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草浆生产企业的制浆废液为主要原料,在中试生产线上经蒸发浓缩、脲醛交联改性和喷雾干燥制备得到粉状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当固沙材料浓度为0.5%-1.0%,喷施用量在2-4L/m。时,在1d内快速形成厚1cm以上的固结层,可有效地固定沙土、防止风吹沙跑的作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对种子的萌发和生物量的增加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溶液浓度为100~500mg/L时尤为显著。利用草浆废液合成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在较大浓度范围内可有效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为实现合成固沙材料固沙与植被固沙相结合的复合固沙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禾草纤维制浆废液为主要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经羟甲基化和交联等改性反应后合成新型生物质固沙材料(BSSM)。对制浆废液、纯化碱木质素和分离半纤维素的改性合成研究表明,随着尿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制浆废液和纯化碱木质素合成产物的粘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半纤维素合成产物的粘度却略有上升。纯化碱木质素与脲醛呈现出良好的交联反应性能,其合成产物用于固沙的抗压强度较好,而植物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脲醛改性合成固沙材料则有不利的作用。在利用制浆废液合成固沙材料时,应将尿素质量分数控制在10%~20%之间。  相似文献   

3.
以草浆生产企业的制浆废液为主要原料,在中试生产线上经蒸发浓缩、脲醛交联改性和喷雾干燥制备得到粉状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当固沙材料浓度为0.5%~1.0%,喷施用量在2~4L/m2时,在1d内快速形成厚1cm以上的固结层,可有效地固定沙土、防止风吹沙跑的作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对种子的萌发和生物量的增加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溶液浓度为100~500mg/L时尤为显著。利用草浆废液合成的生物质固沙材料在较大浓度范围内可有效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为实现合成固沙材料固沙与植被固沙相结合的复合固沙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禾草纤维制浆废液为主要原料,在合适的条件下经羟甲基化和交联等改性反应后合成新型生物质固沙材料。对生物质固沙材料在反应过程中结构特性变化的研究表明,麦草碱木质素与尿素、甲醛发生了相当程度的缩合,交联产物的大分子量组分有较大幅度提高,而半纤维素与脲醛不能发生交联反应。合成固沙材料的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木质素的愈创木基和对-羟基苯基结构上,并且愈创木基结构和对-羟基苯基结构发生交联反应的概率基本相同。生物质固沙材料的固沙强度与木质素C5位交联程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科研人员用镁铵代替钠碱蒸煮麦草制浆造纸,利用副产的环保型造纸黑液中大量木质素的黏结性,蒸发浓缩、改性处理、制作成环保型固沙保土有机肥。在中科院沙漠实验室进行了室内与野外全面试验,结果表明:固沙效果明显、抗风蚀性能很好,由于其有机质含量近40%,能增加沙漠和沙地养份,所以又利于沙漠植物生长而长期固沙。推广应用该成套创新技术成果,既能根除造纸废液的污染,又能解决固沙治沙的技术难题;既有显明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又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将麦草纸浆蒸煮剂由碱性亚硫酸钠改为亚硫酸铵镁,其黑液经提取浓缩,改性,喷雾干燥生产的沙漠固沙保土剂,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对其野外抗风蚀、植物生长等测试,认为"不失为一种新型、良好的固沙植被材料".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制浆废液木质素的结构特征、不同改性方法制备的木质素类固沙剂的结构与固沙效果,并提出了木质素类固沙剂的改性研究思路.制浆废液中木质素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改性后可提高沙子或土壤的抗压强度、抗风蚀强度、聚集体的含量等,因而在防风固沙方面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整理剂在纺织品加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生物高分子材料、植物基生物活性材料等的特性及其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作为生物质整理剂的优缺点,总结了在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质整理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得出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了纺织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创造新的动力,应大幅提高生物质材料的经济竞争力与规模化应用水平,使生物质材料作为纺织品生产中的主要整理剂,以减少使用化工合成整理剂造成的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9.
全国林业生物质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6)已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全国林业生物质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以林业植物原料为主制造加工的材料以及以生物质原料经化学、生物加工制成的材料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全国林业生物质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以林业植物原料为主制造加工的材料,以及以生物质原料经化学、生物加工制成的材料等领域的标准化工  相似文献   

11.
闫鑫  潘虹  徐丽慧  沈勇 《印染》2022,(8):58-63+66
综述了无卤、抗熔滴阻燃PET材料研究现状。从燃烧机理分析了分子链交联与表面炭层两种阻燃抗熔滴机制,介绍了共聚、共混、涂层三种阻燃抗熔滴改性方法,以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生物质阻燃剂;提出降低阻燃整理对PET材料的不利影响,以及开发利用天然的生物质阻燃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纳米纤维素是由植物纤维或细菌制备的新型生物质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纳米纤维素的诸多优点,可发展其在电催化及储能材料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不同种类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以及纳米纤维素基复合材料在电催化与储能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塑料产品垃圾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人们正在以多种方法探索开发可生物降解材料。本文以淀粉和变性淀粉为出发点,探讨了几种可降解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降解性能。6%-20%淀粉含量的填充型可降解材料;50%以上淀粉含量、以分子水平相互作用的产品;淀粉含量可达90%的热塑性可降解产品;发酵产品——生物聚合体、PHB和聚乳酸。  相似文献   

14.
纸基功能材料是特种纸和纸板制造的关键材料。研究表明:生物质基功能材料纳米纤维素通过复配共用技术可以提高纸张干、湿强度和氧气阻隔性能;功能性淀粉能明显提高再生纸质量。解决常规淀粉表面施胶留着率低的技术难题,经酯化、醚化、阳离子化复合变性技术可制备环保型涂布胶粘剂;采用多孔材料制备的热升华转印纸具有良好的转印效果和油墨转移率:多孔材料与植物抗菌剂制备水果保鲜纸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多孔光降解材料对室内甲醛去除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型生态混凝土是一种能够适应植物生长,对调节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景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具有积极作用的混凝土材料,已在国内外的住宅区、道路、停车场和水利工程的河流护坡上进行了工程运用。植生型混凝土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研制低碱度水泥基胶凝材料。文章介绍了低碱度水泥基胶凝材料实现途径及制备技术方法,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材料产业将成为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秋  王硕 《中国人造板》2009,16(10):2-4
生物质材料利用是替代石油、煤炭等矿产不可再生资源的新途径,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加快生物质资源的培育、研究和利用,发展生物质材料产业,对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意义重大,同时也是生物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前不久,由中国林学会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在黄山召开,本刊就生物质材料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所长吕建雄、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段新芳.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绿色材料之一,在锂电池器件中的应用是能源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综述了生物质基锂电池隔膜材料研究进展,从生物质基锂电池隔膜材料的选择,包括纤维素微米纤维基隔膜、纤维素纳米纤维基隔膜、纤维素衍生物隔膜与其他生物质基隔膜的制备与应用,并从无机填料改性、有机共混改性与化学改性三个方面阐述了生物质基锂电池隔膜的主要改性方法,并对未来生物质基锂电池隔膜在储能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生物质基隔膜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对其性能的优化设计以解决锂枝晶生长等问题造成的安全局限性,以及通过材料改性方法突破传统材料的限制和实现性能飞跃式提升。  相似文献   

18.
《天津造纸》2004,26(1):47-47
2004年1月上旬一种环保型沙漠治理新技术材料在南京林业大学研制、并在宁夏等地的实验应用中取得了成功,成为破解治沙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基水凝胶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质基功能材料具有可持续、可生物降解和无毒性等优点,将生物质组分用于水凝胶功能材料的制备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几种生物质组分(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和单宁酸)及其衍生物用于制备水凝胶功能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生物质基组分及其衍生物在水凝胶功能材料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对新型功能材料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作为储量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但其制备过程中需要从生物质中完全脱除木质素,造成了能源消耗,提纯步骤繁琐等问题。此外,木质素作为第二大生物质资源被丢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含木质素的纤维素(LC)材料不但能够充分发挥两组分间的协同增效优势,还能显著提高生物质的资源利用率。文章综述了LC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酸处理法、碱处理法、有机溶剂法和低共熔溶剂法,展望了LC制备技术的当下定位及发展前景,为生物质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