尤其是下卧层沉降未稳定,导致盾构隧道产生一定的纵向不均匀变形;盾构隧道施工和海堤相互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大唐宁德电厂穿越新建海堤的进排水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在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固措施,指导设计和施工;同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原位测试数据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给出了盾构在穿越海堤阶段的推荐施工速度、施工中建议采用的注浆和预起拱等加固措施以及隧道的变形、孔压等方面的一些规律性结论,为实际工程中类似的穿堤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盾构施工在地铁隧道建设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应用,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广州地铁四号线小新区间穿越珠江(510m)隧道施工的关健性施工技术,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以后类似过江隧道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