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低阻油藏的认识和研究先后经历了低阻成因机理研究、测井解释理论的提出、解释模型的建立及相应的评价方法、低阻油藏渗流机理研究等4个阶段。以低阻油气藏理论为基础对东油田13北块低阻油藏的成因机理做具体分析.并提出低阻油藏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濮城油田沙二上4-7文35块油藏是典型的低阻油藏。通过该低阻油藏的发现,探讨其形成机理,应用束缚水饱和度解释方程量化低阻油层的划分界限和划分标准,在文35块低阻油层评价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东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地区具有优越的成藏背景,近年来针对东二段油层进行老井试油获得成功,但对其形成低电阻的影响因素没有进行整体分析。本次工作在综合分析马东地区地质情况、试油、试采及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该区形成低阻油层原因主要是储层岩石颗粒细导致的高束缚水饱和度、薄油层围岩影响、咸水泥浆侵入影响。通过多因素分析制定了该区低阻油层电性标准,指导了该区的老井复查,取得明显效果。为研究岩性因素及咸水泥浆引起的低电阻油气层的解释方法、提高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摘要方法综合分析我国十余个低渗透油藏的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J(Sw)函数及Wylie和Gardner公式,求出不同渗透率油藏的理论相对渗透率曲线。目的总结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为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低渗透油藏中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及共渗点与储层渗透率有一定的关系,即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减小,油水两相共渗区的范围变窄。结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一定的特征,即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油相相对渗透率急剧下降,水相相对渗透率变化不大。利用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为理论模型模拟计算(动态预测和储量计算)提供输入数据  相似文献   

5.
从高、低阻两类油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入手,探讨了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原因,认为,束缚水饱和度高及伊蒙混层矿物含量高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高、低阻油层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低阻油层与邻近泥岩、干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相似,可应用密度一声波、密度一补偿中子曲线重叠方法,结合三电阻率曲线的相对关系,同时利用有机地化指标的约束,对低电阻率油层进行了有效识别.经试油资料验证,上述方法可以快速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6.
我国各含油气盆地勘探实践表明,低电阻率油气藏储量丰富、产能高,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也是老井挖潜的主要目标。由于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复杂多样,给用测井资料对其进行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必须采用适于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评价技术。通常,低电阻率油层是由高束缚水含量引起的。依据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理论,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油水相对渗透率模型,在准确确定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的基础上,可用油水相对渗透率评价此类油气藏。实例证明,该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大幅度地提高解释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通常各沉积盆地低阻油层的形成都有必然的规律,而断块油藏低阻油层破坏了这种规律,使得解释评价难度加大。文章利用大量的岩电分析资料,同时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和自然伽马能谱资料,针对断块油藏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形成河南油田断块油藏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是岩石的矿物成分中长石含量高,并进行了含油饱和度校正方法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濮凹陷发现了一大批电阻率相对较低的油气层 ,经试油证明可以获得较高的油气产量 ,但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容易得出错误的解释结论。在分析东濮凹陷油气层低电阻率成因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测井评价方法。分析研究认为 ,地层水的矿化度高与束缚水含量高是形成东濮凹陷低阻油气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适合于低电阻率油层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 ,该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由实验分析资料 ,得到了计算束缚水饱和度、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方法 ;提出了将孔隙度与油水相对渗透率相结合划分油水层的方法。通过 2 0口井试油结果证实 ,这种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 ,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来识别油水层 ,不仅具有解释更简单、更客观的优点 ,而且能大大提高低阻油层识别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由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层的低电阻率特征致使该区油水层识别难度较大,本文以实验为基础,对储层岩样进行x衍射分析、矿化度实验,压汞、岩心薄片分析,水膜厚度测试、润湿性测试,核磁共振实验等,采用分类对比的方法,找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低阻油层在孔隙结构,润湿性,水膜厚度,粘土矿物,束缚水饱和度以及地层水矿化度等上的典型特征,从而得出导致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因素为以下三种:高粘土含量、较高矿化度地层水和高束缚水饱和度,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秦杰 《石油知识》2014,(5):44-45
介绍了孔隙度-电阻率识别法、束缚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交绘图分析法、"无侵线法"三种油水层识别新技术在吉林油区的应用,并指出先进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的有效结合是提高低阻油层判别准确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文东油田文13北块油藏开发动态,分析了该油藏的产量递减规律,水驱特征曲线,含水上升规律及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指出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注入水水窜;(2)注水井堵塞,(3)储层非均质性制约水驱波及体积的提高;(4)注入水利用率低,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尽早对低渗透层进行酸化,压裂;(2)加强注水井调剖和油井堵水;(3)提高注水水质;(4)加强油藏监测;(5)进一步完善注采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以文东油田文13北块为研究对象,在精确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对该油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拟合了油田的生产动态,得出了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根据油田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几种方案并进行了预测,对油藏实际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文13北块的渗流特征、裂缝方向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利用主曲率法对该区块的裂缝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结合油藏构造特点及动态数据分析.探讨了不同层的裂缝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井网的适应性.并对该区块的井网进行调整.使注采系统更符合地下情况.从而达到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西亚Jabung地区低阻气层综合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尼西亚Jabung区块是南苏门答腊盆地油气勘探的主力区块,该区块油、气、水关系复杂,低阻油气层较难识别.研究中以多井地层对比为基础,抓住标准层和井震结合2个关键问题,准确认识油气藏.在油气藏特性认识的指导下,结合岩屑录井、气测录井中油气显示情况,利用多参数交会图版加强对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分析,准确识别低阻气层,有效提高了印尼Jabung地区测井资料解释符合率,增强了低阻油气层识别精度.试油与生产结果证明测井解释结论真实可靠.解释结果在该地区天然气勘探、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特征和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是指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反差较小的一类油气储层,这种油气储层给测井精细解释、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介绍了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概念及特征,造成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主要和次要矿物成分,以及由于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钻井液侵入储层形成电阻率的基本岩石物理成因,总结出了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地质成因和工程成因2大类成因机制;还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地质录井参数解释、测井解释、气测参数和地化参数以及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列举了通过分析试油层的岩心、测井、录井资料建立模型和运用测井、完井资料综合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长庆油田H井区储层低电阻率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复屏 《测井技术》2003,27(6):513-515
通过对长庆油田H井区正常油区与低电阻率油区的实验资料、电性资料、试油结果的分析对比,确定了形成低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高总孔隙度、高含水饱和度,为低电阻率储层测井解释提供参考依据。为考查高总孔隙度、高含水饱和度对电阻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分别选取一个正常油区和低电阻率油区的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值。经计算可知,高总孔隙度和高含水饱和度可使电阻率下降12.73 Ω·m。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低电阻油层成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吐谷鲁群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的电阴率明显低于侦探小说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窖组相应储集层的电阻率,白垩系吐谷鲁君油层的含水率高于侏罗系,白垩系中发育的含水粘土膜极大地扩大了储集层中导电网络的截面积,是导致储集层低电阻的主要原因,粘土矿物的差异对电阻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奇公式中的地层水电阻率R_w应有严格的使用条件。R_w选用不当是造成解释符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低阻油层"是一个不妥当的概念,在岩性、孔隙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层电阻率一定要比含同一矿化度地层水的水层电阻率高4倍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讲,"低阻油层"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所谓"低阻油层",大多数是由油层高矿化度和水层低矿化度的比较所产生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陆相沉积油藏独有和一般现象。解决"低阻油层"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求得油层束缚水电阻率后经阿尔奇公式求得含水饱和度;二是不依靠地层水电阻率求地层含油饱和度。我国测井工作者独自研发的双频电阻率测井属于后者,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正在一些油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对文留油田文13西块裂缝进行研究,认识裂缝发育程度、分布及方向,特别是主裂缝方向,研究裂缝对开发调整以及开发分析的重要性,为提高驱油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莉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4,26(Z1):405-406
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是进一步测井的基础,不同的成因类型决定了不同的解释方法.以往的研究认为,胜北地区白垩系低阻油层是储层泥质含量高造成的.通过对胜北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的深入研究,认为储层泥质含量高并不是胜北地区低阻油层的唯一成因,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低幅度构造、钻井液的侵入以及沉积环境和特殊重矿物的存在等因素同样引起油层电阻率的降低,只有根据不同的成因类型制定不同的解释方法,才能提高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