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X区块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外前缘相沉积,储层类型以席状砂为主,砂体厚度薄,当前油价下直井开发无效益,提出了水平井开发薄差储层的设想。文章以精细构造解释、多井约束储层反演、三维精细地质建模等技术为手段,精细描述构造及储层特征,总结出了薄差储层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并根据钻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一套水平井随钻跟踪调整方法及流程,对同类油田水平井的设计与跟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汉油田盐湖盆地岩性组合复杂、砂体类型多样、储层厚度薄且横向变化快,受限于地震资料品质和反演算法,砂体识别精度无法满足要求,结果也往往存在多解性。本文针对盐湖盆地特点和岩性勘探的需要,基于等时地质地层框架模型开展层序地层划分,结合古地貌与等时地层属性分析,明确了砂体有利区带;分析不同岩性测井及弹性参数特征,构建岩性、流体指示因子,以此为核心利用叠前反演开展储层的岩性、流体预测。结合地质认识完成目标区地震储层预测,指导盐湖盆地岩性油藏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3.
依据所图油田现阶段开发特点,建立三维构造模型和储层参数随机预测模型通过储层构造、断裂特征精细描述、砂体分布及连通状况、油层分布状况等以及储层参数三维空间展布特征研究,为开发部署以及开发综合调整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窄河道边界刻画难度大,预测精度低,为了进一步提高窄薄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搞清井间砂体分布规律,通过多级联合属性控制反演,精细三维刻画河道砂体,认清窄薄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最后基于储层预测的成果进行沉积相精细刻画,结合动态与监测等资料验证井间砂体的连通关系,为后期断层边部井位部署和加密井井位部署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地震资料识别的地层厚度在15m左右,以薄互层为主的储层预测难度更大,本文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资料为基础,针对南山湾油田A油层岩性目标为出发点进行资料处理后,应用地震属性提取与分析技术来定性的预测砂体平面分布范围,采取多参数特征反演技术来定量识别砂体的纵横向变化;结合现有开发井测井解释结果及动态反映对嫩W区块A油层进行滚动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动用类似油藏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古龙北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发育十分零散,砂体规模小、厚度薄,展布规律不清,预测难度大。本文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及地震资料,进行单井相划分,确定该区沉积微相模式。地震、地质相结合,进行单砂层平面沉积相带组合,精细刻画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最终以古463区块为例,应用骨架砂体叠加的方法,预测砂体发育有利区,为该区储量的进一步动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二类油藏较一类油藏渗透率低、孔隙度不高、砂体发育厚度小、储层物性差,但仍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为提高二类油藏聚驱采出程度,对其实施压裂措施,以达到油田稳产目标。对压裂井进行产能预测是压裂后油井经济评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为现场油井压裂设计和施工奠定基础。将二类油藏细分为主力油层和薄差油层,分别对这两类油层不同时期(含水下降期、含水稳定期以及含水上升初期)进行压裂,以优选出主力油层与薄差油层最佳的压裂时期,为现场实施压裂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油田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速度快,而且井网基本完善,给油田的稳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重点介绍VSP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结合单井地层对比,落实复杂区块的微构造,利用储层反演技术,描绘储层砂体展布及沉积相特征,最终优选有利相带完成井位部署工作,为油田开发中后期的稳产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主力油层产量逐年降低,三类薄差油层的开采是油田今后重要的开发及措施挖潜对象。三类薄差储层油层渗透率低、连通效果差,常规压裂措施裂缝间干扰严重、单孔施工排量低、连通差、施工规模小,严重影响了储层动用程度。因此,本文通过采取优化卡段划分、单层排量、裂缝穿透比、加砂量等参数的方式,提高三类储层有效动用程度。现场应用表明,细分对应限流法压裂较常规压裂平均单井日增液量为23.1t,平均单井日增油量为4.0t,有效提高了三类薄差储层的有效动用程度,为三类薄差储层三次加密新井增产提效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规模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贝尔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沉积,分布零散,呈条带状、点、块状分布,砂体规模窄小,剩余油挖潜难度大。本文结合局部地区的沉积特征和动态资料,研究了窄小砂体在贝尔油田的开发特点,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贝尔油田窄小分流砂体、薄差油层的挖潜方法,为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压裂改造是油田开发后期增产的主要手段,随着一类油层、三类油层和表外厚层的全面开发,储层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薄差储层剩余油动用程度差,压裂改造技术也不断发展。近年来,除了应用普通压裂、限流法压裂、多裂缝压裂、选择性压裂等常规的压裂改造技术以外,试验了对应精控压裂、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压裂、长胶筒定位压裂、压裂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裂缝控砂体压裂技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还需要根据剩余油挖潜目标的变化,不断试验新工艺,探索新技术,为油田开发后期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断裂系统及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厘定油源断层,分析油水分布规律,认为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主要发育断层和断层-岩性油气藏,油气分布受油源条件、油源断裂和砂体的共同控制,表现为西北部就近成藏、东南部上倾成藏的成藏模式。并最终优选出油富集的有利目标区,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证。  相似文献   

13.
KK油田断层多、断块小、构造复杂、且钻井资料少,落实断层、落实圈闭难度大,急需开展储层建模研究。通过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落实构造和圈闭、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储层分布特征,提出下步勘探有利目标区,同时为油藏数模准备油藏静态场数据文件,为KK油田的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p油田采用全三维体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完成精细构造解释工作,优选井震结合储层反演方法进行相控砂体追踪,并通过井震联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了精细储层预测,精细描述了砂体空间展布形态,对指导类似油田井网加密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主要发育在萨、葡油层,萨、葡油层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储集砂体空间变化比较频繁,仅依靠单井测井资料难以有效预测沉积砂体的变化,无法准确预测河道边界及其它沉积微相的空间配置关系。为提高井间砂体的认识程度,把地震和测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震资料在横向上和测井资料在纵向上分辨率高的特点,针对不同地震属性开展储层预测适应性分析和对比,提高储层砂体描述和预测精度,为井间加密调整及制定挖潜措施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庆西部外围地区非均质性储层砂体薄、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进一步加大,单一的地震反演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油田开发需要的实际,本文以齐家北油田为例,阐述了不同地震反演方法的优选、组合思路。应用所优选的组合方法在该油田钻井过程中开展跟踪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钻井成功率达98.7%,为地震反演技术在非均质性储层预测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的不断勘探与开发,厚油层的储量已经得到了广泛动用,致密储层、小层等渗透率低的油层逐渐成为油田开采的主力,也逐渐成为研究人员主要的科研公关方向。渗透率低的薄差储层,由于其岩性、岩相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等地质特征,导致勘探开发难度比较大。本文根据本人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石盒子油层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以求更加准确的了解下石盒子油层的剩余油分别情况,为地质录井、储层预测及储层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重要含油层系之一,储层厚度薄(3-8m),横向变化快,对比追踪困难,储层的空间展布是制约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本次研究以桑塔木工区高分辨率资料为基础,以卡拉沙依组IV砂组为主要研究层段,通过岩石物理分析、正演模拟、去砂试验建立砂体地震识别模式,采用拓频及相移等特殊处理突出砂体响应特征,通过多属性融合、反演预测有利砂体展布,最后结合构造、断裂落实有利的构造-岩性圈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的不断勘探与开发,厚油层的储量已经得到了广泛动用,致密储层、小层等渗透率低的油层逐渐成为油田开采的主力,也逐渐成为研究人员主要的科研公关方向.渗透率低的薄差储层,由于其岩性、岩相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等地质特征,导致勘探开发难度比较大.本文根据本人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石盒子油层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以求更加准确的了解下石盒子油层的剩余油分别情况,为地质录井、储层预测及储层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PB油田地质条件,采用人造均质岩芯,进行生物表活剂驱油的室内研究,得出注入适当浓度的生物表活剂能够有效改变岩石润湿性,将亲油性改变为亲水性,从而降低界面张力,减少原油在储层孔隙中的流动阻力,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针对窄薄砂体油层,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块开展生物表活剂驱油现场试验及技术研究,摸索窄薄砂体油田三次采油新方法,对油田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