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克服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早熟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自适应驱散机制的粒子群优化(ADMPSO)算法。基本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一般的改进算法在搜索过程之中对个体最优和全局最优结果进行调整,虽然避免了粒子群陷入局部最优,但会很大程度减慢收敛速度。提出的改进算法只有在种群快要陷入局部最优时,才会对粒子群进行有效驱散,这样不仅保证了收敛速度,又不会使粒子群陷入局部最优。对维度30的12个标准测试函数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ADMPSO算法相较于经典粒子群(General PSO,GPSO)算法、综合学习粒子群优化算法(Comprehensive Learning PSO,CLPSO)算法和动态多粒子群协调搜索优化算法(Dynamic Multi-Swarm PSO with sub-regional Harmony Search,DMS-PSO-HS),可以更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稳定地找到最优值,同时又能保证一定的收敛速度。ADMPSO算法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和迭代次数更少的特点使得PSO算法更加实用化。  相似文献   

2.
新的全局-局部最优最小值粒子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收敛速度,克服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在全局-局部最优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全局-局部最优最小值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把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分别通过结合全局和局部最优最小值来进行改写,速度更新公式也做了相应的简化.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寻优质量上都优于基于LDIW策略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全局-局部最优粒子群算法.  相似文献   

3.
邵洪涛  秦亮曦  何莹 《微机发展》2012,(8):30-33,38
为了克服粒子群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早熟收敛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带有变异算子的非线性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以粒子群算法为基础,首先采用非线性递减策略对惯性权重进行调整,平衡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当出现早熟收敛时,再引入变异算子,对群体粒子的最优解做随机扰动提高算法跳出局部极值的能力。用三种经典测试函数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比,能够摆脱局部最优,得到全局最优解,同时具有较高的收敛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粒子群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早熟收敛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带有变异算子的非线性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以粒子群算法为基础,首先采用非线性递减策略对惯性权重进行调整,平衡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当出现早熟收敛时,再引入变异算子,对群体粒子的最优解做随机扰动提高算法跳出局部极值的能力.用三种经典测试函数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比,能够摆脱局部最优,得到全局最优解,同时具有较高的收敛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易早熟的缺点,本文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引入遗传算法的变异算子和克隆选择算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粒子群遗传优化算法。粒子群遗传算法在传统粒子群优化迭代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变异率和克隆选择率两个参数自适应地调整变异操作和克隆选择操作。当粒子群最优粒子的适应度在优化迭代过程中陷入停滞时,利用变异算子对粒子群中部分粒子进行随机变异操作,扩大粒子群搜索范围,防止粒子群陷入局部最优;而当粒子群最优粒子适应度随优化迭代过程不断提高时,则利用克隆选择算子淘汰适应度较低的粒子,提高粒子群整体的平均适应度,增强粒子群对局部的搜索能力,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典型函数的算例测试表明,粒子群遗传优化算法不但具有粒子群优化算法所具有的易于工程实现、计算效率高等优点,还克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高了算法的抗早熟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粒子群算法(PSO)存在局部最优及后期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变尺度混沌粒子群算法(IMCPSO).该算法初期,在整个解空间对最优粒子进行变尺度混沌扰动,以防止陷入局部最优;算法后期,则以最优粒子为中心引入变尺度混沌扰动,以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当算法一旦陷入局部最优时,采用混沌粒子替代部分种群粒子以增加粒子多样性,使算法尽快跳出局部最优.基于benchmark测试函数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基本粒子群算法(SPSO)和变尺度混沌粒子群算法(MCPSO)相比,具有明显好的搜索精度和收敛速度.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电路故障诊断实验中的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问题,实验结果说明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状态定义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针对粒子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搜索精度不高的缺点,结合爬山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特点,根据粒子状态的实时更新采用不同的搜索方法,在迭代过程中搜索到尽可能多的局部最优解,从而使算法可以更容易地跳出局部最优,更高效地搜索到全局最优解。对测试函数和非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进行实例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树亮  赵合计 《计算机应用》2012,32(Z2):147-150
针对粒子群协同学习优化算法和粒子群综合性学习优化算法中的粒子更新规则不灵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粒子群多阈值灰度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中的粒子更新策略能够根据粒子状态随时改变:迭代前期,粒子速度会不断增加以便加快搜索最优解;迭代后期,粒子速度开始变慢以便搜索更广区域,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当粒子陷入局部最优时,让该粒子根据选出的榜样粒子学习,以便逃出局部最优。另外评价粒子最优解的目标函数采用的是图像指数熵。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阈值优化算法在单阈值和多阈值情况下解决了传统熵算法执行效率低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更新规则不灵活易于陷入局部最优问题,分割结果非常好,而且稳定、高效。  相似文献   

9.
段玉红  高岳林 《计算机应用》2008,28(6):1559-1562
将局部寻优能力极强的人工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融合到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搜索过程中,提出解决一类0/1优化问题融合神经网络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该算法中依粒子群当前全局最优个体为初始态激活神经网络,生成一个局部最优态,用这个局部最优态代替粒子群当前全局最优个体,增强了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通过数值试验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一种求解TSP问题的粒子群算法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权重编码方案,将面向连续优化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旅行商问题的求解,保留了粒子群算法的易操作性和高效性。针对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了适合旅行商问题的基于k-means的改进措施。采用k-means对粒子群进行聚类分析,实现了粒子之间的信息交换,扩大了粒子的搜索空间,避免了算法陷入局部最优。  相似文献   

11.
一种反演问题求解的免疫克隆粒子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标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进化后期收敛速度慢等缺陷,分析了标准PSO算法早熟收敛的原因,提出了基于混合变异机制的免疫克隆粒子群优化(ICPSO)算法并将其应用到波阻抗反演问题中.克隆选择算子能够在局部极值点接近全局最优点时有效增强最优粒子跳出局部解的能力;引入混沌映射Tent序列加速最优粒子的变异学习,在局部极值点与全局最优点距离较远时扩大遍历范围,避免陷入局部极值.通过理论模型试算表明,ICPSO算法在进行波阻抗反演时不仅收敛速度快,而且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和抗噪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粒子群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带极值抖动的变尺度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在粒子进化过程中动态调整学习因子,改善粒子的搜索性能,利用极值抖动方法帮助粒子逃离局部最优解,采用变尺度方法逐步缩小算法的优化范围,提高算法搜索密度。实验表明,该算法对9个具有代表性的基准测试函数,其优化效率及优化精度均优于以往提出的典型粒子群优化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粒子群算法过早收敛,提出一种包含局部驻留粒子的改进粒子群算法(CRPSO)。该算法将基本的粒子群算法的粒子称为主粒子,而当算法每找到一个新的全体最优点之后,将会在这个最优点附近产生几个称为驻留粒子的搜索粒子。2种粒子分工协作,主粒子负责全局搜索而驻留粒子负责局部搜索。驻留粒子帮助主粒子群避免过早收敛,提高整个粒子群多样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改善粒子群算法在非线性全局优化问题上的早熟现象,增强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容易陷入局部极值、进化后期收敛速度慢和精度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简化粒子群优化算法(YSPSO)。该算法采用黄金分割法平衡惯性与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为避免错过全局最优值,增加反向随机惯性权重,使粒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向搜索的能力。最后,对几个经典基准测试函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YSPSO算法在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精度的同时,降低了陷入局部极值的可能性,提高了PSO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混沌动态种群数粒子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整个迭代过程中粒子极易陷于局部极值区域,提出一种混沌动态粒子数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也即在判定全局最优值处于停滞时,以混沌策略对粒子进行位置初始化后加入种群,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粒子群的多样性。用4个测试函数验证了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寻优能力和较高的搜索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一种更简化而高效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胡旺  李志蜀 《软件学报》2007,18(4):861-868
针对基本粒子群优化(bas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bPSO)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进化后期的收敛速度慢和精度低等缺点,采用简化粒子群优化方程和添加极值扰动算子两种策略加以改进,提出了简化粒子群优化(simpl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sPSO)算法、带极值扰动粒子群优化(extremum disturb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tPSO)算法和基于二者的带极值扰动的简化粒子群优化(ext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对初始化敏感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免疫粒子群和K均值的混合聚类算法。该算法采用K均值将粒子群进行分类,选择平均适应度值最高的聚类域用于产生疫苗,在粒子更新过程中采用疫苗接种机制和免疫选择机制提高粒子的多样性。当个体极值和全局极值连续停滞代数超过所设置的阀值时,算法使用扰动算子改变粒子群的运动方向,提高算法跳出局部极值的能力。当扰动次数达到设置的最大值时,对各个粒子进行K均值操作,提高收敛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粗糙集不能较好地处理连续型属性的问题,结合粗糙集理论和粒子群算法,提出基于自适应混合禁忌搜索粒子群的连续属性离散化算法。首先,该算法通过对参数的自适应更新操作,从而避免了粒子群出现早熟的现象;然后将粒子群当代得到的全局最优粒子送入禁忌算法中进行优化,有效地提升了算法的局部探索能力;在兼顾决策表系统一致性的同时,将划分的断点初始化为一群随机粒子,通过改进后粒子群的自我迭代得到最佳的离散化划分点。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结合粗糙集的离散化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规则分类精度和较少的离散化断点个数,对连续属性的离散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进化后期收敛慢和优化精度较差等缺点,设计了一种随机交叉算子,提出了随机交叉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在每次迭代中,对当前粒子和整个粒子群的最优粒子进行随机交叉,产生新的较优粒子并代替原来的粒子,从而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增强了算法的寻优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优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osition of a new method of swarm intelligence–based algorithm for optimization. Modeling swallow swarm movement and their other behavior, this optimization method represents a new optimization method.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particles in this method: explorer particles, aimless particles, and leader particles. Each particle has a personal feature but all of them have a central colony of flying. Each particle exhibits an intelligent behavior and, perpetually, explores its surroundings with an adaptive radius. The situations of neighbor particles, local leader, and public leader are considered, and a move is made then. Swallow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has proved high efficiency, such as fast move in flat areas (areas that there is no hope to find food and, derivation is equal to zero), not getting stuck in local extremum points, high convergence speed, and intellig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different groups of particles. SSO algorithm has been tested by 19 benchmark functions. It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multimodal, rotated and shifted functions. Results of this method have been compared to standard PSO, FSO algorithm, and ten different kinds of P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