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精细地质再研究,落实构造及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对J271块普通稠油油藏注水开发试验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并在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提高水驱效果的的综合调整方案,为同类油藏吞吐后期的开发方式转换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普通稠油油藏经历了边外注水、井网加密、周期注水、蒸汽吞吐以及油井侧钻、补层堵水等措施后,区块产量递减加快、含水上升,区块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为了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针对剩余油分布复杂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动态分析等多种方法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域,开展井位部署,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曙光油田是一个以稠油开发为主的油田,其中薄互层稠油油藏的地质储量占稠油储量的37.7%,日产油占15.9%,油藏整体开发已进入开发后期,常规吞吐开发效果差。为提高油藏采收率,2005年杜66块实施火驱开发试验,开展地质条件、井网井距、储层物性、汽窜通道等四项制约火驱效果因素研究,提出了调整平面及纵向矛盾的技术对策。该技术为薄互层稠油火驱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单家寺单56块超稠油油藏在2001年投入开发,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逐步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最高吞吐周期达到12个,暴露出油井含水升高、井距偏大、停产井增多、井网不完善等问题,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为进一步提高蒸汽吞吐采收率,探索今后的工作方向,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超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井网加密调整优化研究,得出了井网加密的技术政策界限,使该块井网由141米×200米加密为100米×141米,经过实施,改善了开发效果,提高了超稠油油藏采收率,为同类型稠油油藏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应用水平井开发薄层稠油油藏,能够有效提高单井控制储量,开发直井难以开发的油藏。但是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如何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成为该类油藏开发后期部署调整的核心问题。本文对W70块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落实了剩余油分布,论述了蒸汽驱开发的可行性,开展部署,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稠油吞吐开发后期的接替技术尚未成熟的今天,水驱仍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欢西油田千22莲花、锦271兴隆台吞吐开发后期开发方式优化的效果的分析,认为在吞吐开发后期实施注水开发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探索出了适合常规稠油吞吐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为同类油藏转换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鉴定的、新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7.
稠油开发是油田开采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稠油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目前针对普通稠油常用的一种开发方式是蒸汽吞吐转换开发技术,由于技术成熟性方面的一些限制,其在采收量的增加效果上相对并不理想。为了有效提高稠油开发采收量,保障油田开采的效率,本文将针对普通稠油蒸汽吞吐转换开发方式的优化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曙光油田稠油油藏主力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后备资源接替不足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该油田加大对稠油块状非均质油藏储量动用状况的研究力度,完成了组合式井网开发可行性综合研究以及水平井优化设计.现场应用表明,曙1-38-32块为块状非均质油藏,组合式井网整体开发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杜66块经过20多年蒸汽吞吐开发,吞吐轮次高,地层压力低,油井普遍低产能,生产效果急剧变差,通过火驱采油技术现场试验,开发效果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对火驱采油技术的分析,适应油藏条件的论证,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火驱采油技术能有效改善稠油老区后期开发效果,为同类油藏后期开发方式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杜66块经过20多年蒸汽吞吐开发,吞吐轮次高,地层压力低,油井普遍低产能,生产效果急剧变差,通过火驱采油技术现场试验,开发效果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对火驱采油技术的分析,适应油藏条件的论证,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火驱采油技术能有效改善稠油老区后期开发效果,为同类油藏后期开发方式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强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极易受边底水推进影响导致含水上升速度较快,加之稠油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原油粘度高、渗流速度慢等特点,后期往往面临低产、低速、高含水的开发现状,开发难度较大,急需寻找合理有效的开发技术替换现有开发方式。以沾14块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提高强边底水稠油开发技术的研究,对于影响开发效果的各项因素开展分析,同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调整潜力分析,确定了下步调整的方向,并开展调整技术政策界限研究,优选开发方式为水平井加密吞吐,同时设计正交试验,优化注汽强度为12t/m,最大排液量为30t/d,对于此类强边底水稠油的开发而言,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具有油藏埋藏深、储层发育复杂、原油粘度分布范围广的特点,针对油藏地质特点及蒸汽吞吐处于中后期的状况,在杜66块开展火烧油层研究。文章着重介绍了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杜66块火烧油层开展情况,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确立杜66块开发方式,确定井网、井距,优选参数。  相似文献   

13.
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油汽比逐年下降,经济效益变差,亟需改变开采方式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本文以孤岛西区馆5为目标区,论述了高轮次吞吐后期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井网,实现液流转向,同时采用非均相复合驱的驱油技术来改善单元开发效果,力求实现均衡驱替.这种井网优化方式对同类型热采稠油油藏转化学...  相似文献   

14.
注氮气开发油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油田开发技术,美国和加拿大对不同的油藏进行了注氮气开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自89年起开展了应用氮气提高稠油油藏开采效果的研究,在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典型稠油油藏进行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研究和现场试验。我公司在2005年引进了美国NPU900型橇装式注氮设备,在克拉玛依稠油油田开展了规模注氮工艺,以氮气辅助蒸汽吞吐,解决油藏开发后期能量不足、蒸汽超覆、汽窜以及油层动用不均的开采矛盾,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薄层稠油油藏利用蒸汽吞吐开发较长时间后,井底的油水分布情况发生改变,此时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明确油藏挖潜方向。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油层渗透率、孔隙度、厚度、注汽干度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得出了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稠油油藏注蒸汽热采过程的汽窜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汽窜的现象的发生、危害及汽窜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对八面河油田面120区稠油汽窜的油藏地质因素和工艺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汽窜的手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合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汽窜防治的措施。现场应用表明:通过采用井网调整、射孔参数优化、蒸汽吞吐工艺改进、油层改造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抑制和利用汽窜,改善油层动用状况,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东胜稠油油藏剩余可采储量大,采出程度低,自然递减率高,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是稠油油藏开发的主要开发方式之一。通过前期地质研究和区块优选,四个稠油油藏区块实施的水平井蒸汽吞吐措施初期效果良好,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显著提高,表明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在是有效动用该稠油油藏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8.
结合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稠油蒸汽吞吐高轮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热采稠油蒸汽吞吐开发井距小,汽窜严重,油层平面和纵向动用不均衡,储量动用差等诸多问题,研究分析了多井整体吞吐技术、间歇吞吐技术、蒸汽+N2吞吐技术、技术、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等机理及现场试验。多井整体蒸汽吞吐适合处于蒸汽吞吐中后期、油藏压力较低、相邻井汽窜较严重的油藏;间歇蒸汽吞吐是改善超稠油高轮吞吐效果,降低操作成本行之有效的开采方式;随着氮气成本的降低,蒸汽+N2吞吐将成为蒸汽吞吐开采后期的重要调整措施之一;蒸汽+ CO2吞吐技术适合于外围、边远复杂区块探井试油及储量评价,或者作为不具备井网控制储量动用条件时的增产手段。  相似文献   

19.
针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直井开发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初步形成了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隔夹层研究、水平井技术等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美娟 《河南化工》2010,27(4):72-73
孤岛南区渤89断块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由于层薄、油稠、出砂,开发效果一直较差,属于典型的低效水驱单元。本文通过开展油藏地质研究、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利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和测井反演等技术研究了孤岛油田渤89断块存在的潜力。通过实施细分井网和转换开发方式,重点应用调整注采井网和蒸汽吞吐等技术,提高单元储量的动用程度,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改善低效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