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在分析青龙台地区地质特征和勘探现状的基础上,对储量空白区进行了深化勘探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两个具有滚动勘探潜力的主要目标区,运用相关地质研究方法,对构造形态、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有利部位进行井位部署,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发现了龙617和龙618等块。该方法对其他老区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大庆长垣地区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研究,应用全三维立体特色解释技术,保证了断层和层位解释的精度,同时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多方位检查构造解释的闭合质量,对掌握研究区整体构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综合运用多种地震解释技术手段,更直观地展现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为建立精确的地质模型和后续的油田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M油田A区块含油面积6.03km2,探明未动用地质储量123.13×104t。研究区一直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对断层的解释精度不高,2010年钻井有2口井因钻遇断层而导致地质报废,2013年完成了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工作,因此在区块开发动用前进行三维地震资料构造精细解释非常必要。为此开展了M油田A区块构造精细解释及构造特征认识,加大对影响开发效果因素的研究力度,为下一步区块开发提供技术储备,以降低开发风险,为油藏的进一步的精细挖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为后期的井位部署工作和注采关系调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处理西斜坡大连片三维的精细构造解释,重新疏理了断裂体系,充分落实了阳1、阳2、程1、阳6、桃4等圈闭,建议实施了阳1-4、阳2-1、程1-2等17口滚动开发井,成功率88.6%,累计新增含油面积1.3km^2,新增地质储量126×10^4t,新增动用储量20×10^4t,阳2块新发现E1f3^1、E1f3^3、E1f2^2灰岩三套含油层系,程1块新发现E1f2^3砂岩含油层系。通过滚动开发实践,总结了一套适合复杂构造带尤其是"小、贫、散"地区滚动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纪宝强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24)
本文研究认为,侏罗系八道湾组油藏探索尚未获得突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该层系储层物性差、改造措施不理想、固井质量不合格等;石西地区钻遇八道湾组地层井较多,应以老井复查及二次测井解释为主,同时继续深入开展构造、储层研究,寻找优势储层分布区域;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工程地质一体化,采取合适的储层改造措施,力争获得单井的突破,为扭转该层系勘探局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9.
义901块位于渤南油田义99井区南部,义141块北部,为一断层遮挡的断鼻构造,南北均被断层遮挡。通过该块的精细构造解释,并且与南北已钻老井资料的对比分析,加大沉积规律研究力度,利用相控储层描述技术,滚动开发义901块。 相似文献
10.
常敬徳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23)
复杂断块油藏是难动用油藏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次研究选取荣66块典型难动用油藏,针对制约油藏开发动用的主要因素,开展精细解释落实构造,预测储层分布,分析成藏因素,在“四个转变”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整体研究、控制要因、重点评价、开发动用”四个层次的二次评价工作程序,推动了荣兴屯油田难动用储量二次评价进度,使难动用储量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油田产量结构调整提供支撑,同时对辽河其它难动用油藏的二次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在北大港油田开发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地应用多种地学软件的核心技术,对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描述,进行层位标定、地层对比,断层解释等研究工作,增加了地质分析及模型基础数据的精度。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改地层解释38处,并对区内断层进行了重新组合,取得了新的认识,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低幅度油藏滚动勘探开发实际,通过古云集油田运用实例,从开展低幅度油藏的精细描述研究,开展低幅度油藏开发方式及滚动勘探开发部署自寺研究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得出运用水平井技术是最有效的低幅度油藏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地震地貌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从三维地震数据中提取出的振幅属性,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成图,结合地学知识以促进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认知和研究,对有利储集体进行预浏.应用地震地貌学方法进行隐蔽油气藏勘探,不仅赋予了地震相和地震属性全新的地质学和沉积学概念,也客观地再现了隐蔽油气藏中各类储集体三维空间形态及其内部沉积构成变化.文章概述了地震地貌学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列出一套可供参考的工作流程,介绍了它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地震地貌学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H J油田存在砂体横向非均质性强,微小构造发育,油田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等问题。为进一步解决该油田的采收率问题,在工区内开展了井间地震技术试验,通过对井间地震资料储层、小断层综合解释,以及对工区储层的反演分析,指出砂体间的横向发育不连续及小断层分隔形成的小构造是造成H 73-H 49井区动态矛盾的主要原因。并且本次研究对井间地震资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