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调查采集了瓯江口春季1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Cu、Pb、Zn、Cd四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化学分析和评价,研究认为:瓯江北口总体沉积物质量优良,总体达到国家1类标准,符合其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铜为该区主要重金属污染影响因子;从空间角度看,主要重金属含量有由近岸向外海减小的趋势;从时间角度看,主要重金属含量除铅含量略有增加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由一定幅度的下降,显示该区底质环境有改善的迹象。  相似文献   

2.
于2009年春季和秋季对钦州湾海域进行调查,分析了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Pb,Zn,Cd,,Cr,结果表明:春季各金属平均含量相对较低,单项污染指数(Pi)均较小,重金属Cu、Pb、Zn、Cd和Cr的含量均低于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标准限值,表明钦州湾表层海水尚未明显受到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体表层沉积物与重金属交换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黄河水中表层沉积物与重金属Cu^2 、Pb^2的交换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河水中Cu^2 、Pb^2 与表层沉积物主要进行一价阳离子交换反应:河水pH是影响Cu^2 、Pb^2 与表层沉积物交换吸附的主要因素。Pb^2 与表层沉积物的交换吸附能力大于Cu^2 ;温度升高有利于Cu^2 、Pb^2 与表层沉积物的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4.
沈宁宁  刘宁  徐苏红 《广州化工》2022,(16):132-134
以江苏省宿迁市为研究区域,选取包括宿城区、宿豫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在内的五个地区的农业用地,分析农业用地土壤中As、Hg、Cd等3种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泗阳县农业用地土壤中Hg含量显著大于其他四个地区,泗洪县农业用地土壤中Cd含量显著大于其他四个地区,沭阳县和泗洪县农业用地土壤中As含量显著大于宿城区、宿豫区和泗阳县。结果表明:宿迁市农业用地土壤中重金属As、Hg、Cd含量呈现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分布。  相似文献   

5.
水体中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严重威胁着水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健康。磁性纳米材料特有的表面效应和磁响应特性,使其在作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时具有高效回收、脱附简单、避免对水体的二次污染等优点。制备了一种用于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磁性纳米材料,以戊二醛(GA)为间隔臂,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在商品化的四氧化三铁磁球上,最终得到一种用于富集废水中重金属的磁性纳米材料Fe_3O_4@SiO_2@GA@PEI。  相似文献   

6.
水体中重金属的监测是预防和控制重金属污染的前提工作。游离在水体中的重金属难以被生物所降解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水体中富集,破坏水质甚至通过食物链富集在人体内。文中简单介绍了我国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目前用于检测重金属的常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为建立健全重金属检测技术和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璠颖  朱建裕 《广州化工》2014,(19):124-126
通过调查分析湘江"长株潭"段表层底泥的锌、铜、镉、铬、铅、汞、锰等重金属含量,将底泥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重金属在湘江"长株潭"段的污染严重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提出减排含重金属废水,有关部门应关注底泥重金属含量变化,和修复河床表层重金属含量高的底泥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的修复模拟方法,在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自然修复模拟时没有针对自然修复数据模拟历史拟合,因此修复率低,无法实现对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自然修复模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自然修复模拟方法研究。首先,确定自然修复模拟测控要求;再通过自然修复数据模拟历史拟合,对每个网格的自然修复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储量;最终实现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自然修复模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修复模拟方法修复率更高,可以实现对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自然修复。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几个电厂所排放粉煤灰不同粒径范围内铜、锌、铬、镉、铅五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 ,得出粉煤灰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不仅与粉煤灰的平均粒径有关 ,而且与所研究的元素性质有关 ,粉煤灰的环境影响尤以细粒径灰粒最大  相似文献   

10.
光合细菌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培  邓旭 《工业水处理》2011,31(1):13-17
光合细菌以其无毒、繁殖快、易人工培养、适应能力强且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在水污染治理中受到重视.阐明了光合细菌富集重金属的生理生化基础,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光合细菌治理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光合细菌对重金属的抗性、光合细菌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性能以及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后对光合细菌用于重金属废水处...  相似文献   

11.
丁怡丹  刘微  吴澳 《广州化工》2023,(2):168-170
为了准确地鉴别龙子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从野外采集了21个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沉积物中Cd、Cu、Mn、Ni、Pb和Zn的含量,并用PMF模型进行了来源识别。研究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六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1,29.20,436.8,30.93,27.58,151.7 mg/kg。除Mn外,其它五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超背景值程度最高。PMF解析结果显示,龙子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受工农业活动、交通及土壤母质造成的自然来源的共同影响。其中,Mn在沉积物中的积累以自然源为主,Cd、Zn的来源以工农业排放为主,Pb、Cu的积累则主要源自交通污染,Ni具有自然和人为的共同来源。  相似文献   

12.
植物修复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中最为绿色环保的技术,重金属在能够富集重金属的植物体内吸收和积累的机制是整个修复方法的关键所在,对整个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有重大的意义。主要从超累积植物对重金属的解毒机理、吸收和转运机制、抗性的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土壤修复技术,因具有花费低、适应性广、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综述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明晰引江济太沿程上小型过水湖泊漕湖中典型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通过对河湖系统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Cr、Co、Ni、Cu、Zn、Cd、Pb、Sb和Hg)的含量分析,研究和分析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除Co、Cr和Pb外,其余6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江苏省土壤背景值,Cd约是背景值的12.38倍,污染最为严重;重金属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漕湖入湖口、圩区口、东西向中线附近以及支流口(CH11)处。地累积指数和潜在风险指数表明Cd为中污染,Zn、Sb和Hg表现为低污染水平;Cd作为主要的环境风险因子,表现为极高生态风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整体表现为高风险水平。漕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受周边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影响较大,Cd的污染与工业生产、引水和农业面源等关联较大。  相似文献   

15.
垃圾焚烧飞灰中典型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欧洲共同体参考物质署指导制定的标准三步分级提取法对垃圾焚烧飞灰中的7种重金属(锌、镍、铅、铜、锰、镉、铬)的化学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镉主要以弱酸提取态的形式存在(含量占总镉质量的75.66%~89.09%),同时铅、铜的弱酸提取态含量也较高(含量占总质量的32.12%~41.36%),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影响;铅、铜、锰、锌的可还原态及可氧化态含量相对较高,铬、镍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含量占总质量的57.17%~86.90%).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全球范围内基于多藓种监测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不同藓种对金属富集的能力,简单介绍了一种监测大气重金属污染情况的方法(含样本处理、均值计算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吊兰、蝴蝶梅修复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土培方法,将剩余污泥与供试土壤按质量比0:3,1:2,2:1和3:0配比,然后将吊兰和蝴蝶梅两种花卉植物在幼苗期移植于内,定期测定植物的株高、根长、干重、鲜重等生物量;测定植物叶绿素和根活力变化;测定植物体内重金属Cu、Zn、Cd、Pb和Cr的含量变化;测定种植前后植物根系旁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和重金属的EDTA提取态含量。分析试验结果发现吊兰对多种重金属都有很好的耐性,表现在其生物量、叶绿素和根活力受重金属影响不大。吊兰对C r和Zn的富集效果较好,对Cr的富集系数在某个特定的生长期是大于1的,且它对Zn的富集效果较稳定,不易受重金属浓度的影响。另外,吊兰具有生物量大,根系发达,生物量增长迅速等优点,可以考虑其作为某种重金属的超积累植物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蝴蝶梅因为根系不发达,生物量较小等原因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强,其生物量、叶绿素和根活力不稳定,易受重金属影响,因此不宜用于植物修复实践。  相似文献   

18.
采用AFS法测定尾矿区土壤种植的四种植物木麻黄、大红花、夹竹桃、紫槐不同生长期As、Hg含量并对比分析不同植物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对As、Hg的富集能力均为大红花>木麻黄>紫槐>夹竹桃.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基质中重金属的可迁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系统处理重金属废水后,系统截留金属主要被固定在基质填料层,占98%以上。基质的浸渍和冲淋实验表明,以物理吸附形式存在的可交换态重金属铜占截留总量的1.07%,说明系统内重金属得到很好的固定。但是在pH小于3.3的情况下,固定的金属铜和铅比较容易被再次溶出,发生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17,(4):725-729
采用自组装法合成介孔炭,用FeCl_3对介孔炭进行改性,通过动态吸附脱附实验,考察其对低浓度砷、铅、镉等重金属的吸附性能,讨论了溶液酸度、动态吸附流速对多种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砷、铅、镉浓度30μg/L时,在1 min内改性介孔炭可快速富集近8μg/g,通过1 L浓度0.01μg/L的砷溶液时,富集了7.3μg/g,富集倍数达607,可以有效富集分离低浓度或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大大优于TP207树脂和超表面活性炭。改性介孔炭具有较宽的pH适用范围,在6~7最佳,对实际水体的多种重金属污染具有高吸附能力和适用性;利用NaOH和NaCl可取得最佳洗脱效果,在洗脱后仍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