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胜西低潜山受西部边界逆断层及东胜堡潜山抬升影响,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总体上为一个东倾的单斜形态。受控于充足的油源和良好的运移通道、多种优势储集岩类型、断裂的多期与早期发育和优越的区域性盖层等有利成藏条件,胜西低潜山主要发育三种油藏类型:沿不整合—断层联合运移的潜山油藏、沿不整合垂向运移的潜山油藏、沿断层侧向运移的潜山油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民屯凹陷中央潜山带烃源岩、储盖层、油气运移等各项成藏关键因素分析,认为大民屯凹陷沙四、沙三段的湖相泥岩是重要的生烃层系,亦是古潜山油气藏的最佳盖层,但根据地层及岩性组合不同,在潜山构造的不同部位的盖层又存在差异性;工区长期活动的基底断层、区域不整合面以及渗透性地层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运移方式主要有"侧贴式"、"直覆式"及其复合式;依据成藏要素对潜山进行了分带评价,指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杨雪 《当代化工》2015,(4):718-720
在储集岩和烃源岩发育的基础上,大民屯凹陷太古宇潜山中油气富集受断裂控制。断裂活动控制了潜山的形成和储层裂缝的发育程度,并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断裂的性质和规模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逆断层控制形成的潜山油气最为富集,大断距正断层的两盘均可形成油气富集区块。  相似文献   

4.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内发育有丰富的油页岩,通过对大民屯凹陷内沙四段油页岩段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在现有的油页岩测井响应特征和测井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声波时差和自然电位曲线对△logR重叠法进行了拓展,建立了该区油页岩测井解释模型,建立并验证了大民屯凹陷△logR与总有机碳的数学关系模型,对凹陷内的油页岩及上覆泥岩的总有机...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发现,大民屯凹陷潜山存在很多裂缝发育带,但是目前对于潜山油气藏的研究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技术。采用叠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对大民屯凹陷前进太古界潜山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为后续大民屯凹陷潜山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大民屯凹陷石油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行开发的盆地模拟软件对凹陷的埋藏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聚史进行系统地模拟和恢复。埋藏史的恢复结果证实了大民屯凹陷在下第三系早期就发生强烈的断陷,凹陷内的充填物主要在沙四期和沙三期形成,上第三纪和第四纪凹陷基本处于萎缩阶段。通过生烃史和排烃史的恢复得出:沙四段和沙三段下部是本区的两个主力生油层,生烃量占整个凹陷的96%。在平面上,以荣胜堡洼陷最多,其次是三台子洼陷和安福屯洼陷;在时间上,到东营期,生烃量和排烃量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大民屯凹陷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已进入油气勘探中后期,基岩油气藏成为下一步勘探的主战场。勘探对象的变化,对地震资料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在大民屯凹陷开展了精细采集地震技术,从前期论证开始,针对具体地质目标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进行精细工程技术设计,开展针对性试验攻关,在定量化质量监控下,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的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主要包括:精细三维工程设计技术、针对地质目标的综合试验技术、最佳岩性激发技术、大型障碍区特观施工技术、定量化质量监控技术等关键技术。实施后,在辽河油田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8.
《云南化工》2017,(10):107-109
通过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滚动评价井位部署等技术,对边、曹台潜山储层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开发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其发育程度与构造运动、古风化作用、溶蚀作用等有关;油气的聚集与岩性和裂缝的发育程度有关,油藏类型为块状裂缝性油藏。  相似文献   

9.
大民屯潜山含油气丰度高,主要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大部分潜山裂缝储层需要进行压裂改造。针对大民屯凹陷储层特征,采用压裂液损害评价方法,分别从压裂液对裂缝性储层的损害和对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损害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压裂液对增产效果的不利影响,得出潜山储层压裂液伤害结果,并根据测定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为该区现场压裂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化工》2018,(12):85-86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具备良好的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采用构造应力场分析技术对大民屯凹陷沙四段致密油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续致密油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储层实测孔隙度、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的资料表明,大民屯凹陷新生界储层在纵向上发育三个次生孔隙带。从而在一个普遍低孔渗背景下,形成了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控制。他们形成于河道、泛滥盆地、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等相带,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亚期,发育溶蚀成岩相。该文通过成岩作用定量表征方法,预测了大民屯凹陷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的横向展布。通过成岩相图和沉积相图的叠合,预测了沙三四亚段优质储层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凹陷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针对自来屯孔二段低渗透油藏特点研究,合理划分、选取开发层系,确定了合理的开发井距,优选了井网进行了开发整体部署,并开展过程跟踪,不断优化井位及射孔井段,确保了油层最佳的动用,提高了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沙三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是断陷期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中亚相,以及辫状分流河道、河间薄层砂、河间泥3种主要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14.
自来屯油田低阻油层较多,利用常规测井方法识别困难。低阻油层的形成有较多的影响因素,主要地质因素是储层泥质含量高,岩石粒度细,束缚水饱和度高,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等,钻井过程中咸水泥浆的侵入也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利用电阻率与自然伽马相对值关系图版进行低阻油层的判别,或是利用不受岩性影响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评价低阻油层,两种方法在自来屯油田低阻油层的评价上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辽河油区勘探程度越来越高,面临规模储量区块稀少的严峻形势,通过紧密跟踪预探井实施及试油试采情况,积极进行区块潜力筛查,努力实现少井高效评价,落实储量规模,开展评价部署。针对赵古潜山内幕构造复杂、储层预测难等问题,在整体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潜山构造格局、有利岩性分布、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对地质体的阶段认识采用复杂结构井进行整体规划,优选有利位置进行评价部署,以落实含油范围及油藏产能。通过油藏工程设计,用导眼井录取储量参数,大斜度段及水平段落实油藏产能,对赵古潜山储量上报及产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能是未动用储量评价的核心,产能预测是编制油田开发规划部署、进行开发方案设计、开发动态分析、油井配产及开发方案调整的重要内容。准确预测单井产能是合理开发油藏的重要决策性因素。本文以MM油藏为例,根据三叠系油藏开发井在油层改造方式和规模相近的情况下,采用5种方法对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然后将这5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筛出,最后得出MM油藏的产能预测值。  相似文献   

17.
沙南油田沙122井区靠近二叠系平地泉组油源,梧桐沟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油源断裂发育,易于形成岩性油藏。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和波阻抗分频(AVF)反演,在已开发的沙丘5井区西侧斜坡区,发现、识别、描述多个P3wt12岩性圈闭,与沙丘5井区分属不同砂体。优选目标论证上钻沙122井,试获工业油流,进一步证实了该区成藏认识。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滚动勘探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贝16断块布达特潜山油藏储量丰富,底水充足,自2004年投产以来,累计产量达39.1708×104t,占全区产量的53.91%。是贝16作业区原油生产的主力断块。目前布达特潜山油藏存在底水锥进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快、产油量递减快的现象,含水快速上升是布达特断块产量递减的主要原因。本文在分析布达特水锥形成原因基础上,结合布达特潜山油藏生产实际情况,探讨如何进行压锥、控水,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安1-安97潜山油藏具有双重介质的复杂特点,开发中暴露出许多矛盾,通过注水结构调整以及注水方式优化,给出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并对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中,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方式的应用对于新型注水开发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施后效果明显,可为同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付建伟  彭承文  李庆 《当代化工》2014,(6):1046-1048
大庆八厂葡萄花油层广泛发育低阻油气藏,复杂孔隙结构是低阻油藏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区低阻油层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合试油资料,验证了本区复杂孔隙结构是造成低阻油层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化验资料,利用研究区孔隙结构参数建立了储层分类标准,指出了低阻油层发育的储层类型;利用压汞和常规孔渗资料,建立了孔隙结构参数和储层品质指数的关系模型,形成了利用测井资料评价孔隙结构的方法和模型,为低阻油层有利区预测提供了技术保证。研究表明:该技术对于解决低阻油层的识别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