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梁建国;郝红;韦雄雄;曹亚红;田忠社 《中国塑料》2011,25(10):28-33
介绍了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如发散合成法、收敛合成法、发散收敛合成法等,并对各种合成方法的优劣进行了分析。综述了PAMAM树状大分子在药物载体、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生物传感器和光化学器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聚酰胺胺-苯甲醛树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先以乙二胺为中心核,丙烯酸甲酯为支化单体合成了2.0代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 G 2.0),然后同苯甲醛在60℃水浴恒温反应48 h,得到了一种聚酰胺胺-苯甲醛树状大分子,用FTIR1、HNMR和13CNMR表征了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结果和设计一致。该树状大分子能溶解于三氯甲烷,不溶于水、环己烷。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的Fe3+对聚酰胺胺-苯甲醛树状大分子的荧光具有猝灭效应,并且荧光发射峰从436 nm红移到458 nm;溶液中的Zn2+对聚酰胺胺-苯甲醛树状大分子的荧光具有增强作用,同时荧光发射峰从436 nm蓝移到402 nm。 相似文献
3.
4.
以乙二胺为中心核,丙烯酸甲酯为支化单体,间苯氧基苯甲醛为端基官能团合成了1.0G和4.0G两种聚酰胺胺-间苯氧基苯甲醛(PAMAM-PBZA)树状大分子,并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其荧光性能的研究表明:溶液中的Ce4+、Zn2+和Cu2+对荧光强度都有较显著的增强作用。另外,随着金属离子和PAMAM-PBZA树状大分子摩尔比的增加,其混合溶液的最大发射峰位置都出现了蓝移现象,尤其是1.0 G PAMAM-PBZA的蓝移现象更加显著。随着PAMAM-PBZA树状大分子浓度的增加,其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其中1.0 G产物的荧光发射峰出现了很显著的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具有温控功能的膦配体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氯化亚磷酸邻苯二酚酯(OPGPP),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其与氯化钯的配合物用于催化油酸甲酯的加氢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在反应温度200℃,氢气压力7MPa,PdCl2用量为油酸甲酯质量的0.12%,n(PdCl2)∶n(OPGPP)=1∶10,反应时间4h的较佳反应条件下,加氢产物的羟值为114,碘值为25。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考察,该催化体系不经处理重复使用4次后,所得产物的羟值、碘值分别为102和27。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椰壳活性炭为载体,通过质量分数20%HNO3氧化处理,在载体表面生成了0.383 mmol/g酚羟基,然后与N,N'-二[(三甲氧基硅)丙基]-1,2-环己二胺反应,引入了有机氮双齿配体,再与Pd(PhCN)2Cl2络合,ICP结果表明钯离子的固载量为0.79%。以FTIR、XPS及N2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各种中间体。在高压反应釜中以苯酚氧化羰基化法催化合成碳酸二苯酯(DPC),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压力7.0 MPa、反应时间5 h及二氯甲烷为溶剂,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产物DPC收率为7.43%。该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DPC收率为6.75%。 相似文献
8.
两性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合成及絮凝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Michael加成反应对G4.0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分子进行了表面修饰改性。分别以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丙烯酸钠(S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端基改性剂,在N2气氛下50℃甲醇溶液中,反应投料比n(PAMAM)∶n(DAC)∶n(SAA或AMPS)=1∶16∶16时,反应96 h,合成出了两性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具有一定的絮凝性能,且与聚丙烯酰胺复配效果更好,最佳絮凝效果条件为:m(G4.0/DAC/AMPS)∶m(PAM)=1∶4;投药量16 mg/L;絮凝沉降时间20 min;pH=8~9。 相似文献
9.
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以石墨烯为核树状大分子包覆C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TG、XRD和TEM对所制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不同p H、吸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以石墨烯为核第三代数树状大分子纳米复合材料(G3.0-PAMAM/Co)对刚果红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3.0-PAMAM/Co对刚果红是强有力的磁性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能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吸附模型,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可达161.49 mg/g。 相似文献
10.
11.
以不同温度热处理的FeOx-T为载体,采用胶体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Pt/FeOx-T催化剂用于甲醛室温催化氧化。通过 XRD、BET、H2 -TPR、FTIR和TEM 对Pt/FeOx-T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影响FeOx载体的比表面积、氧化还原性质和Pt/FeOx-T表面羟基的数量,以及Pt物种和FeOx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活性测试表明,100?C热处理的FeOx为载体制备的1.5wt% Pt/FeOx-100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25?C,RH=55%的条件下,甲醛的转化率可达到96.2%。 相似文献
12.
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MxOy-V2O5/Al2O3催化剂,同时考察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对MoO3-V2O5/Al2O3催化剂的性能影响。用BET、H2-TPR、TPD平衡法等考察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氧化还原性能、表面氧脱附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变价助剂Mo、Fe和Cr氧化物会增加供氧数目,提高α-蒎烯转化率。MoO3-V2O5/Al2O3催化剂表面O 2-和O-物种较多,活性也较好,桃金娘烯醛收率较高。MoO3-V2O5/Al2O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影响其催化性能,表面化学改性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具有较多O2-和O-物种,有利于催化剂的活性提高,α-蒎烯的转化率达88.9%,桃金娘烯醛的收率为79.1%。 相似文献
13.
14.
以4,5-二碘邻苯二甲腈和全氟碘己烷为原料,合成了前驱体4,5-二全氟己基邻苯二甲腈,再合成2,3,9,10,16,17,23,24-八全氟己基钴酞菁[Co Pc(C6F13)8]。前驱体结构经1HNMR、19FNMR、IR及MS表征确认,目标产物经HRMS、IR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确认。将其应用于氟两相体系催化乙苯氧化反应,考察其催化氧化性能,结果显示:以全氟辛烷为溶剂,催化剂用量为0.03 mmol,反应温度120℃,分子氧为氧源,反应6 h,在该条件下乙苯的转化率为41.8%,苯乙酮的选择性为85.3%。氟碳相可以回收使用5次,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环己烯在气-液-固催化氧化反应中存在的问题,该文采用微分反应器,在自行研制出的催化剂的基础上,于无溶剂、无共还原剂的条件下,对分子氧氧化环己烯的气-固催化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影响该反应的多种因素,得到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5g,反应温度110℃,环己烯流量0.04mL/min,氧气流量10mL/min。在该条件下,环己烯的一次转化率为20%,目的产物2-环己烯-1-醇和2-环己烯-1-酮的选择性为60%。该文报告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河南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于2008年5月23日出具的第HIC 2008018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16.
MaxymV. Vasylyev Didier Astruc Ronny Neumann 《Advanced Synthesis \u0026amp; Catalysis》2005,347(1):39-44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rigid dendrimers based on polyphenylated tetrahedral adamantane cores with four or sixteen peripheral phosphonate moieties, PD1 and PD2, respectively,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Further reaction of the dendritic phosphonates with tungstic acid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peroxide led to the stepwise in situ formation of mono‐ and dinuclear phosphoperoxotungstates. These assemblies were effective catalysts for the epoxidation of alkenes in an aqueous acetonitrile solvent. 相似文献
17.
18.
19.
通过对比苦参总碱在9种大孔树脂上的静态吸附,筛选出对苦参总碱吸附能力较强的H103树脂;研究了H103树脂对上述两种生物碱的吸附等温曲线及吸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苦参总碱在H103树脂上的动态吸脱附过程,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洗脱液跟踪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确定了动态吸脱附的过程参数。结果表明,H103树脂对苦参总碱的等温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由吸附动力学曲线得H103树脂在100 min内达到平衡,具有较快吸附速度,吸附动力学规律可用二级速率方程表示;动态吸脱附过程的洗脱条件为:用体积分数30%乙醇-体积分数25%氨水(体积比115∶1),体积分数80%乙醇梯度洗脱,氧化苦参碱先被洗脱,苦参碱随后,两种生物碱可达到很好的分离,经计算苦参碱收率为90.1%,氧化苦参碱收率为85.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