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明松  孙京一  李朋 《广东化工》2012,39(6):111-111,76
七棵树油田属于异常低压油田,含蜡高、析蜡点高,油井清蜡周期短,主要采取热流体循环洗井同时辅以投加清防蜡剂来清防蜡。文章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热流体循环洗井在七棵树油田的应用情况,通过对比载荷、电流、返排期及产量变化,得出了目前最适合七棵树油田热循环洗井热流体。  相似文献   

2.
七棵树油田井网井距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棵树油田构造上处于梨树断陷东部向斜带的东北部,其构造形态为北东轴向的向斜构造,笔者通过七棵树油田井网优化、井距优化研究,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七棵树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压、特低渗油藏。为了提高开发效果,七棵树油田SW10区块对水平井的开发采用了超前注水,根据开发理论与生产实践,对七棵树油田SW10区块的超前注水开发效果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前注水对SW10区块水平井压裂效果、含水率和产量自然递减产生了明显影响。超前注水后,地层压力高,压裂液返排率提高,排液期缩短,有效提高了投产初期的产油量;减小了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储层物性伤害,有效提高了原油相对渗透率,降低了水平井的含水率;采用超前注水的油井比同步注水的油井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高,地层压力下降相对缓慢,单井产量递减慢。  相似文献   

4.
由于水平井具有造斜曲率大,造斜段长等特点。抽油杆柱经常与油管内壁接触和发生摩擦,使抽油杆偏磨,甚至导致油管穿孔。所以必须在抽油杆某部位加扶正器。本文基于梁弯曲理论和井眼的几何关系,设计出了水平井扶正器分布设计模型,得到了水平井抽油杆柱扶正器的合理配置间距。并以某油田稠油油藏H1水平井为例,结合该井的井斜角、方位角、全角和井下摩阻的变化率来确定了杆柱扶正位置。对油田现场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中悬点载荷及杆柱应力计算分析,结合对现场断杆井位置及断口的统计,对滨南油田抽油机井抽油杆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抽油杆断裂的主要原因是非对称循环应力作用产生的疲劳损坏。油井见聚、含水上升、工作参数变大等因素,都将导致抽油机井悬点载荷差增加,引起抽油杆的疲劳损坏。通过合理优化管柱结构、应用高强度抽油杆或组合抽油杆等措施可有效减缓抽油杆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油井抽油杆弯曲这一造成油井偏磨的主要原因,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计算、可行性研究及相应井下工艺研究基础上,通过抽油杆柱组合优化设计,在偏磨井段应用空心结构抽油杆,不增加悬点载荷、不增加能耗、不降低系统效率的条件下保证抽油杆柱在井下各种载荷作用下不发生弯曲,进而在油田泵筒管理中找到一条更为经济有效的油井防偏磨手段。  相似文献   

7.
鸭儿峡油田部分油井杆柱失效状况频发,致使油田井下作业频繁,严重影响了油田正常生产。统计发现失效原因主要为偏磨失效、腐蚀失效、疲劳损伤导致的抽油杆断脱。结合对91口杆柱失效井的分析发现造成偏磨的主要原因有杆柱中和点较高、井眼轨迹变化复杂、生产参数不合理等;引起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地层水对抽油杆腐蚀情况加剧。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管杆柱底部集中加重、优化杆柱结构使中和点下移、偏磨段连续扶正、确定合理生产参数减少惯性载荷等综合配套防治技术。现场应用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改善鸭儿峡油田杆柱失效现象。  相似文献   

8.
水力喷射压裂是集射孔、压裂、隔离一体化的新型增产改造技术,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直井、水平井的增产改造,是低渗透油藏压裂增产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提高特低渗储量的动用程度和单井日产水平,七棵树油田进行水平井开发试验,采用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大幅提高了单井产能,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生产实践中,对于断脱位置在35根抽油杆以内的断脱井,可以通过利用吊车捞杆的办法来解决。本文从示功图、悬点载荷等方面入手,提供了示功图基线法、大小载荷关系法和载荷与抽油杆柱深度关系法三种计算方法对抽油杆柱断脱部位进行判断,降低了作业成本,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抽油杆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能够降低悬点载荷、增加下泵深度以及耐腐蚀等优势,在油田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国内外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杆柱设计、行为预测、生产参数优化以及工况诊断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应用设计与分析,大多沿用钢制抽油杆的设计方法或在其基础上做出适当修正,没有专门的理论作为指导,直接影响到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应用效果。建议加强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理论研究,建立一套适用的理论与方法,为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高效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斜井有杆泵举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直井、定向井、水平井统称为斜井,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斜井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辽河油田仅水平井就以每年近200口的速度增长,采油实践表明有杆泵采油仍然是斜井最主要、最经济的采油方式之一,如何合理的确定斜井下泵深度以及有效的解决斜井偏磨问题是决定有杆抽油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斜井有杆泵举升深度影响因素及杆柱偏磨防治分析,提出确定斜井有杆泵举升深度及防治杆柱偏磨的合理方法,为斜井有杆泵举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魏超 《辽宁化工》2014,(7):922-924
近年来,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在延长油田南区采油厂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杆管偏磨已成为影响油井检泵周期和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的影响着油田的正常生产,是有杆泵生产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对南区采油厂的管杆偏磨成因和机理进行分析,提出防偏磨技术对策和措施,对提高南区采油厂抽油井产量和有杆抽油系统机采效率、延长偏磨井免修期、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大港油田高凝高粘油井系统效率现状,双高油井系统效率偏低,而且井下效率远小于地面效率,井下效率提高潜力较大。影响双高油井系统效率的因素包括冲程、冲次、泵效、沉没度、悬点交变载荷等参数。将采取配套措施的高凝高粘油井的加热参数、掺水等参数纳入到优化设计计算中,提出了兼顾经济效益并以最大系统效率为目标进行系统优化方法,增强了以提高系统效率为目的的优化设计方法对双高油井的适应性,通过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高凝高粘油井系统效率最高的优化设计方案并非最优方案的结论,对提高采取配套措施的高凝点、高粘度油井的机采系统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的压裂改造会导致套管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中,严重时会出现变形、弯曲、断裂等问题。考虑井眼轨迹、套管结构、压裂施工要求,考虑套管浮容重、管内流体压力、流体摩擦阻力以及温度载荷作用,建立套管轴向载荷力学模型。计算套管所受轴向力,分析其抗拉强度,以合理选择压裂参数,预防套管损坏。以油田某井压裂施工为例,根据建立的轴向载荷力学模型,计算得三维弯曲井眼中套管的最大轴向载荷在井口位置约为2191.648k N;井口套管抗拉强度安全系数最低,约为1.408,基本满足压裂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5.
郭绍群 《辽宁化工》2011,(8):822-823,826
油机平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抽油设备使用效率和寿命,对抽油杆的工作状况影响也较大。因此我们对抽油机平衡状况的判断,必须高度重视,并寻出既方便又准确的判断方法。本文通过对各种评价方法的应用与分析,提出应用功率法评价和调整抽油机平衡,使抽油机井平衡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6.
张军 《当代化工》2012,(6):594-597
分析了辽河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存在的问题.通过水平井筛管防砂完井方式的比较,采用顶部注水泥高强度弹性筛管防砂完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热采水平井中热力和地应力造成套管、筛管损坏及封隔器的坐封和密封困难.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弹性筛管的强度高、防砂效果好,油井能够保持长期稳产.  相似文献   

17.
曹海  马芹永  张蓉蓉  汪洋 《硅酸盐通报》2016,35(9):2925-2929
通过对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的劈拉试验研究,分析了后浇混凝土的浇筑方式、粘结面粗糙度及温度对混凝土粘结劈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同种工况条件下,水平向浇筑混凝土粘结劈拉强度明显大于竖直向浇筑粘结劈拉强度,粘结劈拉强度随粘结面的粗糙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到300℃时,比常温下降了50%。为阐明混凝土粘结劈拉机理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并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中-文东油田二三类储层的开发,结蜡井逐年增多,结蜡导致抽油机电流升高、油管内通道堵塞,需频繁的热洗清蜡或加药才能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结蜡严重的导致井卡需检泵复产。为提高结蜡油井开发效益,我们引进自旋转刮蜡扶正装置解决了结蜡油井生产难的问题。2013年在文中-文东油田应用了18口井,热洗清蜡周期延长50天,平均延长检泵周期76天,泵效提高4.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提高机采系统效率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鹏  王敏  周梅 《辽宁化工》2011,40(11):1153-1155
目前长庆油田采油二厂的开采方式还是以抽油机井生产为主,但其整体系统产液量低,能耗高,系统效率水平偏低,针对这一现状,应用能耗最低机采系统优化技术,在南梁采油作业区展开了机采系统的优化设计,在确保产液量的前提下,较大幅度的提高了油井系统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渗透油田机杆泵设备选型过大等问题,研究低渗透油田机杆泵设备优选理论。采用迭代方式,根据油井流入动态曲线和油田定产要求,首先初选抽油机、设计抽油杆、选择抽油泵的型号以及选择冲程、冲次等参数,再从井底到抽油机反向计算受力情况,以校核抽油机型号、冲程、冲次参数是否合理,以此反复循环,实现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的最佳匹配。对延长油田唐114井区3口油井现场试验表明:在不影响平均日产量的前提下,3口井的平均节电率达到4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