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宁南山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宁南山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态势,要使宁南山区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水的短缺问题,现代集水型生态农业是解决宁南山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可为制定当地的农业发展规划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对陕西省2008—2014年的降水特征和河流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对该区域水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匹配度在时空上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量和水质是影响水资源分布-水资源配置匹配度的主导因素,在降水量减少的情况下,改善径流水质、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例是缓解水资短缺的有效措施;陕西省水资源配置时空匹配度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基尼系数呈逐年减小的趋势。通过对陕西省水资源时空均衡差异性的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境与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和规划体系,强化水资源配置的适应性、稳定性和综合性,根据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合理规划水工程分布,以保证陕西省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所需的水资源配置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1—2018年广东省86个国家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广东省不同历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除粤北山区外,基本符合年均降水时数越多,累积降水量越大的规律.年均小时降水强度从南部沿海向北部内陆呈减弱趋势.2)汛期降水事件以短历时为主,占全年降水事件65.3%;累积降水量上,长历时降水量占汛期56.7%.前汛期短历时降水多发生在粤西;中历时降水多发生在珠三角两侧和粤西北地区;长历时降水多发生在粤东和粤北地区.后汛期短历时降水多发生在内陆,出现频次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中历时降水分布不均;长历时降水多发生在沿海.3)汛期降水时数日变化呈双峰型变化特征,小时降水强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变化特征.小时降水强度峰值易出现在下午的站点多分布在内陆,小时降水强度峰值易出现在下半夜至上午时段的站点则多分布在沿海、部分山区和珠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水资源脆弱性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湖南省水资源脆弱性动态演变问题,利用GIS和RS技术,基于PSR概念模型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水资源脆弱性指标综合权重,对2005—2013年湖南省水资源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和脆弱性成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分布格局呈现"中高周低,东强西弱"之势;(2)重度和极度脆弱区域团聚在东部和北部,微度和轻度脆弱区域呈阶梯状分布在西南两翼,中度脆弱区域如星罗棋布般分布在各个州市;(3)从时间变化上看,大体呈现"首尾时段波动明显,中间时段相对稳定"的特征;(4)从演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看,其脆弱性变化大致分为2种类型:持续增速型和低速稳定型。由此可见,近9年来,湖南省水资源脆弱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水资源持续脆弱的主导因素;强降雨事件发生的频率是区域水资源系统性增强与减弱并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降水是中国干旱地区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作为中亚地区"水塔"的天山山区,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的变化都会深刻地影响中亚地区的生态及人文环境。近些年,利用多数据源、多角度研究天山山区复杂环流和地理条件下的水汽时空格局与变化趋势成为热点。通过对不同来源近期数据的分析表明,天山山区降水在不同尺度下呈现增长趋势,同时极端降水也呈现增长趋势;对与降水相关的其他因素的分析表明,天山山区净水汽通量和云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而日照和总辐射呈现减少趋势;然而,由年轮重建百年尺度近代降水和区域气候模式模拟降水的结果却反映出20世纪下半叶天山山区的降水呈减少趋势;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研究发现,未来天山山区降水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降水在年内的集中程度,对干旱、洪涝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57—2012年鄱阳湖流域的月降水资料,并利用两种降水集中度(PCI和PCD)指标、一种降水集中期(PCP)指标,研究了降水集中指标在鄱阳湖流域的适用性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的这些降水集中指标在鄱阳湖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两种降水集中度指标均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其时空分布特征十分相似。降水集中期变化范围为4月上旬至6月中旬,呈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通过对月降水集中几种指标的变化进行MMK趋势检验,发现流域内大部分站点的降水集中度指标呈不显著的减小趋势,降水集中期呈不显著的延后趋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南省的降雨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滇池流域内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利用滇池流域26个雨量站2001—2017年的逐月及年降雨量数据,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对滇池流域年均降雨量序列进行空间插值,对比了不同插值方法的效果,分析了该流域降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考虑高程影响的协同克里金法更适用于滇池流域降雨量插值分析;滇池流域降雨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无论哪个季节,西北、东北部山区降雨量较多,夏、秋两个季节湿热、多雨,而冬、春季天气干燥,降雨量少。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辖区优先控制单元的水资源科学管理能力,采用SWAT模型对水资源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汛期与枯水期径流占比分别为56%和16.1%,径流年际变化范围为725~2 872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 320 m~3/s,研究区月降水量在6月和8月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水资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丰/平/枯年份各亚流域水资源分布情况不同,水资源贡献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流域20和23,其中亚流域20在丰、平、枯年份对径流的贡献率均最大,分别为10.64%,8.2%和11.31%.根据亚流域水资源敏感性特征,将哈尔滨优控单元进一步细化为8个四级生态功能分区,并结合功能分区目标给出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方案,籍以指导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复杂、环境恶劣、气象观测水平有限,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缺乏长期观测资料。再分析气象数据集(产品)基于气象卫星、数值模拟等技术,结合站点实测资料制作而成,具有时空分辨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大气水文相关的研究工作中。选择西北典型的高寒山区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3套具有代表性的再分析气象数据产品(CMADS、ITPCAS和TRMM 3B42)降水资料在研究区年际和年内的分布情况,然后利用3套降水资料驱动SWAT水文模型,将模型模拟的结果与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参数率定和敏感性分析,从而分析3套数据集在研究区对降水的模拟效果。最终获得以下结论:3套降水资料在流域内的降水量分布情况存在较大差异,CMADS和ITPCAS数据集在降水总量上大于TRMM 3B42数据集,且CMADS数据集的年际降水和年内降水分布与冰川分布较为一致;3套再分析数据产品中,CMADS数据集驱动水文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逐日、月的NSE系数达到0.53、0.71,ITPCAS和TRMM 3B42数据集的NSE系数较低,径流模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使流域内水文循环产生了二元分化,天然、人工水循环的此消彼长,改变了水资源在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及过渡带之间的时空分布和转化条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通过考虑水的天然循环与人工水循环(二元水循环),后者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耗水率、污水排放浓度影响,探讨了二元水循环下河流生态需水"质"与"量"的综合评价,以区别以往仅从天然水循环(一元)出发评价河流生态需水的缺陷.建立了二元水循环下的河流生态需水的水量与水质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玛纳斯河流域河流生态需水水量与水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对黄河宁夏段水质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保证黄河宁夏段水质稳定达标排放的建议,确保黄河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开展的《浙江特色水教育》课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分析当前整体环境和开课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定位图明确了课程定位为培养素质的通识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水利、水教育、水文化素质,阐述了包括水利发展制度与形势、浙江水资源等六部分的课程内容,并明确今后的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的淡水资源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水质的不达标和地区间水分配的不均衡3大矛盾,鸭绿江东水西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鸭绿江年径流量达到2.67×1010m3,相当于我国目前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的调水量的1.5倍,可以满足调水要求。鸭绿江是一条的水碧流清的河流,其水质与南水北调工程到达华北的水相比,可以称之为“矿泉水”。鸭绿江的东水西调3个取水口以太平湾水库取水口最为合适。调水线路流经的城镇可以直接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与调水线路相连,形成辽宁省最大的“自来水管网”。各地原有的水资源不再作为生活用水,而作为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质优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武昌沙湖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影像图进行武昌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类,利用元胞自动机(CA)模型预测2011-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将CA预测结果与面源模型相结合,预测2015年沙湖流域面源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负荷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展,其他地类向建设用地转变速度依次为:农田56.8%、绿地35.1%、水域23.9%、未利用地8.9%.2011-2015年间各用地类型均有继续向建设用地转变的趋势.从污染物负荷总量的变化情况上看,2015年3种污染物的负荷总量较2003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TN增长30.11%,TP增长17.32%,BOD增长43.38%.从污染物负荷总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上看:TN由2003年的建设用地>绿地>农田>未利用地,转变为2015年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田>绿地;2015年TP和BOD的污染负荷总量空间分布规律与2003年保持一致,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田>绿地.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北半球逐日再分析等资料,对宁夏2013年5月14日到16日和2011年5月7日夜间到9日夜间2次久旱转透雨过程从高空环流背景、中低空影响系统、温度及物理量场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的500 hPa平均高度距平场上,亚洲中纬度地区均处于"东高西低"环流型下,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及南海地区;主要影响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东高西低"环流型东高所处位置的不同,造成出现透雨范围的不同;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散度、涡度、经向风和能量、温度分布的不同导致2次透雨过程降水特征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宁夏春季久旱转透雨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水、土、能等资源是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研究区域各种资源开发利用与碳排放的相互影响机制,对于推动资源节约和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6—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南省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水、土、能等资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总体碳排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地市之间差异明显;2在河南全省及三大区域的空间大尺度上,资源利用效率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3在河南省地级市空间尺度上,资源利用效率与碳排放强度的对应关系并不完全吻合;4对于不同区域而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碳排放强度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系,对碳减排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目标应该有所侧重和区分,采取差别化的发展策略,这对于河南省未来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区域的历史变迁和地域文化。以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范围为研究区域,以古徽州范围内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名村和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传统村落增长缓慢,宋朝新增传统村落数量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传统村落格局基本定型,数量增加减少,区域整体呈现出星罗棋布的发展特点。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低海拔,沿水,各县不均衡"的特征。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类型上主要有传统农耕类、交通枢纽类、特色产业类和商业贸易类四种类型。181个传统村落中,有30个发生过转型。部分传统农耕型从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开始分别向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型转形。总体来看,古徽州传统村落体现出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个别县向其他县辐射,沿水发展的时空开发特征。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ge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t is essential to examine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 physically?based distributed model,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9.
0 INTRODUCTIONFinishedwatermayundergosubstantialchangeinqualityduringtransportthroughthedistributionsystemtotheconsumer.Waterqualitymodelswereusedtopredictthespatialandtemporalvariationofwaterqualitythroughoutthewatersystem .Asignifi cantaspectofusing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