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此2004年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以来,我校"电工学"课程以系列化课程建设为重点,以立体化教材建设为抓手,努力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全面、深入和可持续发展。重构与优化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建立了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为特征的,适应多院系、多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体系,立体化教材建设工作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校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群为例,介绍了如何快速实现省精品课程群的信息化教学,论述了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开发了基本课程资源、辅助性课程资源和生成性课程资源,探索了"三化四融"混合式教学模式,论述了成绩评定方法,探索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全国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本文通过对授课学生进行了"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反馈学生的意见,针对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革相应措施,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信号与系统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网站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是集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整体性和有效性于一身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双语教学网站在设计思路上强调了精品课程网站的精品性、易用性、功能性和示范性,文中给出了信号与系统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网站的模块设计和包装设计,以及网站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5.
研究报告以独立学院基础课程相关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介绍了基础课程省优秀课、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尤其是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构成了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了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多年的网络教学和电路理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从工科学科特点出发,提出以递进式理论教学模式、互补式实验教学模式、流程式导学模式和学习过程综合式考评模式为核心内容的工科专业基础课网络课程建设模式。实践表明,该网络课程模式有利于实现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提升和操作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融多种教学法于《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的“通信原理“课程组,在2005年课程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把课程打造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了新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试点。探索了融合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模式与方法的教学,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反馈意见和学生成绩的分析来看,这样的改革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工作,电子信息类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建设优秀的电子信息类在线精品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本文从在线课程及职业教育特点出发,以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Android应用开发》的建设为例,就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等方面介绍电子信息类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法与实践途径,以期为其他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推动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振辉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8):77-78,86
为满足高校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展示和开发的需要,对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改进。采用JSP技术并结合MVC开发模式,构建了B/S三层结构,开发了精品课程管理网站。该管理平台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三类用户,相比传统精品课程网站扩充了使用范围,将单独展示平台扩充为二次开发与资源共享平台。该方案的跨平台特性,进一步提高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范围。通用化的设计思想使管理平台成为集网络教学与资源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全国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创新、示范效应推广等方面论述了我校校级精品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建设的新情况。并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采用综合评判法则,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课程的建设做出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静态网页制作》课程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为以后更深度的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并对实际静态网页教学课程改革效果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为高等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道路上提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已迈进世界制造业大国的行列。大规模、集约化的自动生产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制造业,由此带来了生产制造加工能力的极大提升。单片机是工业自动化广为应用的基础设备,随着行业发展,具有较强单片机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工程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探索一条利用高等教育为工业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在自动化专业本科大四阶段增设一门基于项目管理形式的单片机综合实验实践类课程成为探讨的重点。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班实验室授课模式,在课程实施阶段采用“一对多”与“一对一”相结合的模式,并引入“5W2H”项目管理法。通过上述课程实施,可使学生获得与工业项目结合紧密的专业训练,使学生今后独立承接项目时,能够快速进入角色,真正做到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本文以"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为立足点,探索了一种"做什么"与"怎么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更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探索"怎么做"。教学实践证明,"做什么"与"怎么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库作为不可替代的数据管理资源,在计算机技术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也是高校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夯实了基础和前提。现阶段,"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重点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楼宇自动化特色专业方向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在自动化专业中开设楼宇自动化特色方向,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了专业结构调整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树"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了"四层次、三类型、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楼宇自动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出版了特色教材,形成了一支跨学科、双师型的稳定师资队伍。以系统化、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培养特色鲜明、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自动化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面向广阔的人才需求,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智能控制系统”相关课程。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分析了传统“智能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课程建设经验,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智能控制系统”课程建设方案。实践证明,课程建设方案适用于软件工程专业,有利于培养学生智能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军校教育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为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军队院校《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以生长军官培养层次“霍尔传感器”课次为例,紧扣“实战化教学改革”宏观教学原则,落实“专业融合、思维培养和课程思政”实战化具体要求,采用五星教学原理进行实战化教学设计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聚焦问题、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五个阶段有机结合教与学,将理论知识讲授融入解决潜艇装备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构建“以实战为背景、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员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8.
王丽侠 《电子世界》2012,(20):162-162,F0003
《CDMA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随着3G移动业务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通信人才尤其是CDMA技术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CDMA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就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其中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智能花卉种植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建设进行论述,对教学应用和促进新工科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的关键共性问题,为类似的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Java是应用程序开发的一种系统性语言,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进修Java课程,掌握良好的Java软件编程技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推动互联网的进步。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应该积极探索Java课程学习平台。文章主要探讨"互联网+"时代下Java课程学习的目标和重要性,探索更多的学习平台,推动我国Java课程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Java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