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阻油层判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吉林油区低阻油气层形成的机理及识别方法。这些方法在矿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秦杰 《石油知识》2014,(5):44-45
介绍了孔隙度-电阻率识别法、束缚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交绘图分析法、"无侵线法"三种油水层识别新技术在吉林油区的应用,并指出先进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的有效结合是提高低阻油层判别准确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低阻油层类型影响低阻油层测井解释。由于文安斜坡低阻油层类型复杂多样,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准确识别低阻油层类型。针对文安斜坡低阻油层类型识别难题,提取了低阻油层变化特征,采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定性识别了低阻油层类型,为研究低阻油层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曲堤油田低阻油层形成机理及曲线形态识别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曲堤油田测井、录井、岩心分析等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岩性细、孔隙结构复杂,造成储层的微孔隙发育,进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极高是该油田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在分析电测曲线形态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饱满系数(RAD)、椭圆度(RAT)等曲线形态量化参数自动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地震、测井、岩心化验分析及试油试采成果为基础,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的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低构造幅度、弱沉积水动力条件及高黏土矿物含量等。针对成因类型,分析了相同沉积环境、相似物性条件下油层段电阻率与其距自由水面高度差之间的关系,根据电阻率递减规律分析其地质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分段确定油层的电阻率下限值,以消除油水分异作用的影响;同时结合电阻率比值法,对低阻油层进行综合判别。综合分析认为,K油田低阻油层纵向上主要位于构造相对低部位或沉积旋回正韵律的上部,平面上多分布于沉积水动力条件弱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席状砂微相。  相似文献   

6.
双河油田低阻油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依据已证实低阻油层的地质、测井、测试和化验分析资料,分析了双河油田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认为生细、岩石颗粒表面粗糙,泥质 含量大,泥质含量中绿泥石所占比例高;油层薄,油层内存在泥质夹层;含油高度小以及泥浆滤液的侵入等是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释低阻油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双河油田上倾尖灭区低胆油层的研究,探讨了多种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提出了“概念识别-φ-Sw图版识别-BAYES多组判别、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这样一套由简单到复杂,多层次、多种数学手段相互补充的识别方法,使该区低阻油层的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也为评价和识别同类油层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统计和分析了苏北盆地各油田低阻油层的各项影响因素。根据构造幅度和构造部位对低阻的影响情况,采用小层平面图对低阻油层进行分析、判别,提出了利用小层平面图,以油砂体为单元研究低阻油层的分布,具体、详细地反映了低阻油层与构造部位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构造幅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阿达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岩心的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查明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成因,分析了不同成因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以试油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识别方法。用自然电位(SP)、深侧向电阻率(LLD)和微球电阻率(MSFL)。以及归一化的LLD-SPR和LLD/LLS-孔隙度2个交会图可有效地识别该油田的低阻、低对比油层。  相似文献   

10.
车晓峰  朱峰 《录井技术》1998,9(1):40-43
针对目前在低电阻油层上电测资料识别率低的问题,该提出采用地化录井手段,建立了东濮凹陷地化解释Pg-Φd、S1-Φd及S1-Pg三个图版和解释标准。经过对5口井11层地化资料与测井、试油资料的对比验证,地化资料解释符合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地化录井识别疑难油气层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分析金湖凹陷闵桥油田常规和特殊岩心实验结果认为,该区古近系阜三段低电阻率油层主要因其粘土矿物含量高、岩石表面的亲水性及孔隙结构复杂而导致高束缚水含量,进而大幅降低了油层的电阻率。利用交会图法、地质综合法等方法对研究区低阻油层进行识别,建立了区分油水层的判别标准:闵桥油田阜三段低阻油层渗透率大于7×10~(-3)μm~2,孔隙度大于18.6%,含油饱和度的下限值为26.6%,声波时差大于323μs/m,测井电阻率下限值为2.6Ω·m。  相似文献   

12.
“无侵线法”流体识别技术在低渗低电阻率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松辽盆地英坨地区的油藏属于多断块、低幅度、低孔低渗的复杂油藏,用常规测井方法识别流体效果差.长短电极测井系列能够根据钻井液侵入特征来识别所侵入地层的流体性质,"无侵线法"流体识别技术根据反映侵入带和原状地层中渗透性和非渗透性地层的钻井液侵入差异的电性特征,作0.5m电位电阻率和深感应电阻率曲线的交会图版,致密层、纯泥岩层的侵入带电阻率与真电阻率相等,图版上它们所在的45°直线即为无侵线;无侵线右下侧为增阻侵入区,反映水层;左上侧为减阻侵入区,反映油层.可以据此识别油层和水层.应用该方法识别英坨地区58口井共205个试油层或试采层的流体性质,油层符合率在85%以上,应用效果明显.图3参11  相似文献   

13.
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识别技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在对渤海湾地区第三系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类型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解释评价方法。矿场试验表明:该方法为一套较完善,能有效识别、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解释技术。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三叠系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南部盐体覆盖区三叠系碎屑岩区域陆续发现一批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储层类型多样,既有高阻、低阻油气层,还有高阻水层。储层电性高低除受物性、含液性影响外,还明显受控于岩性变化的影响。低阻油气层的最大特点是与邻近水层电阻率值接近,难于识别。文中在岩心分析资料、地层水和核磁实验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塔河油田三叠系油气储层的成因.发现黄铁矿在工区只是局部分布,且质量分数较少,因此可排除其导致低阻的可能,而地层水矿化度高、岩性细(粉砂、黏土质量分数高)、束缚水饱和度高、黏土附加导电性及储层岩性圈闭幅度小等因素是造成其油层电阻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岩性系数(黏土质量分数或泥质质量分数和阳离子交换浓度)、孔隙结构系数(孔喉半径)及电阻率值和电阻率侵入剖面可以识别低阻油层,并通过岩心分析资料和核磁实验数据标定,得到一系列如平均孔喉半径、阳离子交换计算及饱和度等参数模型,其应用于实际,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寨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寨油田沙三中、下段地层中存在着低电阻率油气层,其计算含油饱和度低于50%,束缚水饱和度可达60%以上。马寨地区地层水矿化度高,使地层导电能力增强,电阻率降低,形成低含油饱和度、低电阻率油层。根据这一主要特点,以确定地层束缚水饱和度为主要目的,从确定粒度中值入手,利用自然伽马及中子、密度测井资料来评价这一地层参数。利用钻井取心分析化验结果和粒度中值,计算地层束缚水饱和度。采用油藏理论综合分析储层流体动态,利用束缚水饱和度与地层含水饱和度评价油气层,并建立了一整套计算方程和解释图版。  相似文献   

16.
陆梁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地球化学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阻油气层是指油气层的电阻率指数小于3.0,含水饱和度大于50%,或者说油气层的电阻率小于本油区正常油气层电阻率的下限值,这类油气层在我国很多油田均有发现。因引起低阻油气层的因素很多,如储层岩石中的导电矿物质量分数、储层孔隙结构、地层水矿化度及泥浆侵入程度等,给测井解释带来很多困难。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田白垩系油层为例,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如饱和烃色谱、沥青"A"质量分数、储层荧光及储层物性来识别油气层,它避开了上述因素的影响,只与储层流体的化学性质有关,可用于低阻油气层及薄油层的识别。  相似文献   

17.
碎屑岩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阻油层由于其复杂的电性特征,致使利用常规测井信息解释难度较大。从低阻油层定义着手,总结了低阻油层沉积相带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质和测井2个方面介绍了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及测井识别方法,进而分析了可动水分析、核磁共振、自然电位差3种测井识别方法,并将它们应用于不同地区饭阻油层的测井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其电阻率数值很低,有时比围岩的电阻率还低。油层被误解释或漏掉的情况时有发生。分析了曲堤油田沙三、沙四段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特征,认为低电阻率的成因是:束缚水含量高;伊利石粘土吸附水,使总束缚水含量增加;地层水矿化度偏高;亲水岩石表面形成水膜,成为导电通道等。介绍了定性评价方法。在定量解释中,用S-B新模型计算含水饱和度,用曲10井的实际资料验证认为此模型比阿尔奇公式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北油田油气层、油水同层及水层围岩的电阻率特性分析,认为该区电阻率差异较大,既存在正常油气层的电阻率特征,又存在低阻油气藏的电阻率特征.研究总结有如下规律:该区油气层束缚水饱和度越高,电阻率越低;油层厚度越薄,电阻率越低;构造幅度越小,电阻率越低;地层水矿化度越大,电阻率越低;油水系统越复杂,电阻率越低;原油性质...  相似文献   

20.
濮城地区深层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濮凹陷北部濮城地区深层沙三段的中、上亚段低电阻率(小于2Ω·m)油层主要分布在构造低部位或地层倾角较为平缓区块的构造较低部位,其形成主要与储集层粒度细(粒度中值一般小于0.1mm)、伊利石含量高(占黏土矿物的70%~90%)、泥质含量偏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总矿化度平均28.5g/L)、微孔隙发育(孔隙半径小于0.1μm)、构造平缓等因素有关。综合研究钻井、系统取心、试油等资料,分析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根据低电阻率油层束缚水饱和度的特点,用“可动水分析法”确定油层可动水含量,是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图4表2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