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以往规划中城市与农业混合供水方式进行分析,提出城市用水与农业用水分别建立独立供水系统的建议,并提出以瓦埠湖作为城市用水区域性水源基地的意见;根据当前巢湖水质欠佳的情况,提出引巢济淮水量不经瓦埠湖入淮河,改为利用淠河灌区淠东干渠现有工程送进淠河,然后汇入淮河的措施;提出引巢济淮工程以巢湖水灌溉淠河灌区的部分面积,置换来自大别山区四座大型水库的优质水源,基本满足有关城市近期用水需求的意见和措施;提出引江济淮与巢湖水污染治理同时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沈洪生 《治淮》1994,(1):10-11
引江济淮工程是安徽省境内抽引长江水源补给淮河的跨流域调水、多目标综合性开发利用工程。从长江北岸抽引的江水经现有河道送入巢湖,抽提后通过江淮分水岭继续北送至瓦埠湖,然后经东淝河在蚌埠节制闸上游进入淮河。引江济淮工程的功用,首先是保证满足淮南、蚌埠两座重要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淮河两岸的平圩、洛河和田家庵等电厂用水;其次是补给  相似文献   

3.
黄志宝 《治淮》2009,(11):46-46
一、瓦埠湖蓄洪区概况 东淝河位于淮河中游右岸,水源起自大潜、大彭、龙穴诸山,西为正干,东为大小韩桥河,向北经董家埠、船场埠至寿县城折西入淮,干流全长约100km。河身中段宽浅,即瓦埠湖。全流域除东淝河及支流沿河、魏老河等上游为丘陵地带外,其余均为冈洼相间,但起伏不大;环湖四周均为平坦坡地。  相似文献   

4.
<正> 淮河蚌埠地段处淮河中游,位于南岸的蚌埠市是一座新兴的以食品工业为主体的中型轻工业城市。根据蚌埠水文站的测量,该河段的最大流量为11600m~3/S,最小流量为0。由于淮河干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极大,在枯水季节广大的沿淮地区水源十分缺乏。为了保证淮南市的工业用水、中上游地区的农业灌溉和航运,1961年在蚌埠市上游修建了蚌埠闸,因此本河段为受人工控制的非畅流河道。在枯水期,河道的平均水面宽300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已完成的《淮南市水资源保护规划》中,着重介绍采用的“黑箱理论”水质模型,对未来2000年淮河淮南段水质进行的预测研究。“黑箱理论”人有简便实用的特点。淮南段水质要规划水平的要求,必须减少河道负荷。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加强水质研究及应用分析,为政府部门及时合理的调整水源和用水计划,尽量减少水污染造砀 经济损失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管理。  相似文献   

6.
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跨淮河两岸,全市总面积2 585 km2,人口242.5万。淮南市是国家大型能源基地,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随着"煤、电、化"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区面积逐步扩大,"解决水多,关注水少,改善水脏,发  相似文献   

7.
瓦埠湖蓄洪区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蓄洪区之一,建设瓦埠湖排涝泵站,抽排湖水位入淮,是解决湖区洪涝灾害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瓦埠湖蓄洪区基本情况及历年灾情,在进行洪水还原和泵站调洪演算的基础上,从国民经济评价的角度推荐排涝泵站的规模为200m3/s。  相似文献   

8.
嘉兴市贯泾港优质水厂是一座以浙江省千岛湖引水工程为水源,为实现向城市供给优质水为目标而建设的水厂。虽然千岛湖原水水质优良,但当长距离引水系统检修或发生故障时,该水厂需要切换为原水水质一般的本地河网水。为了以兼顾两种水源条件和运行经济性,工艺设计在以“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为核心的基础上,采用了“紫外-加氯”多屏障消毒工艺,同时为保障水源切换过程中供水管网水质稳定,采取了逐步切换、加药调节和管道冲洗等措施。投产运行以来,供水水质达到《浙江省城市供水现代化水厂评价标准》(2018版)中现代化水厂出厂水优质标准。  相似文献   

9.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降水量适中,但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仅建国后的50a里,就发生超警戒水位的较大洪水17次,约4年一遇。全市沿淮自上而下共设有董峰湖、上六坊、下六坊、石姚湾、洛河洼、汤渔湖6个国家级行洪区和瓦埠湖蓄洪区。行洪堤长98.85km,行洪区总面积164km^2,耕地面积1.33×104hm^2,区内人口7.14万人。淮河干流中游地势相对平坦,上游洪水向中、下游推进快,下游排水不畅等因素决定了淮南市行洪区频繁使用,除汤渔湖行洪区外,其它行洪区行洪机遇均不足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内河水源多因自身排污或上游排污而不适饮用,水质性缺水日趋明显。长江水资源质优量大,成为两岸城乡首选的饮水水源。论述了江苏省泰兴市长江引水工程规划的经验,包括建设统一给水厂,规划城乡统一给水管网,将原有城镇给水厂转化为工业水厂等。既确保人民饮用水安全,又避免增设工业水厂,充分利用了现状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尚新红 《治淮》2010,(11):20-22
<正>瓦埠湖为淮河四大蓄洪区之一,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流域面积4193km2,由东淝河中游河道扩展演变形成。河道全长152km,平均比降0.30‰。湖区南起白洋淀,北至钱家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依赖南水北调东线供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抗击东线原水突发污染,应在配套水厂增设深度处理工艺。以青岛某36万m~3/d规模水厂为例,探讨典型南水北调东线配套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运用。通过物料平衡计算和厂区平面布置,研究原水及出厂水水质、水资源利用、工程投资、尾水处理难度、工程经验及运行管理方便程度等,最终确定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为深度处理工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3.
淮南市1993年被水利部列为全国18个进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试点城市,《淮南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按照水利部“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写技术大纲”的要求按期编制完成,并已通过专家评审和水利部验收。《规划》主要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预测;水质、污染源现状及评价,规划水域区排污量预测;环境规划目标与原则;排污总量控制规划和水污染治理规划.《规划》以淮河准南及60km为重点,取1990年为现状年,2000年为规划年,选取CODcr为控制指标,以削减CODcr来间接代表达到治理控制其它污染物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需水量增加。水源地水质下降,广州市西部水厂水源水质极差。已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急需寻找替代水源,保障供水安全,西江引水当属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大禹在此劈山导淮。新中国成立后,兴建以蚌埠闸为代表的治水工程,为城市稳定发展奠定基础。随着蚌埠城市空间的快速拓展,蚌埠市主城区淮河两岸滩地生态景观已不能满足人民对幸福河湖美好愿景的期待和需求,拥河发展成为了下一阶段蚌埠城市发展的主旋律。2021年8月,蚌埠市正式提出“靓淮河”项目规划,旨在全面优化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逐步发挥作用,连同北京市现有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以及城市自备水源和郊区村镇供水,北京市的供水水源将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现有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多水源共存的实际情况,有效配置水资源,建立起应对不同水源水质的处理技术和运行方案,是切实保证供水安全的基础。北京市于近年开展了第一批南水北调配套水厂——第九水厂、第三水厂、田村山水厂3座水厂的改造工程。通过分析各水厂进出水水质及各处理单元的实际运行效果,考察了不同处理工艺在不同水源水质条件下的适应性,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全通水后北京市多水源条件下的水厂工艺选择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淮河纵贯全境,总长达87公里。沿岸的城镇、工矿、农业及其他国民经济各部门均靠淮河供水或进行物资交流。由于过去长期管理不善,除了行蓄洪区的行洪堤、生产圩超过标准外,沿岸建起了各种阻 水房屋、码头,河滩地违章堆放着砂、石、煤炭、煤矸石等人为障碍;以及滋生着树木、芦苇等各种天然阻水障碍。这些阻水障碍的存在,使淮南市境内的洪水位逐年提高而洪水泄量逐年减少。这不仅影响该市的防洪安全,而且威胁着整个淮河中游的防洪全局,遂使淮南市成为淮河中游阻水最严重的“卡脖子”地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谢浩 《治淮》2010,(9):14-15
<正>一、前言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是全国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辖六区一县,总面积2594.6平方公里,耕地177万亩,总人口241万人。淮河流经全市87公里,洪涝灾害频繁,防洪除涝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王峰 《治淮》2023,(3):37-38
针对安徽省颍上县存在水资源均量不足等问题,通过城市供水水源开发,沟塘、煤炭塌陷区、淮河、颍河老河道水资源开发,制定工业用水水源优化等策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事件,建立起南宁市应急供水系统,对南宁市城市饮用水水源状况、城市供水现状及城市需水量进行了分析.从应急水源选择、应急技术设施建设与水厂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建设与维护等方面.对南宁市城市应急供水系统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