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磷铜角中微量磷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磷锑钼三元杂多酸的形成条件及其还原产物的光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0.45-0.65mol/L的硫酸介质中,磷浓度介于0-7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96。大量铜(Ⅱ)的干扰可用空白试样来消除,应用于磷铜角中微量磷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大强酸分解试样,考虑到在共存离子影响的情况下,提出了用碘量法同时测定铁矿石中的铜和铁的新方法:通过对反应机理的分析,得出最佳的实验条件和分析方法,利用本方法多次对铁矿石中的铜和铁进行测定分析,所得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小于4.0%。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同时测定不同铁矿石矿种中铜和铁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用磁场的协同作用改善Cu2+的扩散性能和强化铜电解的自净化过程,使阴极铜的质量提高。从离子磁性和离子水合作用的角度,进行不同流速下强磁场磁化铜电解液的实验,研究了洛伦兹力和磁场梯度力对Cu2+扩散性能、杂质离子浓度和阴极铜表观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垂直取向磁场和水平取向磁场强化铜电解的机理。结果表明:磁场能强化对流、减弱氢键缔合程度、降低离子水合作用、提高体系能量、促进Cu2+扩散性能和砷锑铋等杂质离子的沉降速度,从而提高电解液的清晰度和增强阴极铜表观质量;但是,磁场增加微气泡和溶解氧量并随着循环流速的提高而增大,使电解液表面张力增大而导致磁场的协同作用失效。在磁化铜电解过程中,存在一个提高阴极铜质量的最佳循环流速。  相似文献   

5.
铜及铜合金零件镀银和防银变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忠起 《材料保护》1991,24(11):35-37
  相似文献   

6.
罗序燕 《材料保护》2004,37(3):49-50
采用5-Br-PADAP光度法测定酸性光亮镀锡铜合金液中的微量铜,优选出最佳测定波长.研究了酸度﹑甘油浓度和显色剂浓度以及各种干扰离子对测定的影响,铜含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简单快速,回收率为99%~102%,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适用于酸性光亮镀锡及锡合金液中微量铜的分析和测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确定了一种不锈钢电解法快速着金色溶液的配方和最佳工艺参数:40-g/L K2Cr2O7,20-g/L MnSO4,20-g/L (NH4)2SO4,20-g/L H3BO3 ,添加剂A 9~12g/L、添加剂B 10g/L,电解电压3~4V,阳极电流密度0.2~0.5A/dm2, pH值2.5~4.0,温度10~30℃,时间12~15min,着重讨论了该配方各组分的作用及其对着色膜质量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电解着色液着色的可能机理.耐腐蚀性测试试验表明金色膜的腐蚀失重率仅为未着色的1/30.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着色时间短、金色膜附着力强、光泽性好、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同时该膜提高了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中国铜冶炼产能将在未来两年内快速释放。到2010年,我国粗铜冶炼能力将接近每年400万吨,比2006年增加约1倍; 2010年我国精炼铜产能预计超过500万吨。  相似文献   

9.
射流电铸快速成形纳米晶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射流电铸快速成形新技术研究了制备块体纳米晶铜的工艺,制备了具有一定形状的块体纳米晶铜样品,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纳米晶铜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电铸电流密度和电铸速度随电铸电压和喷射速度的增大而提高,该新技术方法可用于快速制备具有一定形状的块体纳米晶铜材料。  相似文献   

10.
棕刚玉中氧化铝含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EDTA容量法原理设计的用苦杏仁酸隐蔽钛,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对棕刚玉中氧化铝含量进行快速测定,结果经t检验,与国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棕刚玉中氧化铝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1.
12.
电解铜粉和雾化铜粉对SPS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梅  宋晓艳  张久兴 《功能材料》2005,36(11):1728-1730,1733
以电解铜粉和雾化铜粉为SPS烧结原材料,对它们在SPS烧结过程中的烧结曲线、烧结体显微组织的演变过程,以及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相对密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得到电解铜粉和雾化铜粉在SPS烧结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特征和规律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铜箔生产中的漂洗水处理问题,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详细介绍了铜箔漂洗水膜法处理工艺.原水经一级RO膜处理后,淡水作为漂洗水回用,浓水进入二级特殊RO分离膜装置,经进一步浓缩后铜离子浓度达8.8 g/L,返回溶铜罐回用,透过的淡水经离子交换后作漂洗水回用,从而实现了铜箔漂洗水的零排放.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铜箔漂洗水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4.
15.
Isothermal forging of electrolytic copper is modeled usi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materials models involving kinetic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maps with a view to validate their predictions. Forg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 rib–web (cup) shap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0–800 °C and at speeds of 0.01–10 mm s−1. The processing map for hot working of electrolytic copper revealed two domains in the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nges of (1) 400–600 °C and 0.001–0.01 s−1, (2) 650–950 °C and 0.3–30 s−1, where dislocation core diffusion and lattice self-diffusion are the rate-controlling mechanisms, respectively.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using the relevant experimental constitutive equations, predicted load–stroke curves that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simulation has shown that there is a strain variation from about 0.4 to 4 in the web and rib regions of the forged component, although the dynamically recrystallized grain structure is fairly uniform, suggesting that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DRX) is not sensitive to strain once the steady state flow is reached. The DRX grain size in the component is linearly dependent on Z and is similar to that predicted by the materials model after discounting for the longer time taken for the component removal.  相似文献   

16.
17.
用抗坏血酸将盐水中的重铬酸根全部还原成三价铬,然后用氯化钡将硫酸根沉淀为硫酸钡,在pH=10左右,过量的氯化钡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以铬黑T为指示剂,终点敏锐。  相似文献   

1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电解钴中杂质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钴试样经酸消解后,未经基体分离直接以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其中杂质元素。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选择了合适的分析谱线,采用钇作为内标物质,补偿基体效应。方法测定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001~0.02mg.L-1范围内。方法用于样品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5%~7.5%,回收率为94.0~104.0%,各元素的测定值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溶液中硝酸根的检测是生态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用氢气泡模板法通过调节沉积时间制备出了系列对硝酸根具有良好电化学传感作用的高密度纳米铜簇材料。通过能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该系列纳米铜簇的成分、相结构、形貌和催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时间是影响纳米铜簇材料传感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优化沉积时间,可以获得纳米枝晶和大量纳米颗粒复合的结构,该结构对硝酸根具有较强的传感信号,且在0.03~1.5mmol/L的NO-13浓度范围内还原峰电流密度与硝酸根离子浓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