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氧气瓶钢冶炼过程氮含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气瓶钢氮含量偏高,波动大,控制困难的问题,对炼钢工序全流程钢水中氮含量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转炉终点钢液氮含量偏高,增氮主要环节为转炉出钢过程和RH精炼结束到中包开浇.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转炉低氮钢冶炼技术、出钢过程脱氧工艺优化及连铸保护浇注等技术措施,有效的降低了转炉终点氮含量,出钢增氮和浇注过程增氮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成品钢水中氮含量稳定控制在50×10-6以内,减小了氮对成品钢材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志龙  王冠  邓长付 《南方金属》2021,(1):28-30,33
对板坯钢水冶炼过程中的增氮环节进行分析,主要包含转炉冶炼,LF精炼过程增氮,RH真空脱氮和连铸增氮情况,统计分析转炉、精炼、RH和连铸浇注过程的氮含量变化情况,识别影响钢水氮含量的关键因素,对异常增氮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有效降低板坯钢水的氮含量.  相似文献   

3.
控制钢种氮含量,对提高铸坯质量很关键。中厚板卷厂炼钢过程各环节钢水氮含量检测统计显示,连铸机浇注过程是钢水增氮的主要环节,而且氮含量高的炉次铸坯的横裂纹、碎裂纹检出率较高。通过分析钢液中氮的行为,加强连铸保护浇铸的控制手段,将终点氮含量控制在50 ppm以内。  相似文献   

4.
陈均  曾建华  陈永  陈天明 《特殊钢》2016,37(2):49-53
针对攀钢重点品种钢氮含量偏高的问题,通过调研,确定了转炉终点钢水氮含量高、出钢过程增氮严重、精炼结束至中间包增氮严重是导致氮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提出“转炉低氮钢冶炼”、“两步脱氧控制出钢过程增氮”、“双氩封长水口保护浇注”等氮含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可将转炉终点钢水氮含量平均控制在13×10-6以内,出钢过程及精炼结束至中间包增氮控制在5×10-6以内。应用结果表明,板坯大梁钢、电工钢、IF钢成品氮含量分别为30.3×10-6、18.2×10-6、16.3×10-6,方坯重轨钢和帘线钢成品氮含量平均为40.8×10-6、38.2×10-6,使攀钢低氮品种钢氮含量控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天铁热轧连铸钢水增氮量过高的现象,通过对连铸浇注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找出了连铸工序钢水增氮量过高的原因.通过对连铸工序生产工艺、设备、耐材等方面进行改进,解决了钢水增氮量过大的问题,将连铸工序钢水增氮控制在5× 10-6以内,满足了高级别钢种对钢水质量的要求,为今后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全三脱"铁水少渣冶炼工艺过程中,通过生产历史数据对影响钢水氮含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炉顶枪漏氮对钢水增氮有很大影响;采用硅铁作为提温剂可以有效控制钢水w(N)在12×10-6左右;脱碳转炉采用全程底吹氩钢水w(N)可以降低3.3×10-6;转炉熔池内w(C)=0.3%~0.4%时,加入矿石可有效降低钢水氮含量;转炉后吹以及出钢时间越长,钢中氮含量越高;采取优化措施后,脱碳转炉出钢后,可稳定控制钢包内钢水w(N)≤15×10-6,达到了冶炼低氮钢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坤  王时松  谢露  马洪伟 《山东冶金》2011,33(2):28-29,39
以高铝熟料(44%)、黏土(24%)、石墨(2%)、金属A(l10%)、玻璃(20%)为主要组成,外加20%由液体树脂、环氧树脂组成的复合结合剂,经成型模具压制,开发了连铸保护浇注用新型水口密封垫。该密封垫高温密封性好,使用时间长,应用表明,新型密封垫密封使钢水的增氮率由101.5%降为14.5%。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复吹转炉脱氮、出钢过程增氮、RH脱氮、连铸增氮的研究,结合武汉钢铁股份公司炼钢总厂三分厂冶炼汽车面板钢的实践,形成了一套全工序控制钢水氮的措施,使汽车面板钢成品氮质量分数控制在20×10-6以内,平均为17.64×10-6,最低为10×10-6。  相似文献   

9.
IF钢氮含量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鞍钢第二炼钢厂几年来在生产IF钢过程中对于氮成分控制方面所做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低氮钢的生产技术和防止增氮技术。低氮钢的生产工艺包括转炉冶炼工序提高铁水比、冶炼过程控制返干、冶炼终点减少补吹次数和时间,采用铁矿石造渣,可以显著地降低转炉冶炼终点的氮含量;RH-TB精炼工序处理前期提高脱碳速度,处理中期快速提高真空度、提高提升氩气流量和钢水循环量,处理后期控制钢水中的氧含量,同时必须保证钢水极低的硫含量。防止增氮技术包括转炉冶炼工序出钢采用两步脱氧法、加强出钢口的维护、控制好大包顶渣、加强氩站吹氩操作;RH-TB精炼工序加强真空室的密封、控制合金增氮量以及大包顶渣的二次改质;板坯连铸工序控制长水口吹氩量、在长水口和大包下水口间增加新型密封垫、加强中间包密封、加强开浇操作控制、中间包大渣量操作、大包连浇操作优化、加强中间包滑板密封、开发专用保护渣等。实践表明,通过这两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IF钢成品氮成分控制水平显著提高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唐钢薄板坯连铸连轧钢液增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研究了150 t顶底复吹转炉-150 t LF炉-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钢液w(N)的变化.研究发现:转炉出钢、吹氩操作、LF炉精炼和连铸过程均可能增氮,自转炉出钢至LF炉精炼开始过程和钢水从大包进入中间包过程增氮最为严重,平均增氮都接近20×10-6.对影响钢液增氮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钢包、中间包及连铸坯各个环节氮含量的分析,找出齿轮钢连铸过程的增氮规律,钢包到中间包平均增氮10.5×10^-6,中间包到结晶器平均增氮4.5×10^-6。通过采取控制钢中的铝含量、氩封、水口保护和用好中包渣等措施,连铸过程中齿轮钢的增氮量可降到10×10^-6以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连铸过程钢包、中间包、成材各个环节氮含量的分析,找出连铸过程的增氮规律,钢包到中间包平均增氮10.54×10-6,中间包到结晶器平均增氮4.5×10-6.通过采取对钢中的铝含量进行控制、氩封、水口保护和用好中包渣等措施,把连铸过程中齿轮钢的增氮量降到10×10-6以下。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氮在钢水中的行为以及氮在厚板中的危害,介绍了转炉、精炼、连铸生产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转炉提高铁水比、优化合金加入方式;LF精炼炉气氛控制、造好白渣、埋弧操作;充分利用RH脱氮功能降低钢水中的氮,防止增氮;钢包长水口及氩封保护浇铸,防止连铸过程钢液吸氮。通过以上措施,厚板产品中的氮含量较以前有了显著的下降,厚板板坯的裂纹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对20MnSiV生产过程中的铁水样、出钢样、合金加入量、吹氮情况及成品样中氮含量进行分析,找出了氮在冶炼和连铸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对钢包内吹气增氮和合金化增氮进行比较,认为钢包吹氮是一种比较经济、可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安钢第一炼轧厂100 t电炉(FSF)流程生产降低氮含量的生产工艺实践,包括电炉兑铁水技术、喷碳造泡沫渣、终点碳控制、出钢氮含量控制;LF还原气氛、造好白渣、埋弧操作;连铸钢包长水口及氩封等设备及工艺操作控制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氮含量关系到履带钢23MnBM的淬透性。通过对电炉各工序氮含量变化的分析,查找影响氮控制的薄弱环节,并采取加强出钢口使用管理、优化脱氧制度、提高出钢温度、优化长水口密封效果,增大真空处理氩气量等相应改进措施,防止出钢过程、精炼过程、连铸过程增氮,保证VD真空脱氮率,在氮含量控制上获得比较明显效果,履带钢23MnBM氮含量平均值可控制在65×10-6。。  相似文献   

17.
高强船板钢氮含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超低头铸机生产高强船板钢氮含量高的原因以及连铸保护浇注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试验研究表明,通过对长水口和密封碗改型、在长水口和钢包下水口间增加新型密封垫、加强开浇与连连浇操作控制、中间包保护渣双层覆盖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强船板钢的氮含量。  相似文献   

18.
孙勇 《炼钢》2005,21(3):23-25
介绍了宝钢电炉流程在生产低氮钢方面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电炉提高铁水比、造泡沫渣、终点碳控制、EBT;LF气氛控制、造好白渣、埋弧操作;VD提高脱氮率,钢液成分对脱氮的影响;连铸钢包长水口及氩封防止钢液吸氮。  相似文献   

19.
刘平  何建中  史凤武 《包钢科技》2006,32(Z1):25-28
通过调查钢中含氮量异常增高的原因,从铁水开始,研究了炼钢生产过程中,入炉原材料的含氮量,复吹转炉的底吹工艺制度,LF炉精炼对钢水含氮量的影响.得出只有在钢包炉底吹过程中吹入氮气,才能使钢水的含氮量异常增高.按照这-结论,查出钢中异常氮含量是由转炉底吹系统中的氮气经连接阀反流到氩气管道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